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活化傳承的山村實踐
        ——以“土風計劃”為觀照

        2017-04-14 07:21:23盧芳芳
        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文化

        盧芳芳

        (上海 復旦大學 200433)

        活化傳承的山村實踐
        ——以“土風計劃”為觀照

        盧芳芳

        (上海 復旦大學 200433)

        土風計劃項目十余年來,歷經艱辛,從創(chuàng)意到生成,從民間行為到官方文件,從村寨拉動到學者爭議,這過程本身是個開放動態(tài)的過程,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河中的一滴水。該個案研究是面對萬象共生的全新世界、踏踏實實推動的鄉(xiāng)土文化實踐,盡管有諸多不能盡如人意之處,但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可能,向光光交徹、美美與共的愿景中勾勒的一條崎嶇不平、“和而不同”的民間路徑。

        活態(tài)傳承;山村實踐;自組織

        一、項目緣起: 回望天高云低處

        “土風計劃——蘭坪民間文化村寨傳承培育項目”系由我國著名詞作家陳哲先生發(fā)起,旨在搶救保護瀕臨消失、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資源,探索良性發(fā)育,促進民族文化由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民族文化產業(yè)優(yōu)勢的一項系統(tǒng)保護工程,歷經十數(shù)年考察,審慎積累孕育而成。工程地點選在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的普米族村寨——該小民族長期孤立在主流文化之外,2005年只有32700人。由于它所處地理位置獨特——瀾滄江邊且四面環(huán)山,使得該地區(qū)的經濟較為落后,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少破壞,因此傳統(tǒng)文化保存相對完整,民俗人文積淀相對深厚。該項目旨在打造一個以音樂、舞蹈為主體、全面承接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小組。小組集中了村寨中的年輕人,學習老藝人的傳統(tǒng)文化和演奏技藝。希望以這樣的方式把瀕危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該項目得到了福特基金會、云南省政府和中國文化部的支持。這場“民間社會實踐”,在醞釀、實踐8年之后,2012年經云南省委領導批準,成為一項由云南文產辦、云南省文化廳組織實施,委托專家指導組開展的涉及全省50個示范村寨的文化傳承活動、基層文化建設工程。

        在《西部人文資源研究報告》中,費孝通先生指出:“只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出真知,只有到實地中去調查研究,才能懂得什么是中國的特點、什么是中國文化的內在本質。你們的研究要擺脫在概念中兜圈子、從書本到書本的模式,要走出書齋,在實際考察中認識西部,了解西部”。[1](19)他還說:“圍繞著西部的文化變遷和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fā)和利用這個主題,來提出問題,然后通過考察來認識問題和回答問題,這種做法是可行的。這種從實踐中來的認識往往比書本上來的認識具體得多、充實得多。因為它不是從概念中推論出來的,更不是憑主觀臆想出來的,所以只要能自覺地、不留情面地把考察中一切不符合實際的成分篩選掉,它就會成為西部文化變遷的歷史軌跡的真實記錄,即使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當人們來翻看他時,仍然具有價值,這種價值就在于它是未來的起步,而今后的變化則是它的延續(xù)。”[1](19)費老的這段話今天看來,也是對“土風計劃”項目探索意義的生動注腳。

        該民間文化項目,筆者在2006年7月~2008年12月參與其中,作為項目組專家組成員,之后一直密切關注該項目。項目的初衷在于:從組建小組入手突破現(xiàn)狀,引導村寨觀念轉變;促建底層傳習機制,激勵自我教育維系本土文化‘根系統(tǒng)’,同時被放在廣義社會背景上接受檢測進一步推動,吸引各界關注參與,爭取多元空間,審慎探索在現(xiàn)代社會循環(huán)中,根文化如何實現(xiàn)新的勞動價值以形成自我補血、培養(yǎng)免疫力,而逐步接近“健康的自我保持”。 簡稱“村寨拉動,活化傳承”。①這些十幾年前的理念、屢經挫折不放棄追求,打造“新型民間傳承人”的初衷,充溢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反映了組織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這需要和當?shù)孛癖姷闹黧w性相結合,產生互動,生出能量。

