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要注意培育孩子的思考能力
姚秦川
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參加學校的月考,本來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摸底考試,但我卻發(fā)現(xiàn),女兒比期中或期末考試還要緊張,她不停地背誦著語文老師提前圈定好的題目,這些題目全是一些平常學過的基礎知識題。
我總以為,女兒如此認真地復習和背誦,一定能取得一個比較優(yōu)秀的成績。然而,等卷子發(fā)下來之后我看到,女兒的語文成績比我想象的要差一點。為什么女兒費了那么大的精力,卻沒有取得理想的分數(shù)呢?
我仔仔細細地查看了她做的每一道題。我發(fā)現(xiàn),那些有固定答案的題目,比如組詞、注音、古詩詞填空等等,女兒都做得準確無誤。然而理解思考方面的閱讀題,因為這種題目沒有固定的答案,女兒一下子沒有了參考依據(jù),所以答起題來有些不著邊際,總計10分,只得到3分。
看完女兒的試卷,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凡是要求死記硬背的題目,看樣子女兒一般都答得對,也都能獲得高分;而那些需要獨立思考、判斷和想象的題目,女兒則缺乏對題目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這樣就失去不少分數(shù)。那么,是誰影響了女兒的思考能力呢?
我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自己在平常教育女兒的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哪一門課的作業(yè),都要求她必須按部就班,一定要用“標準答案”回答問題,從不會主動鼓勵她“別出新裁”。同時,在教導她做事情時,我也一直給她灌輸“好孩子一定要聽大人的話”,言下之意,不聽大人的話就不是好孩子。
而對于女兒偶爾發(fā)表的自己的“看法”,我也從不附和,更不給予支持。我總是要求她按書上的答案去做,按老師的要求去寫,按我們設定好的道路去走。正是這樣的“嚴格要求”,造成女兒從小缺失思考的能力和機會。想到這里,我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原來自己竟然一直是影響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罪魁禍首”。
幾天后,我無意中在一本書中看到一位成功的父親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她的女兒小時候向他提出問題,他總是給女兒以問號,從不給句號。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而讓孩子從小愛思考,這是做父母的第一責任。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她的女兒后來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主要原因。
看到這里,我懷著羞愧地心情將女兒叫到身邊,歉意地對女兒說道:“以后,爸爸再也不會要求你用標準答案回答問題了,你盡可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就算回答錯了,爸爸也不會責怪你的。因為,當你的想象力變豐富了,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不可預見的美好?!甭犃宋业脑捄?,女兒竟然高興地揮動一下小拳頭,嘴里同時發(fā)出“耶”的一聲。
對于小孩子來說,提問是他們的權(quán)利。面對成年人司空見慣的世界,孩子們常常會提出絕大部分成年人沒想到而且回答不了的問題,這正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xiàn)。如果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就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甚至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負面影響。
所以,在鼓勵他們提問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思考,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極為重要。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學會思考,幫助他成長為一個愛思考的有感情的個體。只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才能充滿自信地融入到社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