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雲(yún)
(廣州中山大學(xué),臺灣嘉義大學(xué))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現(xiàn)超過兩千次,屬極爲(wèi)常見的字詞之一。然其既有作爲(wèi)問辭者,亦有作驗辭者,出現(xiàn)狀況極不一致?!坝谩弊执蟛糠殖霈F(xiàn)在祭辭中,但也有不少與祭祀無關(guān)的文例;另外還有幾百條僅有一個“用”字的刻辭,所以在字義掌握上相當(dāng)困難。本文擬歸類其用辭,嘗試初步勾畫“用”字意思範(fàn)圍的輪廓。
我們雖然很難對甲骨文的象形意義取得肯定的説法,可是從“用”字在甲骨文裏的用意,可以知道其必定與祈卜的神秘文化有深層的內(nèi)在關(guān)係。筆者推論,甲骨文中常見“用卜”、“卜用”刻辭,或能證明“用”的字形具有神秘來源:
癸未卜,示卜用?
《合集》21405
戊子卜,用六卜?
《合集》22046
《合集》22231
《合集》32450、31678
……用卜?
《合集》31673
其用三卜?
《合集》31677
丙辰卜,貞: 余用卜?
《合集》22123
田于宕,其用茲卜?
《合集》29256
《合集》25019
《合集》23390
《合集》30439
《合集》31683
其用茲卜,受祐?
《屯南》1042
癸卯不,亞奠貞,子占曰: 終卜用?
《花東》61*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編、郭沫若主編: 《甲骨文合集》,北京: 中華書局1982年版(後引簡稱《合集》);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 《小屯南地甲骨》,北京: 中華書局1980—1983年版(後引簡稱《屯南》);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 雲(yún)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後引簡稱《花東》)。
關(guān)於《花東》“終卜用”,卜辭整理者解釋爲(wèi):“終卜,指最後一卜。當(dāng)時卜問一事,往往數(shù)次占卜,‘終卜用’,指按其最後一次占卜行事?!?《花東》,頁1585。也就是説“用”字的意思有施行占卜的含義。從字形來説,施行占卜可能是“用”字的本意。
“用”的本意源自施行占卜,它的意思也涉及各方面占卜的作用,包括確定祭禮的方式、卜問祭禮的成功、確定事情的吉兇等。
從後世“用”的發(fā)展來看,在西周金文所載的宗廟祭禮中,“用”字有雙向的用意: 一方面是“用作”,即表達(dá)以某財物來源製造享祀祖先的禮器,或以某祭品享祀祖先的意思;另一方面,“寶用”則表達(dá)祭禮對祭祀者及其後裔的作用。
如果從後世的祭禮活動來看,祭禮有三階段: (一) 祭品準(zhǔn)備後,向祭祀對象卜問準(zhǔn)備是否正確;(二) 進(jìn)行享祀之禮,升獻(xiàn)後卜問祭祀對象是否滿意;(三) 最後進(jìn)行祈禱,求得受祭者的保祐。殷商時期的祭禮活動流程應(yīng)也相類。關(guān)於甲骨文的用辭,有些學(xué)者認(rèn)爲(wèi)只表達(dá)了施行祭禮和享用祭品的意思。但從許多刻辭來看,這樣的看法顯然過度簡化了用辭的含義。甲骨文用辭如同金文,有時兼具雙向的解釋功能,既可作祭祀辭,同時也是福祐辭。此外,甲骨文“用”字不僅出現(xiàn)在祭祀卜辭中,也見於祈雨、求年、田獵、征伐等不同的甲骨刻辭中?!坝谩弊挚梢宰鳡?wèi)問辭、驗辭,且經(jīng)常難以確定其字義。
筆者通讀甲骨文用辭後,擬通過基本的歸類,以重新省思用辭的隱義。
用辭出現(xiàn)於祭祀辭、戰(zhàn)獵、祈雨、祈年以及其他諸多難以理解的刻辭中,不過仍以祭祀辭居多數(shù)。
用辭在祭祀刻辭中的結(jié)構(gòu),可以歸類爲(wèi)以下三種:“用+祭物”、“用+祭法或與祭祀相配的動作”、“用+被祭祀對象”。顯然這三個項目常同時出現(xiàn)在祭祀辭中,但用辭的位置,有時候具有強(qiáng)調(diào)重點(diǎn)的功能。
甲、 用+祭物
1.不同族群或方國的人牲
殷商祭禮中常用異國人牲、戰(zhàn)俘爲(wèi)祭,相關(guān)的“用”字祭祀辭結(jié)構(gòu)如下:
《合集》560
《合集》561
《合集》562+7715*劉影先生綴合,參黃天樹主編《甲骨拼合集》,北京: 學(xué)苑出版社2010年版,頁2010,第138組。
……勿用?
《合集》558
《合集》559
《合集》295+340+4469*林宏明: 《甲骨新綴第一○○例》,先秦史研究室網(wǎng),2010年07月30日,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999.html。
《合集》299
乙巳卜,枲y貞: 三羌用于祖乙?
《合集》379
甲午卜,爭貞: 翌乙未用羌,用之日霧?
《合集》456
貞: 翌辛亥勿用羌?
《合集》461
勿隹(唯)羌,用?
《合集》462
漢代,皇帝的敕令上升為法律,有嚴(yán)格的立法程序。未經(jīng)立法程序制定的敕令,通常沒有法律效力,只是單純的行政命令,適用一次即宣告失效。
《合集》232
《合集》235
貞: 牧來羌,用于……?
《合集》243
《合集》22539
另外,卜辭中有“焱羌”一詞:
妣庚,用,焱羌?
《合集》22130
《合集》22131、33132
妣庚,□焱羌,用?
《合集》22133
針對“焱羌”的卜辭,學(xué)界仍有論辯。姚孝遂先生認(rèn)爲(wèi)“焱”是地名,*《甲詁》,頁1242—1243。所以“焱羌”是一種羌人。王輝先生則認(rèn)爲(wèi)這是火祭活動。*王輝: 《殷人火祭説》,《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叢刊》第10輯,1982年,頁269—276;另載於王輝《一粟集: 王輝學(xué)術(shù)文存》,臺北: 藝文印書館2002年版,頁1—26。因卜辭中有“焱用羌”一語,是以王輝先生的看法較合理,而其“用”字的意思應(yīng)與上同。
《合集》1115載:
在驗辭中,一般以“不”作否詞,“勿”則作否問,所以這裏句末的“勿用”讀爲(wèi)問辭較佳。不過用辭所問的問題,可能是如何施行祭禮,或卜問受祀者是否願意接受此享祀,或祭禮對祭祀者的後續(xù)作用,等等。
祭用人牲的活動應(yīng)屬大型祭禮,所以相關(guān)卜辭記録有限,其結(jié)構(gòu)和意思基本上一致。不過最常用的祭牲顯然不是人,而是牛、羊等牲畜,與之相關(guān)的刻辭非常多,其中有“用”字的刻辭數(shù)量也是最多的。當(dāng)然,其出現(xiàn)的情況變化、可能的含義也會更多。
2.牛
祭禮中常見用牛、牝、牡和牢的記録,其用辭結(jié)構(gòu)均如:“用?!保坝脭?shù)?!被颉坝门?shù)”(數(shù)字和牛或作合文),“用牡”,“用人牛”,“用小牢”,“用數(shù)牢”。或作倒裝,如:“牛用”,“數(shù)牛用”,“牝用”,“牢用”,“數(shù)牢用”或“牢數(shù)用”(數(shù)字和牢或作合文),“小牢用”等,且都伴隨出現(xiàn)“勿用”、“弜用”、“不用”等否定句。
例如《合集》339記載了28條用牲的祭祀辭,其中只有5條出現(xiàn)“用”字。通過比較有、無“用”字的刻辭,或能使我們瞭解有“用”字特殊含義。其卜辭載曰:
丁巳卜,枲y貞: 今日侑于丁一牛?六月
丁巳卜,枲y貞: 今日侑于丁,用二牛?
這兩條記録看似單純占卜用祭牲的問題,尚難以分辨有無“用”字的差異。
“用”字放在前處,可能也有卜選祭品的意思。*如《花東》124;《合集》339、1051、1987、21567、21575、21651、21805、22078、32374、32375、34401、34450;Royal Ontario Museum, Hsü Chin-hsiung. Oracle bones from the White and other collections. Toronto: Royal Ontario Museum, 1979(《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後引簡稱《懷》),拓片號1489。但是甲骨文中有更多“用”字放在句末的例子,其解讀方式頗多,莫衷一是。
丁未卜,枲y貞: 侑于丁牢。用?