        該項目的人員組成:由專家組和資源地村寨年輕人(8人)構成,村寨子年輕人多數(shù)已失學、傾向單純、熱愛本民族歌舞。項目專家組團隊包括央視攝影記者趙湛明、首都師范大學音樂教師呂澍、北京財務管理學院老師孔靜、北京江川車輛公司經理劉江、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金娜、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盧芳芳等,均為志愿者,項目資金來自福特基金前后兩期資助,每期金額為10萬美金。

        依據項目初衷,“活化傳承”之根本在于:激勵鄉(xiāng)土機制恢復功能需求,促建村寨傳承系統(tǒng),助其能力增長,實現(xiàn)本土文化傳承,使他們面對社會變遷“有所為,有所不為”,依靠民族文化自覺和自組織,來實現(xiàn)活化傳承。陳哲認為:這是中國音樂文化多樣性保護工作實現(xiàn)“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關鍵。該項目針對西部國情打造,發(fā)起人認為:西部人民頭上懸著國際一體化口號,面臨著現(xiàn)代化壓力;身后是生存現(xiàn)實,殘酷的貧困緊追不舍,可謂“腹背受敵”。這種情況下,如何跟不愁溫飽的人一體化?怎么可能一股腦跟隨別人的標準來育人施教?倘若跟隨西方人類教育中心論去打造山區(qū)的標準和教制,一方面勞民傷財不說,最大弊端是它屬于斷根式發(fā)展——出了個大學生,走出大山是父母所盼,這情理自然,而貧困落后背后所隱藏的鄉(xiāng)村文化無人接續(xù)。人向外走,背后荒蕪,育人循環(huán)鏈遭切斷,無法惠及本土,這對民族文化系統(tǒng)的致命沖擊顯而易見。他發(fā)現(xiàn):山區(qū)子女主流文明學的越好、走得離家鄉(xiāng)越遠,身上根源越淡,氣息的異化和背離也越嚴重。相反,擅長民間歌舞的、能掌握本族文化的多是山寨娃,甚至不讀書! 他同時還發(fā)現(xiàn):“鑒于西部國情嚴峻、地方文化建設執(zhí)行款的落實不力等諸多問題,原先應該由政府或當?shù)匚幕块T來做的事情,卻步履維艱?!备匾氖牵瑥哪硞€角度說,村寨年輕人學習本民族歌舞文化技能并非難事,而要他們從心底里熱愛認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主動去傳承學習,則較復雜。因為生存壓力,山民把田間勞作看作是第一位的,即使有空閑,年輕人也多是把興趣放在打臺球、麻將、甚至聊天閑逛上,不習慣、也不善于主動學習本民族文化歌舞,特別是對深奧的口頭民族遺產或歷史,則更少問津。針對以上西部國情,項目計劃開設培訓基地,培養(yǎng)新一代民間藝人,生源來自下面基礎山區(qū)網根據地,經過一定的雙向培養(yǎng),使文化傳承者本身具有面對現(xiàn)代社會而從容自處的能量。她(他)們一方面銜接各種規(guī)格的交流講座和演出,及參與各家媒體展示(包括大眾傳媒的各種形態(tài),如電視、廣播、網絡及各平面媒體等)代表民族根文化做表達;另一方面經過定向培養(yǎng),可以返回民間,從學習者變?yōu)槲幕瘋魇谡?,至少是推動、引導他們恢復為——主人翁式民間文化工作者。

        與以往“靜態(tài)搶救”不同,“土風計劃”工程的關注點集中在三個方面:

        1.針對年輕群體,而非停留在老一代挽救?!盎罨瘋鞒小钡年P鍵在于年輕人。

        2.促建自我造血機制。項目強調文化必須回到勞動鏈中實現(xiàn)交換價值。

        3.村寨傳承必須社會化。

        通過一系列措施后,初步建立起一個村寨傳習系統(tǒng)。2002年“土風計劃”在民間人士、志愿者、關心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專家和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本地的普米族民族領袖的幫助下成立,標志為上水俸村李冬梅小組測試啟動。2002年~2004年,蘭坪普米小組經歷了三起三落的社會測度;2004年“土風計劃”得到美國福特基金的資金資助(第一期為2004年10月至2006年7月;第二期為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土風計劃”在村里風風火火地展開,期間各種矛盾、爭議伴隨。這期間,小組外出向高校、報刊、電視媒體展示40余次,在村寨恢復端午節(jié)中期檢測2次。其中,通過“數(shù)豆子”等讓村寨老人為學員打分等鄉(xiāng)土游戲,恢復四弦、口弦、古歌等傳統(tǒng)技藝。

