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南宋后期理學諸臣對國家戰(zhàn)略防御體系的建構

        2017-04-19 23:43:58孔妮妮
        江漢論壇 2017年2期

        摘要:南宋后期,理學諸臣堅拒和議,力諫朝廷以邊防為急務,修明軍政,對兩淮、襄漢、川陜等沿邊諸州進行全面部署,并在屯墾備戰(zhàn)、筑城固圉、招納土豪、團結保伍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戰(zhàn)略規(guī)劃。隨著局勢的變化,理學諸臣以邊防、城防、民防為中心,提出了并江淮之勢、總荊湖諸郡等固近懷遠的邊防策略以整合兵力,同時以城池為據(jù)點、民防為輔翼增強國家防御力量,為保障腹心地帶建構戰(zhàn)略防御體系,對控制晚宋戰(zhàn)局、延續(xù)國祚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南宋后期;理學諸臣;戰(zhàn)略防御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南宋后期理學士人群體與江南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研究”(14YS036)

        中圖分類號:K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7)02-0107-05

        從宋廷南渡到南宋滅亡,戰(zhàn)、和、守之爭貫穿始終。南渡之初,著名理學家胡安國父子與楊時、張九成等就在對經(jīng)典的詮釋中論述了自己的戰(zhàn)略思想,為國策的選擇和制定提供了理論指導。嘉定和議簽署后,宋金進入了較為穩(wěn)定的相持階段,以史彌遠為首的主和派執(zhí)掌朝政,因循蹈故。隨著金國國勢的衰弱、北方蒙古的崛起,朝廷依舊以歲幣求和的政策激起了理學諸臣的強烈不滿,對邊防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成為南宋后期理學家的重要議題,“當今之務,有不可一日緩者,邊防是也”①?!敖袢账良闭哌叿?,而決不可恃者和議”②。理學諸臣以邊防、城防、民防為中心,根據(jù)局勢的發(fā)展變化,不斷調整著攻守之策,并以群體之力建構起御敵守土的戰(zhàn)略防御體系。

        一、對邊防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自宋廷南渡,長江天險就被南宋君臣視為護衛(wèi)帝都的生命防線,而兩淮荊襄在戰(zhàn)略防御體系中亦起著藩籬門戶的重要作用。守境固圉必先控遏淮漢,是胡安國、朱松等眾多理學家始終堅持的戰(zhàn)略主張。紹興元年,胡安國以《時政論》二十一篇獻高宗,其中論“設險”曰:“昔人謂大江之險,天所以限南北。而陸抗以為長江峻山限帶封域,此乃守國末務,非智者之所先……欲固上流者必先保漢沔,欲固下流者必先守淮泗,欲固中流者必以重兵鎮(zhèn)安陸,此守江常勢。雖有小變,而大概不可易者也?!雹?朱松亦在奏疏中明確強調了經(jīng)略淮襄的重要意義:“自古國于東南者必西據(jù)襄沔,東倚淮泗,以為捍蔽。吳魏之際,孫權屢悉其國兵,身自將之,以攻魏之新城。后世或以謂權雖國于東南,未嘗一日忘求逞于中原。臣有以知其不然者……蓋我有淮肥之障,然后東南可以安居而無事。是以陳氏、南唐之末世,淮壖盡失而后國隨之”④。