當(dāng)然,“用某”和“某用”的意思可能沒有差異,但筆者認(rèn)爲(wèi)斷作“侑于丁牢,用?”或“侑于丁,牢?用”會比“侑于丁,牢用”準(zhǔn)確。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用某”問辭與以“用”結(jié)尾的祭辭極少出現(xiàn)在同一卜甲上。如果兩者見於同一刻辭,似乎都有問辭與驗辭的對應(yīng)關(guān)係。用辭在占卜記録的不同位置,應(yīng)具有不同的意義,一如金文中“用作”和“寶用”的意思不同。
在某些卜骨上,祭品和用辭被分開敘述,或在卜辭旁邊,??逃袉为?dú)成句的“用”或“不用”字樣,這應(yīng)是作爲(wèi)驗辭,類似“吉”或“告”等標(biāo)示功能的祈吉辭。因此,我們可以推論“用”字與卜辭經(jīng)常要分開斷句。不過仍有很多記録方法,無法推斷其“用”字句末應(yīng)是問辭或驗辭。《花東》卜辭整理者將之視爲(wèi)驗辭,但前文已説明過,句末“勿用”應(yīng)讀爲(wèi)問辭較佳。至於“不”字,在甲骨文中既可作否問,也可作否定驗辭,所以經(jīng)常難以確定其釋讀方式爲(wèi)何。
假如句末的“用”是問辭,整條祭祀辭會有三種可能的意思: 其一是卜問需否施行上述的祭禮;其二是卜問本次祭禮是否已上達(dá)受祭者,爲(wèi)其享用;第三是占卜祭禮對祭祀者的作用。殷人祭祀,目的在於保持神與人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以獲得祖先或自然神的保祐。所以句末的“用”字,極可能是表達(dá)祭祀者可以獲得受祀者的祐助,類似金文中的“寶用”一詞。假如句末的“用”字作爲(wèi)驗辭,上述三種可能皆可成立。
《合集》1027或6545的十幾條祭祀辭中只有一條句末有“用”字:“侑于祖乙二牛?用?!币员梢?,假設(shè)“用”字用以卜問需否施行上述的祭禮,則從文義上看不出它的必要性,“侑于祖乙二牛?”之句已足夠表達(dá)之,所以筆者所提第二或第三種釋讀或許較佳。在句末上獨(dú)立的“用”字或卜問,或確認(rèn)祭禮的效果,既常作問辭又常作驗辭來用。
換言之,在句末單獨(dú)成句的“用”字,可能是問辭,也可能是驗辭,在大部分刻辭中,我們很難確定單獨(dú)一個“用”字的含義及作用。就比例上來看,“用”字放在句末的文例比放在句中多,其他類似的祭祀辭情況也相同。*如參《花東》427、474;《合集》339、1027、4760、6545、19929、19972、20523、21267、22074、22116、26866、27090、30712—30714、30717、30718、32374、33309、33697、34594、35159;《英藏》22。
句末中若有“不用”一詞,則應(yīng)釋作否問或卜問結(jié)果不吉:
癸巳卜,牢五?不用。
《合集》22074
……一牛?不用。
《合集》21267
其五牛?不用。
其六牛?不用。
《合集》33697、35159
“不用”的驗辭,是否即不舉行享祀之禮,或者,它更有可能是享祀後未能獲得吉兆,在大部分祭祀辭中,我們確實(shí)無法推斷應(yīng)如何解讀。
除了出現(xiàn)在句末的“用”字之外,第三期以後的刻辭尚有如下結(jié)構(gòu):
《合集》29587
《合集》27188
《合集》30683
弜用?大吉。
《合集》30687+30273*裘錫圭先生綴合,參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 中華書局1992年版,頁237(16)、243(16)。
……牢又一羌……牛,用王受祐?
《合集》26940
《屯南》2185
牢又一牛,用,王受祐?
《屯南》4122
“用”字在這裏應(yīng)有問辭的作用。據(jù)卜辭可見,占卜的重點(diǎn)並不是爲(wèi)了確定祭法,而是施行祭禮之後,王是否得到保祐。這或許能夠旁證,卜“用”的意思是求問神祖祭禮是否成功,並問祭禮對祭祀者是否達(dá)到福祐的作用,亦即商王能否獲得保祐。
直至甲骨文第三期之後,纔見“某用”和“用某”的刻辭連用,如:
于祖丁宗,王受有祐?
弜用三牢?
《合集》30300
弜用一牛,求王受有祐?
一牛用,王受有祐?
《合集》30612
《合集》30300中,祭司占卜在祖丁宗廟裏的祭禮能否獲得王的保祐,並問到祭用三牢是否正確,三牢是否能被接受,以使王獲得保祐。第三句則反問是否不可祭用三牢,或卜問受祀者是否接受三牢。然而,上述三種含義其實(shí)並無矛盾,祭司卜問本次祭禮能否被受祀對象接受,如果他樂意接受,則此祭禮即可施行,祭祀者也能受到保祐。占卜所用的神秘語文,其文意範(fàn)圍總是比較廣泛,以涵蓋整個祭禮及其背景。換言之,在提及祭牲的刻辭中,“用”的字義應(yīng)從占卜的整體內(nèi)容,思考其多方面的含義。
3.羊
《合集》6載30條卜辭,其中只有兩條句末有“用”字:“甲戌卜,枲y貞: 翌乙亥侑于祖乙用?五月?!薄岸〕蟛?,枲y貞: 侑于丁勿用?”第一條調(diào)強(qiáng)調(diào)祭祀對象,第二條則已否問強(qiáng)調(diào)祭牲。筆者依然認(rèn)爲(wèi)有“用”字,無論是作問辭或驗辭的作用,都有特殊意義,但是甲骨刻辭簡略而神秘,確切的意思經(jīng)常難以釐清。
據(jù)某些卜辭內(nèi)容,可以判斷其爲(wèi)享祀完成後的卜問;或享祀之前,有關(guān)祭禮的卜問,例如《合集》19863載:
癸卯卜,今日侑司,羌?用。
依筆者的理解,這是卜選祭牲的記録,“用”在此處都作爲(wèi)驗辭。第一句確認(rèn)了用羌人爲(wèi)祭,後二句則卜問是否要用豕,得到的答案是要用。所以“用”字在這裏應(yīng)有用牲的含義,此卜辭即指選擇用方爲(wèi)吉祥。另外,有些卜辭更像享祀之後的記録,如《合集》22099載:
依鄙見,“有用”一詞近似於“有祐”的問辭。也就是説,這句話並非卜問祭禮應(yīng)如何進(jìn)行,而是卜問享祀祖庚之後的結(jié)果,所以這裏的“有用”更近似於福祐辭。當(dāng)然筆者的理解也可能出現(xiàn)錯誤,尤其在更多完全無法判斷享祀和占卜順序的卜辭中,實(shí)不宜強(qiáng)作定論。
以羊爲(wèi)祭的祭禮經(jīng)常是以祈雨爲(wèi)目的:
《合集》30022
《合集》30719
……黑羊?用。〔有〕大雨。
《合集》30720
《屯南》651+671+689
……大雨。
《屯南》2107
在這些卜辭中,筆者用兩種方法作斷句,即是因爲(wèi)這兩種釋讀都有可能。卜辭中,占卜祭牲應(yīng)用黑羊或白羊,*關(guān)於殷商卜辭中顔色的象徵意義,參郭靜雲(yún)《幽玄之謎: 商周色譜中表達(dá)青色的字彙與其意義的演化》,《歷史研究》2010年第2期,頁4—24。最後的祭禮成功,發(fā)揮效果,下了大雨。循之,“用”字就是確認(rèn)祭禮的成功及其作用。句首的“惟白羊”、“惟三羊”、“惟五小”,已足以卜該用什麼祭牲,句末並無增刻“用”字的必要。所以,如果以爲(wèi)“用”字只是簡單表示祭用羊的意思,則有無此一“用”字並無關(guān)緊要。若“用”字具有卜問祭禮效果的作用,則在行文上便極爲(wèi)重要。不過目前各種釋讀都有可能,無法作最後的定論。
4.豕
祭禮中也常見使用豕、彘、豚或豭的記録,其用辭結(jié)構(gòu)有“用豕”、“用數(shù)豭”、“用彘”等數(shù)種,*如《花東》113;《合集》1371、19954、20706、21548、21803、22066、22133、22435、32330、34103;《屯南》2707。並隨有“勿用”、“弜用”、“不用”等否句,或以“豕用”、“豚用”、“彘用”、“用”等反問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如《花東》140、163、237、240、313、459;《合集》19806、19832、19863、19954、21287、21544、21545、21805、21885、22437。祭祀用辭的結(jié)構(gòu)都很類似。
5.其他祭品:鬯、玉
除了血祭之外,殷商人也有其他不同的祭禮活動,如享穀、享玉等等,這方面過去已積累了相當(dāng)多的研究成果。不過筆者通過甲骨資料發(fā)現(xiàn),在非血祭的記録中幾乎未見有用辭出現(xiàn)。這或許可以推論,只有在具關(guān)鍵作用的祭禮記録中,纔需要用辭。不過筆者另發(fā)現(xiàn)一種例外的情況,在以鬯作爲(wèi)祭品時,亦有極少數(shù)使用用辭。
甲骨文、兩周金文、《書》、《易》、《禮》、《史記》都有以鬯祭祖的記録,如:
易女(賜汝)鬯一卣
西周早期大盂鼎
賞叔鬱鬯
西周早期叔簋4132—4133*現(xiàn)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參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王世民主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bǔ)本),北京: 中華書局,2007年?;騾⒅袊鐣茖W(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 中文大學(xué)中國文化研究所,2001年(後引簡稱《集成》)。
西周中期呂方鼎《集成》2754*現(xiàn)藏於旅順博物館。
西周晚期伯晨鼎《集成》2816
西周晚期牧簋《集成》4343*後三件藏處不明。同樣的記録另見於吳方彝蓋(《集成》9898),現(xiàn)藏於上海博物館;毛公鼎(《集成》2841),現(xiàn)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師兌簋(《集成》4318—4319),現(xiàn)藏於上海博物館;師克盨(蓋)(《集成》4467—4468),現(xiàn)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師訇簋(《集成》4342),藏處不明;盨(《集成》4469),藏處不明。
伻來毖殷,乃命寧予以秬鬯二卣。
《書·洛誥》
鬱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鬱鬯以實(shí)彝而陳之。鄭玄注:“築鬱金煮之以和鬯酒?!?/p>
《周禮·春官·鬱人》
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爲(wèi)伯,賜大輅,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瓚,虎賁三百人。
《史記·晉世家》*(漢) 孔安國傳、(唐) 孔穎達(dá)等正義: 《尚書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頁614;(漢) 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頁825;(漢) 司馬遷撰、[日] 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臺北: 大安出版社1998年版,頁620。
乙、 用+祭法或祭禮相關(guān)的動作
《合集》451
《合集》454
《花東》394
《花東》290
《合集》15818
《合集》18809
《合集》15994
弜優(yōu)庸,用?
