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瑩
一、理論背景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因此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種積極的信息加工過程,其實質就是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1]。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巧妙設計問題,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含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教學分析
(一)內容分析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第四課時的課型為閱讀課。閱讀文本圍繞卡通片這一電影類型展開,主要談論一個為學生所熟知的美國卡通形象——米老鼠,讓學生了解卡通片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相關背景。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一般過去時、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等語法。授課班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思維活躍,善于表達,但是文化背景知識相對薄弱,閱讀技巧有待提高。同時,隨著學齡的增加,英語能力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逐漸顯現(xiàn),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兼顧全體學生。
(三)目標設定
1.知識目標
學生能夠認讀、拼寫并正確使用閱讀文本中的生詞和詞組,如famous, appear, successful, common, come out, face any danger, be ready to, try his best等。此外,學生能夠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信息,如美國的卡通文化。
2.能力目標
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正確使用各種閱讀方法,如泛讀、尋讀、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詞義等。
3.情感目標
學生能夠像米老鼠一樣,在困境中依舊砥礪前行。
4.思維目標
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對文本進行多維度的思考。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激活舊知、問題驅動)
教師播放一段約3分鐘的動畫片剪輯視頻,讓學生從短片中找出他們所認識的卡通人物,并且引出文本中的關鍵詞——character。
T: How many cartoon characters can you see and who are they?
S: Nine. Mickey Mouse, Tom & Jerry, Cinderella, Monkey King ...
隨后,教師利用思維擴散模型(見圖1)提供一些關于米老鼠的信息,如屬性、長相、性格等,讓學生猜出這節(jié)課要講的主要卡通人物。
T: Here i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aracter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Can you guess who he is?
S: Mickey Mouse.
接著,教師把上述米老鼠的個人信息簡化到一張表格(見圖2),并請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把剩余的部分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導入部分,在教師的問題驅動下,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借助思維擴散模型填寫表格,激活了大腦中的原有知識,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達到了課堂預熱的目的,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Step 2: While-reading(自主發(fā)現(xiàn))
教師給出段落大意匹配的選項(見圖3),要求學生找出選項中的關鍵詞。
在學生找出關鍵詞birth, success, popularity后請學生快速閱讀文本,將段落與段落大意的選項進行匹配。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關鍵詞的引導下,通過瀏覽標題和主題句,快速掌握文本大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略讀是一種常用的閱讀方法,對學生略讀能力的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閱讀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在對文本內容的宏觀理解下快速思維,對文本中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進行預測,擴大思維的容量。
隨后,學生進行第二輪快速閱讀。根據(jù)圖4方框內的事件,找出對應的時間,并發(fā)現(xiàn)貫穿全文的是一條時間主線。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閱讀技巧,猜測第一個方框里的關鍵詞組“came out”的意思,引出新詞appear。同時,教師利用圖片,對第三個方框中的重要背景知識“have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進行解釋。
【設計意圖】在第一輪快速閱讀——略讀后,學生對文本大意有了大概了解,通過段落與大意的匹配,學生對文本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脈絡走向有了初步的預測。開展第二輪快速閱讀就是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時間主線,清楚地了解作者的行文脈絡,從而驗證第一輪快速閱讀后對脈絡走向的預測。第二輪快速閱讀運用了尋讀的方法。尋讀是通過跳讀尋找文章具體信息的一種閱讀技能,它能夠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的愿望。在第二輪快速閱讀后的時間主線梳理中,還滲透了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閱讀技巧訓練,為學生在閱讀中掃除障礙并擴大詞匯量提供幫助。
在學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框架和脈絡之后,接著讓學生精讀第一段,完成表1。
在表1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嘗試主動進行知識建構,概括第一段大意:(Who) made his first cartoon (what)? It came out (where)
(when).
S: Walt Disney made his first cartoon Steamboat Willie. It came out in New York on November 18th, 1928.
【設計意圖】學生在表1中三個問題的驅動下,對文本的第一段內容進行精讀,從而確定了文本第一段主要信息中的who, what, where和when等關鍵信息。然后在教師提供的句子填空的腳手架幫助下,結合精讀中獲得的關鍵信息,對語言進行了自主建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更是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在閱讀中,通過對4個“W”信息的確定,是快速把握文本內容,深刻理解文本內涵的捷徑。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的思維從廣度到深度轉變,讓學生接著精讀第二段,并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知識重構,復述第二段內容。
1. Is Mickey Mouse quite popular? Why or why not?
2. Is Mickey Mouse lucky in the movie? Why or why not?
3. What did Mickey Mouse do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設計意圖】思維既要有廣度,更要有深度。在略讀中,學生通過預測擴大了思維的廣度,接著應該通過精讀,讓學生對預測進行驗證,增加思維的深度。文本中主人公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除了他可愛、引人注目的形象外,主要是他的精神毅力。通過問題驅動,讓學生進一步對文本進行理解,從而加深學生對作者行文內涵的理解,而不是淺顯地閱讀。
學生繼續(xù)精讀文本的第三段內容,然后完成以下三個句子的填空并嘗試對第三段內容進行復述。
Mickey Mouses success:
1. Mickey became ________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
2. Everyone still _____ and ____ him, although he is simple.
3. He is one of the most _________ cartoon characters.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教師希望學生概述Mickey Mouse的成功之處,所以挖空的內容緊扣“success”這個字眼。三個句子的答案各自是:the first cartoon character; knows, loves; famous. 這三句的概括實則既使學生挖掘了更多信息,又為他們的復述提供了支架。
Step 3: Post-reading(自主建構)
教學的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米老鼠所具備的品質,提煉出合適的標題,并闡述從米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
T: Is there a title in this passage?
S: No.
T: Can you give it a title?
S1: Mickey Mouse.
T: Can you use some words to describe him?
S2: Mickey Mouse, a popular little man.
S3: The brave Mickey Mouse.
...
T: Moreover,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Mickey Mouse?
S1: We should try our best when we are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S2: We should never give up when we face the danger.
...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沒有標題的閱讀文本。通過讓學生對文本標題的提煉,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思維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讓學生討論從米老鼠身上能學到什么品質,一方面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建構,通過對陳述性知識的反思、討論和總結,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層內涵,自主建構程序性知識;另一方面,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邱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設計[J].基礎英語教育,201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