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蘋果”強收“買路錢”用意何在
——蘋果手機與中國眾多應用開發(fā)商的“打賞支付戰(zhàn)”
張凡
從2017年6月10日起,蘋果手機關閉“打賞”功能,實際上是要收“跨國蘋果稅”,這件事情聽起來很荒唐,但卻非常真實。如今,中國的手機擁有量已接近13億部,“蘋果”在中國手機的保有量為9%,約為1.2億部。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是蘋果手機的第一大市場,所以這件事情對于我們就顯得很重要。
——題記
今年6月10日,蘋果手機公布了兩項關于支付的新規(guī)定:蘋果將推出iOS個人轉賬業(yè)務,同時正式規(guī)定,將在虛擬貨幣的“打賞”中抽頭30%。
“蘋果”最近更新的App Store條款正式指出,所有通過虛擬貨幣的打賞,應當被視為“應用內購”,“蘋果”將從中提取30%的分成,而且必須走蘋果支付渠道。否則,格殺勿論!
從這一天起,幾乎所有的蘋果手機,其“打賞”功能已全部消失。
“蘋果”還宣布,將在今年秋季推出iOS個人轉賬業(yè)務,不過用戶如果在轉賬過程中使用的是信用卡,則需要額外支付3%的手續(xù)費。(這個額度是很高的喲?。┤绻幌胫Ц哆@部分手續(xù)費,用戶可選擇借記卡進行轉賬。
不過即便如此,Apple Pay也很難和中國的“支付寶”、“微信”在支付職場的地位比肩,即便“支付寶”、“微信”在用借記卡轉賬時會收取手續(xù)費。
這件事實際上是一場“蘋果”與以“微信”為首眾多運營商的支付戰(zhàn),其實在6月10日前,這場攻守戰(zhàn)就已經開始。
早在4月19日傍晚,“微信”便通過其官方公眾號“微信派”發(fā)布了一則《遺憾通知》,4月20日凌晨又發(fā)了一則《再次通知》,稱受“蘋果”公司新規(guī)定影響,關閉了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及替補的二維碼轉賬功能,但安卓等其他版本“微信”不受影響。
其間,“蘋果”曾針對此事作出回應,“微信可以選擇提供‘App內購買’讓用戶贊賞他們喜愛的公眾號運營者,如同我們提供這一選擇給所有的開發(fā)者一樣,微信只需正確使用APP內購買體系進行開發(fā)即可”。
5月19日,“蘋果”在“微信”之后繼續(xù)擴大封殺范圍,有關“蘋果”又要征收其他中國社交APP打賞功能30%“過路費”的報道見諸網絡,一句話,蘋果封路要錢,設卡收費,引發(fā)眾多網民拍磚如雨,聲如鼎沸。
通過這件事,意外的讓我們看清了另外一件事,中國的媒體業(yè),冒出了一支新軍,這就是微信公眾號。
一個很好的微信號,它不僅不是月刊,不是半月刊,也不是周刊,而是一張日報,它每天都在出版,并且擁有大量的訂戶,擁有數(shù)不清的擁躉,我們不知道中國到底有多少公共微信號,但我們知道,它現(xiàn)在已經成了氣候,它的總量遠遠的超過了中國紙質出版的報紙和雜志。
中國紙質出版的報紙和雜志發(fā)行量在急劇地下降,90%都在虧損,靠財政補貼艱難地生活,廣告商們正在把他們的廣告轉向這些微信公眾號。去年,報紙的廣告費收入下跌了30~40%,連電視臺的廣告收入都在下跌,跌幅超過了20%。
這件事不止發(fā)生在中國,這個趨勢在全世界如火蔓延,根據GroupM的調查數(shù)據預估,2016年世界各國在報紙廣告上的投入將降低到526億美元,降幅達到8.7%。這是繼2009年降幅13.7%之后經歷的最大降幅。
現(xiàn)在許多報紙和雜志,都有了自己的公眾號,因為成本低廉,對新聞的反應快速而靈活,很快公眾號的收入己超過雜志的收入,不過企業(yè)公眾號的收入主要靠的不是打賞,而是廣告。
要不了多久,中國的傳媒業(yè)會成為微信公眾號的一統(tǒng)天下!
“蘋果”的這些新規(guī)定,讀來讓人怒發(fā)沖冠!“蘋果”的霸道,貪婪,以至于斯!
在中國,移動支付已經非常普及,付款方僅需要掃描一下商家的二維碼,然后在自己的手機中填寫支付款的數(shù)目,再輸入密碼,點擊“確認”,支付便可完成,而商家?guī)缀跏窃谕瑫r就可以收到這筆款項。
這個功能已經發(fā)展到非常極致,既安全方便快捷,而且大多免費。為金融流通提供了難以估量的、極大的便利。在中國,這項支付已經普及到如此程度:連乞丐接受過路人的施舍,都會使用二維碼!