        隨著工作的開展,我們一步步發(fā)現(xiàn),一句“活化”談何容易!項目開始進村時受到的質疑;年輕人難以持續(xù)的興趣;主流媒體長期對小小少數(shù)民族的忽視;村民們對現(xiàn)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差……都是項目實現(xiàn)活化傳承要面對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村寨組織起來后,使原來的自發(fā)無序變得歸結有序,本村文化有了核心感。年輕族人組成的傳習每天夜晚刻苦進行,拉動著全村視覺、聽覺和人心,逐步變成族群內一種新認同或村寨新氣息。針對項目組學員文化基礎有文盲和小學、初中等不同程度,民族歷史知識極為欠缺,民族藝術的掌握處在略會皮毛狀態(tài)且缺乏系統(tǒng)性。有些村寨本族語言嚴重退化。通過補充基礎教育:如讀書寫字(記日志)、基礎道理知識、自我管理經驗等。目標是能夠自我堅持又多元健康成長。對一些特殊科目的學習,如電腦操作、上網收發(fā)、紀實攝像、錄音設備操作等,則是為培養(yǎng)部分人先能掌握一些現(xiàn)代器材,為自主山村文化積累工作技能。

        該范例是當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的有益探索和積極嘗試,拋開從上到下的理論空談,在巨大現(xiàn)實阻力和地方干預等多重障礙面前,扎扎實實從下到上干起,從而影響周邊,并在對外交流、展示中獲得交換價值,并不時返回村寨資源地發(fā)動傳承,在曲折中探索前進,顯示出直面鄉(xiāng)村、真是探索的可貴勇氣。在實踐中強調“讓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勞動中獲得交換價值,”①這也是項目與以往“求真禁變”的田豐模式不同之處,也是測試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成長的探索方式和寶貴嘗試。

        筆者于2006年7月份開始參與此工程,成為“土風計劃”項目組的一名志愿者,參與事宜包括整理民間文化記錄表格、參加各種會議、組織并參加一些演出活動。作為項目專家組的工作而言,瑣碎細微,具引導和教育性質,并非出于一廂情愿的改造,而是輔助性的增強她們自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由于項目屬自發(fā)民間組織,無穩(wěn)固資金來源,小組在有限的對外交流演出中實現(xiàn)價值,比如以大學或各學術機構的生態(tài)歌舞展示演出為主,或其他文化活動的相關邀請,項目資金源自社會各利益團體(以國際組織福特基金為主)資助及演出收入。通過基礎教育培訓,小組成員健康成長,數(shù)年后再反思,均認為“盡管經濟報酬方面不能盡如人意,在最該賺錢的年紀投身文化傳承工作,把青春獻進去了,但能力確實增長了,”②這段經歷,亦成為她們人生經歷中難以忘懷的篇章。

        文化人類學中的“內發(fā)型發(fā)展論”認為:“所謂內發(fā)型的發(fā)展,是指人們在目標上—致,但在實現(xiàn)該目標的途徑與社會模式上,卻富有多樣性的一種社會變遷過程。通往目標的途徑、實現(xiàn)目標的社會模式及人們的生活面貌,要依靠該地區(qū)的人和集團依據原有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參照外來的知識、技術、制度等情況,自律地進行創(chuàng)造。它重視在地區(qū)內積淀起來的社會結構和思想結構,認為人們?yōu)榱私獯维F(xiàn)代化的問題,能夠從傳統(tǒng)中選擇出有用的東西.重新加以創(chuàng)造而后再使用”。[2](250)幾年過去,筆者希望追問的是:“土風計劃”項目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內發(fā)型”理論?又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原初的理想?

