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洋洋
一個畫家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的筆法痕跡我們稱之為筆觸。筆觸表達了一幅作品繪畫語言以及作者的情感。油畫以個性、激昂的筆法為表達形式構建著稱的印象派,表現出印象派藝術的特有的視覺構建特征。通過體會印象派作品的筆觸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那個時代獨有的繪畫特征。從表達方式上說都是對于傳統繪畫的巨大改革。在印象派繪畫之中,畫家們追求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使得當時的風景畫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總體上說作品大都尊重客觀,較為反對主觀的臆想,所以作品具有清新明亮,沒有渾濁之感。
印象派主要的視覺革命主要體現在題材上。即從古典油畫中神圣的歷史題材,神話題材等回歸到真實的人的懷抱,以人的姿態(tài)看待世界。印象派大師把對自然的直接感觀放在了第一位的位置。認真的觀察自然風景中的光線的變化給事物帶來的不同變化,捕捉不斷變化的色彩效果并記錄在畫面上。以莫奈為例,莫奈出去寫生,總是攜帶好幾塊畫布,一塊畫布通常只花10幾分鐘最多半個小時,如果沒有畫完也從不加工,第二天相同的時間,同一場景,同樣畫布繼續(xù)工作。
印象主義大師 領導人物――莫奈 。
莫奈是印象主義繪畫運動的發(fā)起人、引領者和堅定不移的實踐者,“光和色”的謳歌者。莫奈早期的作品,主要以人或人物相關的事物搭配適當的風景為題材,之后逐漸偏向純粹以大自然為主的作品題材,他積極探索表現大自然的方法,記錄下瞬間感覺和他所看到的充滿生命力和運動的對象,他把對象當作平面的色彩圖案來畫,而不太注意起重量和體積,此間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雷斯的陽光》等。 莫奈的最有名的畫《日出印象》他把繪畫寫生當作對光和色彩的研究,在畫面上表現世界的光與色的交響樂。莫奈在捕捉自然光色的瞬息萬變的色調變化,不拘泥于嚴禁的輪廓和細節(jié)的臨摹,著眼于在現場寫生中的描繪變化,努力尋找跳躍的光。
靈魂人物――馬奈 。
馬奈被稱為印象派之父,是位沒有參加印象主義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主義的領袖和奠基者的資深畫家,沙龍畫展的執(zhí)著追尋者。他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革新技法,如《草地上的午餐》《左拉像》,善于運用鮮明響亮的色彩,如《女神酒吧間》《穿斗牛服的維多林》,簡潔準確的筆觸以及減少中間色調,如《喝艾酒的人》《奧林匹亞陽臺》《劃船》和《娜娜》。同時,他在繪畫創(chuàng)作題材上開創(chuàng)了從日常生活和自然風光中取材的先河,強調繪畫的色塊運籌要高于描繪作用。
盡管印象派繪畫具有明顯的藝術思想的多樣性、繪畫的探索性和歷史的局限性,但印象派繪畫的藝術震撼力和歷史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繪畫是西方傳統繪畫向現代繪畫的過渡,是寫實繪畫向寫意繪畫的過渡,他在西方繪畫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印象派的畫面充滿了陽光,印象派對光的應用,是一種完全的條件色代替虛擬性的色彩。印象派深入展示色彩的自然霧氣的變化和色彩的相互影響。他們發(fā)現了色彩中的補色關系,打破了古典主義的對稱和平衡。他們色彩的視覺沖擊力是爆炸性的,鮮亮的顏色統治了整個畫面。印象派畫家主張走出畫室,在室外寫生作畫,以“自然”為師,把對自然的直接感受放在了第一位,捕捉不斷變化的色彩效果記錄在畫布上,把自然萬物的真實反映在畫布上。在一個流派眾多的世紀,印象派的有些畫依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人們津津樂道,可以見得印象派對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影響。
印象派畫家在色彩運用方面做出了創(chuàng)新的貢獻,印象主義畫派存在雖然是短暫的,但對當代印象派色彩它不僅是畫紙上的,它如今已變成一個抽象的理念被廣泛運用到多個領域。印象派的色彩在建筑里也有屬于他自己的獨特的語言,他不僅給了觀賞者的眼睛一種愉悅也傳遞出一些信息,更重要的是這種色彩語言已經慢慢發(fā)揮出他獨特的魅力,而不可被取代,在高迪建筑中運用到的印象派色彩更是壯觀而絢麗多姿的,他用了多種材質來裝飾他想表達出的色彩信息,建筑本身造型很生動加上多種材質的裝飾圖案,而更有豐富性。
色彩是構成電影藝術形式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傳達電影情節(jié)想要表達的一個介質,色彩除了能真實地表現自然的場景外,還承擔著將劇情豐富化、使情感更強烈的功能,色彩更是表現電影里人物情緒波瀾的一個載體。用色彩來表現人物內心情感,某位導演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對色調的處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個影片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欲望和瘋狂的象征,他用色彩把人物的情緒和情感形象化。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創(chuàng)作主體的觀念、思想和情趣,整個片子色彩豐富柔和,在冷暖色對比中充滿中間調子的過度形成一種細致而變化豐富的暗調子為主調,紅色、黃色、白色分置不同的場景空間,偶爾用紅、黃、藍三原色混合出的一點綠色強化了色彩因素,并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間感。
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派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否認藝術創(chuàng)作中想象力的作用,排除敘事性的文學內容,使繪畫語言得以充分發(fā)揮,適應了當時社會需求,推動了以后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的畫家產生一定影響,更為形式主義和抽象主義開導了先河。對于印象派這批畫家,如果簡單的進行歸納,那意義在于,把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手法和主張?zhí)岣叩搅耸窡o前例的高度,而且把已有的技法顛覆大半,起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創(chuàng)新作用。后期印象主義畫家塞尚曾說:“繪畫不是追隨自然,而是和自然平等存在著”。
尤其是后印象派將形式主義藝術發(fā)揮到極致,幾乎不顧及任何題材和內容。在藝術表現上,后印象派更加強調構成關系,認為藝術形象要異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出“主觀化了的客觀”。他們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時,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側重于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wěn)定性和內在結構。
歷史的事實就是這樣,幾乎所有印象主義大師都是從古典主義現實主義中發(fā)育而出的,如梵高、雷諾阿、塞尚,我以前一直想不通為什么會這樣,梵高為什么會精神失常。直到有一天一位畫家朋友給我談了他去意大利佛羅倫薩(徐志摩翻譯為翡冷翠)看了文藝復興三巨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作品后的感受我才突然明白,他對我說:“看著拉斐爾畫的那些圣母像時,我?guī)缀醪荒芟嘈胚@是人間的東西,突然間我的心空了。”我問他:“是高山仰止的感覺?”他搖頭嘆道:“不,是絕望,因為根本看不到頂?!比缓笏麑ξ艺f:“我知道梵高為什么瘋了,他、塞尚、畢加索他們太聰明了!”后來他迷上了塞尚。 或許這就是油畫的巨大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