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蔣燕++陳麗羽++湯文莉++梁佳敏
摘要:隨著英語學習日益全民化,幼兒英語教育也蓬勃發(fā)展起來。目前我國幼兒英語教學研究雖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從認知視角,主要研究幼兒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包括英語課堂的設計,以及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期望本研究結果對我國幼兒教育有一點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認知論;幼兒;英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6-0273-02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yǎng)成、智力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卑茬鱗1](2014)指出,目前我國市區(qū)幼兒園已經(jīng)普遍開展幼兒英語教育,有些發(fā)展較好的城鎮(zhèn)也開始了幼兒英語教育,然而目前幼兒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在幼兒園的實際英語課程教育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學方法簡單,沒有結合孩子此階段的語言特點進行教學。侯彬[2](2015)指出,通常幼兒園英語的教學重點在口語的練習上,通過游戲的方式教幼兒兒歌等。但是英語教學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兒歌,是遠遠不夠的。本文將從認知論的視角出發(fā),對幼兒英語教學進行研究。
二、文獻綜述
(一)認知論
皮亞杰[3](1936)認為,人的智力是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手段。兒童的智力也正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隨著生物性狀的發(fā)展與成熟及自身經(jīng)驗的增長,在適應中一步一步地發(fā)展起來的。他用四個基本概念闡述他的適應理論和建構學說,即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認知結構的建構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進行的。同化是主體將環(huán)境中的信息納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認知結構的過程。順應是當主體的圖式不能適應客體的要求時,就要改變原有圖式,或創(chuàng)造新的圖式,以適應環(huán)境需要的過程。通過同化和順應建構新知識,不斷形成和發(fā)展新的認知結構。李惠[4](2012)指出,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論在兒童的智力培養(yǎng)中,特別強調(diào)適時教育。
(二)相關研究
通過對中國知網(wǎng)的搜索(2000—2016年),結果顯示幼兒英語教育相關的論文約有312篇,103篇討論幼兒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94篇討論幼兒教師的素養(yǎng),還有少數(shù)論文以二語習得理論、多元智能理論、TPR教學法與視聽教學法等為理論支撐,具體闡述幼兒英語教學。運用皮亞杰理論進行幼兒英語教育研究的論文有且僅有一篇(孫紅,2009),該論文主要以分析圖式同化順應平衡理論為主。本研究主要調(diào)查范圍是蘇州及周邊地區(qū),注重實際調(diào)查,針對當前幼兒英語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使認知論和目前的幼兒英語教育結合地更加科學緊密,從而促進幼兒英語教育的發(fā)展。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1)幼兒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如何?
(2)幼兒英語課堂認知教和學活動是如何開展的?
(3)幼兒英語教師的素養(yǎng)水平如何?
(4)在幼兒英語教學中,教師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幼兒英語教師,他們來自26所幼兒園和17家英語輔導機構。
(三)研究方法
1.問卷。問卷的設計基于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對幼兒英語教育進行研究。問卷共包含30個問題,分為幼兒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課堂認知教和學活動、教師素養(yǎng)水平和教學問題四個部分。問卷發(fā)放采用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到幼兒園和培訓機構,二是以網(wǎng)絡為平臺進行發(fā)放。共發(fā)放76份問卷,回收了76份問卷。
2.訪談。共訪談了31名教師。訪談問題為:
(1)您對幼兒英語教學的看法是什么?
(2)您的英語課堂主要以什么形式展開?主要采取什么活動?
(3)您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效果的衡量標準是什么?(比如:學習成績、幼兒的興趣等)
(4)在英語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5)您希望獲得哪方面的幫助,來提高幼兒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
(6)您對幼兒英語教學還有哪些看法或建議?