        項目從培育小組入手,引導促建村寨傳習系統(tǒng),培育底層傳習機制,維護根系統(tǒng),依靠村寨和族群內部人士依據原有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文化自覺;同時吸引各界參與,積極造血,讓民間文化傳承在現(xiàn)代勞動循環(huán)中實現(xiàn)價值;并將這個模式放在廣義的社會背景上推動,贏取空間,獲得社會營養(yǎng)?!霸谡麄€實施過程中培育一批民間骨干,他們與本土文化這棵樹共生共榮,獲得成長,發(fā)展成林,使困境得到改善,使自身形成抗體,對周邊事物造成影響?!雹僖环矫?,小組通過在村寨自發(fā)練習、積累技藝、繼承傳統(tǒng),然后回到主流媒體進行引起社會關注,贏得掌聲,獲得一定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覺,具備文化識別能力和自主選擇意識,并獲得一定經濟支持,同時又返身回歸村寨繼承傳統(tǒng),如此達到良性循環(huán)、可持續(xù)發(fā)展。他們既依賴大眾傳媒的宣傳,同時又能在現(xiàn)代文明中堅持自己、在對外展示演出中交換價值,獲得免疫力,真正實現(xiàn)多元、健康發(fā)展。

        2007年,筆者感覺該項目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項目組經濟來源主要通過部分撥款、“福特基金”捐助、以及不定期到大學校園歌舞展示、學術交流、其他公益組織或利益團體募捐等,缺乏循環(huán)和系統(tǒng)性。專家組成員來自各行業(yè),承擔一定教育功能,多為自發(fā)的義務勞動,這使得項目各項活動缺乏經濟支持和系統(tǒng)運作。

        巴赫金認為:“對話”是巴赫金的理論建構中貫穿始終的靈魂。[2](97)與索緒爾將語言作為自足的系統(tǒng)來靜態(tài)的研究不同,巴赫金首先將研究的對象放在人類的話語(utterance/discourse)上。每一個話語,都具有獨立的主體,也擁有自身的價值。話語之間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對話關系中,由此,他人話語(other’s discourse)就進入自身話語從而形成超語言學中所謂的“雙聲”現(xiàn)象。巴赫金甚至斷言“存在就意味著交際”。而且,存在只有通過外在于“我”的他者才能實現(xiàn),“對話關系成了人的社會存在的本質特征”。作為對話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巴赫金的對話理論本身就具備有對話的一切特性。“土風計劃”的理念就是對話,就是“雙聲復調”,要實現(xiàn)外來者主體和本土主體的互動交流。

        二、傳承實踐:苦心孤詣路漫漫

        9年過去,項目組里8名女孩子的命運如何?那些學員的去向不一而足,多數(shù)已結婚生子,其中有怒江州政協(xié)代表、有在家鄉(xiāng)種植瑪卡、在蘭坪鉛鋅礦礦業(yè)公司上班、有的開服裝店、微店、縣城打工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正繁簽約“牧羊人”樂隊,在世界不同舞臺展示普米族民間文化,成為職業(yè)藝人。除此,小組成員全部回歸當?shù)卣I睿麄儾⒎恰拔幕⑼饬鳌?,他們是尊重生活的普通人?/p>

        截止2016年,小組成員們的近況、職業(yè)如表1:

        在這個傳承文化貼滿大街的時代,項目“摸著石頭過河”的意義如何體現(xiàn)?而這過程中學界評價、官方話語、媒體態(tài)度、參與者自身的心路,各不相同,頗富巴赫金筆下的“雜語”意味,一同構筑該傳承項目自身的蕪雜與豐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艱巨與復雜,可見一斑。

        土風計劃符合“擔當人類學”(engaged anthropology)的要義,跳出中立,不做旁觀者,為民負責,為民呼吁,為民奔走。從2004年在村寨開始的低照度、無背景的“土風計劃”,——文化部民族民間文化工程試點,從村寨到舞臺,從校園展示到村寨拉動,多年來走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沿。自2011年非物質遺產法頒布以來,我們看到:隨著國家態(tài)度的轉變,與前些年相比,我們的民間文化保護事業(yè)多方面、多層次地展開、各級傳承人的物質補貼及名譽尊重逐步落實、各地成果豐富多樣、傳承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表1

