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芬
(江蘇省溧陽中學,江蘇 溧陽 213300)
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陳 芬
(江蘇省溧陽中學,江蘇 溧陽 213300)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注重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教學越來越成為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熱點之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教學觀念、學習方式、學科視野等多個角度對當前的化學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訴求,也為當前的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為此,本文以“堿金屬元素”(蘇教版必修2)為例,淺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而提出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結合高中化學課程的特點,關鍵素養(yǎng)主要有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五個方面.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化學課堂,應該是探究性的課堂,是去除了功利性、重復性、機械性的實踐探究.為了不使探究流于形式,教師不妨以“問題”為線索,貫穿課堂的始終,這樣既方便教師設計課堂,又能夠有效反饋學情的動態(tài)發(fā)展.必須指出,在課堂上問題不能僅僅由教師提出,學生也要對現(xiàn)成的現(xiàn)象或理論有所思,有所懷疑,師生共同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然后學生以問題為抓手將其抽絲剝繭逐一展開,層層深入,以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
知識的整合并非簡單地歸納總結,而是滲透了深度思考、證據(jù)推理、想象與聯(lián)想等思維活動的知識重構過程.對知識的加工及整合力度,最能綜合性地體現(xiàn)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程度.在“堿金屬元素”的教學中,學生自主畫出堿金屬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相似性、遞變性與差異性.學生對堿金屬的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及其特點的把握,并能通過電子層結構來推斷出堿金屬元素鈉、鉀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對此教師要及時點撥,使其領會“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為了加深學生對堿金屬元素的遞變性與差異性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多媒體出示神舟飛船升空圖片,介紹火箭的燃料是鋰.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用鋰作燃料,而不用鈉、鉀等物質?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能夠有效推動他們的知識整合.
隨著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推行,不少由教師主導的演示實驗,變成了由學生親自設計方案并實踐操作探究性實驗,這種開放性的小實驗,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化學學習空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化學熱情,使其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在不斷探究,不斷改進的過程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從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高中化學課堂不能割裂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更不能將學生封閉在教材與實驗室中,而是應當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調查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感受外部世界的化學信息,從而不斷推動自身的理論認知水平,并能夠“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新課程理念,從問題設計到知識框架的提煉,從科學實驗的探究到理論的實際運用,均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目的”的課堂理念,而是將處理教材、理解教材、運用教材的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問題”中建構化學課堂,形成科學探究思想的滲透,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吳明好. 基于高考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談高中化學教學[J]. 中國考試,2017(03):31-37.
[2]周業(yè)虹. 淺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 中國考試,2017(02):47-51.
[責任編輯:季春陽]
G632
A
1008-0333(2017)30-0084-01
2017-07-01
陳芬(1982.7-),女,江蘇溧陽,中一,本科,從事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