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賢
1963年秋,我結束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班七年學業(yè),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2001年秋從國外回京退休。我在外交部本部與駐蘇聯(lián)、俄羅斯、格魯吉亞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個大使館分別工作了20年和18年。在38年外交生涯中,我經(jīng)歷了不少有意義、有意思、有趣味的故事。
目睹蘇聯(lián)國家第1號哨換崗
在莫斯科紅場上,原來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景觀,天天每隔一個小時就重復一次,可惜在10幾年前就看不到了。這就是列寧墓前的哨兵換崗,被稱作“國家第1號哨換崗”,它延續(xù)了整整70年時間。
1967年2月10日,我第一次到中國駐蘇聯(lián)大使館工作。次日,我到紅場列寧墓瞻仰這位世界革命領袖的遺容?;氐绞桂^后,有人問我,是否看到了列寧墓前的哨兵換崗,我說沒有,他說:“太遺憾啦!明天中午一定得去看一看,12點整那一班換崗最為莊重。”
第二天中午12點整,我親自目睹了這一莊重的時刻。在克里姆林宮斯巴斯基鐘樓上的自鳴鐘敲響12下之前3分鐘,兩名身穿淺褐色軍裝的哨兵,肩扛著鋼槍,在一名軍官的帶領下,邁著正步,精神抖擻地從斯巴斯基大門走出,前往列寧墓換崗。此刻,在紅場上觀看儀式的人黑壓壓一大片,周圍一片寂靜。
兩名哨兵走完210個正步后,來到列寧墓正門前。他們一站定,克里姆林宮的自鳴鐘就敲響了起來,鐘聲能傳出好幾里地遠。第12響一敲過,換崗儀式按固定程序舉行。兩三秒鐘后,下崗的兩名哨兵,在前來的領崗軍官帶領下,邁著正步,沿著原路,走完210個正步后,回到了斯巴斯基門內。剛剛上崗的兩名哨兵昂著頭,挺著胸,右手扶槍,直挺挺地站在列寧墓正門兩旁,宛如兩座塑像,護衛(wèi)著革命領袖安眠。
1985年夏和1991年春,訪蘇的姚依林副總理和江澤民總書記,分別于12時、9時差3分鐘達到列寧墓前,見證了蘇聯(lián)一號哨換崗這一莊重時刻,然后就瞻仰列寧的遺容。我當時跟隨在我國領導人的后面,思緒萬千。
“沙皇私邸”露真容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有一個“沙皇私邸”,它不對外開放。因為準備一次高訪,我才偶然見到過其真容。
“沙皇私邸”被稱為克里姆林宮的“密寶”。從狹義上說,它專指俄皇理政、起居、禱告的廳室;從廣義上看,則擴展到王室成員的活動空間。這個空間可不小,我管它叫“克里姆林宮長廊”。那里有十一、二個廳,廳與廳之間由質地、風格各異的廳門相連。門關起來后,各廳自成一體。廳門一一打開后,十一、二個廳連成一串,長達四、五十米。十一、二盞大型水晶吊燈一亮,就立即連成一個長達四、五十米的大燈串,把幾乎看不到盡頭的“長廊”,頓時“燒”成一片“火海”。每個廳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地板用特種實木添加少許石材拼花,圖案復雜多變,漆得锃亮、锃亮的。四壁用不同花色、顏色的高級綢緞相貼。廳頂上彩繪著各式各樣的圣經(jīng)神話故事,圣母、小天使一個個畫得栩栩如生。
參觀“長廊”后,我就來到了沙皇寢宮的內室。此地不算大,墻壁和天花板的底色深暗,上面彩繪著各種不同的花卉圖案,偶爾也能見到圣像。地板鋪的是深暗色實木,并無拼花圖案?!褒埓病弊顬閾屟?,它長約兩公尺一、二十公分,寬約一公尺六、七十公分,床柱高約兩公尺,穩(wěn)穩(wěn)地支撐著一個大床頂。在床頂中央,立著一個橢圓形床尖,比橄欖球小一大圈,起著畫龍點晴的作用。整個床體用咖啡色硬木雕刻而成,大多刻著看似花卉的幾何圖形。床面上鋪著一塊深紅色床罩。