        有專家認為:該項目打上了強烈的個人烙印,沒有依靠學者,是其不足。也有學者認為:“土風計劃項目使得傳承成為單向流動,形成明星效應,學員實際無法回村寨實際拉動文化”、③認為“迎合消費主義要求、將民族民間藝術變成所謂的‘文化產品’”,也有人認為:“想不清楚這幫孩子的命運,就不能做,要不我們早就做了”。多年過后,那些傳承使者、一同走過的普米族傳習小組的成員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

        普米族傳習小組成員榮巴?楚日珠珠認為:“他們(村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是成長了,但是他們不知道我們經濟方面,我們根本就是什么都沒有,煩死了,村里人以為這么多年,——其實我們已經把自己的整個青春獻進去了,錢也沒找到多少,能力方面是長了,你應該知道,能力,自己最能賺錢的那么一點時間就全部荒廢了”。她說:“每一次回到村里,我都……”

        “他們不能理解”

        “現(xiàn)在都能理解了。你不知道,現(xiàn)在蘭坪很多地方都在搞(文藝),買服裝,每一個村子都在搞那個帶子,自己外面請的人來拍,然后每逢節(jié)日就看那個帶子,你說這個,要是沒有我們的影響,哪里來的這個?但是只是大家不知道啊,傳承,我們最清楚了。我們做了那么多年,唉……”

        楚日珠珠平時在縣城打工,縣上有文藝活動時還會邀請她們展示口弦、古歌、四弦琴,她說:“我們會成為誰?鳳凰傳奇?薩頂頂?山雞是永遠變不成鳳凰的”,冬梅的愿望是在家門口搞一個魚塘,搞農家樂。這與之前有學者提出的“文化認同失去了具體的認同對象”大相徑庭,那多少來自學者的主觀臆測,缺乏對傳習小組成員進行深入扎實的具體研究與親切體認。

        項目成員和九貴還在縣城“土風”協(xié)會推動工作,他在報告《“土風協(xié)會”成員到木里、寧蒗和麗江同胞村寨交流學習總結》中寫道:

        2013年12月22日~14年1月4日,在北京土風志愿者,老師們的幫助支持下,由蘭坪土風協(xié)會普米傳習小組3人(古麗茸咪、熊七妹、和九貴)和麗江寧蒗同胞1人(熊福生),共同商量制定了本次的交流學習行程,為期為10天到15天。

