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玲
精準幫扶“留守孩子”
吳曉玲
近年來,山西省永濟市城西中學針對學校農(nóng)村孩子多、父母外出打工多、爺爺奶奶溺愛多的“三多”實際情況,采取了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引導孩子自覺成人,引發(fā)孩子立志成才的“三引”新方法,探索出一條精準幫扶“留守孩子”的新途徑。
學校關工委把幫扶留守孩子作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一是成立了學校、年級、班級“三級”管委會,制定了《幫扶留守孩子具體實施方案》,做到了一級抓一級、人人結對子、個個盡職責。二是教師通過家訪,實地調(diào)研,在掌握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去向和監(jiān)護人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年級管委會建立了留守孩子信息庫,區(qū)別情況,分類指導,因人制宜,實施幫扶。三是校委會發(fā)出了《幫扶留守孩子,爭做代理家長》倡議書,一批責任感強,富有愛心的教師,主動請纓擔任“代理家長”。針對有些留守孩子存在著不思進取,學習缺乏興趣;放任自流,日常行為不規(guī)范;心理偏差,性格孤僻消沉等不良傾向,“代理家長”做到了心理上咨詢、思想上啟發(fā)、學習上激勵、課程上輔導、言行上善誘和生活上關照,使留守孩子身有人護、心有人愛、難有人幫,真正感受到校園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四是在開學初和期末,以班召開家校聯(lián)誼會,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向家長匯報孩子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聘請教子有方的家長傳家訓、傳家教、傳家風。通過問卷調(diào)查,吸納家長提出的好建議、好方法,使幫扶工作更加親情化、精細化、常態(tài)化。五是建立家校聯(lián)系卡,周末放假,班主任及時和留守孩子的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確保留守孩子回家和返校途中安全;確保在校情況及時向家長匯報,在家情況及時反饋學校;確保微信聯(lián)系父母,定期匯報學情。
該校通過開展幫扶幫教活動,使留守孩子增強了自立自強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競爭超越意識。并呈現(xiàn)出“五多”,即:學習興趣高成績好的人多了、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人多了、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人多了、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人多了、尊敬老師孝敬父母的人多了。學校先后被省、市關工委授予“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
“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四點囑托,情真意切?!拔謇稀比后w人才薈萃。本欄目向讀者介紹的這幾位“五老”,有寫作的、有繪畫的、有剪紙的、有說快板的、有搞音樂的,他們以自己的藝術專長在文藝領域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用行動努力踐行總書記的這四點囑托。他們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不但在文藝領域大有可為,而且在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中也大有可為!
“愛心媽媽”對留守兒童關懷備至。在心理健康課上,細心觀察詢問,針對每個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耐心輔導。在生活上,對所有留守兒童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有的孩子生了病,“愛心媽媽”親自帶著孩子去就醫(yī)。有的孩子晚上大小便來不及去廁所,便到褥子或者被子里邊,“愛心媽媽”比對自己親生的孩子還要好,面帶笑容安慰孩子,并將臟了的物件及時換洗。冬天到了,有些孩子帶的衣服少,“愛心媽媽”給孩子拿來自家的衣服,讓孩子暖暖和和地過冬。留守兒童比較多,每個孩子的飲食習慣不一樣,“愛心媽媽”耐心地為孩子們講科學飲食的益處,勸導孩子們攝入多種營養(yǎng),保證身體健康成長,有了健康的身體,走到社會上,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這些點點滴滴的關愛,如涓涓流水滋潤孩子們的心田,使這些留守兒童像生活在父母身邊一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