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梅
摘 要:通過習作評改,還學生自主評改作文的權利與機會,讓作文評改鮮活、有效,讓學生喜歡寫作文,喜歡讀自己的作文,喜歡讀別人的作文,喜歡改自己的作文,喜歡改別人的作文,從而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和習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評改;引領;評改方法
作文評改是小學生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作文教學中,我覺得作文的評改是十分必要的,它在整個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于激勵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發(fā)展。對小學生作文的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素質(zhì)的重要一環(huán),如何在評價中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呢?教師要轉(zhuǎn)變“替學生改作文”變“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互改的能力上。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關于“寫作教學”中有這樣一段表述:“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蹦敲慈绾我龑W生在自改和互改中提高寫作能力?還學生自主評改作文的權利與機會,讓作文評改鮮活、有效起來?我結合自己這幾年的高年級教學實踐,作如下闡述。
一、教師授之以法
強調(diào)學生自改和互改作文,并非意味著就是教師的“徹底解放”抑或“撒手不管”,反之則應該更加注意傳授評改的方法,更加注重培養(yǎng)評改的習慣和能力,因為即便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自評和互評往往更多的只是關注文從字順。而《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總目標中對“習作”目標的表述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如此看來,我們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怎樣寫”,而“怎樣寫”便是一種表達的技能,這也是學生作文寫不生動,干癟不靈動之根本,更是大部分學生需要進一步提高的一項技能。因此,在學生自評互評后,我都要進行“深度評改”,例如六年級上冊習作五要求用一兩件事來介紹自己的小伙伴。從學生習作的情況看,共性欠缺之處是如何體現(xiàn)小伙伴的“特點”。于是我和學生一起回憶前面學的課文《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再次體會作者抓住人物特點寫作的方法。再以班上一位學生的一個習作片段為例,進行集體修改。然后讓學生再讀自己的作文,談談如果二次寫,你打算怎樣寫?并能寫一個精彩的片段。此過程為教師的修改過程,我認為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這個過程起著指導與引領的作用,起到“授之以法”的作用。
二、具體引導自改互改
1.示范評改
以集體評改典型文章引路,具體指導如何評改作文——教給評改方法。學生獨立成稿后,教師先將草稿瀏覽一遍,選取二、三篇有代表性的,投影在大屏幕上。先放手讓學生評改,大家評大家改;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并示范評改,重點針對本次習作要求、結合學生作文實際詳加評述,提出修改意見,指導評改。強調(diào)“一作一得”,即抓住每次習作的訓練要求,一篇習作訓練一個重點項目。
2.自評自改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智力正常的兒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對學習的促進功能將越大。因此,在作文評價中我嘗試了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在自讀作文后,經(jīng)過思考,肯定優(yōu)點,找出不足,有的還提出了不懂的問題。自我評價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的評價中來,打破了教師一個人評價作文的傳統(tǒng)作法,促進了主體性的發(fā)展。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參照老師的示范評改,評價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師巡視,對部分學生加以指導。
3.小組互評互改
在學會了自評自改的基礎上,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互評互改,我在作文評改中,就開展了同桌互評、自由找習作水平較強的同學評、小組互評的活動,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組,指定一名小組長,針對本小組每人的作文逐一評議,互相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共同修改,使每人學會評價作文、修改作文。學生積極評議,同學之間互相影響,促進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讀文、評文的過程中,學會了欣賞別人文章的優(yōu)點,針對別人的文章提出寶貴的意見,比如:哪個四字詞語用得好,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生動具體,栩栩如生;哪些片段沒有用數(shù)字說明等,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參與互評互改,取長補短,促進學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同時,他們學會了欣賞別人,學會了尊重他人,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虛心接受別人的看法,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習作互評互改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4.集體共同評改
教師將學生的作文用多媒體出示,讓全班學生讀后進行評議,寫出評語。課堂氣氛活躍,寫作文的學生可以談自己的寫作想法,其他同學可以向作者提出問題,也可以談自己對習作的意見,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見。這種評價方法,挖掘?qū)W生的潛能,激活了全體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給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搭建了平臺,滿足了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評價的需要。
5.教師批注及評價:以符號批注引路,用約定的符號指出文中的得失,有時輔以簡明的文字提示,指導學生自我評改。經(jīng)以上幾輪修改后謄寫到作文本上的作文,教師基本上只重視批注而不修改。批:針對本次習作要求,結合學生作文實際,評價學生作文,充分發(fā)揮眉批、總批的功用,指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作文,認識本次習作的得失,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造”(《給教師的建議》)。因此,我們以為,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評改中,教師首先要作好引領,對作文修改起到示范作用,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不要怕浪費時間,不要布置在課后讓學生自行習作、修改,要在課堂上具體引導學生自改、互改。長期堅持這樣做,學生的作文評改就會“靈動”起來:學生的思維就會活了起來,學生的寫作方法活了起來,喜歡寫作文,喜歡讀自己的作文,喜歡讀別人的作文,喜歡改自己的作文,喜歡改別人的作文。每每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文中精彩的句段,對他們而言,心中涌動的是一股成功、追求、創(chuàng)造的激情,臉上綻放的是自信的笑容。愿他們的這股激情能在自改、互改中不斷升華!愿成功、自信伴隨他們一路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