《合集》27352
《合集》27459
《合集》30694
《屯南》1501、4554
《合集》28209
弜子舞,用?
《花東》178
《合集》30693
庚戌卜,王曰,貞: 其爵,用?
《合集》24506
《合集》26899
丙申……尊,用?
《合集》32374
貞: 于乙巳享。用?
《合集》19286
《合集》22302
《花東》314
□歲?用。
《花東》269
《花東》495
不過以下問辭中的“鼎用”二字,應(yīng)以連讀爲(wèi)佳,這可能是確認(rèn)祭法時的專用卜辭。關(guān)於(鑊)、盧、鑿記録的斷句則不甚清楚:
《合集》22091
……侑母庚,豕,鼎用?
《合集》19962
《合集》257
貞: 勿用盧以羌
《合集》259
《懷》1561
《合集》460
《花東》293載:
辛未卜,子其告舞?用。
辛未卜,子弜告奏?不用。
這或許是卜選舞蹈或奏祭方式的記録。不過甲骨文中,這類以“用”字專問祭禮方式的記録不甚多。
《合集》22045載:
戊戌卜,侑□父戊,牛一,官(館)用?
《合集》21885
《合集》26953
其午用小母,彘?
《合集》22242
……酉卜,侑祖甲,用枺B?
《合集》743
《合集》22137
“盟”也是表達(dá)祭禮作用的祭法?!痘|》178載曰“陟盟?用”,*《合集》32330、34103;《屯南》2707也有“用盟”的記録。意思應(yīng)是卜問盟禮是否成功?!澳硟杂?,王受祐”則是祭冊求祐的禮儀,也是用辭中出現(xiàn)率較高的例子,並常有卜選不同祭冊的記録。*參《合集》26994、27023、27155、27202、27324、27350、30414、30674、30675、30678、30681—30694、31127、32076、32235、34397、34522、34538;《屯南》253;1090、2406、3545、4554。關(guān)於用冊的祭辭,參郭靜雲(yún)《中華文明歷史觀念之形成芻議》,《歷史人類學(xué)學(xué)刊》2010年第2期,頁30—36。
甲骨文“射”字也是一種用人牲爲(wèi)祭的祭法,其記録中也會出現(xiàn)用辭,如:
《合集》277
《合集》32023+33693*蔡哲茂先生綴合,參蔡哲茂《甲骨綴合集》,臺北: 蔡哲茂發(fā)行、樂學(xué)總經(jīng)銷,1999年,第九組。
《合集》276+3228*劉影先生綴合,參黃天樹主編《甲骨拼合集》,第146組。、5755
“朿”(刺)也是一種殺牲的祭法,雖然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朿祭,但其記録中,只有《合集》22238曾出現(xiàn)過一次“用”字。其謂“……豕朿用”,因刻辭殘缺,難以判定應(yīng)如何斷句。循前例,此處或許爲(wèi)“豕朿”連讀,而“用”則是句末的問辭。
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装矅秱鳌罚?玉、帛、生、死,所以爲(wèi)贄以見之。
《書·舜典》
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孫詒讓《正義》: 《釋文》云:“摯,本或作贄。”……詒讓案: 《説文·手部》云:“摯,握持也?!币隊?wèi)人所執(zhí)摯之稱。贄即摯之俗。*(漢) 孔安國傳、(唐) 孔穎達(dá)等正義: 《尚書正義》,頁95;(清) 孫詒讓著、中華書局點(diǎn)校: 《周禮正義》,卷35,頁2—3。
《周禮·春官·大宗伯》
貞: 執(zhí)用于祖?
《合集》801
《合集》26981
《合集》41485
甲寅卜,其用執(zhí),王受祐?
《合集》27281+26980*莫伯峰先生綴合,參黃天樹主編《甲骨拼合集》,第244組。
《合集》227
《英藏》2263
《合集》798還有殘缺的“……用執(zhí)用?。俊?,但意思不清楚,或許與祭祀無關(guān)。
《合集》728
《合集》23071
綜觀出現(xiàn)“用+祭法”結(jié)構(gòu)的祭祀辭,只有一部分可以理解爲(wèi)“以某祭法用牲”,或“得到某祭禮的目的”,如“禦(除災(zāi))用”等;在另外一大部分祭祀辭中,祭法字和“用”字之間則要斷句。上引祭祀辭仍是以“用”字卜問或確認(rèn)祭禮結(jié)果。
丙、 用+被祭祀對象
在祭祀辭中,常有“用于某”的文例,如“以羌用于丁”、“用于丁,二牛”等,有時“于”字會被省略。*如《合集》227、243、295+340+4469、379、421、801、1118、2556、4171、6647、14125、15424、15521、1989、22044、23165、23403、25909、26954、27123、27286、30353、32021、32030、32057、40982、41461;《屯南》9、3004;《英藏》2267;《懷》1461。另有“用自某”文例,如“以羌用自上甲至下乙”、“曾用自大示”等;*如參《合集》231、268、270、271、5671、26991、32022、32023+33693、32024、32026、32028。又有“用至某”或“用至于某”,如“用至尻司牢”、“用至于丁”等,*如參《合集》271、1650、21805。均是涉及受祀對象的用辭,這應(yīng)是施行祭禮時留下的記録。不過類似的卜辭,僅寫“于某”、“自某”、“至某”的例子,比加上“用”字的還多得多。加上一個“用”字,是否會帶來其他神秘意義,實(shí)難以推斷。
《合集》1667載録:
第一個“用”字出現(xiàn)在“用于某”的結(jié)構(gòu)中,而第二個“用”則在過幾天所得出的靈驗中,兩者間應(yīng)該有問答關(guān)係。享祀先王勢必有固定的祭禮,不可能先問是否享祀下乙,等到過幾天再決定要享祀他,所以此處卜辭的問題可能並不在是否要享祀下乙的問題。
《合集》25902載録:
……卜,大貞: 王其途,又(有)牛其□用于我又(祐)?
此處刻辭殘缺,意思不詳??墒恰坝糜谖业v”難以作祭祀辭解釋,所以“用”的意義可能含有其他目前仍難以考證的觀念和占卜目的。筆者認(rèn)爲(wèi),這或許具有福祐辭的意味?!坝谩弊衷诩漓朕o中可具有雙方向的意涵,一方面是用祭品於祖先,另一方面則由祭祀者受祐於祭禮的結(jié)果,這與後世金文的記録相同。祭祖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兩者都屬宗廟記録,所以其用辭含義相同是非常合理的事。
甲骨文中當(dāng)然也常見“于誰用”這類刻辭。如《合集》7076載:
貞: 今辛,侑于上甲?