        作為南北之間的戰(zhàn)略要地,對兩淮荊襄之地的經(jīng)略部署成為決定南宋防守成敗的關鍵。早在嘉定四年,理學名臣鄭昭先便奏請在兩淮荊襄之地墾荒屯田以固藩籬屏障:“竊惟兩淮荊襄,實今日藩籬捍蔽之地?;礀|如三陽、滁陽,淮西如濠梁、安豐,荊襄如德安、信陽等郡,流離之民未盡復業(yè),閑土曠土,不可以畝計。乞嚴兩淮郡守三年為任之制,勿數(shù)更易,乘此麥熟,俾之招集流移,耕墾荒地?;蚪柚N糧,或寬其租賦,以墾田之多寡為守令之殿最?!雹?嘉定七年,真德秀提出了移江防重兵守淮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沿江列屯亡慮十數(shù)萬,勁騎精卒皆當移駐并邊,而增募舟師,以扼江面。凡城池樓櫓之未固,若要害之未筑者,就遣屯兵,并力繕治,使沿邊數(shù)千里脈絡相聯(lián),有貫珠之勢,首尾相應,有率然之形”⑥。在即將發(fā)生的大戰(zhàn)中,唯有將兩淮荊襄之地構筑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堡壘門戶,才能阻遏外敵,確保東南無虞。崔與之、陳韡等人均是這種戰(zhàn)略部署的積極踐行者,并在嘉定年間的抗金戰(zhàn)爭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嘉定七年,崔與之守揚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就任后,他展開了對兩淮地區(qū)的防御部署,“如滁州,合整輯關隘,以為障蔽;盱眙,合措置山寨,以為聲援;楚州,合經(jīng)理清河口,守把淮口,以為控扼。輪日教閱,激作士氣,常時戒嚴,以守為戰(zhàn),非惟緩急不致誤事,亦可集事”⑦。崔與之在統(tǒng)制官中精選智勇雙全者總戍,同時依據(jù)地形之勢建山寨、以忠義民兵為外援,“因滁有山林之阻,創(chuàng)五砦,結忠義民兵,金人犯淮西,沿邊之民得附山自固,金人亦疑設伏,自是不敢深入?!雹?在揚州,崔與之建強勇、鎮(zhèn)淮兩軍,月以三、八日習馬射,并令所部兵皆仿行之。嘉定十四年,陳韡被淮東制置使賈涉辟為京東、河北節(jié)制司干辦公事。為了增強兩淮地區(qū)的戰(zhàn)斗力,陳韡建議賈涉“河南首領以三兩州歸附者與節(jié)度,一州者守其土,忠義人盡還北,然后括淮甸閑田,仿韓魏公河北義勇法募民為兵,給田而薄征之,擇土豪統(tǒng)帥。通、泰鹽販又別廩為一軍”⑨,作為拱衛(wèi)國都的藩籬屏障,對于入侵的金軍,使卞整、張惠、范成進等將領屯重兵于廬州、盱眙等戰(zhàn)略要地,同時派遣時青、夏全等設伏邀擊,俘虜了金國四駙馬,取得堂門大捷。這樣的邊防戰(zhàn)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和議之論,維護了東南之地的安定。但是這些舉措和建議在史彌遠執(zhí)政時期并未真正被執(zhí)行,崔與之守淮,“淮民多畜馬善射,欲依萬弩手法創(chuàng)萬馬社,募民為之,宰相不果行”⑩。陳韡赴行在奏事,直陳邊患,并獻儲材、屯田、練兵等治邊三策,然皆不為朝廷所采納。11

        嘉定十年,趙方任京湖制置使,置司襄陽。嘉定十二年,罷江淮制置司,另設沿江、淮東、淮西制置司,將戰(zhàn)略防線從長江北拓到了兩淮、襄漢之地。此舉對于抵御金軍入侵、御敵于藩籬之外具有積極意義,但也存在著弊端,“兩淮金陵,斷而為三,鄂與荊襄,裂而為二。金陵常為文具,而兩淮各不通。襄陽既處極邊,不能力庇鄂荊;鄂州自守江,徒欲以名兼蘄黃”12。數(shù)十年軍政不修、守備空虛使得真德秀等人在嘉定初年提出的將屯江之兵移駐淮防、同時增募舟師以控遏長江的戰(zhàn)略主張,非但沒有形成沿邊數(shù)千里脈絡相聯(lián)、首尾相應的邊防守備,相反,無論是極邊還是次邊的防御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屯江者盡屯淮,而江上更募市人,以為防江之兵;屯鄂、江陵者盡以屯漢上,而腹心之地,但加以副使之虛名。又不能擇要地而聚大兵,不過千人,或三百,或五百,蜂屯蟻列,皆不成軍,欲使沿淮沿漢千里之地尺寸而守,得乎?”13 即使是在近畿腹心之地,守備兵力也極為空虛,“兩浙諸郡,都邑之門壁也。而兵備單弱,春秋教閱,操弊竹以為弓,揭腐繒以為旗,老弱雜陳,真同兒戲?!?4

