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海安縣第一實驗幼兒園 韓 銘
小陀螺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娛樂工具,不僅歷史悠久,也受到了幼兒的廣泛喜愛。為了豐富幼兒的一日生活,我班開展了生動有趣的玩陀螺游戲,在玩樂的過程中融入了關于陀螺的科學知識、民俗傳統(tǒng),進一步凸顯小陀螺游戲的趣味性。本文結合我班活動的實際經(jīng)驗,分析了應該如何開展有趣的陀螺游戲活動。
很多小班幼兒是第一次接觸陀螺這種玩具,因此對于陀螺的構造認識并不充足,很多幼兒甚至不了解應該如何使用陀螺。教師應該通過多媒體技術插入一些與陀螺知識相關的素材,通過兒童歌曲、動畫片的播放,營造一個與陀螺息息相關的情境氛圍,讓幼兒在環(huán)境的帶動下主動參與到陀螺游戲之中。
例如在活動中,教師先對不同種類的陀螺進行了介紹,并且通過陀螺的展示,讓幼兒描述出陀螺的基本特征:下面是尖尖的,上面是圓圓的。在簡單的介紹了解之后,播放兒歌作品《小陀螺》,用輕松愉快的音樂將幼兒帶入到游戲氛圍中。教師一邊播放,一邊提出問題:“大家看看我們手中的陀螺像什么呀?”很多幼兒在歌曲的帶動下,回答道:“像花朵!”教師繼而追問:“快看視頻里面有哪些陀螺?”幼兒回答道:“有很多顏色的陀螺,有木頭做的陀螺?!彪S后讓幼兒觀察旋轉的陀螺,了解陀螺是怎樣旋轉起來的,陀螺旋轉起來又像什么?在這種資料傳播、溝通引導的推動下,我班幼兒逐漸對參與陀螺游戲有了興趣,每個人都對手中的陀螺玩具有著一定的認知。除了通過兒歌作品加強對幼兒小陀螺游戲的認識之外,還插入了《魔幻陀螺》 《陀螺與皮球》等動畫片及兒童科普動畫視頻資料《停不下來的陀螺》,讓幼兒在觀看、休閑的同時,獲得更多的陀螺知識,進一步提高游戲活動的價值。
教師在選擇宣傳資料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把握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由于小班幼兒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有限,必須選擇一些簡單的知識介紹素材,這樣才能讓幼兒對小陀螺有著更加主動、全面的認知,為營造游戲氛圍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應該為幼兒打造自主練習的空間,在開展指導工作的基礎上,讓每個幼兒能夠親身體驗如何玩陀螺,通過多次嘗試使得幼兒能夠掌握正確的游戲玩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結伴玩陀螺,通過合作游戲活動的開展,加強幼幼之間的互動,同時也能夠讓幼兒掌握更多陀螺游戲的玩法。
我班在開展陀螺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先展示了不同陀螺的操作流程,有用鞭子抽打而旋轉的木陀螺、有通過齒條操作的兒童陀螺、有用手進行轉動的玩具陀螺……不同的陀螺有著不同的玩法。教師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陀螺類型展開自主練習活動,通過與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了解更多的玩法。例如我們班的敢敢原來并不會玩陀螺,在教師進行幾次展示以后也不能掌握陀螺的玩法。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讓敢敢自己嘗試玩陀螺,對于操作上不是很理解的方面,可以詢問其他同伴。在這種主動練習與互動溝通的推動下,敢敢的陀螺游戲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也掌握了很多陀螺游戲玩法。
在鼓勵幼兒開展自主練習活動的同時,教師也不能忽視自身的引導作用。對此,教師應該及時觀察幼兒在操作練習上的總體情況,對于部分不能掌握陀螺操作技巧的幼兒,教師可以給予指導,或者是安排幼兒互相幫助,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陀螺游戲能力,增強每個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信心。
在幼兒掌握一定的陀螺玩法之后,教師可以開展陀螺游戲活動,讓班級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到陀螺游戲之中。對此,教師首先必須要尊重游戲活動的自主性、自由性,讓幼兒自己尋找比賽的對象,大膽進行比試。另外還應該在比賽之后,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深化幼兒對游戲活動的理解和對自身操作的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向他人發(fā)出挑戰(zhàn)。在這種鼓勵之下,我們班形成了幾組陀螺小隊,由隊長負責開展多次陀螺游戲活動。我們班的文文就與暢暢開展了生動的陀螺游戲,他們分別選擇了不同的陀螺,對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更長。教師在幼兒游戲時仔細觀察了他們的操作技巧與游戲的情況。在活動的最后,教師讓參與游戲活動的幾個幼兒走上臺前,說說自己是和誰開展了陀螺游戲,結果如何,為什么自己的陀螺會轉得比別人快(慢)。隨后,教師又引導幼兒進行主動性的驗證,看看在認識到失誤并改進的情況下是否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結果。另外,教師還讓幼兒運用相同的陀螺進行游戲,看看誰轉陀螺的時間更長。在這種競賽式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逐漸認識到陀螺轉動的快慢不僅與陀螺的形狀有著直接聯(lián)系,同時還受到了旋轉力度、速度等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在陀螺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幼兒開展激烈有趣的陀螺游戲活動,同時還應該及時把握游戲的開展情況,注重維護活動的整體秩序。另外,教師還應該提供反思總結的平臺,讓幼兒能夠從游戲之中收獲更多,更為主動地探索陀螺世界的奧秘。
教師應該以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去充實幼兒的生活,而陀螺游戲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能夠在鍛煉幼兒肢體協(xié)調能力、豐富生活的同時,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及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