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向前(湖南)
春日賞柳正當(dāng)時
文 周向前(湖南)
春天來臨,又到觀柳賞翠的好時節(jié)。下面為大家介紹春天賞柳的八個好去處。
蘇東坡、白居易在治轄杭州時,浚挖西湖淤泥修筑成蘇堤和白堤,堤上桃柳相植,鶯雀互鳴,水中堤上,相映成趣,成為西湖有名的“蘇堤春曉”和“柳浪聞鶯”勝景,可謂“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
揚州平山堂建成時,歐陽修親手植柳數(shù)株以表敬意和紀念。時隔900多年,現(xiàn)僅存一株古柳。不過,從那時起,揚州人代代植柳,如今到處垂柳依依,河碧岸綠,“長堤春曉”成為揚州瘦西湖的名景。
唐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時,曾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栽植在拉薩大昭寺四周,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xiāng)的思念,因而柳樹也被藏族人民親切地稱為唐文成公主柳。在拉薩賞翠柳,思古人,看今朝,別有一番情趣。
清代名將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時,命令將士東起玉門關(guān),西到迪化(今烏魯木齊),沿途植柳3000里,使荒漠古道變?yōu)榫G色長廊。后人有詩贊曰:“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比缃窈游髯呃染G柳成蔭,春風(fēng)蕩漾,美不勝收。
南昌西湖有一徐亭,是明徐樟為祭祀其祖先所建。亭周湖畔,翠柳低拂,柳絮飄蕩,宛若輕煙,“徐亭柳煙”成為南昌春游勝地。
西安的灞河賞柳,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灞河上的灞橋是古人折柳送客之地,故有 “灞橋折柳”的典故。春天,站在灞橋上看柳絮如雪,飛飛揚揚,正所謂“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平添了許多情趣。
泉城濟南城北的大明湖,柳岸環(huán)抱,鳥聲婉轉(zhuǎn)。在柳枝低垂的小滄浪亭中,人們邊賞柳邊品味清代名人劉鳳浩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聯(lián),確有“人在畫中游”之感。
北京頤和園擁山抱水,園中的昆明湖岸柳成行,聞名遐邇的“柳橋”就在西堤上,堤旁翠柳環(huán)繞,青絲萬縷,“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甚為壯觀。
責(zé)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