        隨著國力的日漸衰退,以魏了翁為代表的晚宋理學諸臣漸悟進取之難,其邊防策略也漸呈固近懷遠的整合之勢,“宜亟循阜陵分隸之舊,宿師于江南,而分戍于淮漢,庶幾根本先固,人心不搖。既可以厚重門之守,又可以省分豢之費,不猶愈于虛內(nèi)事外,以貽一旦倉卒之憂者乎?”15 他們根據(jù)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積極倡導以大戰(zhàn)區(qū)為核心的戰(zhàn)時防御體系,以革除事權不專、互為掣肘的積弊,“不并江淮之勢,合異為同,則事權必不一”16,“以荊湖諸郡仍舊并歸一帥,總治江陵,且撥湖南九郡以隸之,庶幾形勢便順,事力從容”17。對于選拔重臣整合軍力、開府建幕,理學諸臣更是寄予了極高的期望,“諸軍有節(jié)度則觀聽一,事權有總統(tǒng)則人心奮。湖湘之平,藉塘之勝,采石之捷,介胄先登而鯨鯢駢戮,皆肇開督府之功也”18。“本道官吏惟其所辟置,要害之地,守令可以委任責成,則久其考任,而就加爵秩焉,省部皆毋拘以文法也。財賦得以專其出入,他司不得尚循舊比,以掣其肘也……三邊隱然為國長城,緩急有恃矣”19。端平二年,朝廷以魏了翁同簽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吳潛、宋慈、方岳等名臣均入其幕府,吳潛時以右文殿修撰知太平州,被魏了翁辟為幕府領袖之士。為了最大程度地給督府重臣提供財政保障,吳潛甚至建議“合制總兩司”,將對屯駐大兵賦有監(jiān)督之責的淮東總領所職事由淮東制置大使司兼領,“臣以為總計并國之制司,有數(shù)利焉……糴買糧草,可以督責,不時借兌,可以挪融。綱船往來,郡縣決不敢差踏;綱米程限,巡尉決不敢羈違。凡有行移,自如臂之使指,無不如意”20。

        雖然大戰(zhàn)區(qū)防御體系曾在南宋王朝的歷次戰(zhàn)爭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但制閫是否得人是其能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所在。理學諸臣對督府重臣的人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其才氣之雄,智略之偉,立乎千萬人之上,折沖御侮,談笑間爾。然則今日之典方面、鎮(zhèn)全蜀者,其可不以前修自勵哉!付之以眾人所不敢當之事,期之以眾人所不能成之功。兼總四路,專其委寄,則威望日益隆;優(yōu)選僚佐,為之強助,則謀慮日益廣”21。然而在權臣政治的陰霾下,縱觀晚宋軍政,除少數(shù)如沿江制置大使陳韡、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京湖安撫制置大使馬光祖等有所建樹外,制閫之位多成為權臣攬權牟利之階。開慶元年,賈似道任京西、湖南、湖北、四川宣撫大使,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財賦,湖北、京西軍馬錢糧,獨攬軍政大權,專橫跋扈無人制衡,重要戰(zhàn)區(qū)的指揮權逐漸落入其親信之手,理學諸臣對邊防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也喪失了其存續(xù)的重要前提。

        二、對城防的重視與實施

        有宋一朝,宋在和遼、金、蒙的戰(zhàn)爭中更傾向實施以防御為主的戰(zhàn)略。和北方政權擅長騎兵突襲相比,宋軍更擅長把守城池、阻遏敵軍。宋廷南渡后,在淮漢、川陜邊界大規(guī)模修筑城池,曾有效地阻擋了金軍的入侵。南宋后期,筑堅城以備戰(zhàn)守更成為理學諸臣重要的戰(zhàn)略主張。

