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番禺區(qū)鐘村中學 陳小平
課改進行時
重構語法教學任務,讓語法引領聽說
——中考改革下英語語法教學新視角
廣東廣州市番禺區(qū)鐘村中學 陳小平
2016年,廣州市實施中考英語改革,突出對語篇閱讀、聽說能力與語法項目的考查。語言測試反撥課堂教學,為此,我們通過整合、重構教材中的語法教學任務,夯實語法基礎,培養(yǎng)學生語篇構思能力,讓語法引領聽說,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科素養(yǎng)。
中考英語;重構教材;語法教學;聽說訓練;學科素養(yǎng)
隨著社會各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英語作為語言學科的教育越來越趨向于交際應用,為了適應社會需要,2016年,廣州市中考英語大幅度改革,從考試形式、題型分布與分量分配來看,突出對語篇閱讀、聽說能力與語法項目的考查。與往年相比,在重視語篇閱讀的基礎上,更體現對語法知識與聽說能力的重視。一方面,語法考查不再以單項選擇形式出現,而是以語篇為載體的語法填空題考查,而且在完形填空和書面表達中也考查了語法應用??梢姡锌几母锖?,英語語法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法知識, 更要在語篇情境中活用起來。另一方面,2016年實施中考英語聽說考試,從題型和考試形式看,聽說考查是重磅,占分量40分, 占總分比27%,與閱讀理解并齊;而且作為首考部分影響著學生對中考的全局信心。為此,我們從中考英語考查的熱點與教材編排的特點出發(fā),結合學生學情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語法教學中創(chuàng)設聽說交流活動,讓語法與聽說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英語教學更貼近中考改革的需要。
過去,一提到語法課,大家想到的都是平淡無味的理論講解, 與聽說扯不到一起。中考改革后,聽說是語言考查的主攻點,也是學生的弱點。而作為語言,語法與聽說從不分家 ,語法是進行聽說活動的基礎。事實上,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具有性、數、格、時態(tài)等概念,對于母語是漢藏語系的初中生來說,如果沒有適量的語法知識支撐,只靠語言體驗掌握這些與母語差異極大的概念,必定事倍功半。已經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師在交際活動訓練同時,讓學生注意語言的形式,與只重交際不重形式,或只在脫離語境的語法課上才重形式相比,其效率要高很多(Spada & Lightbown 1993)。日常交際生活中,人們交流思想時,往往要說多句話,這些話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應該是有中心、有層次、有關聯(lián)的整體,即成段表達。Widdowson(1978)指出:外語教學要在語段中使用語言才能培養(yǎng)出交際能力。因此,詞匯、語法操練要盡量設計在語段中進行。這樣才能體現語言的活用性,達到學以致用的成效。
目前,廣州市使用牛津上海版英語教材,該書簡化語法知識,倡導通過句型理解和操練掌握語法,建議一線教師少講多練,鼓勵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發(fā)現、歸納總結語言知識和規(guī)律。從現行教材的編排內容看,每個單元以話題為主線,開展聽、說、讀、寫教學任務,語段練習明顯不夠,所以我們整合、重構教材,引導學生利用當堂教授的語法知識造句組段,是勢在必行的。俞紅珍(2006)認為,由于每個教師面臨的情景不同,而教材是固定的,因此要調整教材以適應情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教學材料進行修改、調整、補充或重構,賦予教材新的意義。另外,實踐證明,一個會騎單車的人,時過十年或二十年,一拉起單車就會騎, 那是因為他體驗過騎車活動,而不是死記硬背的理論??梢?, 體驗學習是最直接和記憶最深刻的途徑。同樣道理,學生若能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語法,必定事半功倍。因此,重構語法教學任務,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運用語言知識構思片段、引領聽說是語法教學的新出路。近期,我們在語法教學中嘗試:重構語法教學任務, 讓語法引領聽說。
下面是筆者在語法教學中的一個實踐案例——重構語法教學任務,讓語法引領聽說,教學內容是上海牛津版七年級上冊 Unit 4 Grammar,在此與大家共享。
本單元以“四季”(seasons)為話題,以不同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和人們常見的活動為主線。在閱讀(Reading)板塊學生了解不同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景象和人們常見的休閑活動,基本懂得談有關季節(jié)話題的文段。本單元Grammar 的教學任務是學習形容詞的用法, 教學內容較多、包含A、B、C三部分知識點:
A. Using adjectives before nouns.
B. Using the adjectives after the verb to be
C. Adjectives with it is and to + a verb
句型:It’s + adj. + (for / of )sb. + to do sth.在閱讀課文中出現過幾次(如下a-d),學生對此句型有所了解,但有待加深和鞏固。
a. It is exciting to take a trip in spring.
b. It is nice to eat ice cream in the hot weather.
c. It is nice to go on a picnic at this time of year.
d. It is interesting to make snowmen.
我們在整合本單元教學任務時,把教材重構成幾個板塊:閱讀、聽說、語法與寫作,并注重各板塊在語言輸入與輸出教學活動中互相滲透與促進。在重構語法板塊教學時,堅持做到:(1)復雜的語法簡單化,深入淺出讓學生接受。(2)利用閱讀課文與聽說材料作為語法教學活動的信息源。如:在閱讀理解與聽說板塊的學習中,學生已輸入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大量詞匯和信息,為語法教學與文段構思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搭建平臺,做好鋪墊,同時也鞏固、深化和提升了單元主題。
[活動一]:預測基礎,了解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
活動形式:小組比賽(group game),讓小組在限定時間內合作,寫出以下類型的形容詞,按數量計分。
(1)天氣:snowy, rainy, windy, cloudy, sunny
(2)其他:tall, short, long, high, fat, far, cute,lovely, funny, interesting, exciting, interested, excited,blue, safe, important, large, beautiful, useful, helpful,colorful, tasteful, dangerous, delicious, western etc .
