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鵬
理論教學法是中國學科教育的基本方式。理論教學指的是:教師從理論上進行學科知識的講解。理論教學法比較枯燥而且難懂。因此,當代教育提倡引入案例教學法。教師首先從理論概念上闡述某個知識點,然后用具體例子來進一步闡述知識點,這樣學生能從形象的案例中理解理論知識,教師的教學質量自然就上去了。
案例教學法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筆者將其歸納為如下幾點:(1)案例教學法比較形象和生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2)案例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延伸,對于學生加深對理論概念理解有重要影響,對提升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有顯著成效。
1.案例設計
在教學開始之前,我們要研讀初中地理的課本,梳理理論知識,同時為理論知識尋找配套的案例,在課前設計好案例內容,上課時直接將案例內容呈現出來。例如:在初中地理中,有一堂課側重講解世界上不同的人種,我們可以提前到網絡上下載相關圖片,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方式展示圖片內容,如講解的是黑人人種,那么我們可以展示一張世界地圖,地圖上標明非洲和美洲地區(qū),告訴學生這兩塊區(qū)域是黑人人種的聚集地。然后展示黑人人種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了解黑人的長相、身材和皮膚等特點,同時讓學生比較兩大洲黑人在外形上的異同點。最后我們再對黑人人種的外貌特征進行總結,學生在課堂上就充分了解了黑人人種。
2.案例呈現
在上地理課前,我們要讓學生提前熟悉課本內容,這樣才能在課堂中盡快進入狀態(tài)。案例呈現是案例教學法的第二步。案例呈現的重點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如,當我們將黑人人種的相關圖片展示給學生之后,不要急于告知學生黑人人種的特征,而是讓學生先觀察,然后分組討論,由每組選出一名代表來闡述本組的討論結果,最后我們再給出更為全面和標準的答案。再以土地資源教學為例,先用多媒體展示中國土地類型構成圖、中國土地總面積占世界土地總面積比例圖及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結合教材自學,然后對學,群學,小組討論,學習成果展示。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土地資源的定義、類型、分布及利用。這種案例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效率也更高。
3.案例分析
如有一堂課側重于講解的是中國北方地區(qū)和中國南方地區(qū)的差異,我們在講解這堂課之前,需要先到網絡上下載好相關圖片,圖片數量盡量要多。在課程中展示圖片內容時,可以先展示中國北方地區(qū)的房屋建筑圖片,然后讓學生比較圖片的相似性,讓學生分析北方地區(qū)房屋的種類,接著再展示中國南方地區(qū)的房屋建筑圖片,同樣讓學生比較并分析這些圖片。這種教學方式使初中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對事物的分析能力也能得到提升,這是案例分析在案例教學法中的具體體現。
4.案例總結
我們讓學生觀察圖片,然后讓學生討論,并給出答案,最后地理教師進行總結。如告知學生南方地區(qū)的房屋是吊腳樓為主,而北方地區(qū)的房屋是平房為主。此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南北方地區(qū)的房屋建筑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等到學生給出不同答案以后,我們再進行總結,告訴學生南方地區(qū)以吊腳樓建筑為主是因為南方多雨,吊腳樓利于雨水滑落,而北方地區(qū)雨水較少,所以基本都是平房。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我們除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最終還是要對案例進行總結,給出標準的答案,讓學生學到正確的理論知識。
(作者單位:四川資陽市雁江區(qū)祥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