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
摘要:豬肺疫俗稱鎖喉風、腫脖瘟,有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種發(fā)病過程,屬于一種急性傳染病,致病病菌為豬巴氏桿菌,多發(fā)生于仔豬身上,溫度變化較大的季節(jié)是該病的頻發(fā)期,會對養(yǎng)殖戶造成嚴重損失。為了做好仔豬肺病的防治工作,作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從該病的臨床表現、病理變化對其進行了分析,并做出了診斷,提出了有效防治技術,希望能夠提供借鑒。
關鍵詞:仔豬;豬肺疫;診斷;防治
仔豬肺疫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現象、咽喉部腫脹、體溫升高,呈現出明顯的敗血癥變化。仔豬發(fā)病時間較短,很難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其中部分仔豬在發(fā)病十天左右時,身形消瘦嚴重,時間長的甚至死亡。
一、臨床表現
對患病仔豬進行觀察,發(fā)現其精神狀態(tài)較差,日常飲食量和飲水量明顯減少,甚至有些病豬食欲廢絕,咽喉部腫脹嚴重,體溫升高至41-42℃,呼吸時經常發(fā)出粗喘,無法正常呼吸,常伸長脖頸呈犬坐姿勢臥立,伴有持續(xù)性的咳嗽現象,口鼻處經常出現黏性白色泡沫。對所有患病仔豬的發(fā)病過程進行總結,發(fā)現主要表現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種發(fā)病現象,其中最急性型無任何征兆出現,比較突然,患病仔豬在短時間內便會死亡,很難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大部分病豬的發(fā)病情況為急性型,病豬常常臥地不起,皮膚表面有紅斑出現,無法自然康復,如果沒有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病情會逐漸惡化轉為慢性;當病豬轉為慢性型病癥后,身形會逐漸消瘦,伴有肺炎和慢性胃腸炎病癥,嚴重者在14天之后便會死去。
二、病理變化
仔豬在患病期間,會因食欲不振逐漸消瘦,皮膚伴有大面積的紅色斑點出現,為了了解病理變化,研究人員分別選取了最急性、急性以及慢性型三只死亡病豬進行解剖。將最急性型病豬的脖頸處切開后,發(fā)現都有大量的膠狀纖維素黏液,其全身的淋巴結、粘膜、漿膜和皮下組織有出血現象,咽喉處、心外膜和心包膜的出血現象最為明顯,肺部水腫現象尤為突出,脾只有出血現象,沒有發(fā)生水腫。急性型病豬的全身淋巴結、粘膜、漿膜和皮下組織也有出血癥狀,除此之外,其肺器官伴有肝變現象,發(fā)炎現象嚴重,存在大量的泡沫狀黏液,與胸膜粘黏在一起,將肺氣管切開發(fā)現其切面呈大理石紋狀。慢性型的病豬肺部病變現象較之急性型病豬嚴重,肺肝變癥狀加劇,部分病區(qū)已經呈黃色壞死,皮下組織處有壞死灶出現,肺氣管內部有干酪樣物質存在,并且出現與支氣管相連的空洞。
三、診斷方法
因為豬肺病經常伴有并發(fā)性疾病出現,并且與急性豬瘟、豬氣喘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等豬類常見疾病發(fā)病癥狀有很多相似之處,根據病豬的臨床表現以及病例變化很難做出正確的診斷,為了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做到對癥下藥,研究人員采用實驗室檢查法進行了詳細診斷。
首先在死亡病豬的病變肝臟以及脾臟處取樣,用瑞氏染色將制成切片的樣本進行處理,在顯微鏡下可發(fā)現大量的卵圓形的小桿菌,在其兩極有明顯染色現象,然后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對其進行培養(yǎng),做好無菌處理。為了了解小桿菌的特性,研究人員設置了多個實驗組,進行了對比試驗。具體操作過程是取患病仔豬病變肝臟和脾臟進行粉碎、離心處理,將其上層液作為樣本進行培養(yǎng),分別在高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質、血瓊脂培養(yǎng)基質以及麥康凱培養(yǎng)機制上進行培養(yǎng),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并做好無菌處理。經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幾乎沒有小桿菌存在,而其他兩種培養(yǎng)基上的小桿菌生長狀況都比較良好。最后將培養(yǎng)出來的菌種進行藥敏實驗,發(fā)現其具有氧化酶陽性、吲哚陽性、脲酶陽性等顯著特征。研究人員根據多年工作經驗以及實驗結果,最終確診該病為豬肺疫。
四、防治技術
青霉素、四環(huán)素等抗生素都能夠有效治療豬肺疫,所以研究人員采用抗生素與磺胺藥和用法對患病仔豬進行治療,按照病豬體重以青霉素9000 IU/kg規(guī)格,采用肌肉注射法,并結合藥劑濃度20%的磺胺胺噻唑鈉,采用肌注法以每次15 mL、一天兩次的用藥規(guī)格進行治療,在連續(xù)治療五日后,患病仔豬的病情得到明顯好轉。
因為豬肺病屬于急性傳染病,所以要做好日常預防工作。首先在建造豬舍時應選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定期對豬舍進行打掃清掃,保持豬舍干燥,避免出現豬舍潮濕、受寒現象,并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提高仔豬抗病能力。同時做好消毒工作,消滅病原微生物,消毒工作要全面、徹底??梢栽O置消毒隔離帶以及消毒池,防止病原微生物進入豬舍內,同時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對消毒藥劑出現抗性,需要對其進行頻繁更換。其次養(yǎng)殖場最好采用全進全出式養(yǎng)殖方式,避免從外界引豬,在有引豬需求時,要對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隔離觀察,無病癥出現時才可混合喂養(yǎng)。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尤其是在每年季節(jié)交替時,防疫所用疫苗通常為豬肺疫氫氧化鋁甲醛菌苗、豬肺疫口服弱毒菌苗等,防疫次數為兩次,分別在仔豬斷奶時以及70日齡時進行防疫。仔豬出現豬肺疫病例時,要及時進行隔離,并進行消毒處理,同欄的豬,用血清或用疫苗進行緊急預防,以避免病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