從寢宮內室往外走的時候,我對講解員說,聽說當年給沙皇奏折的傳遞辦法很獨特,是用柳條編的籃子,從地面吊到寢宮供沙皇御批的,問他此傳言之虛實。他莞爾一笑,便把我?guī)У搅藢媽m的外室。他把一扇窗子打開后,指著離寢宮約有五、六公尺高的地面說:“主管大臣就是從這里用籃子把奏折吊上來的,沙皇批閱后,大臣再把奏折用籃子吊下去?!?/p>
緊接著,講解員把我?guī)У缴郴实睦碚d,指著一把椅子說:“這是沙皇的寶座?!蔽液喼辈桓蚁嘈抛约旱亩浜脱劬?。這個“寶座”,不論從大小還是高低來看,都與人們當今用的普通椅子別無二致。椅面和椅背的面料是淡紅色天鵝絨,椅面已磨得發(fā)白。椅子前擺放一張最普通不過的藍色桌子,它沒有抽屜,只用四條桌腿支撐著。圣彼得堡郊外彼得宮的俄皇寶座我見過,也是一把椅子,從外型和椅子所用的布料看,比克里姆林宮的那一把略為高級一點。沙皇寶座與故宮里的大清皇帝寶座相比,簡直有天淵之別。
莫斯科的“釣魚臺”
北京有座名叫“釣魚臺”的國賓館,連在南海之濱的我的侄孫女小鈴都知道。有些朋友問我,莫斯科有沒有“釣魚臺”,我說有,但與北京的“釣魚臺”大相徑庭。
“二戰(zhàn)”后,在歐亞兩大洲,一大批民主國家相繼成立。每逢十月革命節(jié)和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召開代表大會,許多民主國家(后來稱社會主義國家)黨的首腦便率團到莫斯科去慶賀。為此,在莫斯科郊外,陸續(xù)修建起兩大別墅群,一個在巴拉維哈,另一個在孔策沃(有位中國人給它起了個挺雅的名字,叫“孔雀灣”)。此前,在這兩個地區(qū),已建成一批供斯大林這些“政治局常委”使用的別墅。
這是兩大很有特色的別墅群。特色之一是,掩映在以大松樹為主體的密林之中,這是莫斯科兩個最大的天然氧吧。之二是,每一處三、四十座兩層別墅,大體上連成一片,但相互間由不高的木質柵欄相隔,自成一體,而有的別墅之間,則通過一道小木門相連。之三是,每座別墅的外觀與內部結構大體上相同,無高低尊卑之別:一樓層有臺球室、會客室、餐廳、廚房;二層有一個大套間、四五個標準間。之四是,通過多種手段,以內緊外松的形式,對別墅群進行“特級防范監(jiān)控”,自從人造衛(wèi)星升空后,這一特種高空偵察手段,自然也就加入到監(jiān)控行列之中,對匪情、火情進行有效的預警。
后來,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寧山(今“麻雀山”)上,又修建起三幢類似的國賓別墅。我多次跟隨錢其琛外長等在蘇聯(lián)談判,每次都住在列寧山上的國賓別墅。
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澤東主席第一次訪問蘇聯(lián)時,下榻在巴拉維哈的“黨賓別墅”,一共住了80多天。1957年11月,他第二次訪蘇時,在這個別墅又住了10多天。
在克里姆林宮內,還有一座接待國家元首的國賓館。江澤民總書記1991年5月訪問蘇聯(lián)期間就住在這里。賓館內除了兩個大套間和兩個大會客室外,還有少量供警衛(wèi)、醫(yī)生、秘書、主翻住的房間。這個賓館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有兩點:一是,在又長又高的走廊上,掛著三幅大型油畫,畫面上細細的裂紋隱約可見,這些名畫顯然有些年頭了。二是,賓館大門由兩位值班民警負責守衛(wèi),當我進入時,每次都無須查證件,很客氣就被放行。對此我感到有點新鮮,便問一位主管的蘇聯(lián)朋友。他告訴我,這是個電子監(jiān)控門,所有被允許進入國賓館者的近照,都事先輸入到電腦中,人一邁過賓館門的電子線,電子眼就會自動進行搜索,如無疑點,就立即按照片上的圖像放行,這種“作業(yè)”,在萬分之一秒內就能完成。
莫斯科幾處“釣魚臺”接客的能量之大,恐怕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相比。1957年11月,80多國共產(chǎn)黨的首腦云集莫斯科開會。1964年11月,在赫魯曉夫下臺后,60多國共產(chǎn)黨的首腦以及另一些國家首腦,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慶祝活動。這兩次在同一個時間段內,蘇聯(lián)主管部門接待了上百名頂級國賓,沒有發(fā)生過什么大的差錯。