        嘉定七年,金宣宗將都城南遷至汴。真德秀、劉爚等紛紛奏請絕輸歲幣,將其用于繕修戎備、激勵士氣。擁有豐富政治經(jīng)驗的黃榦等人意識到宋金之戰(zhàn)將無可避免,“今彼既為蒙古所驅,失其巢穴,豈肯甘心處河南數(shù)州之地哉?其垂涎兩淮以廣其境土者非一日也。今吾又絕其歲幣,則彼之決于一戰(zhàn)既無可疑,吾亦不得不與之為敵”22。首要急務當廣筑堅城、增兵聚糧,以防御金兵的入侵,“伏自開禧、丙寅,往來兵間,親見北兵入寇。棗陽無城最先破,隨州無城則又破,復州無城則又破,信陽、荊門無城則又皆破。郢州號為石城,敵人圍之三日而去;襄陽、德安城最堅,攻累月而不破,以是知古人筑城鑿池以為捍御,此不可易之長策也”23。真德秀也認為,在兩淮沿邊地帶構筑堅城對于延續(xù)國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夫高城深池,勁兵重戍,邊之大命也,今淮東要害在清河之口,敵之糧道,實在于茲……淮西要害在渦潁之口,敵之糧道,亦自此出,而濠、梁、安豐,城則庳薄,池則堙狹,兵則單虛,徒以廬、和可恃而已。有安豐之屏捍,則敵始不得以犯合肥,有濠、梁之遮蔽,則敵始不得以走歷陽。藉有它徑可由,而吾之廬、和當前,而濠、壽斷后,則彼有腹背之虞,我有犄角之助,其能長驅深入、蕩無所畏乎?”24 淮東的清河之口、淮西的渦潁之口是兩淮的要害之地,在此戰(zhàn)略要沖筑堅城、屯勁旅,就能形成犄角夾攻之勢,使敵軍不敢深入江南。

        對城防的重視使理學諸臣不但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劃,且盡己所能地付諸實施。嘉定七年,崔與之主管淮東軍政。面對日益衰落的金朝,謀臣紛紛建議崔與之當乘此時機以建奇功,但崔與之卻認為踞險筑城、強本備戰(zhàn)才是當前急務。為了充分發(fā)揮揚州城的戰(zhàn)備功能,嘉定八年,崔與之將舊有的城壕重新修浚,“其施功自東徂西而終于南,因地相宜。河面闊至十有六丈,底殺其半,深五分廣之一,環(huán)繚三千五百四十一丈。壕外余三丈,護以旱溝”25。經(jīng)過一年的整建,揚州城壕以丈計者七百三十有一,且甓女墻以壯其勢。其外則有陳公塘、句城塘、雷塘相環(huán),堅固的城防使揚州成為淮東的守邊重鎮(zhèn)。嘉定十年,黃榦出知安慶。安慶為宋金對峙的前沿,此時恰逢金軍攻破光山,淮西震動,安慶去光山不遠,民情震恐。黃榦乃請于朝,在安慶筑城以備戰(zhàn)守。在修筑安慶城的過程中,黃榦親督城役,官吏、士人、商賈、百姓全城動員,終于在次年元宵前將安慶城修筑完畢。新修筑的安慶城城勢團簇、壕塹深險、守御堅固,“后二年,金人破黃州沙窩諸關,淮東、西皆震,獨安慶安堵如故。繼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無虞。舒人德之,相謂曰:‘不殘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黃父也”26。黃榦所筑安慶城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一直發(fā)揮著戰(zhàn)略堡壘的重要作用。端平三年,安慶府從潛山移治羅剎洲,又移楊槎洲。