今辛亥,勿侑于上甲?
今辛亥,侑于上甲?用。
在這裏,祭司三次提問辛亥日祭祀上甲的問題。其中一條後面有“用”字,應(yīng)是其驗辭,表示祭禮已被接受,所以祭祀者能獲用來自上甲的保祐。
如果從後世的祭禮活動來看,只有在特殊或意外的情況下,纔需要選擇適當(dāng)?shù)募婪?;如果是常行的享祀,並不會卜問是否要獻(xiàn)祭。祭品準(zhǔn)備好後,再卜問受祀對象,所備之物是否正確;進(jìn)行祭禮活動時,升獻(xiàn)並祈禱後,卜問受祀對象是否滿意;最後進(jìn)行祈禱,祈求獲得受祀者的保祐。殷商時期的祭禮活動流程亦應(yīng)與此相類,甲骨記録“用”字的出現(xiàn),也正涵蓋了這三種意思: 提供祭品給神使用,神使用了祭品,祭祀者受用神的支持。
例如在《花東》32中,“用”字即可能表示確認(rèn)祭品的適當(dāng)性,其謂:
也就是説,“用”字在這裏應(yīng)是表達(dá)祭禮的第一階段: 請神祖確定祭品。而在後幾條祭祀辭中,“用”字則表達(dá)針對祭禮結(jié)果的提問,或是作爲(wèi)確認(rèn)的驗辭。
貞: 陟于丁。用?
《英藏》1969
甲寅卜,奏母庚。用?
《懷》76
《合集》320
《合集》295+340+4469
《合集》15517
《合集》264
《花東》28
甲辰: 宜丁牝一,丁各仄于我,翌于大甲?用。
《花東》34
關(guān)於這些祭祀辭後面的“用”字,《花東》卜辭整理者大部分都釋爲(wèi)正面的驗辭。*類似的記録仍有很多,如《花東》37、63、81、92、106、109、149、157、180、185、195、203、223、228、237、241、248、276、286、294、313、314、352、355、376、391、401、413、459、468、474、480;《合集》6、268、940、1117、15409、19763、19803、19813、19863、19884、22045、22238、22246、23720、34050;《英藏》1764、1969等等。但筆者認(rèn)爲(wèi)未必如此,這些“用”字最可能是向受祀者卜問祭禮是否被接受。在其中部分祭祀辭中,句末的“用”字可能作爲(wèi)驗辭,確認(rèn)祭禮被接受,其中部分應(yīng)是問辭。
下面幾條卜辭可分爲(wèi)三段結(jié)構(gòu): 先記録“于某”或“自某”,以表達(dá)享祀特定祖先的意思;接著問“用?”,以確認(rèn)祭禮已通達(dá)於受祀對象;第三段則祈問受祀者降下保祐給王。
自大乙,用,王受有祐?
《合集》26991
于祖丁,用,有正,王受祐?
《合集》27133
《合集》27151
于入自枡,用,王受祐?
《合集》27281+26980
貞: 于毓,用,王受祐?
《合集》27381
在這些卜辭中,“用”字應(yīng)屬祭禮的第二階段,即確認(rèn)祭禮已通達(dá)至受祀對象,第三段則用以祈祐。甲骨文有獨(dú)立的祈祐辭,其中也可能出現(xiàn)“用”字,這個問題將於下文再作討論。
在某些祭祀辭上,受祀者並不具名,可能是某一群的神祇。如《花東》198載:
在這裏“用”字可以表達(dá)完整的三個階段的意思。*有不少用辭的意涵難以理解。例如《合集》965“勿用,一伐于南庚,卯?”,本祭祀辭先有“勿用”,而後纔記載祭祀南庚之事,所以應(yīng)該不是卜問祭禮,而在祭禮前描述某種情況,但其具體狀況難考。
《花東》420另有“甲辰卜,丁各仄于我?用”,雖然該卜辭的結(jié)構(gòu)也是“于某用”,但此“某”是“我”,顯然不會是受祀者。所以在這一條卜辭中,“用”並不是爲(wèi)了確認(rèn)祭祀的事情,而是爲(wèi)了確認(rèn)當(dāng)時卜問的事情。這種非祭祀中的用辭也非常多,筆者將於下文中再作討論。*有一些祭祀辭非常簡略,如《合集》19887“呼妣己,用”,僅提出受祀者的名號,而以“用”字確認(rèn)結(jié)果。《合集》2012“貞: 丁,用”的意思可能也相同,不過“丁”字也可以指日期,不一定是受祀者的名號。
據(jù)上可見,“用”字在祭祀辭中的意思相當(dāng)多元,除了卜問祭品和祭禮的流程,也可以卜問祭禮的成功,或是否被神祖接受、使神祖喜悅,並達(dá)成祭者的目的,從而獲得神祖的護(hù)祐?!坝谩弊肿鲉栟o或作驗辭都是表達(dá)正面的意思。祭禮有“用”,是指祭禮有吉祥、成功的結(jié)果,因爲(wèi)有“用”,所以能獲得神祖的支持、保祐。“用”字的本意是以占卜決定事情的吉兇,因此用辭在祭祀辭中的含義接近於“吉”,即代表順利成功的情況,所以祭祀辭的用辭均帶有福祐辭的意思。
用辭在祭祀辭中的出現(xiàn)率雖然較高,但用辭未必一定與祭祀有關(guān),在不少非祭祀辭中,也有用辭出現(xiàn)。如《花東》103録:
丁卯卜,雨不至于夕?
丁卯卜,雨其至于夕?子占曰: 其至亡翌戊?用。
己巳卜,雨不延?
己巳卜,雨其延己?子占曰: 其延終日?用。
巫師占卜這幾天是否繼續(xù)下雨,而按照卜辭的內(nèi)容,占卜者是希望繼續(xù)下雨的。在這幾條中,“用”字應(yīng)作表達(dá)正面結(jié)果的驗辭,可釋作: 得用,獲得上天的承諾等。用辭在祈雨卜辭中,常有這類的作用。
癸亥夕卜,日延雨?子占曰: 其延雨?用。
《花東》227
甲夕卜,日不雨?
甲夕卜,日雨?子曰: 其雨?用。
《花東》271
《合集》12756
其雨?不用。
《花東》10
乙酉卜,丙奏岳,比用,不雨?
《合集》20398;《屯南》4513+4316*《合集》36988也有“比用”一詞:“辛未卜,貞: 豕……翌日壬王其比用……暨驁,用亡災(zāi)在……?”其義待考。
侑兄丁二牢,不雨,用延?
《合集》22274
前句謂以樂奏祭拜岳神之前,先占卜是否下雨,但“比用”的意思不甚清楚。次句則提到用二牢祭祀兄丁,祈求繼續(xù)天空放晴,“用延”的意思即“延續(xù)不雨的天氣”。可見“用”字均指占卜符瑞,不用則指祈求沒有成功?!逗霞?4150曰“辛未卜: 帝鳳,不用?雨”,巫師祈求上帝遣鳳引起大風(fēng)而趕除雲(yún)雨,可是沒有成功,天空仍繼續(xù)降雨。*有關(guān)上帝與氣象天神的關(guān)係,參拙著《昊天充滿神獸: 殷商自然天神的崇拜》,待刊。
在求年的卜辭中,用辭基本上也都作正面的驗辭,如:
貞: 不其受年?用
貞: 受年?用
《合集》40094;《英藏》803
弜用,受年?
《合集》28216
在戰(zhàn)辭或獵辭中,用辭的意向也相近?!逗霞?648載曰:
甲骨文獵辭經(jīng)常記録祈求獵獲的語句:
乙未卜,子其往田,若?用。
《花東》50
《花東》378
《花東》234
《花東》259
《合集》27459
己亥卜,母(毋)往于□,其祐事?子占曰: 其祐事?用,祐宜。
《花東》288
從卜辭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用”字有獲、得的意思。如《合集》28903言“弜田?……各?用,亡災(zāi)”,即是在狩獵前卜問順利、有無災(zāi)禍。
甲骨文中有很多簡略的獵辭,僅提出要“往田”出獵,並祈卜吉兇:
乙卯夕卜,子弜往田,用?
《花東》7
《花東》9
《花東》11
《花東》21
乙未卜,子其往田,若?用。
《花東》50
《花東》59
在獵辭中的用辭,均意指對順利成功,有得、有獲、無災(zāi)的祈求。*類似卜辭亦見於《花東》23、35、295+340+4469、312、395;《屯南》3004等等。
若看甲骨文的戰(zhàn)辭,其中的用辭意向也接近,卜辭言:
《懷》1561
《懷》1464
弜用,義行,弗遘方?
