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毅
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已知天命),誰還沒點兒野菜情結(jié)呢?我小的時候,身體比較弱,讀小學時一學期倒有兩個月是在醫(yī)院里住著的。記得有一年在中醫(yī)院住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每天母親下班來看我,就會拉著我在中醫(yī)院的院子里四處溜達。園子不大,卻種著不少的藥食兩用植物,一株株看過來,也打發(fā)了不少無聊的住院時光。
【五色之草:馬齒莧】
馬齒莧,是園子里最常見的野菜了,葉子是綠色的,梗是紅色的,開出來的是黃色的花,把根挖出來看看,是白色的,馬齒莧的籽則是黑色的。因為一株植物有五種顏色,古人就把馬齒莧稱為是“五色五行草”。
馬齒莧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被認為性偏寒,具有性涼解表的作用:可清熱、解毒、消腫、涼血。春季常常出現(xiàn)“風火牙痛”的人們,倒是可以吃點馬齒莧,發(fā)揮其清熱消腫的作用。
馬齒莧最常見的吃法,和大多數(shù)野菜一樣,就是焯水后涼拌,或者切碎了來做餡。有研究表明,馬齒莧對常見的細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等抑菌作用較強。所以,小時候如果吃壞了拉肚子,家里的老人多半是扯幾把馬齒莧回來煎湯煮水喝。
也有學術(shù)研究報道說:馬齒莧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物能延長四氧嘧啶所致的患有嚴重糖尿病動物的生命,但不影響血糖水平。也就是說馬齒莧提取物可改善脂質(zhì)代謝紊亂的問題。所以,對于患有高血脂疾病的人群而言,平時也不妨吃吃馬齒莧。
食用馬齒莧前,最好是將其焯燙1分鐘。焯水的過程,能去掉馬齒莧的苦澀味道,這是馬齒莧里所含的草酸的味道。草酸能妨礙部分礦物質(zhì)的吸收,所以最好在食用前焯水去除。
【滅火神器:蒲公英】
院子里長得最雜亂的是蒲公英,頭頂著一朵白絨球,是頂容易識別的野菜了。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絨球,用力一吹,蒲公英的種子就像動畫片里那樣飛散開來,不曉得帶走多少女孩子的夢想。
嫩嫩的蒲公英葉子可以生吃,切碎了用芝麻油和香醋拌好,味道相當不錯。當然,也可以直接洗干凈了蘸醬吃。不過,蒲公英的葉子有些苦味,吃不習慣的話,可以用開水焯1~2分鐘,去掉一些苦味,再涼拌也不錯。
蒲公英雖然隨處可見,很便宜,卻有很大的保健功效。中醫(yī)認為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的作用,所以也將其稱為是“春天的滅火器”。實驗研究證明:蒲公英里的成分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幽門螺旋桿菌及卡他球菌,的確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因為能利尿散結(jié),也有些人拿蒲公英來通乳。中醫(yī)認為,蒲公英對肝氣郁滯類缺乳效果更佳,這與其清熱疏肝、消腫散結(jié)的功能相關(guān)。如果新手媽媽產(chǎn)后缺乳,不妨吃點蒲公英試試通乳的效果。
用蒲公英炒肉絲,做雞蛋湯,再或者做成餡兒,包包子、包餃子、烙餡餅,都有一定的食療功效,可補中、益氣、解毒。
蒲公英性味寒涼,所以脾胃虛弱的人就別吃了。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胃虛弱呢?
小孩子消化不良、時常有嘔吐、身體消瘦;成年人則表現(xiàn)為四肢無力,總想睡覺,說話聲音低微,有氣無力,食用一些冷飲就會腹瀉,大便常常不成形,多半可以判斷為脾胃虛弱。
【樹上春菜:香椿】
香椿,是野地里最不好找,菜場卻是最多的野菜。香椿不像其他的野菜,在別的季節(jié)也能吃到,只能在春天采摘到。民俗說的“雨前椿芽嫩無絲,雨后椿芽生木質(zhì)”,指的是香椿只能在春天的谷雨節(jié)氣前采摘。谷雨之前的香椿芽,青嫩無渣,等到谷雨之后再吃,香椿芽就滿是嚼不動的粗纖維了。
香椿被稱為是“長在樹上的青菜”,曾被列為“小八珍”之一,與荔枝一樣作為貢品獻給皇帝。香椿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蛋白質(zhì)含量在蔬菜里排名也很靠前。香椿里含有獨特香味的香椿素,能開胃健脾,增加食欲。
中醫(yī)認為香椿性平味苦澀,能清熱解毒,止瀉止痢,健胃理氣?,F(xiàn)代科學研究也表明:香椿里的有效成分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香椿和臭椿在外表上長得很像,很難分辨,只有把香椿和臭椿的葉子分別揉搓一下,才能從氣味上明顯辨別。不過,如果仔細觀察臭椿的葉子,您就會發(fā)現(xiàn)其邊緣有比較稀疏的齒,而香椿葉的邊緣卻是光滑無齒的。
市場上出售的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我自己更喜歡買紫椿芽。紫椿芽的味道更加馥郁純正一些。
香椿里有含量不低的亞硝酸鹽。所以,在烹制之前,您最好先用開水焯一下,不僅能軟化其細胞壁,讓香椿的香味更加濃郁,也能釋放出亞硝酸鹽。
【有魚味兒的植物:魚腥草】
園子里還有一種草,我小時候是極不喜歡的。扁圓的草莖,有點兒扭曲,呈現(xiàn)暗暗的綠色或灰色,若是將其搓碎則氣味極腥,手上沾滿魚的味道,這便是魚腥草。我不喜歡吃魚腥草,但是勉強可以接受醫(yī)院給開出的魚腥草顆粒制劑,去掉了腥味,留下了藥性。
魚腥草的地上部分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和月桂醛。這兩樣物質(zhì)有著特殊的“臭氣”(魚腥味道),讓人很不喜歡。從魚腥草里面提取的魚腥草素,就含有這兩樣物質(zhì)。魚腥草素對溶血性的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實驗研究證明:魚腥草里的物質(zhì)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也就是說能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所以,古人在春秋兩季時疫流行的時候,挖了魚腥草來吃,確實能預防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魚腥草性寒涼,歸肺經(jīng),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因為有著解毒的作用,《中國藥植圖鑒》記載,可將其作為急救服毒患者的催吐劑使用?!冻S弥胁菟幨謨浴穭t說可用它治療毒蛇咬傷。
【吃野菜的注意事項】
不要去路邊、草地摘野菜:路邊、草地長期被汽車尾氣污染,含有較多的重金屬。這里生長的野菜是不能吃的,吃多了會造成重金屬在身體里沉積,對健康極其不利。
不要去公園草地摘野菜:公園草地里的野菜,是和公園里的綠植一起被園林工人養(yǎng)護的,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噴灑藥物防蟲,所以為了避免急性中毒,最好不要去公園草地摘野菜吃。您可以去菜市場選購野菜。
野菜營養(yǎng)雖好,但也不要多吃。春天來了嘗個鮮是可以的,但不要餐餐頓頓都吃。野菜并不適合所有人,有些野菜例如魚腥草性味寒涼,所以風寒咳嗽、咳嗽有白痰、怕冷畏寒的人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