真德秀門人馬光祖鑒于安慶府自移治以來無城守御,遂選定宜城,并以制閫身份親任其事,于景定二年完成了對新安慶城的修筑,“向之荒墟,今為堅壘。設敵南來,猝攻之不能克,欲舍之深入,則懼吾金湯之擬其后”27,對完善長江沿線的防御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宋后期,面對外敵的進攻,城防壓力與日俱增。每逢金、蒙大軍南下,邊帥便在兩淮荊襄等沿邊之地廣筑高城以備御。一旦邊患稍解,即兵去城空,曾經(jīng)萬夫喧喧的城池立即陷入荒廢的境地,“漢家丞相方憂邊,筑城功高除美官。舊時曠野無城處,而今烽火列屯戍。君不見高城齾齾如魚鱗,城中蕭疏空無人”28。對此,黃榦等人極言其弊,“但筑城則當思所以守,可筑而不可守,則不如勿筑。故筑城之法,以小為貴。小則守城之人用力為易。若所筑大闊,兵力不及,反誤百姓,利害非輕”29。筑城的目的乃是為了長期的堅守,“須是思其始而圖其終,考其利而究其害,務求實而不求其名”30。盲目筑城以邀戰(zhàn)功,俟敵退后不思經(jīng)營,便失去了城防作為防御堡壘的重要意義。嘉定五年,為了防備金人入侵,趙知軍欲在合肥筑城御敵,西連大別山,東西兩面下瞰大江,意圖憑借山川之險建城,其筑城規(guī)劃宏偉雄壯。黃榦以為趙知軍此舉乃欲仿效鄂州城的規(guī)模,使城池接聯(lián)崇山并以大江環(huán)繞,但大別山闊遠險峻,難以用工;且大別山去民居遙遠,一旦有警,欲帥市民守城,其聲援難以相及,因此并不適用于合肥城。因此黃榦建議:“依郡治后小山,向西筑至朝天門,即自朝天門斜取壕東門,過水軍寨,至南紀門,沿堤包筑,后接郡治后山。周回不滿七里,則四面皆有城壁。一城之民知有城壁,則人心可安。城之四面皆可相望,廂禁軍及市兵以至義武民兵亦可固守?!?1只有根據(jù)合肥的實際情況,先筑可恃之城,令其堅固而不可拔,然后才可分步驟在大別山設險為障,使之發(fā)揮護衛(wèi)合肥的戰(zhàn)略作用。在理學諸臣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廣積糧粟、充實武備、凝聚民心乃是城防體系中的核心,“今浮光、安豐、廬、濠諸州既皆有城,則當預積粟于諸郡,以閑暇之日為緩急之備,則軍不至于乏絕,民不至于騷動。茍為不然,平居暇日恬不為備,至于兩鋒相交,方且望糧食于千里之外,餉道既絕,則雖有精將良卒,亦安所施”32。從黃榦到真德秀,南宋后期的理學諸臣將城防視為地方官員的重要職責。楊楫出知安慶,對城防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僅草草修葺子城,黃榦責其為無遠慮之人:“龍舒為郡,財最匱乏,楊通老為之,最得善為郡之名,然壞此郡者通老也……財賦雖羨,而不為長久之計,一郡之大,漫無城池之可恃,而可以為郡乎?”33 真德秀送友人劉垕知江寧,特贈以城防之要:“秣陵為今東都,而以君所治言之,則其附庸者也。昔尹鐸之在晉陽,不忍繭絲其民,噓嚅休息,迄成保障之勢;而董安于之經(jīng)營斯邑也,下至墻之苫、楹之質,且為備豫百年計焉。蓋鐸之心厚民如身,而安于之心恤公室如其私,故異時賴之,以保其國?!?4 真德秀將春秋時期趙簡子家臣董安于、尹鐸營建晉陽城作為城防中的經(jīng)典。意在指出,身為地方守牧,不可一意以課稅理財為務。邊患四起之時,尤當穩(wěn)固民心,以堅固的城防守土保境,此為國家深遠之略。