《合集》27979
《合集》27978
《合集》27996
《合集》26896
《合集》28093
《合集》28092
戰(zhàn)辭中數(shù)次出現(xiàn)“某行,用”的句法?!靶小弊衷诩坠俏闹杏小榜R路”的意思,商代以“行”字指涉馬車的道路。對此,屈萬里先生曾言:“卜辭‘貞: 柧復(fù)萑行?十月’(甲編3937)*另參見《合集》4037:“……出復(fù)有行?十月?!毙校x爲(wèi)‘周行’之行,道路也?!?屈萬里: 《小屯·第二本,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年,頁450。溫少峰和袁庭棟先生也曾提出類似的解讀:“卜辭中的‘行’是交通大路之稱,‘乙巳卜,出貞: 王行逐’,……‘行逐’者……循大道而追逐也。‘貞: 行出?貞: 弜行出?’……‘行出’者,由大道出行也?!畯x行出’者,不由大道出行也?!?溫少峰、袁庭棟: 《殷墟卜辭研究·科學(xué)技術(shù)篇》,成都: 四川省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1983年版,頁178—179。關(guān)於甲骨文“行”字的用法,學(xué)界看法已趨於一致。“行”或用作動詞,表達(dá)行走的意思,如《合集》29610“……行東至河”、《合集》21901“己丑卜,王不行自雀”等。另外可作“行路”的名詞,指道路寬大關(guān)鍵,爲(wèi)了重要的事而出行。
上述卜辭應(yīng)是出兵之前的祈卜記録,巫師祈問出行方向的吉兇,商王是否受到護(hù)祐,在此路綫上是否會遇到敵族並取得勝利。有用、有祐、有若,都是祈求取得吉祥的結(jié)果?!逗霞?03提出了更具體的問題,其謂“貞: 我用槚"孚?”,亦即祈卜獲得槚"族的戰(zhàn)俘,此處“用”字可直接釋作“得到”的意思。
據(jù)上述獵辭和戰(zhàn)辭來看,其中“用”字均有“得”的意思,表達(dá)有獲或軍事上取得成功,故也有福祐辭的意味。
甲骨文中有“朝見某”的卜辭,尤其常見於《花東》卜辭之中。如:
《花東》63
《花東》451
《花東》453
《花東》290
《花東》卜辭整理者認(rèn)爲(wèi)“見”字爲(wèi)“獻(xiàn)”的通假,*《花東》,頁1705。但筆者不贊成其説。這些文句可能是當(dāng)時的朝見記録,用辭則是卜問成功、吉兇的意思。
在殷商社會中,馬車爲(wèi)特殊貴重的王族標(biāo)誌物。甲骨文也有關(guān)於馬的用辭,如:
《花東》391
丁未卜,新馬其于貯見,祐用?
丁未卜,新馬于寧見,祐不用?
《花東》7
新馬子用右?
新馬子用左?
貯見子用右?
貯見子用左?
《花東》367
《花東》卜辭整理者解釋:“殷代車制,駕車之馬分於轅之左右,是很有講究的。該片卜辭竟?fàn)?wèi)此進(jìn)行多次占卜,就是明證?!埋R爲(wèi)貯所貢獻(xiàn)?!闭碚哒J(rèn)爲(wèi)此處記載了子針對新馬“進(jìn)行占卜,是用於左好,還是用於右好?”。*《花東》,頁1705。筆者認(rèn)爲(wèi),雖然大致的意思是如此,但“用”字卻不宜直接釋作現(xiàn)代習(xí)慣的“用”義。子在備馬車時進(jìn)行占卜,新馬是駕在車轅之左處爲(wèi)吉,或駕在右處爲(wèi)吉?因爲(wèi)對殷人來説,馬車並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神聖貴重的禮車,也是地位崇高的戰(zhàn)車,王家的標(biāo)誌物?!坝谩钡淖中卧醋圆芳纳衩胤枺至x則具有占卜的神秘意義,所以“用”的概念不宜徑以現(xiàn)代語言作解讀。若將新馬駕在正確的車轅側(cè)面,則駕車得吉,如段玉裁釋“用”字時所言:“卜中則可施行。”
甲骨文中另有“先用”一詞:
〔丙〕辰卜,翌丁巳,先用?
《合集》23148
《合集》26983
《合集》32933
“先”字或有前導(dǎo)、前驅(qū)、開創(chuàng)的含義。因甲骨文中“先用”的記録少見,目前解讀上仍缺乏可靠證據(jù),故難以推斷真詳。
誠然,甲骨卜辭的意思常常難以理解,有些用辭的結(jié)構(gòu),可同時出現(xiàn)於祭祀和非祭祀的卜辭記録中,其卜問目的經(jīng)常不詳。用辭中也有不少筆者無法推論其意旨的説法,如《合集》15410“貞: 用寧?”,《合集》15821、15822“戊子,其,用?十月”,《合集》15413“貞: 勿用?”,《合集》15733“殷用”,《屯南》29、《懷》1581“枔(師惟)建用?”,《合集》20521“用”,《合集》22083“用”,《合集》25632“……出,永貞:,燕用?”,《合集》25128“……卜,出……辛丑……歲……燕用?”,《合集》30392“用”,等等。*如《花東》130、150、178、179、193、252、255、267、280、296、297、316、324、338、351、370、372、374、379、380、381、391、398、458、480、493都含有用辭,目前已難知其義。
有些專門提及日期或地點(diǎn)的用辭,可以運(yùn)用於性質(zhì)不同的各種記録中。其中,指出時間的用辭有三種,分別用指: 具體的某日、日干、幾天的時間。
甲、 某日+用
在祭祀辭中,有以占卜強(qiáng)調(diào)“今日用”的文例。
癸酉卜,侑于祖辛二牛,今日用?
《合集》1681
《合集》20007
《合集》15303
我們可以認(rèn)爲(wèi),這些記録旨在卜問今日進(jìn)行祭禮的問題,可是這樣的問辭在巫覡文化中也許還有其他隱義,如祈禱今日的順利或其他難以考知的需求。甲骨刻辭中有“今日用”、“之日用”、“即日用”、“翌用”等詞彙,都曾數(shù)次單獨(dú)出現(xiàn)或?qū)懭敫鞣N占卜的記録中,其中有一部分指夕、昃、日出等時間,如:
乙酉,今日用?
《合集》40498
用今日?
《合集》22215、22234、22277*另參《合集》454、1371、1878、15382、15384、20398、9162、40500。
貞: 今日用方?
《合集》8699、21279
……六妣,即日用?
《合集》19906
之日用,戊寅竹侑?
《合集》6647
甲午,歲祖乙牝一,丁日出椚,用?。
《花東》426
……昃用……
《合集》20968
庚戌卜,丁各,用夕?
《花東》475
上述各例中,《花東》475等部分卜辭應(yīng)不屬於祭祀辭,所以強(qiáng)調(diào)時間的用辭未必都與祭祀有關(guān)係。
至於“今日用”卜辭,筆者認(rèn)爲(wèi)應(yīng)是在早晨時占卜本日吉兇。這種理解是從“用”字的本義而來,“用”的字義本來就涉及吉兇占卜,得吉則可用。而除了今日或翌日之外,甲骨用辭中還有一些指明干支的文例,如:
甲午卜,楏3貞: 于翌丙申,用?
貞: 勿于丙申,用?
《合集》15396
壬辰卜,枲y貞: 于乙未,用?二月。
《合集》5733
壬午卜,楏3貞: 翌乙未,用,若?
《合集》16387
于乙亥,用?
《合集》22014
《合集》4392
翌癸未,用?
《合集》900
這些卜辭僅占卜某干支用否,並未記録其他事項。筆者認(rèn)爲(wèi)這可能也是占卜吉日的刻辭,殷人提早祭拜將來的某日,並占卜本日的吉兇。《合集》16387則強(qiáng)調(diào)以“若”爲(wèi)目標(biāo),祈求天的支持、承諾或授權(quán)。對此,《合集》236有更詳細(xì)的記録:
庚子卜,枲y貞: 翌甲辰用,望乘來羌?
望乘是武丁的將軍,常領(lǐng)兵征伐方國、異族。這條卜辭或許是占卜出兵日吉兇的記録。又《合集》401謂:
貞: 翌丁巳用,侯告歲,羌三卯牢?
此處或爲(wèi)占卜諸侯來朝而告歲的吉日。*類似記録另見於《合集》456、679、19800、22542、32148、33788、34410;《英藏》1771等。所以指日用辭確實(shí)可用於許多不同的禱文之中。
乙、 日干+用
指日用辭中也有單指日干者,如:
戊子卜,于來戊用,羌?
《合集》22045
《合集》22276
乙卯卜,翌午用?
