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任宏麗上海中醫(yī)藥大學(201203)
水,甲骨文寫作,狀水流動的樣子,《說文解字·水部》云:“水,準也,北方之行?!倍斡癫米ⅲ骸八?,準也。準,平也。天下莫平于水?!币虼耍糯橙私ㄔO需要水平尺。
水是生命的源泉,追溯古代的著名文明,如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等等,其發(fā)祥地附近都有大的河流。如古埃及就是橫跨尼羅河兩岸,因為充沛的雨水和灌溉,最終形成尼羅河三角洲,給古埃及人民帶來了豐富的物產(chǎn),促進了埃及文明古國的強大,時至今日埃及金字塔也是舉世公認的世界奇跡之一。同時在古代,人民認為水和火都是神的力量,對水神和火神都是頂禮膜拜。中國古代的水神有很多,根據(jù)《廣雅·釋天》的記載,江神為“奇相”,而掌管黃河的神是冰夷。另外民間樸素地認為,在天地眾神中,龍是掌管江河湖海的水神,舊時遇到大旱,人們會在河邊擺出豐盛的祭品向龍王求雨,至今有些地方老人們還稱自來水管為“水龍頭”,就是古老文明的遺跡。
水是流動的,流動的水才有生機,古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又是清涼的,人們從滴水成冰領悟到水的本質——寒涼;水流向下,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中,水因寒涼,故歸屬于北方。根據(jù)取象比類的原則,凡是具有寒涼、向下、滋潤、流動的特征的,都歸屬于水。
《尚書·洪范》說:“水曰潤下?!彼c火的性質剛好相反,“火曰炎上”,我們常說水火不相容,就是這個道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把五臟中的腎歸屬于水,同時把膀胱、骨、發(fā)、耳、二陰等與腎相關的事物統(tǒng)統(tǒng)都歸屬于水。這是一種推演絡繹法,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認識方法,目的是便于臨床上的分析和治療。
通過這種方法,中醫(yī)學也同樣對肺、肝、心、脾進行歸屬,把與之相關的五腑、五體(骨、肉等)、五官(耳、口等)進行了相應的歸類,從而建立了以五行為中心、以五方為基本空間、以人體五臟為基本架構的整體思想,人體的各個組織部位都與自然界有機的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人體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也由自然界的事物關系得到了很好的解釋。我們要理解傳統(tǒng)醫(yī)學的理論,首先要形成自然萬物一體的觀念方法,做到萬事萬物都在醫(yī)者的心中,取象比類,順應自然。
水是生命之源,腎也稱為人體的先天之本。古人認為腎中藏有腎精,腎精又稱為“先天之精”,它稟受于父母,是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鹅`樞·本神》有“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的記載,強調(diào)腎精在人體發(fā)育中的重要地位。如前所述,腎歸屬于水,所以補腎的方法,通常也被稱為“滋水法”,如著名的滋水涵木法,就是通過滋養(yǎng)腎陰以養(yǎng)肝陰的方法,又稱滋腎養(yǎng)肝法、滋補肝腎法等等,適用于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以及肝陽偏亢之證,代表的方劑是民國著名醫(yī)家張錫純的“鎮(zhèn)肝熄風湯”,該方由白芍、天冬、玄參、龜版、代赭石、茵陳、龍骨、牡蠣、麥芽、懷牛膝、甘草、川楝子等藥物組成。其中玄參、龜版、天冬都有補益腎水的作用,腎水充足自然能夠涵養(yǎng)肝木,使肝風平息,對于頭暈頭痛、四肢震顫、耳鳴耳聾等癥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