被撩開面紗的特供店
蘇聯(lián)特供商店,許多人聽說過,但恐怕沒有機會見到過其尊容。我有幸去過一次,現(xiàn)在就給你撩開它那神秘的面紗。
19年前,我陪中國駐蘇聯(lián)大使于洪亮參觀了莫斯科的一個特供店,該店是為副總理這樣檔次的人物服務的。通過實地了解,我得到印象是:一多二便宜三服務佳。導購和服務員各一人,為我們提供“一對一”式服務,據(jù)說只有副總理一級領導人,才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該店主要供應飾品、紀念品和食品三大類。每類產(chǎn)品都擺放在幾個,乃至十幾個相當大的玻璃柜內,供應量相當之大。
就拿套娃來說,除了各種花式、大小的傳統(tǒng)俄羅斯套娃之外,“系列套人”十分搶眼。
“俄—蘇領袖系列”,此前我曾見到過許多種,一共8個頭像,從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到戈爾巴喬夫,越往后,頭像就越大,畫得都挺不錯的。但從木質、漆料、顏色、造型、逼真度等方面看,我曾見到過的那些“俄羅斯領袖系列套人”,與店里供應的這一套,根本就無法相比。店里這套系列,連戈爾巴喬夫腦門兒上那一長串紅痣斑,都畫得活靈活現(xiàn):斑點有高有低,顏色有深有淺。
商店里的“世界領袖人物系列”,也讓我駐足觀看良久。一共有十二、三個套人,各大國的領袖人物都有,唯獨沒有我國的毛澤東、鄧小平。我當時就想,也許人家覺得中國人缺乏幽默感,不敢把我們的偉人放入這套系列中,以免得罪中國人。店內還擺放著世界、俄羅斯的“文豪套人系列”、“音樂家套人系列”。
最大的一個套人與真人一般大小,大概有一米六五高吧,內藏十七、八個“娃娃”,一個比一個小,最小的一個只有黃豆粒那么大,但依然畫得很逼真。導購想讓身邊的工作人員把這個“巨無霸”套人,一一打開給我看,被我給謝絕了,那得費多大勁啊!
有兩個套人很奇特,一個大帥哥,一個大姑娘,肚子里都只裝著一瓶伏特加酒。
在參觀結束時,我提了一個問題,求教于導購。我說:“我家里有不少俄羅斯套娃,有的已經(jīng)放了一、二十年了,可從來不干不裂。在我國的東北,前些年也開始生產(chǎn)套娃,但尚處于‘初級階段,最大的問題在于,不出一兩年,木面上就開始出現(xiàn)裂道?!蔽覇枌з忂@是何故,她聽后莞爾一笑,然后故作神秘狀,說:“你算是問到點兒上去了。套娃的制作工藝最要緊,那可是國家機密,與軍事機密一樣!”
店內供應許許多多香腸、火腿、奶酪、酒類,絕大部分都是蘇聯(lián)本土的產(chǎn)品,一小部分則來自東歐國家,如波蘭火腿、匈牙利“薩拉蜜”腸。西方國家的食品很少見。我問導購和售貨員這是何故,她們的答案是一致的。原因之一是習慣,“愛吃這一口兒”;之二是“蘇制產(chǎn)品不比同類的西方產(chǎn)品差”。
在水產(chǎn)品類柜臺,我發(fā)現(xiàn)黑魚籽醬罐頭很少。這是店內唯一限量銷售的商品。
黃金飾品大多為14K,看不到純金的,這令我感到不解。導購釋疑說:莫斯科的姑娘們喜歡14K飾品,純金的項鏈、手鏈,只有中亞的婦女才會青睞,她們將其掛著、戴著,以顯擺家里富有。
參觀完后,于洪亮大使給我的夫人和女兒挑選了9件飾品:14K金戒指兩只(一只鑲著寶石,另一只雖不鑲寶石,但做工極其考究)、14K金項鏈一條、琥珀項鏈兩條、琥珀手鏈一副、琥珀胸針3個。付款單打出來后,把我“嚇”了一跳,總共才11個美元,按當時的人民幣同美元的比價,折合人民幣也就五、六十元,一件飾品平均不過六七元。導購一再讓我給夫人和女兒買幾個黑魚籽醬罐頭,說“你可以買,這是上面特批的?!蔽抑x絕了,怎能“搶”這種連對上層都限量供應的稀罕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