《合集》22094
《合集》22046
日干爲(wèi)十個太陽的名號,在殷商巫覡文化中,十日具有相當(dāng)深入的信仰含義,不僅涉及死生,也牽連著祖先崇拜系統(tǒng),*有關(guān)日干和日名的研究,目前已有相當(dāng)豐富的成果,如王國維、陳夢家、董作賓、屈萬里、郭沫若、楊希枚、楊樹達(dá)、張光直、馬承源、李學(xué)勤、宋鎮(zhèn)豪、常玉芝、王暉、曹定雲(yún)、張懋鎔、朱鳳瀚、[日] 伊藤道治、[日] 井上聰、[日] 島邦男撰、[日] 赤塚忠、[美] 吉德煒等學(xué)者都有相關(guān)的深入研究。對此筆者已進(jìn)行過綜合討論,參拙著《殷商王族祭日與祖妣日名索隱》,《甲骨文與殷商史》新2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所以“于來戊”的意思,應(yīng)是在日出前用羌人祭迎今日上升、名爲(wèi)“戊”的太陽。宋鎮(zhèn)豪先生研究殷人拜日的問題,發(fā)現(xiàn)“于出日”、“于入日”並非每天祭拜日出日落的記載,而是在二分時進(jìn)行迎日、送日之禮,以求生、求死而再生。*宋鎮(zhèn)豪: 《夏商社會生活史》,頁780—789。循之,筆者推論除了二分之外,殷人有時也會崇拜某些特定日期的太陽,只是不用“于出日”,而改用“于來日”的説法?!逗霞?2045有“于來戊”,就是以戊子時從大地升起的戊日爲(wèi)崇拜對象。
《合集》22065“甲子卜,用翌入乙?”,《合集》22092“入乙用?”,也都是以日名指涉日象。本類用辭的意思或許涉及祭拜晚上的乙日。因日干作先王廟號,祭祀某日干顯然也代表祭祀以其日名爲(wèi)名的祖先,這兩個概念並不抵觸。王暉先生發(fā)現(xiàn),殷商崇拜的嚳、河、岳、王亥、伊尹等神祖的祭日亦有日名上的規(guī)律,其謂:“商人認(rèn)爲(wèi)代代相傳的商王室貴族均是十日之子,商王的衆(zhòng)日之父是殷人高祖帝嚳。”*王暉: 《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頁27。此一論述相當(dāng)清楚明晰。殷人有十氏部族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於十組師旅(或許類似滿族八旗),並以十日命名,所以殷人崇拜某日干時,即同時崇拜了該日象及以其爲(wèi)名的神祖。《合集》22046載歲祭於父戊,而同時問“今戊用”。筆者推論,未必是祭禮的時間之録,也有可能是廣泛祈戊的記載。*《合集》22091“辛,用?”、《合集》22195“庚,用?”等記録。這些獨(dú)立的用辭的意思難考,可能占卜日干,占卜日名等等。因卜骨殘缺,待考。
丙、 數(shù)日+用、延用
此外,尚有指涉數(shù)日的用辭?!逗霞?2046有幾條戊子的祭祀辭,另有一條壬辰的卜辭,其謂“壬辰卜日”,其間隔了五天時間;此外還有一條用辭謂“七日,廼用”。這可能都與戊子的祭祀有關(guān),而是其七日之後的驗辭,以記録祭禮的結(jié)果。我們不知道當(dāng)時祭禮的目的,僅能推知“用”字所表達(dá)的結(jié)果應(yīng)該是吉祥的。
《花東》198載:
這可能也表達(dá)了該次祈卜,旨在求問所問之事是否將在明後日産生效果。子有尊宜,而卜問第二天是否能有所得。
甲骨文另有祈求“延用”的祈禱辭:
《合集》30699
《合集》31211
弜延用?
《合集》31872、34409、41480
此應(yīng)是祈禱繼續(xù)獲得天上的支持、保護(hù),祈求能延用天祐。
丁、 月+用
在甲骨文中,有強(qiáng)調(diào)日期、日干、干支或時間的用辭,但尚未見有強(qiáng)調(diào)月數(shù)的用辭。如:
……執(zhí)羌其……用?在四月。
《合集》26971
茲用。在□月。
《合集》35850
執(zhí)羌其用?在四月。
《合集》40913
《合集》20055
這是目前所見卜辭中月數(shù)記録加上用辭的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可見在斷句時用辭與月數(shù)的記録都要斷開來讀。雖然在《合集》20055有一條“幾月用”三字連寫的敘述,但照這一條卜辭的內(nèi)容,“六月”是祭祀辭之後的月數(shù)記録,而“用”是刻在最後的驗辭,並不是連讀六個月都“用”的意思??芍?,殷人會特別強(qiáng)調(diào)某日用,但未見有強(qiáng)調(diào)某月用的用辭。
戊、 地點(diǎn)+用
《花東》421
《花東》437
不過總體來説,甲骨文用辭較少強(qiáng)調(diào)地點(diǎn)。
有些甲骨用辭會具名“用”這個動作的主體,大部分爲(wèi)“王用”、“我用”、“余用”,都是指稱商王。如:
……貞: 王用?二告
《合集》5364
《合集》26100
……冊,王用?
《合集》4907+12247+3406(反)*林宏明綴組,參林宏明《醉古集: 甲骨的綴合與研究》,臺北: 萬卷樓圖書2001年版,組340。
……我用?
《合集》19855
戍卜,余用,于……
《合集》22075
甲辰卜,王用二婦,元……年?
《合集》19790
乙巳卜,楏3貞: 我其有令戛臾,用王?
乙巳卜,楏3貞: 我勿有令戛,弗其臾?
《合集》1107
依筆者淺見,“用”在這裏的意思近於得到、掌握、得有。卜辭問: 王是否已得到天上、神祖、各種神力的支持保祐?王事吉或不吉?所以,《合集》26100“王用?”的驗辭纔會注明爲(wèi)“祥”。
卜辭有泛問“王用”問題者,但也有卜問具體事項者?!巴跤枚D”的意思可能是王娶得了兩位配偶?!逗霞?107載有令戛的戰(zhàn)事,“用王”的意思與“王用”相同,都是卜問王是否能達(dá)到他的目的。
甲骨文常以“若”、“祐”加強(qiáng)“王用”福祐辭的含義,如:
貞: 今般取于尻,王用,若?
《合集》376
王用竹若?
《合集》15411
《合集》33056
“我用若”即王祈禱得到崇高者的承諾。
《合集》2635曰“貞: 婦好弗其用?”,與王用的意思相同,只是“用”的主體是婦好?!逗霞?9694“其(吾)用臣貝?吉”,則應(yīng)是占卜是否奪取臣財富的意思。這些句子中,“用”字的意思均同。
甲骨刻辭中,有以“允用”一詞作爲(wèi)驗辭的記録,如:
癸巳卜,爭: 允用。
《合集》812
《合集》5684
《合集》15385
貞: 于翌甲辰用,羌?允用。
《合集》454+1694*林宏明綴組,參林宏明《醉古集: 甲骨的綴合與研究》,組320。
“用”字的含義頗爲(wèi)廣泛,作爲(wèi)驗辭,有吉、有得、順事、可用等意思。甲骨文驗辭經(jīng)常有“吉,用”、*《合集》28965、29867、29014、29245、29800、30280、31211、31287、31748—31753等?!按蠹谩?、*《合集》28567、28997、29079、29491、29632、29985、30000、30213、30459、30752、31732—31735?!昂爰?,用”*《合集》28759、28961、32691—31693等。等文句出現(xiàn)?!坝谩被颉凹谩苯?jīng)常作獨(dú)立驗辭,未記録任何占卜問題。
如果沒有特別的綫索,句末的“用”字??勺鲉栟o或驗辭兩種理解。在甲骨文中另常見有不配合任何其他內(nèi)容的“其用?”或“不用”、“勿用?”,以作爲(wèi)?yīng)毩⒌挠涘h。*如《花東》6、15、19、24、26、29、34、45、54、58、68、80、93、105、135、137、141、142、147、160、170、189、194、198、207、222、228、257、128、283、324、336、364、402、419、435、442、460、475、504、508、532、534、557;《合集》416、557、787、811、839、965、3061、4498、5626、6391、6647、11800、15397、15400、15415、15416、15417、15419、15420、15421、21131、22065、22066、22092、22147、22263、22374、22426、22446、22447、23690、25910、25911、25913、28090、28093、28216、29504、30687、30702、32563、33126、34150、34240、34363、34422、35154、35363;《英藏》580、803;《懷》1665等等。
在甲骨文二、三期以來的刻辭中,常見有“茲用”的記録。在極少數(shù)的刻辭中,“茲用”是指“應(yīng)該要這樣進(jìn)行祭祀”:
辛巳,茲用于土。
茲用于土。
《合集》32183
己巳卜,其有歲于南庚,茲用一牛。
《合集》32608
茲用三牢。
《合集》41685
……于父丁,茲用辛酉十牛。
《屯南》289
□丑,茲用在中?
