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麻黃附子細辛湯用于蕁麻疹患者中的療效。方法:隨機將180例蕁麻疹患者分成西藥組與中藥組各90例,西藥組應用氟雷他定分散片治療,中藥組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西藥組的總有效率為71.1%,中藥組的總有效率為90.0%,中藥組明顯高于西藥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西藥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3%,中藥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4%,中藥組明顯低于西藥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麻黃附子細辛湯用于蕁麻疹患者中的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應用。
【關鍵詞】 麻黃附子細辛湯 氟雷他定分散片 蕁麻疹
蕁麻疹可以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是以年輕人和青春期后的人群最為常見,且女性患者大約是男性患者的兩倍,可發(fā)生于身體的各個部位,且時有時無。中醫(yī)學認為蕁麻疹屬于“癮疹”、“風瘙”等范疇,中醫(yī)癥狀、病因、辨證機制及治療原則均較為明確,通過中醫(yī)辨證治療蕁麻疹的效果顯著[1]。本研究為了進一步觀察麻黃附子細辛湯用于蕁麻疹患者中的療效,對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對比了西藥治療與中藥治療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80例蕁麻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經病史、臨床表現(xiàn)以及自身血清皮膚試驗確診,符合《中藥新藥治療蕁麻疹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相關診斷標準[2]。隨機將患者分成西藥組與中藥組各90例。西藥組:男33例,女57例;年齡18~75歲,平均(43.2±2.8)歲;病程1~3年,平均(1.3±0.6)年。中藥組:男31例,女59例;年齡18~77歲,平均(43.5±2.7)歲;病程1~3年,平均(1.3±0.5)年。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藥組:應用氟雷他定分散片治療??诜姿ǚ稚⑵ㄉ唐访讓?,廠家雙鷺藥業(yè)),10mg/次,1次/d,治療4周。
中藥組: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藥方成分為:黃芪30g,地膚子、烏梅各15克,炮附子、白鮮皮各10g,麻黃、蟬衣、防風各6g,細辛3g。加水煎熬,1劑/d,分早晚2次溫服,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總積分下降指數(shù)=(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療效判定結果分為四個等級,即痊愈、顯效、有效、無效。①痊愈:臨床癥狀與體征總積分下降指數(shù)≥90%;②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總積分下降指數(shù)為60%~89%;③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總積分下降指數(shù)為20%~59%;④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總積分下降指數(shù)<20%[3]??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組間對比采用x?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對比
西藥組的總有效率為71.1%,中藥組的總有效率為90.0%,中藥組明顯高于西藥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西藥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3%,中藥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4%,中藥組明顯低于西藥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中醫(yī)學上,蕁麻疹屬于“癮疹”、“風瘙”等范疇,與稟賦不足、脾肺虛弱、外邪侵襲、營衛(wèi)不和密切相關。中醫(yī)認為蕁麻疹多因表虛不固,外感風邪,或因脾失健運、復感外邪、耗傷氣血,導致風寒、風熱之邪客于肌表,也可因陰血不足虛風內生。其病機主要在于“風”邪,因虛生風,多為氣血虧虛,衛(wèi)外不固,導致風邪乘虛從外而入,或陰血虧虛生燥熱,風從內生。風邪善行而數(shù)變,郁于肌腠之間,久羈不去,導致皮膚起風團,時多時少,時隱時現(xiàn),反復發(fā)作,自覺瘙癢。對此,蕁麻疹的中醫(yī)病機呈本虛標實型,以脾肺氣虛、風邪襲表,導致營衛(wèi)不和,發(fā)于肌膚之間;其中醫(yī)辯證治療原則為健脾益氣、固表祛風。
麻黃附子細辛湯由黃芪、炮附子、麻黃、蟬衣、防風、細辛、白鮮皮、地膚子、烏梅幾味藥組成,其中麻黃具有驅寒、通絡的功效,烏梅可抗過敏,白鮮皮祛風燥濕止癢,地膚子祛風止癢,附子有利于麻黃驅寒,防風可補氣、利水,且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疏風解表、溫經驅寒、養(yǎng)血補氣的效果加倍。本研究對比分析了氟雷他定分散片與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蕁麻疹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中藥組的總有效率(90.0%)明顯高于西藥組(71.1%),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4%)明顯低于西藥組(13.3%),提示中藥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西藥組,且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麻黃附子細辛湯用于蕁麻疹患者中的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春燕,李元文.麻黃附子細辛湯聯(lián)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及對血清總IgE水平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4, 13(7):547-550.
[2] 趙亮,劉邦民,段民錄.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耳穴貼壓法治療寒冷性蕁麻疹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 2015,30(5):989-990.
[3] 譚全邦,喻洪芝,張俊豪.麻黃附子細辛湯聯(lián)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療慢性蕁麻疹對血清總 IgE 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 24(29):3251-3253.
作者簡介:王麗雯(1969.5),女,浙江天臺人,中專,主管中藥師,研究方向:蕁麻疹中藥治療 單位,科室:寧波市江北區(qū)莊橋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藥房 郵編31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