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群
低中年級是學生從寫話逐步過渡到寫作文的階段,可是很多孩子的語言表達都不夠清楚,講起話來磕磕巴巴,連一件簡單的事都講不清,寫作起來也頭腦一片空白,直咬筆筒,怎能寫出好的作文呢?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寫作的基礎,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寫日記,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從簡單的記錄開始,逐步進入有主題、有層次、講布局的寫作階段。其實,每篇日記,本身就是一篇作文,堅持記日記就會使作文內容充實,情真意切,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書面表達能力。
要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生每天一記的興趣
先給孩子們講一講寫日記的好處,并講一些名人如何寫日記的故事,告訴他們,寫日記可以記錄自己成長的足跡,將來再來看自己寫的日記,會有強烈的成就感。讓孩子們每天一記,及時記錄當天發(fā)生的事情,或者表達內心的想法,表達喜悅,發(fā)泄不滿。日記的內容不用多,只要幾句話就可以。不要提過高的要求,不要求內容豐富具體、有主有次、有優(yōu)美的詞匯、生動的描寫,畢竟日記不同于作文,作文講究布局謀篇,講究生動形象、豐富具體,而日記只要是真實的記錄就可以。如果提的要求過高,反而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覺得會把日記看成是一個高不可攀的任務,難以完成,長此以往,就不愿意動筆了。
二、提供多種值得記錄的素材
一般情況下,剛布置寫日記的任務時,孩子們都會很積極,寫起來饒有興味,可是過一段時間,就會失去新鮮感,而且也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及時引導,教會他們如何去生活中尋找日記的素材。
1. 引導學生觀察事物
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賞四季不同的景色,看看不同的建筑,聽聽鳥語,聞聞花香,讓學生置身于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由地談論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增強他們表達的欲望。引導孩子們觀察一棵樹、一朵花、一片葉,或一只小動物,或者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情境,讓他們說出一句與之相關的話來,也就是讓學生“配合情境說話”。還可以提供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畫的內容,練習連詞說話,達到訓練學生說完整句子的目的。
2. 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在學校里,每天都會發(fā)生一些小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對這些事情說出自己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課,自己在這節(jié)課上有哪些收獲;說說自己和朋友之間的趣事,如果和同學之間產生了小矛盾,應該如何面對;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學會感恩……日常生活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日記素材,并且在記錄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獨特的感受。
3. 利用課堂小練筆
小學語文教材上,常常會安排一些小練筆。老師要巧妙利用,先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孩子用口頭語言表達,然后再用書面語言記錄下來。如學完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就會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編出一個小故事。引導孩子們理解詩的內容,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如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有哪些人物,他們在干什么,有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先讓孩子同桌之間互相講,然后再講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還可以有不同的補充。這樣一來,在課堂上,學生們搶著來講,講得津津有味,已經把一個故事的雛形講出來了。然后,再布置他們回家寫在日記本上。他們都愿意寫,并且寫得非常生動。
三、善于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我們要有意識地肯定孩子們的日記成果,創(chuàng)造孩子無拘無束地自由表達感受的寬松環(huán)境,使人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個個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寫日記的樂趣,變“要我寫”的被動式記錄,為“我想寫”“我愛寫”的主動式記錄。
日記也要批改,批改前,要先跟孩子們講清楚:你們的任何秘密,老師都會幫你保密,絕不會泄露出去,老師嚴格遵守約定,這樣,孩子才會對老師產生信任感,愿意在日記中無所顧忌地表達。在孩子的每篇日記后,寫上一兩句簡單的評語,跟著孩子的日記去感受他們的喜悅、歡樂、憂傷、委屈,在評語里或肯定或贊美或安慰或勸告;畫出描寫優(yōu)美的句子,寫上一兩句贊美的評語……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愿意把日記當作可以傾訴的對象,久而久之,寫日記就是一件習慣成自然的事了。孩子的表達能力自然水漲船高,為將來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