        南宋后期,蒙軍對江南的攻勢日趨猛烈,在堅固城防的依托下,南宋軍民頑強抵御,控遏著蒙軍南下的咽喉要地。在淮東,昭信、淮安依險筑城,“糧道亦便,又各有旬歲之儲。若得二萬人守之,而泗州、漣水為之外堡,敵人雖來,未容遽渡也”35。在川蜀,則依山勢“筑青居、大獲、釣魚、云頂、天生凡十余城,皆因山為壘,棋布星分,為諸郡治所,屯兵聚糧為必守計”36,形成了嚴密的防御網(wǎng)絡,對于保衛(wèi)腹心地帶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三、對民防的倡導與強化

        在國家防御體系中,民防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為南宋理學家所倡導。南宋中期,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已在奏章中提出應以民兵義勇取代戰(zhàn)斗力低下的駐屯大兵。南宋后期,軍政腐敗,國家財政日益窘迫,冗兵積弊卻更為嚴重,“國家財力,盡耗于餉軍,而官軍之不可用,無愚智皆知之。開禧丙寅之事,棄甲曳兵而走者,皆平日厚廩于縣官者也。其間稍以立功自見,及控扼關隘之人,大抵皆義勇民兵、萬弩手、雄淮、敢死諸軍耳。所謂興屯田之利者,官軍既不足用,則當以民守淮?!?7 袁甫認為兵政不修、兵源冗濫是導致大軍戰(zhàn)斗力低下的重要原因,而在防御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之人則多為自發(fā)抗敵的義勇民兵。因此,提高民兵義勇在國家軍事體系中的地位,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竭民膏血以養(yǎng)冗兵的局面,對提升整體防御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雖然南宋理學家對王安石變法多持否定態(tài)度,但對王安石所推行的保甲之法被廢棄卻深為惋惜:“京畿保甲之法,荊公做十年方成。至元祐時,溫公廢了,深可惜。蓋此是已成之事,初時人固有怨者,后來做得成,想人亦安之矣。卻將來廢了,可惜!”38 將各地丁壯按保伍進行編制,平居時治安弭盜,戰(zhàn)時編入軍旅,是對國家防御力量的重要補充。因此,一些頗具遠見的地方官員紛紛在治邑大力推行保甲法,“王介甫銳意欲行保伍法,以去天下坐食之兵,不曾做得成。范仲達為袁州萬載令,行得保伍極好……每有疑似無行止人,保伍不敢著,互相傳送至縣,縣驗其無他,方令傳送出境。訖任滿,無一寇盜”39。黃榦知安慶府,張榜勸諭治下百姓力行保伍之法以保鄉(xiāng)閭:“淮人忠實勇健,若能平日團集保伍,閱習武藝,葉心一意,共保鄉(xiāng)閭,雖有強敵,莫能為患……凡爾百姓各宜為鄉(xiāng)閭室家相保之計,解仇息訟,務相和葉,閑暇之日閱習武藝,務要精熟,遇有緩急,遞相應援,以保室廬,以安妻子。守御之策,無以易此。”40 袁甫知衢州,保甲久已弛廢無實,民心渙散、習俗澆漓,遂會集僚屬,上下齊心以恢復保甲之法,“遂稽鄉(xiāng)評,擇眾所推服者,請充鄉(xiāng)官,俾之領袖。每寨或三四人,或五六人,視鄉(xiāng)界之廣狹,以為人數(shù)之多寡。區(qū)畫既定,眾論皆以為允”41。通過舉行民兵團結之政,不僅有力地維護了地方安定,同時也成為了國防力量的重要輔助,“應沿邊州郡,日下舉行團結民兵之政。其間或有規(guī)模已成者,更須精加整葺,務令縝密。如其未曾結集去處,宜及今嚴行約束,亟作措置。處處有保甲,人人知固守,無枵虛疏薄之患,有周衛(wèi)捍御之功,此實當今至大至急之務也”42。

