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4)
人工智能參與設計的現狀分析
劉梅田雯婧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100024)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之后,人工智能再次走到了時代的前沿,滲透到諸多的社會行業(yè)中。走在科技前沿的設計行業(yè)更是如此,在不同的設計領域中,人工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設計們也面臨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人工智能;設計
人工智能一詞看似新潮,實際上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
1956年夏天,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舉行一次研討會。在會上,人工智能之父麥卡錫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計算機科學和認知信息學領域的科學家紐厄爾和西蒙則展示了編寫的邏輯理論機器。這次會議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會議,被認為是人工智能誕生的標志。但是由于機器計算能力的限制、數據量不足和處理復雜問題能力欠缺的原因,這一時期的人工智能很快就遭到了冷遇,在70年代經歷了6年的低谷。
20世紀80年代,專家系統(tǒng)興起。這是采用一套人工智能程序,具有完整專業(yè)知識和經驗的計算機智能系統(tǒng),能夠為公司每年節(jié)省超過四千美元的經費。然而,隨著蘋果和IBM的崛起,專家系統(tǒng)的性能被打敗,人工智能再次進入行業(yè)的萎靡期。
2016年被稱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發(fā)展史上的第三個春天。與前兩次的高潮期不同的是,這一次的AI是在機器計算能力極大提高、大數據存儲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圖形圖像算法日趨成熟的背景下破風而來,具有極強的落地能力,迅速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設計與科技的天生聯系
設計天生與科技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能促進設計行業(yè)的極大發(fā)展。新的科學技術的出現,能夠為設計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豐富設計語匯,在設計方案和思維上創(chuàng)造出新可能。而優(yōu)秀的設計師們因為始終保持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遠企圖用設計來改變世界,總是能第一時間搭上科技的順風車,讓設計產品變得更為科學易用、更能為大多數的人所服務。
另一方面,優(yōu)秀的設計也能促進科學技術的研發(fā)落地。科技是一種資源,設計是使科技資源得以物化的載體,尤其是科技商品化的載體。
(二)人工智能參與設計的現狀分析
設計雖然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創(chuàng)意行業(yè),但其實這其中也有很多重復性的工作。比如設計師在完成一份海報的設計之后,可能還會有關于這個系列海報的更改文案或者版式不變,更改個別內容的工作。這類工作完全不需要設計師再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只需要在拿到需求后,進行改動即可。人工智能所擅長的正是那些頻繁的、大批量的重復性任務。所以,設計行業(yè)中也有很多人工智能可以參與的機會。
1.人工智能輔助設計
根據人工智能獨立完成設計的程度,可以將現階段人工智能參與設計概括出三種情況。其一是由人工智能工具為設計師整合設計資源,提供設計思路,推薦設計方案。設計師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完成設計,大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初級設計師甚至能夠在其幫助下,快速成長,提升設計能力。
由Adobe公司推出的Adobe Sensei就是人工智能輔助設計的典型工具。Adobe Sensei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的產品,而是一系列基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技術平臺。它被應用在Adobe旗下幾乎所有的軟件李。在Photoshop里,Sensei的主要功能體現在自動查找識別、標記和推薦照片素材上。比如設計師對分別滿意兩張照片的前景和后景內容,那么只需要選中這兩個部分,在Photoshop軟件界面的右側面板中,系統(tǒng)就會列舉出相似的素材以供選擇。并且Sensei有一個十分強大的功能,它能夠自動、實時地把配音轉化為動畫的嘴形。在2016年Adobe的Max大會上,《辛普森一家》的導演David Silverman對這個效果進行了實時演示,觀眾可以看到屏幕上動畫形象的小Bart的嘴形與配音演員的嘴形完全符合。
Adobe的總裁兼CEO Shantanu Narayen表示,Sensei是Adobe長期技術和數據積累的結果。通過Sensei,人們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己尋找素材和靈感的效率,設計師們能夠把更多的時間關注在自己想要進行創(chuàng)意的部分。
2.人工智能參與設計
人工智能參與設計階段與人工智能輔助設計階段最大的不同在于,參與設計的人工智能是能夠獨立輸出設計成品的。只是在考慮實際的使用場景需要,會由專業(yè)的設計師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設計。
Logojoy是一個典型的能夠參與logo設計的智能網站。一般的模版式的選擇字體、選擇圖形然后生成logo的模式都會導致重復性較高的結果。Logojoy通過智能算法來完成logo的制作。用戶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顏色和字體,并且加一句對自己要制作的logo的slogan說明(也可以不加說明),網站就可以自動生成6個左右新的logo樣式供選擇。用戶若是都不滿意,也可以通過查看更多內容,來重新選擇參考的圖案來生成logo。Logo文件生成以后,設計師可以下載AI的格式文件,方便設計師進行細化設計。設計師也能根據該logo生成相關的VI產品的設計。
3.人工智能作為獨立的設計工具
獨立的人工智能設計工具是能夠根據設計需求,自動地完成整個設計過程,并直接輸出能夠用于實際場景的設計作品。能夠獨立完成整個設計過程的人工智能設計工具不僅需要愈加成熟的深度學習算法的支持,也需要海量的訓練數據作為依托,讓算法接受的訓練足夠多,才能產出可用于實際的設計成品。
談到人工智能與設計,阿里巴巴的智能設計實驗室是繞不開的存在。阿里巴巴浸淫各大電商業(yè)務多年,積累了海量的優(yōu)質設計數據。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工程師近水樓臺先得月,將這些數據盤活,建立起設計數據庫,為機器學了提供了可能。2016年淘寶“雙十一”活動中,阿里巴巴的“魯班”AI設計系統(tǒng)生成了1.7億張banner廣告。
當前能夠獨立設計輸出的人工智能工具還相對較少,即使能夠輸出,也依然是停留在比較簡單的設計需求上。能夠進行持續(xù)性的設計,深入分析復雜需求的能力,是在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下,設計師們需求具備的技能。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下發(fā)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規(guī)劃中指出要在2030年搶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點。未來的10年,定是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yè)深深耕耘的10年,設計們行業(yè)所面臨的,不僅是用人工智能來做設計,更是要關注到如何來設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夠替代大部分的重復性機械性工作,也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設計中,但是設計師是無法替代的。設計師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里河前瞻性無法取代,關注需求背后的人性,充分發(fā)揮人在創(chuàng)造和交流上的價值,做直達人心的設計,是設計師們在人工智能時代安身立命之所在。
[1]李超德.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設計未來[J].美術觀察,2016,(10):5-6.[2017-09-05].
[2]陳青陽.科技引領設計——淺談科技對設計產生的影響[J].藝術科技,2015,28(06):52+138.[2017-09-05].
[3]Adobe推出一個有著日本名字的人工智能平臺,難道連設計師也要失業(yè)了?[EB/OL].http://www.sohu.com/a/118156265_465216,2016.11.04
[4]1年6億設計輸出,阿里巴巴借助人工智能設計未來[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82001,2017.6
劉梅(1993-),女,漢族,安徽銅陵,碩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交互媒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