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超
(安徽華電宿州發(fā)電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
降低輸煤系統(tǒng)現(xiàn)場粉塵濃度方案分析
張艷超
(安徽華電宿州發(fā)電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
針對電廠輸煤系統(tǒng)現(xiàn)場粉塵濃度高的問題,利用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能在污染源頭上抑制粉塵量的特點,通過對現(xiàn)場除塵裝置的改造、重新設定現(xiàn)場落煤筒角度、調整設備啟停方式等措施,降低了輸煤系統(tǒng)現(xiàn)場粉塵濃度,改善了生產現(xiàn)場的作業(yè)環(huán)境,減少衛(wèi)生清掃人員的工作量,節(jié)省了沖洗水費用。
粉塵治理;干霧抑塵;落煤管;輸煤系統(tǒng)
某公司1期輸煤系統(tǒng)采用雙路固定式帶式輸送機,輸送機帶寬為1.2 m,卸、上煤線出力均為1 000 t/h。因尾部落煤管與地面幾乎垂直,且超過20 m高度差,煤流高速下落,造成皮帶抖動,帶起大量粉塵。導料槽防溢裙板和擋煤皮密封不嚴,同時受料點尾端導料槽過短,導致皮帶受料點處噴煤和揚塵嚴重,影響生產現(xiàn)場的作業(yè)環(huán)境。該公司通過對除塵裝置以及設備的改造,降低了輸煤系統(tǒng)現(xiàn)場粉塵濃度。
1.1 技術參數(shù)
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與傳統(tǒng)除塵裝置有較大不同。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在污染源頭上抑制粉塵量,具有噴霧面積廣、避免二次清理、使用壽命長、維護費用低等優(yōu)勢。該公司1期2×630 MW機組輸煤系統(tǒng)6號皮帶尾部除塵治理采用了微米干霧抑塵裝置,其抑塵裝置的技術參數(shù)如表1所示。
1.2 工作原理
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利用干霧噴霧器產生的10 μm以下的微細水霧顆粒(干霧是指直徑大于2.5 μm且小于10 μm的水霧顆粒),使粉塵顆粒相互粘結、聚結增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
粉塵可以通過水粘結而聚結增大,但最細小的粉塵只有當水滴很小(如干霧)或加入化學劑(如表面活性劑)減小水表面張力時才會聚結成團。噴霧抑塵原理如圖1所示。如果水霧顆粒直徑大于粉塵顆粒,那么粉塵顆粒僅隨水霧顆粒周圍氣流運動,與水霧顆粒接觸很少或者完全不接觸,達不到抑塵作用;如果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大小接近,粉塵顆粒隨氣流運動時就會與水霧顆粒碰撞、接觸而粘結一起,隨著聚結的粉塵團變大加重,很容易降落。水霧顆粒越小,聚結幾率則越大,從而形成水霧對粉塵顆粒的“過濾”作用。
為有效解決現(xiàn)場粉塵濃度治理,需從源頭上抑制粉塵量,可將噴霧總成分區(qū)域布置。在皮帶機尾部導料槽前端加裝擴容集成式噴霧抑塵箱,內置5-6套噴霧總成;在導料槽中端加裝擴容集成式噴霧抑塵箱,內置3-4套噴霧總成;在導料槽后端加裝集成式噴霧抑塵箱,內置2-3套噴霧總成。在導料槽前端出口再安裝1套無動力凈化單元,霧池里殘留的粉塵將在凈化單元里被徹底消化。噴霧總成如圖2所示,干霧抑塵改造方案如圖3所示。
表1 微米干霧抑塵裝置的技術參數(shù)
圖1 噴霧抑塵原理
圖2 噴霧總成
圖3 干霧抑塵改造方案
3.1 導料槽及落煤筒角度設計
為消除落料物在落煤筒內直線下降過程中因沖擊產生的粉塵外溢,對落煤管、導料槽進行重新設計:將原來垂直的落煤筒改為流線型落煤筒,調整落煤筒與受沖擊面成15°角,使落料物能夠平緩落至下層皮帶。同時,對皮帶兩側導料槽夾角進行調整,將原來90 cm的導料槽間距調整為80 cm,在確保料物正常運輸?shù)那闆r下,消除導料槽和落煤筒不易密封的缺點,從而降低了粉塵量,消除了粉塵外溢情況。
3.2 降低導料槽內部誘導風
為降低導料槽內部誘導風,消除因誘導風導致的粉塵外溢,在導料槽內部安裝多套擋塵簾,將導料槽隔離成緩沖區(qū)、檢測區(qū)、凈化區(qū),形成“防護林”式結構,從而將直線運動的高速誘導風改變?yōu)榍€運動,降低氣流速度,減小粉塵動能直至衰竭,最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來;同時將通過的粉塵吸附于膠條、抖落于皮帶,達到自降塵的目的。
3.3 調整干霧抑塵裝置噴霧量
干霧抑塵裝置噴霧量可通過電磁閥開度進行調節(jié),調整范圍0-100 %。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可根據(jù)煤種粉塵濃度調節(jié)干霧抑塵裝置的噴霧量。粉塵濃度較低時,電磁閥開度至40 %即可滿足除塵效果;粉塵濃度較大時,增加電磁閥開度至80 %才可滿足除塵需要。
調整干霧抑塵噴霧量可減少水、汽浪費,同時降低空壓機、水箱的頻繁加載時間,提高設備使用壽命,減少設備利用小時數(shù)。
3.4 避免粉塵堵塞噴頭
定期清理干霧噴頭和空壓機濾芯。隨著運行時間變長,噴頭處會逐漸吸附煤粉,一旦噴頭處吸附的粉塵較多,就會影響噴頭噴霧量及噴霧面積,從而影響除塵效果。為避免粉塵堵塞噴頭,對設備投運順序進行調整。在設備啟動后物料未進入此系統(tǒng)時,提前投入噴霧裝置,以便在物料到達時直接降塵,這樣由于已投入的噴頭處噴霧壓力較大,所以在物料到達后粉塵無法吸附于噴頭出口處。同理,應在所有物料跑空后再退出干霧抑塵裝置。投運順序調整后,有效避免了因粉塵堵塞噴頭帶來的設備抑塵效果下降。
該公司燃煤機組將輸煤系統(tǒng)除塵裝置改為干霧抑塵裝置后,改善了日常運行和維護現(xiàn)場的工作環(huán)境,減少了現(xiàn)場粉塵量,使現(xiàn)場粉塵濃度達到了國家標準(不大于10 mg/m3),并實現(xiàn)了現(xiàn)場粉塵濃度在5 mg/m3以下;同時,減少了人員工作量,節(jié)約了沖洗水。
參考文獻:
1 宋鳳蓮.電廠輸煤系統(tǒng)粉塵防治研究[J].中國電力,2010,43(3):38-41.
2 周曉東.輸煤除塵問題的技術分析及解決方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5(35):35.
2016-07-18。
張艷超(1987-),男,工程師,主要從事輸煤系統(tǒng)設備改造等工作,email:5635585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