《合集》34458
“茲用”大多數(shù)放在卜辭之後作爲(wèi)驗辭。當(dāng)然,其在祭祀辭中可以作爲(wèi)確認(rèn)祭禮施行的記録,但它也常常見於非關(guān)祭禮的卜辭中。因此,筆者認(rèn)爲(wèi)其大概是“這樣就好”、“這樣就能吉祥”、“就這樣施行、可以獲得”等意思。
在甲骨文晚期的祭祀辭、戰(zhàn)辭、獵辭、祈雨的記録中,都會以“茲用”作爲(wèi)驗辭:
《合集》27000
弜戠日,其有歲於仲己?茲用。
癸未卜,父甲木丁,制牛?茲用。
《懷》1371
《合集》37035、37036、37056、37126
于公傮,其祝于危方奠?茲用。
《合集》27999
癸未卜龍來以導(dǎo)方□?茲用,乙酉遘□。
三牛?茲用。
《合集》33189
王其田,擒?茲用。
《英藏》2300
王曰,貞: 弗其獲?茲用。
《合集》24449
其比犬口擒,有狐?允擒,茲用。
《合集》28316
在盂亡災(zāi)?茲用。
《合集》29134
從盂?吉。茲用。
《合集》28946
其雨?
乙不雨?吉,茲用。
《合集》29873
在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中,至少有五百餘條相類的驗辭,其中一部分,“茲用”兩字並沒有相配的卜辭記録。*另參《合集》1824、6211、12993、22946、23148、24402、24449、24502、24549、25015、25016、25017、25018、25817、26995、27015、27164、27172、27179、27251、27306、27313、27315、32362、32468、33189、35141、35150、35151、27310、37349、27360、27368、27387、27394、27415、27443、27470、27483、27539、27551、27588、27614、27620、27621、27623、27659、27751、27799、27884、27890、27915、28369、28654、28693、28801、28890、28939、29441、29454、29465、29580、29593、29608、29643、29658、29700、29843、29856、29857、29873、29910、30173、30214、30303、30305、30310、30311、30381、30433、30439、30521、30522、30633、30738、30744、30869、30937、30940、30981、31141、31156、31705、31706、31708—31710、32053—32055、32075、32087、32106、32113、32117、32119、32123、32133、32184、32193、32202、32224、32225、32227、32230、32242、32252、32253、32279、32284、32303、32329、32342、32347、32360、32366、32409、32441、32446、32448、32449、32453、32461、32480、32501、32512、32513、32531、32535、32536、32538、32567、32569、32574、32586—32588、32595、32596、32611、32615、23618、32625、32637、32645、32660、32673、32691、32695、32707、32721、32735、32742、32750、32753—32755、32791、32792、32803、32935、33005、33031、33190、33314、33338、33402、33422、33430、33436、33526、33691、33695、33696、33894、33954、33969、33986、34004、34029、34115、34123、34124、34137、34148、34165、34170、34221、34240、34258、34259、34300、34302、34309、34313、34323、34344、34363、34381、34384、34436、34442、34443、34450、34458、34466、34467、34469、34474、34538、34557、34561、34601、34621、34622、34629、34660、34665、34683、35131—35140、35142—35149、35152—35156、35162、35436、35818、35823、35825、35828—35830、35834、35837、35839、35840、35842、35848、35858、35914、35917、15918、35920、35930—35935、35942—35945、35950、35965、35966、35975、35976、35981、35986、35991、35995、35999、36002、36004、36005、36013、36022、36032、36042、36076、36078、36080—36082、36088、36091、36093、36094、36097、36101、36103、36105、36110、36114、36116、36126、36134、36137、36142、36145、36149、36153、36158、36159、36164、36166、36178、36185、36322、36323、36325、36326、36335、36524、37015、37027、37029、37031—37034、37037、37047—37055、37079、37988、37130、37137、37160、37164—37166、37169、37171、37176、37187—37195、37207、37225、37280、37308、37309、37317、37318、37324、37853、38234、38241、38734、38735、38737、38756、39441、41456、41473、41476、41482、41496、41544、41660、41789、41793;《屯南》1062、1088、1131;《英藏》2267;《懷》1591、1688;等等。
“茲用”驗辭常與“吉”、“大吉”等瑞祥記録連續(xù),其中也不少爲(wèi)?yīng)毩⒌募檗o,如:
王往田,湄日,不遘大風(fēng)?大吉。
癸未卜,翌日乙王其〔遘〕不風(fēng)?大吉,茲用。
《合集》29234
《合集》29992
……鹿,弗擒?吉,茲用。
《合集》28344
……王其田,湄日無災(zāi),不遘雨?吉,茲用。
《合集》28512
……王其田,以萬湄日,亡災(zāi)?吉,茲用。
《合集》29397
丁至庚其遘小雨?吉,茲用,小雨。
《合集》28546+30148*林宏明綴組,參林宏明《醉古集: 甲骨的綴合與研究》,組278。
翌日辛王其省田,蓺入,不雨?吉,茲用。
《合集》28628
《合集》28122
丁亥卜,翌日戊王兌田大啓?大吉,茲用。
《合集》28663
《合集》28991
《合集》29239
《合集》28314
弘吉。茲用。
《合集》31690
大吉,茲用。
《合集》27454、29234、29603、30149、30820、31694—31703、41427《懷》1419
吉,茲用。
《合集》29816、29851、30125、31102、31143、31704、31707
吉。吉。吉,茲用。
《合集》41425
……茲允用
《懷》1570
“茲不用”這類負(fù)面的驗辭極少見於甲骨刻辭中,*《合集》22758、24402、24549、25018、33006、35162、41687。其可能原因很多,今人已難知之。
由上文可知,甲骨文用辭指涉極廣,且均有福祐辭的意味。部分用辭並加上其他字彙,以強(qiáng)調(diào)福祐的含義。如:
甲、 祐用
例如卜辭常見“用王受祐”的記録。
《合集》29714
于宗用王受有祐?
《合集》30307
《合集》30725
高用王受有祐?
《合集》26991
《英藏》2359
《屯南》1088
此外尚有很多相同的文例,在《合集》共出現(xiàn)了五十餘次。
此外甲骨文中亦有“祐用”一詞:
《合集》24351
《合集》25045
《屯南》2254
《合集》30343、《英藏》2265也有以“用祐”爲(wèi)祈禱用辭的例子。
乙、 吉用
《合集》795、14022
《合集》15422
弜用,二十鬯?大吉。吉用。
《合集》30914
吉用。
《合集》28323、31034
《合集》27453在卜辭的左邊有“吉”、“大吉”、“吉用”三個吉辭,而《合集》28965在卜辭的左邊亦有“吉用”、“吉”、“吉用”、“吉”四個吉辭,可見這都是意思相近的吉辭。另有很多卜骨卜辭旁邊只有一個“用”字,以表達(dá)“吉”的意思?;旧希覀兛梢酝茢嘣谝笊陶疾肺幕?,“吉”和“用”的概念是相近的。
丙、 祝用
從“用”字的象形意義出發(fā),很容易理解它所表達(dá)的占卜吉兆,所以含有“吉”的意思。此外“用”字也有祝禱的含義。所以在占卜刻辭中,“用”與“?!眱勺值年P(guān)係非常密切?!痘|》267載録曰:
甲辰卜,叉祭祖甲,子弜祝?
歲祭時,子來祝賀祖先,感謝祖先,並祝禱將來的福祐。“子?!钡膯栟o顯然不是卜問需否祝禱,而是問祈禱是否順利。在這樣的卜辭中,“用”字應(yīng)作爲(wèi)驗辭,表示確認(rèn)了祝禱的順利。以下幾條記載也相類似:
《花東》76
《花東》179
《花東》220
《花東》481
辛未卜,子弜祝?用。
《花東》214
在其他卜辭中,“祝”和“用”也有作爲(wèi)互文的例子,如:
《合集》30398
“祖乙?!焙汀白娑∮谩眱删湎鄳?yīng),都有祝禱、祈求王受祐的作用。“祝用”在卜辭中也有當(dāng)作同義複詞的文例,以表達(dá)祝禱、祈求獲得的意思:
《合集》30439
《合集》30958
《合集》31009
《合集》8093
《合集》27296
《合集》30418
……新祝用?
《合集》30799
……祝用?
