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亦詠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奧地利薩爾茨堡的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宮廷天主教樂團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親安娜·瑪麗亞·莫扎特也熱衷于音樂并會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小作曲家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他曾經(jīng)聽到過的音樂。
有一次,父親帶一個朋友一起回到家中,看到4歲的兒子正聚精會神地趴在五線譜紙上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xié)奏曲。父親的朋友看著紙上歪七扭八的音符,認為孩子在胡鬧,絲毫沒有在意。
然而,當細心的父親將兒子的作品認真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他寫的五線譜不一般。
父親激動得流出了眼淚,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樂譜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從那以后,父親認為莫扎特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開始指導莫扎特作曲,并帶他參加一些演出活動。
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回演出。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與父親先后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國進行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這次演出讓莫扎特對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等都有了認識,他還結(jié)識了巴赫等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并學習到了他們的作曲技術。
坐立不安
1773年底,莫扎特與父親返回薩爾茨堡。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仆樂師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chuàng)作的自由,經(jīng)過激烈的斗爭,他終于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隨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
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離開薩爾茨堡,莫扎特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
在曼海姆時,莫扎特得到了一些音樂家的幫助,并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了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時刻都在思考著創(chuàng)作的事情。
給莫扎特修理過頭發(fā)的理發(fā)師,對莫扎特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幫他理發(fā)真是一件困難的事。莫扎特從來都坐不安穩(wěn),一旦有靈感出現(xiàn),他就會立刻沖向鋼琴,理發(fā)師只能手里拿著工具,緊緊地跟在莫扎特后面。
用鼻尖彈奏的鋼琴曲
莫扎特創(chuàng)作過一段特別難彈奏的鋼琴曲——按照樂譜,演奏者兩手分別彈兩端的琴鍵時,還需要敲擊中間的一個琴鍵。據(jù)說他和海頓打賭看誰能把這段曲子彈出來,海頓試彈后放棄了;輪到莫扎特演奏了,當那個音符出現(xiàn)時,莫扎特彎腰用鼻子壓下了琴鍵。
“死敵”薩列里
為博得皇帝、資助者和公眾的青睞,薩列里和莫扎特之間當然存在著競爭關系。薩列里會利用自己在宮廷中的地位壓制莫扎特,但這是情勢使然,并非出于人們所知的敵意。
其實,在莫扎特的眼里,薩列里并非他的“死敵”。在逝世的幾周前,莫扎特還曾邀請薩列里一同去欣賞歌劇呢。
作品特色
莫扎特善于把藝術中美好的東西和滲透生活的深刻性結(jié)合起來,再把強大的力量、直率的氣質(zhì)和剛毅的意志以及現(xiàn)實意義的感覺結(jié)合。其作品除了具有古典樂派的嚴謹、對稱的特點以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在他的藝術歌曲中,令人稱道的是詩與音樂完美的結(jié)合,這貫穿了他創(chuàng)作時期的始終,因此也體現(xiàn)出不同時期的藝術特征和創(chuàng)作特點。他的音樂作品主題完整,有著鮮明的輪廓,細小的結(jié)構單位之間也有精致的聯(lián)系。
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種體裁,其音樂博采德、奧、意、法諸國精華,風格典雅,感情真摯,朝氣明快。后期的作品,內(nèi)容和形式完美統(tǒng)一。
鋼琴協(xié)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思維活躍。
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美妙動聽晶瑩剔透,充滿幽默感。
莫扎特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是美化了的生活,它總是指向心靈,并且始終在表達情感。
莫扎特是一個天分極高的藝術家,在西方音樂史中,他被毫無疑問地公認為音樂界的曠世奇才。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他對歐洲音樂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xié)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游曲后來都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