四、結果與討論
1.幼兒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問卷共有7個問題與本研究問題有關,分別是2,3,4,10,11,12和13。在教材選擇方面,50%的教師選擇學校發(fā)放的教材,并配合自編教材。57%的教師認為幼兒英語教育應該把幼兒的興趣、社會的需要和知識的傳遞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幼兒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48%的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會適時的穿插英語,讓幼兒更好的理解并配合教師。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課堂英語的使用也需要教師慎重考慮,既要起到訓練學生英語能力的目的,也要讓學生理解并獲得他們積極的反饋。針對教師采用何種設備和方式開展教學這一問題,80%的幼兒教師選擇圖片和電教設備輔助英語課堂。被問及英語課堂活動時,82%的教師回答他們會采用英文歌曲和游戲的方式向?qū)W生傳輸知識,課堂主要圍繞日常對話開展。由此可見,幼兒英語課堂需要充滿了趣味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幼兒英語課堂認知教和學活動。問卷共有13個問題(18-30題)與本研究問題有關。調(diào)查結果顯示教師普遍贊同應該以誘導啟發(fā)的方式開展課堂,讓幼兒通過同伴交流、獨立思考,最終得出答案。但也有約20%的教師不贊成一切以幼兒的興趣為主。在訪談中,部分教師提出,幼兒身心不成熟,過多的開放性活動不利于良好課堂秩序的構建。另外,及時的鼓勵也可以增強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60%的教師認為無論幼兒答案對錯與否,都要進行鼓勵,及時肯定。但少數(shù)教師并不認同,甚至2%的教師反對這一觀點。
3.幼兒英語教師的素養(yǎng)水平。問卷共有3個問題與本研究問題有關,分別是8,9和15。60%的教師答到曾參加過英語教育培訓,但只涉及英語學科知識,極少數(shù)幼兒英語教師接受過專業(yè)的幼兒教育學和心理學培訓。這就意味著,幼兒英語教師對幼兒身心特點的了解并不是很充分,需要更全面科學的學習。在接受過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培訓的教師中,44%的教師曾學習過認知理論,其余的并沒有接受相關培訓和學習。教師會采用多種方法獲得教學經(jīng)驗,主要是自己摸索和同伴間學習請教。
4.幼兒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問卷共有6個問題與本研究問題有關,分別是5,6,7,14,16,17。92%的教師認為幼兒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幼兒心理學和教育學相關知識的缺失。除此之外教學方法和教材的改進也是幼兒教師們的普遍需求。在訪談中,50%的教師認為需要接受正軌全面的教師培訓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12%的教師提及班級人數(shù)的分配也對英語教學效果有影響。最后,在幼兒英語的評價方式方面,56%的教師認為幼兒對日后的英語學習是否抱有興趣才是關鍵。但也有20%的教師認為地道的發(fā)音和基本的會話水平才是評價的標準。
五、結論
1.研究結果。幼兒英語教師普遍利用圖片和電教設備開展教學,從簡單的日常會話開始,以英文歌曲和圖片的形式進行英語教學。同時教師配合自編教材,以中文為主穿插英語進行英語教學。教師們普遍認為幼兒英語教學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主,讓師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
不僅僅是教學情況,幼兒英語教師的素質(zhì)也應該也引起重視。最需要引起關注的一點是,教師缺少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幼兒身心特點把握不準確。教師需要多進行摸索,從同伴和培訓講座中吸取更多的教學經(jīng)驗。
2.對幼兒教學的啟示。幼兒英語課堂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和方式,利用多媒體設備調(diào)動課堂氣氛,以游戲、歌曲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幼兒英語教學應該考慮幼兒的興趣,同時結合幼兒的身心狀況和他們應掌握的知識。
針對幼兒英語教學中國還存在的其他問題,教師、學校以及家長需要共同努力。單純的學會英語歌曲并不是英語教學的目的,真正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興趣才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安琪國內(nèi)幼兒園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4,11(2):61-62.
[2]侯彬.如何輕松快樂的進行幼兒園英語教學[J].理論與實踐,2015,(11):200.
[3]皮亞杰.兒童智慧的起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36.
[4]李惠.皮亞杰認知論在學前教育中意義[J].Theory Research,2012,(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