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12月20日晚上7點39分,鄧書弟從訓練室走出來,向康復治療室走去——里約奧運會前就有的肩傷,近來已經有點影響他的正常發(fā)揮了。按照醫(yī)生建議,每天訓練結束,他都要去做治療。
8月9日,在里約奧運會體操男子團體決賽中,中國隊獲得銅牌,貴州省體操運動員鄧書第是參賽隊員之一,這是貴州體操建隊58年來獲得的第一枚奧運獎牌。
結緣體操
1991年出生于貴陽的鄧書弟,從小就熱愛運動。小時候,他非常喜歡翻跟斗,無論走到哪兒都喜歡翻來翻去。三四歲的時候翻跟斗,他的姿勢就很標準。親戚朋友都說,這孩子適合搞體育。
五歲半時,在姑媽的建議下,父母把鄧書弟送進貴州省體操幼兒班學習,這讓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鄧書弟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看著兒子小小年紀就離家訓練,小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鄧書弟的父母內心充滿了酸楚,他們對兒子既心疼又無奈。媽媽曾勸書弟放棄體操,可小小年紀的他對媽媽說:“媽,我要練,我們要堅持?!?/p>
這一練就是20年。
比起同齡人,鄧書弟吃過太多的苦,流過淚,受過傷,可再多的傷痛,依然沒有讓他放棄對體操的熱愛。
12月12日下午1時許,鄧書弟、李悅、劉榕斌等貴州運動員以及教練員袁洪星乘坐的航班抵達龍洞堡國際機場。省體操隊的全體隊員和教練員早早就來到機場等候,鄧書弟的父母也站在接機口欣喜地等待著。
過去四年,因為備戰(zhàn)和訓練,鄧書弟幾乎沒有回過家。
“他最愛吃的,是家里做的肉沫粉?!编嚂艿膵寢屨f,當天上午,鄧爸爸就做好了肉沫,買好了酸粉,等書弟回來,好好吃一頓。
“這次回貴陽,希望他能夠多待段時間。”鄧媽媽眼里滿是希望。
戰(zhàn)勝自己
20年的體操生涯,一路上起起伏伏。
早在2004年,13歲的鄧書弟就首次參加國家隊集訓。當他在國家體操隊看到一整面墻的冠軍榜時,心潮澎湃,那一刻,他告訴自己一定要登榜。
登榜之路,沒有期待中那么順利。
此后多年,他在國家隊三進三出。一次次的打擊,讓這個“90后”小伙甚至萌生退役想法。就在這時,他遇見了教練袁洪星。
在師徒倆共同努力下,鄧書弟在國內多次比賽中取得可喜成績。又經過八年歷練,2012年底,鄧書弟第四次入選國家隊,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堅持,這一次終于坐穩(wěn)了主力位置。
2013年帶領貴州隊獲得男子團體亞軍;2014年全國錦標賽團體冠軍,個人全能、雙杠、單杠冠軍;2014年南寧世錦賽男子團體冠軍,登上冠軍墻;2015年全國錦標賽團體冠軍、全能冠軍;2015年格拉斯哥世錦賽,雙杠銅牌、個人全能銅牌,這也是自從楊威2007年體操世錦賽獲得全能冠軍后,中國男運動員在該項目中獲得的首枚獎牌……
從13歲夢想登榜,到8月9日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登上里約奧運領獎臺,鄧書弟正在一步步地踏實向前,努力和堅持讓他取得了更多成績,也獲得了更快成長。
繼續(xù)向前
“成功在于堅持。聽著都能理解,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边@是鄧書弟騰訊微博的簽名。
仔細翻看他以往的微博留言,“我會繼續(xù)努力,奮斗到最后一秒?!薄袄郏切Ч缓???磥磉€是要用點心”……其中,給自己打氣、鼓勵的話占大多數。
鄧書弟說,體操訓練很辛苦,特別是練專項能力時,常常會練到感覺已經是自己耐力的極限了,但是,如果咬咬牙,再多堅持一會兒,就會有突破。
鄧書弟知道自己并不算是一個天才型選手,唯有更努力、更勤奮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
一次采訪中,記者問體操男隊的4名隊員,誰是體操隊練得最刻苦的人?他們異口同聲回答:“鄧書弟”。
“在很高難度的基礎上,比別人練得再難一點;在訓練強度很強的基礎上,比別人練得更多一點?!弊鳛橐粋€全能選手,鄧書弟每天都在挑戰(zhàn)極限。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這是鄧書弟的座右銘。“我就是要自己跟自己較勁,只有不斷挑戰(zhàn)自己,才能獲得更多的勝利?!编嚂苷f。(責任編輯/豆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