        南宋后期,理學諸臣以民防為急務,并在團結民兵屯墾備戰(zhàn)、招納土豪義甲克復境土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規(guī)劃。黃榦對淮防極為重視,但由于屯駐大軍人數(shù)有限,即使是憑借堅固的城防也無法克服守御之難,“無兩淮是無長江也。今日選守,明日擇令,今日浚壕,明日修城,是亦足恃以為經(jīng)理乎?今日之患,莫大于兵力之不足,沿江數(shù)千里屯戍之兵不過二十萬,分戍淮郡,多者二三千人,少者數(shù)百人,雖有守令,何所用力?雖有城壁,將誰與守?”43 對此,黃榦建議應以民防作為輔翼:“用淮人之策,必先明保伍,自五家為伍,則伍有伍長;五伍為隊,則隊有隊長;四隊百人,則有百人之長。五百人則為一將,二千五百人則為一軍,有統(tǒng)領;四軍萬人,則為統(tǒng)制以總之……其為保伍,不過以防捍鄉(xiāng)井為名而已,及至緩急,人自為戰(zhàn),皆精卒也。”44 在修明保伍的基礎上,黃榦進一步提出了設立山水寨、提供馬匹武器對淮民進行軍事訓練等一系列戰(zhàn)備規(guī)劃,“保伍既明,則為之立堡砦,蓄馬、制軍器以資其用,不過累月,軍政可成”45。通過在地方上推行保甲之法,可將兩淮民眾納入保衛(wèi)鄉(xiāng)井、御敵守土的戰(zhàn)備體系中。嘉定年間,淮西義勇、六安義甲等民眾防御力量始終活躍在兩淮之地,對金兵南侵起到了重要的牽制作用。真德秀在嘉定七年出使還朝后即向朝廷建言,應對兩淮民眾的抗敵力量給予充分的重視,“其齊民則天性健斗,每易視虜兵;其豪民則氣概相先,能鳩集壯勇。使范蠡、諸葛亮輩得而用之,力本以務農(nóng),教民以習戰(zhàn),雖方行天下可也”46。在訓練精兵勁卒守衛(wèi)淮襄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當?shù)氐牧x勇民丁,團結什伍,修墾田之政,屯田積谷,“數(shù)年之后,積貯充實,邊民父子爭欲自保,因其什伍,勒以軍法,不待糧餉,皆為精兵。金湯之勢成,盤石之基立,則退足以守,進足以攻”47。然而,真德秀這一建議卻未被朝廷所采納。端平元年真德秀在回顧自己當初的戰(zhàn)略建議時依然扼腕痛心:“使權臣有意為國經(jīng)營,選用得人,措置有方,不數(shù)年間,可以坐收成功。而所用守將,大抵非材,經(jīng)理之方,未嘗介意,塞下之備,枵然無有。一旦舉兵,方遠漕浙米以入江,自江而入淮。汴既久湮,又須陸運,其為勞費,甚于登天。以軍食之艱,臣是以憂進取之難也”48。自端平入洛大敗后,宋軍傷亡慘重,守御力量更加薄弱,以土豪率眾保土守境被大力倡導,“并邊諸郡,每遇虜人入寇,皆得土豪統(tǒng)率義丁,為官軍掎角之助。只如今春韃蹂浮、光、隨、信,管下如羅山、杏山諸處,率是義甲頭目、牛社總首隨宜剿遏。其間又有莊農(nóng)自相結集,俟虜騎入村游抄,或伏險邀擊,或隨后躡襲,必有斬獲……若獎拔而倚用之,固與官軍之更遞往來,驅之戰(zhàn)守者,不可同日語也”49。早在嘉定十六年,魏了翁就曾上書力陳土豪在蜀地屯墾中的重要作用。筑堡兵耕在軍額累減的情況下已很難實施,況兵士久戍之余不可再加役使,應充分借助川蜀土豪之力屯田積粟做好戰(zhàn)備,“今聞三路土豪之為忠義者,有愿自備費用,自治農(nóng)器,自辦耕牛,自用土人,各隨便利,趁時開墾,及秋布種……積以歲月,則今之墾田又可為后之屯田,今之耕夫可為后之精兵。救蜀大弊,為蜀永圖,無出于此”50。端平三年,襄陽兵變,京湖安撫制置大使趙范倉猝逃離,襄陽為叛軍占據(jù)并向蒙軍投降。魏了翁聞趙范棄襄之報,急遣榜札招諭土豪結約義甲收復襄陽,土豪劉廷美收復樊城后,在督府的支持和策應下,與其弟廷輔率眾與叛軍激戰(zhàn),成功收復了襄陽城,為朝廷捍衛(wèi)了長江中游的門戶重鎮(zhèn)。收復襄陽后,魏了翁向朝廷復命奏報,懇陳招納土豪等安邊十條:“自京湖諸郡殘破以來,鄉(xiāng)民丁壯屯聚相保者,在在有之。若不因其土豪就令結集,則渙然無依,或生他變。臣嘗委參謀官別之杰結納襄、隨兩郡土豪,旬又差官赍榜文札子前去漢上招集。近日劉廷美收復樊城,一號召之頃,遂得四萬人。其后劉廷美與其弟廷輔,又以督府旗榜于南漳縣老鴉山等處,招收山寨民丁、莊農(nóng)與諸處潰散官民兵,同力克復襄陽。土豪之效,大略可睹。臣愚欲乞行下制副等司,于襄、漢、兩淮州郡,隨宜結集,借補官資,假以事權,必能以功自見?!?1 在川蜀、襄漢、兩淮等沿邊州郡,各種勢力交錯盤結。土豪甲首作為民防首領,其影響不容小覷,及時補以官資、優(yōu)與差遣,將其納入國家防御體系,已經(jīng)成為穩(wěn)定地方秩序、增強防御力量的有效方式。

