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樵
“錢隨人走”邁出教育公平關鍵一步
■方山樵
在3月7日上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回答記者關于“如何保障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提問時表示,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建立了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xiàn)了“教育經費可攜帶”,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就是“錢隨人走”。
在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流動人口規(guī)模不斷升高的大背景下,衍生出巨大的隨遷子女入學需求。然而,一直以來,由于國家財政對于教育經費的支付,是按照戶籍撥付的,因而影響了流入地政府落實政策的積極性。一些本地居民也頗有怨言,認為外來學生擠占了本地學生利益,最終不利于外來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滿足隨遷子女的入學需求,關鍵要解決流入地流動人口生源的學位接納能力,以及生均教育經費撥付等問題。但是,以往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是與戶籍捆綁在一起的,在城鄉(xiāng)人口大量流動的格局下,其不合理性便暴露出來:由于各地財政教育經費按照學生的戶籍劃撥,導致農民工隨遷子女離開戶籍所在地之后,流出地政府得以“吃空餉”,而流入地則缺乏對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財政投入和教育資源保障。這種“錢責不對等”的體制性矛盾,讓隨遷子女客觀上擠占了流入地義務教育資源,處在不公平的教育環(huán)境中。對此,2015年11月25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明確提出從2016年1月1日起,建立起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針對隨遷子女教育經費問題,《通知》實現(xiàn)了城鄉(xiāng)統(tǒng)一“兩免一補”政策、統(tǒng)一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tǒng)一經費分擔機制的“三個統(tǒng)一”,并提出鞏固完善農村地區(qū)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鞏固落實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政策的“兩個鞏固”,體現(xiàn)了將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平等看待、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錢隨人走”的基本精神,也彰顯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人本理念。
不過,對隨遷子女群體而言,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經費“錢隨人走”的政策,只是邁出了教育公平關鍵的一步,真正的教育公平還在路上。正如珠三角一位地級市教育局局長說,由于市里建筑用地指標緊張,很難拿出一塊地來新建學校,這不是教育部門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需要隨遷子女流入地地方政府統(tǒng)籌考慮。近年來,受到流動人口規(guī)模的沖擊,一些城市產生巨大的隨遷子女入學就讀需求,但學位數(shù)量卻不足以接納全部隨遷子女入學,由此導致這些地方不得不設置條件門檻,接收符合條件者入學。所以,“錢隨人走”好政策轉化為促進隨遷子女教育公平的現(xiàn)實,還需流入地政府轉變思維、主動作為、持續(xù)“給力”,細化配套措施,明確隨遷子女學?;A設施建設、師資力量等投入責任,以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形成新時期保障學生受教育權的新體系,讓每個學生都能上好學。
本欄責任編輯/劉桂華liuguihu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