《合集》32790、19849
“祝用”一詞可呈現(xiàn)用辭概念在殷商占卜文化中的多類面相,也經(jīng)常用以表達(dá)祝禱是否成功的意思。
丁、 用若
“用若”也是一種常見的用辭。上文已提及“若”字意指來自上面的支持並帶有授權(quán)的意味,陳夢家先生將“若”解釋作“諾”和“允諾”,應(yīng)也可從。*參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 中華書局2008年版,頁567。先秦兩漢文獻(xiàn)中也保留了此種“若”字的用義。如《國語·晉語二》:“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二公子而立之,以爲(wèi)朝夕之急?!逼洹叭簟弊旨粗高x擇授權(quán)的意思?!蹲髠鳌ば辍罚骸肮拭袢氪缮搅郑环瓴蝗?,魑魅罔兩,莫能逢之?!薄渡叹龝ど鞣ā罚骸巴獠荒軕?zhàn),內(nèi)不能守,雖堯爲(wèi)主不能以不臣諧所謂不若之國。”則指和善而順祥的意思?!冻o·天問》:“何獻(xiàn)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漢書·禮樂志》:“神若宥之,傳世無疆?!眲t是最接近於卜辭中“若”義的文例。(戰(zhàn)國周) 左丘明撰、(吳) 韋昭注: 《國語》,《四部刊要·史部·雜史類·事實(shí)之屬》,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83年版,頁309;(晉) 杜預(yù)注、(唐) 孔穎達(dá)等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版,頁956;(戰(zhàn)國衛(wèi)) 商鞅撰、賀凌虛注譯: 《商君書今注今譯》,臺北: 商務(wù)印書館1985年版,頁187;(楚) 屈原著、洪興祖補(bǔ)注: 《楚辭補(bǔ)注》,臺北: 大安出版社2004年版,頁142;(漢) 班固撰、(唐) 顔師古注: 《漢書》,北京: 中華書局1962年版,頁1055。上文已提及“用若”常見於戰(zhàn)辭和獵辭中,也有“王用若”的卜辭。而在祭祀記録中,也同樣可見有該詞,如:
甲午卜,子乍玉分卯,子弜告于用若?
《花東》391
《花東》206
壬午卜,楏3貞: 翌乙未用若?
《合集》16387
《合集》16388
……弜用若?在十一月。
《合集》25903
《合集》32934
《合集》33098
其大概的意思是祈求得到崇高者的支持、承諾,或卜問祭禮是否被神祖接受,而賜予其承諾?!坝玫v”和“用若”的意思相近,都是祈求來自崇高者的支持和祐助。
在有些“用”和“若”倒寫的卜辭中,“若”字可能要讀作問辭,而“用”則爲(wèi)驗辭,如:
丙辰卜,延奏商若?用。
《花東》86、382
《花東》149
己亥卜,在呂,子其射,若?不用。
《花東》467
《花東》220
丁卯卜,爯于丁厀在栛A,迺爯若?用。
《花東》363
《花東》492
這樣的結(jié)構(gòu),目前只在《花東》卜辭中發(fā)現(xiàn)。
戊、 用正
“正”字在甲骨文裏有正向、正定的意思,亦可作正月或征伐的意思。在上述卜辭中“正”的含義應(yīng)該如同《詩·大雅·文王有聲》所言“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漢) 毛公傳、鄭玄箋,(唐) 孔穎達(dá)等正義: 《毛詩正義》,頁1607。即表達(dá)確定的意思,不過同時也有正面、不偏不倚的正向意味。同時《易·蹇》有言“當(dāng)位貞吉,以正邦也”,*(魏) 王弼、(晉) 韓康伯注,(唐) 孔穎達(dá)等正義: 《周易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版,頁333。顯示“正”字在古代占卜文化中,即具有制御、治理的含義?;蛟S卜辭中所言王事“有正”,是指兇咎被制止,邦家獲得治理??梢哉h,甲骨文的“正”字也是有一種福祐辭的作用。
甲骨文中另有數(shù)條“用正”的記録:
今日夕用正?
《合集》903
《合集》6567
《合集》30825
貞: 用正?
《合集》8852
甲午……用正?
《合集》16251
此處卜辭更加簡略,不能完全確定其爲(wèi)正月首日祭禮的記録,或求問征伐之事的卜辭。但筆者認(rèn)爲(wèi),其意思應(yīng)該與上述“用有正”的卜辭相仿,即卜問是否正向無咎的福祐辭。
己、 其他
據(jù)上所述,可以推斷殷商占卜文化中,用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卜問、確認(rèn)占卜結(jié)果、祭祀、祈禱過程外,甲骨用辭也常帶有福祐辭的作用,或與其他福祐字彙作複合詞。除了上述用辭外,還有“用”、“率用”、“永用”等記録,早已在學(xué)界引起了許多辯論,對這幾個字筆著曾已做過討論。*參郭靜雲(yún)《由商周文字論“道”的本義》,《甲骨文與殷商史》新1輯,北京: 綫裝書局2009年版,頁203—226;郭靜雲(yún)《甲骨文“”、“”、“”字考》,《甲骨文與殷商史》第3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頁197—221。
《説文·用部》云:“用,可施行也。從卜、中?!倍斡癫米ⅲ骸安分袆t可施行,故取以會意。”甲骨文“用”字的字形明確從“卜”,徐中舒先生定義爲(wèi)“決定吉兇”的意思。筆者通讀甲骨刻辭,發(fā)現(xiàn)其中的“用”字含義與現(xiàn)代語文有差異,反而與許慎的定義較接近,亦即通過祭禮祈求崇高者的允許、卜問吉祥等。
據(jù)上所述,我們可以思索用辭在甲骨文中的實(shí)際作用,或許不限於單純的“享用祭品”的意思而已。其雖然常用於祭祀辭中,但“用”的本意源自施行占卜、決定事情的吉兇,所以它的意思也涉及各方面占卜的作用,包括確定祭禮的方式、卜問祭禮的成功、確定事情的吉兇等等。“用”字在祭祀辭中,除了卜問祭品和祭禮的流程,也可以卜問祭禮的成功是否被神祖接受,是否達(dá)成祭者的目的,並獲得神祖的護(hù)祐?!坝谩弊肿鲉栟o或驗辭都是表達(dá)正面的意思。祭禮有“用”,是指祭禮有吉祥、成功的效果,所以用辭在祭祀辭中的含義接近於“吉”,即代表順利成功的情況,可視爲(wèi)福祐辭。
總而言之,“用”字在祭祀辭中可具有雙方向的意涵,一方面是用祭品祭祀祖先,另一方面則由祭祀者受祐於祭禮的結(jié)果。這與後世金文的記録相同,一方面是“用作”,即表達(dá)以某財物來源製造享祀祖先的禮器,或以某祭品享祀祖先的意思;另一方面,“寶用”則表達(dá)祭禮對祭祀者及其後裔的作用。祭祖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兩者都屬宗廟記録,所以其用辭含義相同是非常合理的事。
如果從後世的祭禮活動來看,通常的流程是祭品準(zhǔn)備好後,祈問受祀對象所備之物是否正確;祭禮活動時,進(jìn)行升獻(xiàn)並祈禱,再問受祀對象是否滿意;最後進(jìn)行祈禱,求得受祀者的保祐。殷商時期的祭禮活動流程亦應(yīng)與此相類,甲骨記録“用”字的出現(xiàn),也正涵蓋了這三種意思: 提供祭品給神使用,神使用了祭品,祭祀者受用神的支持。
甲骨文“用”字不僅出現(xiàn)在祭祀卜辭中,也見於祈雨、求年、田獵、征伐等占卜的記録中。在非祭祀辭中“用”字均指占卜符瑞,而“不用”則指祈求沒有成功。在獵辭和戰(zhàn)辭中,“用”字均有“得”的意思,表達(dá)田獵有獲或戰(zhàn)事取得成功,故也有福祐辭的含義。
“用”字的含義頗爲(wèi)廣泛,可作爲(wèi)問辭或驗辭,表示有吉、有得、順事、可用等情況。“用”字常常單獨(dú)成句,筆者認(rèn)爲(wèi),這些記録類似甲骨文“吉”、“不吉”、“咎”、“亡咎”等吉祥辭。甲骨文“用”字本身與“吉”字的意思相仿。有吉就可得而用之,有吉事情就可以被順利施行,事情順利就是吉?!坝谩弊衷谠S多卜骨上,一如刻在卜辭旁邊的“吉”字,以表達(dá)占卜的吉祥結(jié)果?!坝谩被颉捌澯谩彬炥o常與“吉”、“大吉”等瑞祥記録連續(xù)或互換。基本上,我們可以推斷在殷商占卜文化中,“吉”和“用”的概念是相近的。
換言之,殷商占卜文化中,用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卜問、確認(rèn)占卜結(jié)果、祭祀、祈禱過程外,甲骨用辭也常帶有福祐辭的作用,或與其他福祐字彙作複合詞,其中有“吉用”、“祝用”、“祐用”、“用若”、“用正”、“禨用”、“率用”、“永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