        2013年11月我們在蘭坪(箐花玉獅場、聯(lián)合坪登、大洋大古梅、德勝小麥干場)找會指路經的老人,了解祖先的遷徙路線。12月22日從蘭坪出發(fā)當天晚上趕到了石鼓的石支村寨了解到的內容;石支本村山神名(石支賓散國,譯為;蜂王山)春節(jié);大年三十晚吃飯前,用青松枝和山茶葉‘茶說’譯為;把一年里所以不好多熏凈。大年初二送十三棵青松樹‘送達子’,這也和我們民族遠古戰(zhàn)爭有關?;樗?;新娘出嫁時讓她披件舊衣服,到大門外把舊衣服留下‘戎卡’,招福的意思。石支村寨有112戶,有漢族五六戶,姓和的戶數(shù)多(姓和家以前是姓鷹)姓熊的少。12月24日麗江白沙;白沙納西族語叫;‘布時’譯為殺達子的地方,也是“黑白之戰(zhàn)”之地(白是普米,黑為納西)。曾經輝煌的普米部落在這里遭到其它部落的暗算,血流成河,流了三天三夜。12月25日~26日在金明自布河了解到;在熊福生那里了解到“杰喔不志懂,普米熱貢足”的基本意思,‘杰哦不志懂’譯為雪水匯集的地方,‘普米熱貢足’譯為普米四座大山四大家族?!改岷5棕暋g為紅虎咬舌山?!寄嵩S瑪貢’譯為白雪母豹山?!崮岵话拓暋g為紅麥百花山?!履锒當?shù)貢’黑雕白翅山。在這里有會彈銅口弦的一些老人,但她們都基本只會彈彝族的調子。12月27日找寧蒗普米學會會長胡金明交流學習,胡會長介紹本學會成立以來搶救保護,瀕臨失傳的民族民間文化和學會的工作方向。12月27日晚,我們到新營盤牛窩子村交流,在這里我們錄到了,“祭三腳”‘戎單’‘戎忍’‘四季調’還有了解東南西北稱呼。12月28日到翠依春冬村寨交流學習,剛到老人家里老人就倒了一碗酒,開始‘祭三腳’,在老人‘祭三腳’我們了解到了,‘母尼楞阿戎布算阿戎’譯為:萬里藍天是爸爸的胸懷‘撒日博阿戎布媽阿戎’ 譯為:媽媽的?!疇枱徙恫細w阿戎布祖阿戎’譯為:兒子的?!柦荡氚装⑷植蓟璋⑷帧?譯為:女兒的福。本村的姓熊家族是‘昏嫁’,還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家族和支系。12月29日~2014年1月1日在四川木里縣俄呀鄉(xiāng)碧比村、拉羅村和四川坪子村寨交流;立碧山神——‘立碧立自哇’,龍?zhí)丁畬毮峤o’ 指路經是從村寨一直向麗江托甸方向。拉羅村寨有20戶人家,山神——‘曾扎熱達’,龍?zhí)丁_葉尼面’。這里有‘阿哲’和‘哈惹’兩個家族,‘阿哲’家姓熊‘哈惹’家姓和。指路經送到永寧再到‘木里袞卡送’四川坪子只有十幾戶人家,笛子稱‘贊贊汗’葫蘆生稱‘過木汗’?!嵛簟寝r歷11月6日過到15日。在這里讓我們看到了本民族最古老的祭祀、古歌和最傳統(tǒng)的手工紡織,這幾個村里的每位婦女都會紡織。全國人民過著小康生活的社會里,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俄牙鄉(xiāng)的碧比村和拉羅村還過著沒電、沒公路、小學生還需要徒步兩天的路程去學習的日子。本次交流感受很多,了解到了很多,村寨永遠是我們去學習的方向,那是我們永遠的“根”。

        如上,可見項目組的學員幾年之后已經“實現(xiàn)能力增長”,學會主動、積極從本族人那里汲取養(yǎng)料,并認真撰寫工作日記。

        普米族的茸咪,已成為州政協(xié)人大代表,她2011年11月8日的“工作想法”中寫到如下的希望:

        1.組織一批像我們這樣的年輕傳承工作群體?!彼J為:“以前的小組成員很多還是愿意回來的,如果能夠給他們一定的正式工作安排,相信很多人會更支持我們。一開始,也不用召集很多人,如果可以給5到10個人的名額,我們就可以很快組織一個很有力量的傳承隊伍,把老人的歌、舞、樂器重新學習,將來可以代表蘭坪出席各種國內外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動。

        2.培養(yǎng)更小的一批熱愛本民族的傳承班。同時,我們還要想著將來,因為畢竟我們年紀大了,有更多的事要忙,可能不會像以前那么專心的和老人學習可以從初中畢業(yè)或小學畢業(yè)后就一直在家務農的十幾歲的年輕人里挑一些繼續(xù)按照我們之前的辦法和老人學習。這個可能也需要10到20人的名額,還有5到6個老藝人的補助名額。

        3.明年組織更大的比賽活動。今年的活動很有意義,我們覺得無論是評比的老人,還是來參加的年輕人都很認真。很多年輕人為了參加這次比賽,又回村和老人們學了很多。這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明年如果可以做得更大的話,應該可以請云南甚至北京的電視臺來采訪。

        4.組織成員到各村寨宣傳學習交流。村寨的老人們是真正的寶庫,雖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很多老人們的故事和他們唱的歌,但是仍然有很多故事和民歌都還沒有來得及學習。我們希望可以有機會組織我們的團隊經常性的到各個村寨,特別是那些還沒有去過的村寨交流,學習。

        茸咪認為協(xié)會的長期目標在于:

        1.對社會而言,激勵更多人的興趣愛好,端正對傳統(tǒng)民間民族文化的認知,更加去珍惜,去保留,去傳承它。

        2.本協(xié)會可以在有關政府幫助支持下,每年在縣傳習館組織兩到三場大型的各民族民間技能展演及各項技能比賽,以及一些其它小型活動。協(xié)會還可以邀請一些相關專家給予指導和建議。

        3.對我們自己來說,能迅速提高學習和組織工作能力,更全面性理解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茸咪希望:“如果通過一種政府的機制,找到一個能長期地學習、傳承交流的環(huán)境,就會更早更順利的實現(xiàn)夢想。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上,可以促進民族間的團結、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去學民間將要失傳的古老樂器,也可以帶動蘭坪的旅游業(yè)發(fā)展?!?/p>

        三、反思與啟示:宛如平常一首歌

        2014年12月、2015年5月,筆者有機會兩次對被省委納入“土風計劃”試點的50個村寨中的巴坡村、曼竜村做觀察回訪。前者位于基諾族鄉(xiāng),后者為西疇縣花倮支系聚集之處。在巴坡村,看到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使用的語言“村寨的事情社會辦”,恰是當年項目組開會使用的語言,基諾族民間藝人資且老師表示:我要感謝這個土風計劃。當被問到“如果項目不做這個,你們是否會自發(fā)組織起來做”,對方搖頭。在鄉(xiāng)文化室,見到基諾族鄉(xiāng)傳承人和惠英正在用漢語拼英將基諾族語言拼出寫在黑板上,教給孩子們。

        2013年2月正式啟動的曼竜村,項目實施前,“花倮”原始古樸的民族文化,如葫蘆笙制作、吹奏以瀕臨失傳,花倮服飾簡化,山歌消失。在村寨開展工作的具體做法如下:分別與傳承人簽訂了服飾傳承、民俗傳承、葫蘆笙制作傳承、葫蘆笙校園傳承、弦子彈奏傳承、口弦傳承和山歌傳承協(xié)議。針對村里大部分強勞力外出務工、留守婦女勞動繁重的實際,除大型民族文化匯演外,傳承工作均設置在曼竜民族小學,由小學負責抓好“花倮”學生的舞蹈傳承工作。具體做法是:某周開設一節(jié)民族文化課,課間操時間由民族學生練習一次葫蘆笙舞,舞蹈的學校傳承,既避開了成年婦女繁重的勞動時間,又使少年學生的舞蹈得以傳承。項目實施以來,曼竜小學共上民族文化課80節(jié),學生參加民族文化活動150余人次,接待領導、專家、記者30余次,使廣大花倮少年兒童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榮耀。在群眾參與意識、拓展傳承渠道、提升民族自信方面明顯增強,“傳承群眾趨向年輕化,徹底扭轉了過去瀕臨失傳的被動局面”。

        在這個村里,筆者觀察如下:這個規(guī)劃實在太細了,得反反復復和群眾打交道,還有發(fā)票的問題,更加頭疼。簡直是噩夢。

        對他而言,這個項目不同于任何以往的文化項目,瑣碎無比,而他是半路接手,之前沒參加過培訓,搞了半天終于明白:原來決定驗收結果的,不是專家們,而是村里的老藝人。這其實與國家政策中針對非遺評估的“以自我評估為主”理念完全吻合。項目實施之后,傳承氛圍在逐漸形成,參訪團隊30余次。如不堅持做,這些經費、政策何來?若不通過與年輕傳承人簽協(xié)議,村寨文化傳承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自組織的關鍵在哪?該村寨是彝族花倮支系聚居最大的村寨,全世界不足2000人,這也是全省石漠化程度最高的地區(qū),喀斯特地貌特征明顯。土風計劃50個示范村寨,每個村經費30萬。其中省級財政20萬,地方10萬。自然傳承機制的建立需要社會推動,文化自覺的恢復需要榮譽感和尊重。而這事的效果,也許一時半會還看不出來?!?/p>

        這兩個村的傳承情況,可見如下列表: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村寨的傳承實踐中同樣面臨資金較少、年輕人外流、傳承隊伍難以繼續(xù)擴大、群眾投入時間不足等問題,這些,也在普米族村寨乃至諸多人口較少民族村寨普遍存在。