        要言之,南宋后期,在權臣政治的陰霾下,國勢日衰。對于備戰(zhàn)固邊的軍事經(jīng)略,朝廷概以“但求鎮(zhèn)靜,焉用張皇”52 為戒。作為堅守夷夏之防、以名節(jié)自期的理學諸臣,對北方的金、蒙政權始終堅持不與之和議的政治態(tài)度,力諫朝廷以進取之心修明內(nèi)政,視冒進、因循皆為誤國之論。戰(zhàn)事的發(fā)展證明了理學諸臣并非迂闊不經(jīng)、只知空談心性的腐儒,他們以兩淮、襄漢、川陜等沿邊諸州作為藩籬屏障,修筑城池、團結保伍,恤民生、修武備,為穩(wěn)固國防、防御外敵進行了周詳?shù)囊?guī)劃,在南宋后期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注釋:

        ① 袁燮:《絜齋集》卷4《論備邊劄子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②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4《十一月癸亥后殿奏己見札子一》,四部叢刊初編本。

        ③ 楊士奇:《歷代名臣奏議》卷47,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④ 朱松:《韋齋集》卷7《上皇帝疏一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⑤ 徐松:《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之三二”,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4895頁。

        ⑥47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使還上殿劄子》,四部叢刊初編本。

        ⑦ 崔與之撰、張其凡、孫志章整理:《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頁。

        ⑧⑩《宋史》卷406《崔與之傳》。

        ⑨11 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46《忠肅陳觀文神道碑》,四部叢刊初編本。

        1213 吳潛:《許國公奏議》卷1《應詔上封事條陳國家大體治道要務凡九事》,十萬卷樓叢書本。

        14 徐鹿卿:《清正存稿》卷1 《四年丁酉六月輪對第二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5 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9《被召除禮部尚書內(nèi)引奏事第五劄》,四部叢刊初編本。

        1617 袁甫:《蒙齋集》卷6《陳時事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8 吳泳:《鶴林集》卷17《論命樞臣督視軍馬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 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5《論州郡削弱之弊》,四部叢刊初編本。

        20 吳潛:《許國公奏議》卷2《奏乞令東閫兼領總司以足兵食》,十萬卷樓叢書本。

        21 袁燮:《絜齋集》卷4《論蜀劄子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233 黃榦:《勉齋集》卷10《與金陵制使李夢聞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3 黃榦:《勉齋集》卷28《安慶與宰相乞筑城及邊防利便》,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44652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直前奏事劄子》,四部叢刊初編本。

        25 洪咨夔:《平齋集》卷9《揚州重修城壕記》,四部叢刊續(xù)編本。

        2645 《宋史》卷430《黃榦傳》。

        27 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宋元方志叢刊本第2冊),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361頁。

        28 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8《筑城行》,四部叢刊初編本。

        29 黃榦:《勉齋集》卷37《曉示城西居民筑城利便》,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031 黃榦:《勉齋集》卷18《回總郎言筑城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2 黃榦:《勉齋集》卷25《安慶府擬奏便民五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4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28《送劉伯諄宰江寧序》,四部叢刊初編本。

        35 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9《被召除禮部尚書內(nèi)引奏事第四劄》,四部叢刊初編本。

        36 《宋史》卷416《余玠傳》。

        37 袁甫:《蒙齋集》卷2《入對劄子》,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839 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2、3563頁。

        40 黃榦:《勉齋集》卷34《安慶勸諭團結保伍榜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 袁甫:《蒙齋集》卷3《知衢州事奏便民五事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2 袁甫:《蒙齋集》卷7《奏乞團結民兵劄子》,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344 黃榦:《勉齋集》卷18《代胡總領論保伍》,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8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3《召除戶書內(nèi)引劄子二》,四部叢刊初編本。

        4951 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30《繳奏奉使復命十事》,四部叢刊初編本。

        50 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6《奏論蜀邊墾田事》,四部叢刊初編本。

        作者簡介:孔妮妮,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上海,200234;美國波特蘭大學訪問學者,俄勒岡州波特蘭。

        (責任編輯 張衛(wèi)東)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的精品| 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对白|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sss在线观看| 国产伦理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又爽又黄又刺激的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7在线视频免费人妻|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无码| 青青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极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免费在线|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成人|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hd高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小说| 中文字幕av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色老板|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2|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日本一本草久国产欧美日韩| 亚洲一区二区av天堂|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 Jizz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少妇丰满久久久免| 少妇爆乳无码专区|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www.尤物视频.com| 亚洲天堂av黄色在线观看|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国产专区国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