徐華
【摘 要】
自我意識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心理活動形式,是主體對其自身以及周圍事物的關系的認識,它指導個體適應社會生活,組織、調整、綜合著人自身的行為。它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jié),構成了個性的基礎。在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期—幼兒期,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有助于幼兒獨立性、主動性、自制力、自信心等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試圖從幼兒園一日保教活動以及家園共育方面探索如何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
【關鍵詞】
幼兒 自我意識 個性發(fā)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發(fā)現有些孩子遇事猶豫不決、逃避困難、缺乏上進心,有些孩子個性很倔強,事事自我為中心。其實這就是幼兒的自我意識發(fā)展呈現差異。如果幼兒形成了積極的自我意識,就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有用處和必不可少的,為他們個性和諧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幼兒園一日保教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家庭生活中,我們應給幼兒營造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
一、主題式教學活動中,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
自我意識是個體在與外界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因此要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必須借助于“活動”這一載體。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開展有關培養(yǎng)幼兒自我意識的主題式活動,如:“進步的我”“特殊的我”“我的優(yōu)缺點”“我很棒”“長大后的我”“我的故事”“我能干”等系列活動,幫助幼兒正確、較全面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那些內向、逃避困難,缺乏自信心的幼兒在活動中通過同伴及教師的鼓勵能夠增強自信心,加強自我意識,而那些過分自信,覺得自己什么都比同伴好的幼兒,能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不了挫折的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長大后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難,從小就要學會堅強。
另外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社會性主題式活動,如,“我是環(huán)保宣傳員”“大手牽小手—節(jié)能從我做起”“我愛社區(qū)”等社會活動,讓幼兒走出幼兒園,走進社會,在活動獲得與更多人交往的機會,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責任感。通過這些主題式的系列活動,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自我意識得到發(fā)展。
二、游戲活動中,幼兒獲得自我體驗,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責任心
幼兒園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能帶給幼兒愉悅的自我體驗,幼兒在游戲情境中,獲得的成功體驗、情感滿足越多,越有助于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例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種種不同的社會角色,體驗不同的角色在不同場合的感情,學會了解別人,學會如何使自己適應別人,有助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責任心。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抓住游戲活動中的點點教育契機,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我們班上有個男孩很聰明,但很懶散,他就是星宇。特別是到游戲時間,星宇就變得悠閑起來,他常常先去小銀行逛一圈取點錢,然后又進農貿市場買點菜,一會又在娃娃家做做客。相比其他的正在認真扮演著不同角色,有著明確游戲任務的同伴而言,星宇顯得格外悠閑。多次與星宇交流后,我了解到星宇認為“逛逛街、做做客是很舒服的;不當爸爸就不用去做爸爸應做的事,不是經理也不用去操經理該操的心,想怎樣就怎樣,不用擔負什么責任,多開心啊!”我擔心常此以往,星宇會變得沒有責任心,沒有自我約束力。于是在角色游戲后的講評時間,我常常鼓勵孩子主動承擔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角色,其他小朋友都很踴躍地表示自己愿意嘗試,可星宇顯然并不理解我的用意,他依然做著快樂的“閑客”,而我也沒有急于求成,一直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教育契機。
三、生活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理能力,增強幼兒自信心
現在的孩子都是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般唯我獨尊的生活,家長們“包辦式”的教養(yǎng)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獨立自理能力的發(fā)展,不少孩子離開家長做事就開始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因此,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們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幼兒去做,掌握一些勞動技能。我們要鼓勵缺乏自信的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煉他們的生活能力,例如,小班幼兒我們可以鼓勵他們自己穿脫衣服,整理衣服,中大班幼兒鼓勵他們擺桌椅、整理玩具廚、管理圖書、照料自然角等。又如在幼兒園的晨檢處立一道小柵欄,上面掛著“請相信孩子的能力”牌子,并畫上一串稚拙的小腳印,暗示家長止步,讓孩子自理,為孩子提供獨立自理的機會。
對于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教師要及時鼓勵,用正強化的方法促使孩子行成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園攜手創(chuàng)設良好的評價環(huán)境,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我們教師在園常常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話語,“我媽媽說我是最能干的孩子!老師說我是對的”。由此可見孩子往往把成人對自己的評價就當作自己的評價,所以他們的自我評價基本上是成人對他們評價的簡單重復,這種評價不是出于自發(fā)的需要,而是成人的要求,可見成人的評價對孩子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形成非常重要。如一個經常得到父母和教師積極評價的幼兒,往往會對自己產生一種積極的看法,能比較有信心地面對各種問題,敢于嘗試和面對失敗,能比較努力地去解決問題;而一個在父母、教師眼里不聰明、什么也做不好的幼兒,對自己往往沒有信心,總是認為自己不如他人,不敢去嘗試新事物,更不能坦然地面對失敗,結果父母和教師對他作出更為消極的評價,造成惡性循環(huán)。由此可見,成人的評價會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或消極影響,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良好的評價環(huán)境,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我們成人責無旁貸。
實踐中我們發(fā)現要使孩子自我意識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必須通過教師的影響和轉化,調動家長的力量,與家長形成共識,建立共同育人的有效機制。例如對于自閉、缺乏自信的孩子,教師在園要多鼓勵他們參與集體活動,同時把孩子在園的點滴進步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孩子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從而逐步增強孩子的信心。對于過于自信,常常目中無人的孩子,家長和教師要避免過多的表揚,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教育孩子要虛心,努力不斷完善自己。自我意識的發(fā)生發(fā)展是個性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個性的形成有賴于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幼兒期是幼兒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個性形成過程的開始時期,因此,我們成人要把握好生活中的點點教育契機來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促進其良好個性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
【2】陳幗眉.學前心理學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