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嬰幼兒皮膚柔嫩,而新陳代謝又十分旺盛,汗液及其他排泄物容易蓄積,因此,洗澡是嬰幼兒護理的重要內容。在有些特殊情況下,寶寶不宜馬上洗澡。
1.馬牙”
有些細心的媽媽會發(fā)現(xiàn),寶寶牙齦上會有白黃色的小點點,這就是孩子的“馬牙”,有的地方也稱作“板牙”。
有部分家長覺得孩子長大以后牙齒會很難看,會將寶寶的“馬牙”給挑掉。但是這個行為是很危險的,小寶寶的口腔黏膜很脆弱,挑的時候,孩子口腔會受到損傷,容易感染細菌,引起細菌性口炎等感染性疾病,嚴重者會導致敗血癥等全身性疾病。
其實,寶寶長“馬牙”,屬于正?,F(xiàn)象,“馬牙”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消失的,建議媽媽不要挑掉。
2.乳房
不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在出生15天,也就是兩周左右,乳房周圍都會出現(xiàn)一些腫塊,摸上去硬硬的。出現(xiàn)這些腫塊是正?,F(xiàn)象,這是因為寶寶才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是乳激素分泌過多導致的。一般在8~10天自動消失。
但是有些新媽媽會擠壓腫塊,想把寶寶乳房洗干凈。如果媽媽這樣做,很有可能對寶寶嬌嫩的皮膚造成損傷,導致皮膚潰爛,嚴重者會引起乳腺炎。
3.耳朵
很多媽媽都會給寶寶清潔耳朵,認為寶寶耳朵里面的臟東西會影響孩子的聽力,于是就很頻繁的給寶寶清潔耳朵。
媽媽這個做法是錯誤的。寶寶還小,耳道極其脆弱,頻繁的掏耳朵,會對寶寶的耳道造成傷害,嚴重者會引發(fā)中耳炎。其實,少量的污垢對寶寶的耳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4.臍帶
小寶寶出生的時候,臍帶上多多少少都會粘黏著其他的臟東西,沒有完全脫落。有些媽媽愛干凈,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給寶寶的臍帶洗得干干凈凈的。
這樣做是錯誤的,寶寶的臍帶是不能輕易洗的。相信這一點醫(yī)生也給媽媽說過。媽媽是不能用手去揉搓清洗的,不然會對寶寶臍帶造成傷害,臍帶周圍會出現(xiàn)紅腫。
正確的做法是,一定要耐心等著寶寶臍帶上面的東西完全脫落,而且洗完澡之后,還要對寶寶的臍帶進行消毒。
5.乳痂
在出生之后,有一部分寶寶頭頂上會有一些淺黃色的斑塊,不好看,有些媽媽就非要把那些淺黃色的斑塊給洗干凈,洗不掉還會給寶寶摳下來。特別是有強迫癥的媽媽。
正常情況下,寶寶頭上的乳痂會在寶寶出生之后的三個月左右出現(xiàn),但是在六個月的時候,是會自然脫落的。如果媽媽忍不住,非要給寶寶洗掉,可以先用植物油軟化再輕輕地擦掉,但最好是等其自然脫落。
非要給寶寶把斑塊摳下來,這是很危險的,如果一不小心把寶寶的頭皮弄傷了,媽媽指甲里的細菌會給寶寶造成感染。
以下情況最好別洗澡:
重感冒發(fā)熱前后。病毒性感染發(fā)熱前后48小時不宜給寶寶洗澡,原因是洗澡過程中毛孔張開。雖然起到了物理降溫的效果,但因為寶寶年幼,抵抗力差,在降溫的同時也會有冷空氣隨著毛孔入侵,有可能導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在寶寶發(fā)熱前后48小時內不建議給寶寶洗澡,應等寶寶病情穩(wěn)定、健康狀況好轉之后再洗。
皮膚受損的時候。受損的皮膚接觸到水之后容易引起感染,加大恢復難度。寶寶年紀小,不知道怎么避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讓受損的皮膚沾到水,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導致寶寶愈合延后,或是感染引起各種風險。因此,當寶寶的皮膚出現(xiàn)受損情況或是有皮膚病時,媽媽要慎給寶寶洗澡,就算要洗也必須聽醫(yī)生的建議再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