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錚
在我眼里,中共中央黨校是個神秘、神圣的地方。
它位于風景秀麗的京西頤和園北側。人們很少走進這個擁有名苑樓閣、層巒疊翠的校園,對其綠樹婆娑、百花盛開的景觀更是知之不多。
它是輪訓和培訓中國共產黨高中級領導干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干部的最高學府。我雖兩次參加過為期1個月的短訓,親眼看到過綠色校園的樹木花草,但對其全貌的、細致的了解,還是憑借這本剛剛出版的《大有植物》。
冬日的一個下午,北京林業(yè)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韓靜華把充滿她和學生們熱情的這本新書遞過來,頓時把我?guī)Щ亓舜禾鞝€漫、夏蔭濃郁、秋色絢麗、冬景妖嬈的校園。
書名是由《中國書畫》雜志社社長兼總編康守永題寫的,十分耐人尋味。中央黨校位于海淀區(qū)大有莊100號。“大有”既巧妙地突出了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又深度凝練了其悠久的辦學歷史與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大有植物”不僅突顯了綠色校園極其豐富的自然景觀,更蘊含了紅色學府厚重的人文氣息和歷史內涵。
此書是在中央黨校機關服務局主持下,由韓靜華老師率領的團隊具體完成的。18位師生,用了18個月,承擔了現(xiàn)場測量、采集照片、查閱資料、撰寫文稿、繪制地圖、設計排版、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工作,為中央黨校的園林植物建立了第一份彌足珍貴的檔案。它為中央黨校量身打造,以校園植物配置為核心,將園林、人文、生態(tài)融為一體,對中央黨校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校園綠化進行了富有特色的回顧總結,定性、定量地反映了中央黨校園林綠化的重要成果。
該書印刷精美、裝幀大氣。我看到,全書分為植物分區(qū)、植物檔案和植物介紹三章。其中“植物檔案”部分是該書的核心。作者全面統(tǒng)計了校園中胸徑15厘米以上的樹木,并逐一編號,使之擁有了惟一的身份編碼。全校的植物檔案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在書中占了滿滿11頁。共計60 種、4653 株植物,每一棵樹木的數(shù)量、胸徑和特殊紀念意義等一目了然。蠟梅、榆葉梅、紫薇、美國紅楓等樹種胸徑尚未達標,但因其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也統(tǒng)計入檔。
每一棵樹在校園里的具體位置和胸徑等數(shù)據(jù),師生們都進行過實地測量。他們清楚地記得,2015年1月14日,是個飄雪的日子。團隊第一次走進中央黨校實地測量。那天,為了測量體育館東區(qū)樹木的基本數(shù)據(jù),他們在寒風中連續(xù)工作了6個多小時,連午飯都沒顧得上吃。
第一章是“植物分區(qū)介紹”。按照方便網格劃分、便于檔案統(tǒng)計、體現(xiàn)黨校特色、突出近年成效的原則,將校園劃分成了25個區(qū)域。對每個區(qū)域在書中均有概括介紹,配有景觀照片,還有詳細的植物配置圖。作者詳細地描述了區(qū)域內園林植物的分布和數(shù)量信息,每種植物都有相應的圖例和編號。
在第三章“植物介紹”中,遴選了校園里有代表性的 81 種植物。每種植物都配有精美的整株或者葉、花、果的局部照片。除科屬、基本識別要點等信息外,還附有其在校園內的具體分布地點。蠟梅、玉蘭、銀杏等還配有植物文化方面的介紹。
這部分的另一大特色是,每種植物都配有二維碼,讀者一掃即可閱讀到更多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相關內容,大大增加了紙質書的信息承載量。既使全書簡明精悍,又便于延伸閱讀,體現(xiàn)了紙媒和數(shù)媒融合的時代特點。
韓老師告訴我,書中所采用的每張照片都是新的原創(chuàng)作品。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師生們一共拍攝了1萬多張照片。照片不僅要有藝術性,還要體現(xiàn)中央黨校的特色和植物學的特征。3月到7月,是植物集中開花的季節(jié)。只要天氣條件有利,他們就趕去拍攝。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對校園里每一個地方的植物都了如指掌。
據(jù)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介紹,黨校一直致力于建設紅色校園、綠色校園、溫暖校園和書香校園。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校園環(huán)境園林化、景觀人文化、綠化生態(tài)化的效果日益彰顯。在校園綠化美化中,突出主體樹種,堅持植物多樣化,全面實現(xiàn)了綠地噴灌系統(tǒng)覆蓋。他評價說,此書的出版,既有利于推進校園園林綠化的精細化管理,也有利于保持植物景觀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今年,中央黨校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在我看來,此書展示的豐富內容,從一個側面為其重視綠化、高質量綠化,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大有植物的美,是要用心去體會的。”對此,我感同身受。在閱讀此書時,我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和多樣的植物之外,更多感受到的是,在中央黨校校園里生長的每棵植物,都是黨校精神和風骨的有機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