小結:在閱讀版塊,學生學習了大量表示天氣的形容詞,他們對此項比賽活動興趣很濃,信心倍增。根據學生寫出的詞匯,了解他們對形容詞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教師順水推舟導出形容詞的概念,即:形容詞可以用來描寫或修飾名詞或代詞,說明人或事物的性質、形狀、大小或數量的詞,并根據所寫的形容詞進一步拓展名詞轉化形容詞的幾種方式,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拓展:
(1)名詞后加y(一般是天氣的形容詞)
(2)個別名詞后加ly,注意它們雖然形似副詞,但其實是形容詞(friendly, lovely, lively,lonely)
(3)通過加某些后綴,如-ing, -ed, -ful, -ous,ern 等
[活動二]:體驗學習新知識
教師讓學生從身邊或周圍的實物中找形容詞,然后開展仿例說話、口頭接龍、仿例寫句和轉傳句子等活動,并作相應的小結與拓展,有效完成A、B、C語法知識點的學習。
A 例:a cloudy day, a red apple, a funny story
活動形式:仿例說話;小組仿例構建短語進行口頭接龍,限時按量計分。
小結:形容詞 + 名詞 ( 定語 )
拓展:不定代詞 + 形容詞(后置定語)
Eg.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B 例:It is sunny. The leaves turn green.
活動形式:仿例寫句;小組在限定時間內一起在本子上寫句子,然后投影評比,按正確的數量計分。
小結:連系動詞 + 形容詞(表語)
拓展:連系動詞/ 感官動詞:be, get, turn,become, look, taste, smell, sound, feel等,后面跟形容詞作表語。
C 例:It’s nice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句型結構: It’s + adj. + to do sth.
活動形式:句子接龍;各小組模仿以上句型造句,派一個代表到黑板上寫出一個句子,然后代表選出某一句在本組以接龍形式悄悄轉傳,看最后的同學能否接得上完整的句子, 成功小組得分。
小結:句型: It’s + adj. + to do sth. 做什么是怎么樣的。
拓展:
(1)否定式: It’s (not)+ adj + to do sth. 做什么(不是)怎么樣的。
(2) It’s + adj + (for/ of) sb. + to do sth. (對于某人來說),做什么是怎么樣的。
區(qū)別for / of : 當前面的形容詞是描繪人的性格品質時, 用of,其他(表示事物的性質特征)的形容詞用for 。
(3)補充描繪人的性格品質的形容詞:friendly, kind, patient, careful, careless, polite, impolite,wise, clever, smart, stupid, silly etc.
Eg.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offer the seat to the old man on the bus .
在以上學習活動中,語法知識點難度層層推高(詞—短語—句子),課堂活動也步步深入(活動—小結—拓展),但學生卻樂而不疲,激情滿懷,因為他們不再當填鴨式教語法的接收器,他們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起設計、引導、點撥和評價作用。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個性特長,這種體驗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語法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活動三]:文段組建與口頭表述
為了把零碎的語法知識在語篇中活用起來,教師趁熱打鐵鼓勵學生用以上所學的語法知識,結合閱讀課文材料組建關于對季節(jié)認識的文段,并就文段提出幾個問題做聽說交流活動。在此,教師按照聽說考試的標準,指導說者與聽者的互動任務。如:說者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語音、語調、語速、節(jié)奏)和流暢性等;聽者要認真聽取、速記相關信息和搶答問題。下面是同學們的一篇文段作品(橫線標注部分為語法知識):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I like autumn best.Because it is a special season. The leaves turn brown,red and yellow. They look beautiful. The weather is cool and dry. It is nice to go on a picnic. The fruits are getting sweeter and sweeter. They taste delicious. It is healthy for us to eat all kinds of fruit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lso interesting. It is exciting for children to eat moon cakes and enjoy the full moon. Moon cakes are round and sweet. They look like a round moon.My family always get together on that day. We are all happy. Autumn is my favorite season.
聽選信息和回答問題:
What do people do in the season? (have a picnic/go swimming / make snowmen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hot and wet / cool and dry / cold and snowy )
Which season does the speaker like best?(Autumn.)
Is it exciting for the children to eat moon cakes?(Yes, it’s. )
When do the family always get together?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
本文段內容圍繞本單元的閱讀主題,綜合檢測了學生對本單元閱讀輸入的效果,五個問題是按照中考聽說考試題型設計:聽取信息(聽選信息與回答問題)。在這項活動中,學生在寫作、口述與傾聽過程中,進行了語言信息的輸入與輸出訓練,不但鞏固語法知識,訓練聽說技能,而且深化單元主題,綜合提高學科素養(yǎng)。
總之,重構語法教學任務,讓語法課引領聽說,使語法教學更具特色:學生在文段構思中夯實寫作基礎,在口頭表述中訓練聽說技能,在體驗學習中增強學習興趣、信心與動力。這種語法教學更靈活、更綜合、更實效,既促進語言的發(fā)展運用和讓中考改革應試取得卓越的實效,又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獲得最優(yōu)化的整體教學效益。這是中考改革下語法教學的新路徑,為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一個新視角。
俞紅珍. 2006. 論教材的“二次開發(fā)”——以英語學科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
Spada, N. & Lightbown, P.M. 1993 How language are learned[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ddownson, H.G. 1978.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