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民間老話說,“嚇死活人不償命”。意思是說,因受驚嚇而遭受人身、財產損害,只能怪你膽小、只能自擔責任,其他人無需對驚嚇后果負責。其實,這句話從公平角度出發(fā)并不合適,從法律角度而言,則明顯不確切。對驚嚇造成的損害后果是否承擔責任不可一概而論,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如果行為人有過錯而致使他人受到驚嚇并遭受人身、財產損害,行為人應當為此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對此,侵權責任法明確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據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其次,即使驚嚇造成的損害后果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過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也對損害后果分擔責任,這就是民法上的公平責任原則。所謂公平責任原則,是指對損害的發(fā)生,當事人均無過錯,又不屬于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無過錯責任,但是,如果不適當補償受害人的損害將有違公平,而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況和公平觀念,確定由當事人適當分擔損害后果的原則。在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的案件中,某船舶公司女工章某在工作過程中,親眼目睹車間里的牽引車當場將一名工人碾死,因此受到了驚嚇,患上了神經癥等疾病。由于該船舶公司對死人事故與驚嚇致病因果關系無法預料,故該船舶公司不存在主觀過錯。然而,船舶公司作為用人單位,從勞動者的勞動中獲得了相應的利益,其承擔風險、分散風險的能力較勞動者個人更強,因此,法院根據公平責任原則,酌定由船舶公司承擔55% 的責任。在現代社會中,易使人受到驚嚇的情景在所難免,因此,一方面人們應當鍛煉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人們應當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規(guī)范,尤其是飼養(yǎng)動物者,應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對他人造成驚嚇,否則,嚇壞他人同樣應當擔責。
電梯滑落孕婦驚嚇住院
【案例】
電梯突然從10 層滑落至地下3 層,導致乘坐電梯的孕婦高某受到驚嚇就醫(yī)?!拔耶敃r懷孕36 周,感覺極度不適,后由999 急救車送往醫(yī)院住院治療?!备吣痴f事后她多次與電梯公司協(xié)商,始終不能對賠償達成一致,于是訴至法院,要求電梯公司賠償醫(y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5 萬余元。
【法官說法】
一審時,電梯公司提出異議,認為高某在住院檢查時沒有發(fā)現身體異常,所以此次事故沒有造成實際損害。一審法院認為,本案應當適用產品責任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即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隨后,法院調取了涉案電梯的檢驗報告及監(jiān)督報告,結論均為合格。因此,法院一審駁回了高某訴求。高某不服,提出上訴。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后認為,該案侵犯的是高某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屬于一般侵權之訴,應當適用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并非產品責任糾紛,所以對侵權責任的審查不應只以電梯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為核心考量。即將臨盆的孕婦,在經歷了電梯突然急速下行后,導致其在未到預產期之時即住院檢查治療,說明受到傷害。電梯公司對電梯負有全面維護保養(yǎng)的義務,目前,電梯公司沒有這方面證據,應承擔一定的法定責任。據此,法院終審后認定電梯公司負有侵權過錯,導致高某人身權受到侵害,撤銷原判決,判令電梯公司賠償高某近1萬元。
兒子被夾母親受驚身亡
【案例】
2015 年6 月27 日,溫先生開車載著62 歲的母親林女士等人行至一公交車車站時,他將車子停了下來。待整理完座位后,溫先生正想打開左前門回到車內時,一輛公交車呼嘯而來,將他夾在公交車和自己車子之間動彈不得。看到兒子被夾,心急的林女士立即下車。
溫先生回憶說,當時被夾后他的右手都是血,胸口還透不過氣來,林女士喊他的時候他無法應答。也就幾分鐘時間,林女士因受驚突然暈倒,次日下午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法官說法】
經交管部門認定,公交車司機葉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為此,溫先生一家將公交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醫(yī)療費、急救費、精神撫慰金等9 . 8 萬余元。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按照常理,溫先生當時傷勢不重,林女士受到驚嚇的程度不會引發(fā)其死亡的嚴重后果。但交通事故發(fā)生后僅兩分多鐘,林女士即在現場受驚嚇暈倒,可以推斷公交車司機葉某的過錯行為是導致林女士死亡的誘因,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據此,法院審理后確定溫先生一家的財產損失為3 . 34 萬余元,酌情判決公交公司承擔35% 賠償責任。
被狗驚嚇孕婦早產犬主卻稱碰瓷
【案例】
孕婦李女士被沒拴鏈子的大型犬驚嚇,隨即早產生子,孩子比較虛弱,犬主人馬先生是否為孩子早產擔責?為此,李女士向法院起訴,要求由馬先生賠償包括醫(yī)藥費、誤工費和精神損害賠償等在內的各項損失共計4 . 1 萬余元。庭審時馬先生稱狗距離李女士較遠,是李女士“碰瓷兒”,不過這樣的說法并未得到法院支持,判決馬先生應該擔責。
原告李女士和被告馬先生同住北京市通州區(qū)梨園幸福時光小區(qū),端午節(jié)中午,李女士和愛人嚴先生及6 歲的兒子下樓遛彎?!拔易诮∩砥鞑纳?,突然來了一條狗,離我只有三五米”。李女士回,因從小怕狗,嚴先生起身護著她,并讓10 米外的馬先生將狗叫回。不過,李女士仍然受到了驚嚇。嚴先生說,愛人隨后不適送醫(yī),入院被診斷為“先兆早產”,李女士隨后誕下一名男嬰。醫(yī)生表示,受到驚嚇是早產的誘因。事后,李女士找到馬先生要求其擔責賠償,但馬先生認為李女士早產與狗無關,拒不承擔賠償責任。為此,李女士一家將馬先生告上法庭。
庭審時,馬先生堅稱自己飼養(yǎng)的德國牧羊犬從未靠近李女士,“我在最南邊的草地遛完狗準備回家,她在最北邊,隔著有20 米遠,而且狗一直沒離開我身邊?!瘪R先生回憶稱,當天因為趕去玩牌,確實沒有拴遛。法官表示,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事發(fā)時大型犬有無驚嚇行為,以及驚嚇是否與李女士早產有因果關系。
庭審后,法官前去事發(fā)現場勘查,多位居民中也包括法庭質證期間的證人,均稱當時馬先生的狗并未靠近李女士。因言語不和,原被告雙方及親屬,連同街坊再度發(fā)生激烈爭吵。
【法官說法】
通州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馬先生所提供證人證言并未能反映事發(fā)全部過程,不足以推翻李女士提供的證人證言所證明的犬曾接近自己的事實。馬先生飼養(yǎng)成年大型犬,攜犬時也未采取戴嘴套、束犬鏈等任何防護措施,而李女士已懷孕36 周,屬于易受驚嚇群體,故對事發(fā)時馬先生所攜犬曾接近李女士致其受到驚嚇的事實予以確認。事發(fā)時間為當日13 時30 分許,李女士15 時許被送到醫(yī)院,診斷為先兆早產,并于次日凌晨早產一子,二者之間具有明顯的連續(xù)性,且李女士此前產前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應當認定其早產與受犬只驚嚇存在因果關系。
法院在綜合案情后,酌情支持了李女士主張的部分請求,判令馬先生賠償李女士醫(yī)療費、營養(yǎng)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及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3200 余元。(摘自《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