        綜上,通過對這場“低照度、無背景”的鄉(xiāng)土文化實踐觀察,筆者試圖總結如下:

        第一,村寨文化傳承的關鍵在于村民自組織,傳承事項有賴于個體的自覺自愿,這點需要充分尊重。要充分考慮到個體意愿,發(fā)揮本土主體性,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當?shù)厝藘炔康碾A層和利益的差異,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輕易使用“村民們認為”之類的夸張話語。

        第二,對于村寨活態(tài)傳承的外界推動,學界做得很不夠。需要打破專業(yè)隔閡,形成學術共同體,致力于“問題取向”的田野調查和學術研究,當然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把文字表述落實到民眾生活中。

        第三,這場實踐行為本身具有國民教育蘊涵,對于建設人類家園、增強各民族自信自覺,具有啟發(fā)意義。這意義迄今還未被充分挖掘。

        土風計劃項目十余年來,歷經艱辛,從創(chuàng)意到生成,從民間行為到官方文件,從村寨拉動到學者爭議,這過程本身是個開放動態(tài)的過程,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一滴水,江河萬古流。該個案研究是面對萬象共生的全新世界、踏踏實實推動的鄉(xiāng)土文化實踐,盡管有諸多不能盡如人意之處,但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可能,向光光交徹、美美與共的愿景中勾勒的一條崎嶇不平、“和而不同”的民間路徑。

        注 釋:

        ①來自《土風計劃》項目書,陳哲。

        ②來自 筆者2014年6月在蘭坪縣對楚日珠珠的訪談。

        ③見朱凌飛《文化認同與主體間性——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普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探索》(2009年3月號),文中提到:“玉獅場村的普米族文化傳習小組在首都各類舞臺的演出等,使普米族及其民間藝術漸為大眾所知。但這種展演形式和日常生活全然剝離了傳統(tǒng)文化和日常生活,而僅取其中具有表現(xiàn)力的元素進行舞臺化的加工、改編甚至雜糅,以迎合消費主義的要求,將民族民間藝術變成所謂的“文化產品”,至使其與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歷史記憶、宗教情感相疏離,使文化認同失去了具體的訴求對象與體認情境,從而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潛在的負面影響。”相關論述還可參見朱凌飛《娛樂?儀式?展演----對民族民間藝術舞臺化展演的文化批評》(《思想戰(zhàn)線》2009年1月)

        ④資料由基諾族鄉(xiāng)政府“巴坡村土風項目工作組”提供。

        ⑤資料出自2015年4月曼竜小學雙語教師宗富春所做《西疇縣曼竜花倮葫蘆笙文化傳承示范村“土風計劃”項目總結匯報》。

        [1]方李莉.從遺產到資源——西部人文資源研究報告[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

        [2]巴赫金.小說家理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麻國慶.走進他者的世界:文化人類學[M].學苑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張世超】

        The Rural Practice of Motivated Inheritance——With an eye on Tufeng project

        LU Fangfang
        (Center for Studie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The Tu Feng project, with ups and downs,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 open trajectory moving between planning and creating, between non-official to official, and between village-motived to scholarly controversy. It is a micro model of the grand projec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Protection, a research case of cultural practice in rural areas that confront a new horizon of symbiosis. Though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evitably, it unfolds an ethnographic prospect of mutuality of being, which enables the building of consensus by recognizing and respecting diversity.

        Motivated Inheritance ;Rural Practice;Self-Organization

        G122

        A

        1672-9838(2017)01-027-09

        2017-02-10

        本文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第九批特別資助項目“人口較少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助編號為:2016T90326)階段性成果。

        盧芳芳(1982-),女,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復旦大學民族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国产|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 偷拍一区二区盗摄视频|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 国产农村妇女高潮大叫| 国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尤物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蜜桃|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 色丁香久久| 男女男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按摩| 乱子轮熟睡1区| 国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9成人无码精品视频| 国产少妇高潮在线视频| 美腿丝袜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99 |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亚洲| 国产午夜伦鲁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观看| av资源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av最新视频|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av|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久久免费网国产AⅤ|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九色|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y | 九九日本黄色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