可這一功能被“蘋果”盯上了。它開始籌劃如何侵入這一市場。如果這是一場不傷害用戶利益的戰(zhàn)爭,我們也不會去數(shù)黃論黑。
但對于Apple Pay來講,它不僅要求用戶必須有一臺iPhone 6以上的機型,且需要iOS 9.2或以上的系統(tǒng),還需要商家有支持銀聯(lián)閃付的POS機。Apple Pay支付的硬件門檻較高,且不符合中國用戶的支付習慣,因此命中注定,它完全不是“支付寶”和“微信”的對手。就憑這一點,它一定會慘??!
就憑這一點,貪婪無恥的“蘋果”實際上是在自虐和自殘!天作孽,猶可活,人作孽,不可活!
“蘋果”在支付上無法和中國本土手機抗衡,但與此同時卻在“應用內購物”上做起了文章。
微信團隊方面表示,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關閉后,建議用戶通過二維碼轉賬方式對公眾號表示支持。具體過渡方案是,公眾號運營者可以在文章中展示二維碼,通過個人轉賬方式獲取支持。二維碼可選固定金額和非固定金額兩種。為了對用戶資金進行保護,微信對此類轉賬資金將采取T+7的結算周期。實際上這已經對用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然而,過渡方案公布不到一天,4月20日凌晨,微信團隊再次發(fā)布通知稱,緊急對19日下午上線的iOS版微信公眾平臺文章個人轉賬功能進行關閉。這一條路也被堵死了。蘋果要重整iOS霸主地位,所以跟微信的這一戰(zhàn)免不了。
讓我們來看看公眾是站在誰的一邊的?
截至6月5日,以“蘋果打賞”為關鍵詞在百度進行搜索,找到相關新聞約3060篇。這樣的新聞,算是“超大”新聞了,“新浪微博”被“蘋果”關閉“微信打賞”話題的閱讀量達到279萬。說“群情激憤”應不為過。
4月19日,輿情開始發(fā)酵。連續(xù)幾天,社交媒體上引發(fā)大量網民聲討,傳統(tǒng)網站紛紛跟進報道,輿情快速升溫,新聞量和微博量分別達到最高峰。此后,輿情開始回落。
一個月后,蘋果擴大封殺范圍,新消息再次引爆輿論,于5月19日形成一個小高峰。5月20日輿情熱度稍有回落。隨后,知乎、映客等平臺更改付費規(guī)則,輿情再次升溫,保持高位,媒體持續(xù)關注并引發(fā)進一步討論。
據谷尼新媒體大數(shù)據監(jiān)測平臺“新微邦”顯示,與“蘋果打賞”相關的新聞中,今日頭條號“創(chuàng)業(yè)邦”在5月22日發(fā)布的文章《“打賞可以,但我要抽成30%”,那么,蘋果到底敢不敢下架微信》閱讀量高達310萬次,評論數(shù)超3.9萬,在閱讀排序中位居第一。
5月23日至5月30日,輿情熱度呈下滑趨勢。31日,由于羅永浩對相關新聞的轉發(fā),輿情再次波動,形成第四個熱度小高峰。羅永浩對蘋果的評論“流氓亂抽成”也引發(fā)了大量媒體的跟進。在這場輿論戰(zhàn)中,“蘋果”變成了過街老鼠?!拔⑿拧贝螳@全勝,國產手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關閉“打賞”的真正原因在于雙方的戰(zhàn)略意圖。
“微信”的“打賞”功能已經運行良久,和“蘋果”也相安無事,“蘋果”選擇在這個時候關閉它的主要原因,在于雙方的戰(zhàn)略意圖。從定位可以看出,“蘋果”把自己作為平臺方,把“微信”視為開發(fā)者,而“微信”作為擁有8億用戶的超級應用,也正有意向平臺方進化。對于“微信”來說,平臺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關閉打賞功能,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只是影響到了“騰訊”的“微信”產品,以及一些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但實際上這是對所有中國網民網絡習慣和產品選擇權的一次嚴重侵犯。即便“蘋果”手握制定平臺游戲規(guī)則的霸權,但也不能“店大欺客”。不尊重用戶的想法和需求,當心,你的石頭會砸在你自己的腳面上!
蘋果強收“買路錢”已經涉嫌違法。這種明顯超越常理和常規(guī)的做法,主要憑借的是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壟斷地位。除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蘋果這種強制抽成30%的新規(guī),以平臺搭售增值服務的方式,以及迫使互聯(lián)網公司面臨接受是否出局的“二選一”行為,還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如果這件事繼續(xù)發(fā)酵,“蘋果”將為自己的傲慢和霸道付出慘痛的代價,將難逃法律的制裁。
其實這條規(guī)定,在一個月以前就已經實行,所有的蘋果手機的用戶們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手機沒有“打賞”功能,既不能對自己喜愛的文章,為支持和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并使自己從中受益的文章打賞,而文章的作者們,也無法接受用戶們的打賞,以得到高智商勞動的回報,并支持自己的繼續(xù)寫作。
更令人惡心的是,蘋果手機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從中切分30%的利益!
在這件事情上,“蘋果”沒有支付任何勞動,他們沒有提供任何服務,卻硬要瓜分這種男歡女愛、兩情相悅的經濟行為的30%的利益,其兇惡貪婪無恥,與強盜無異!
就憑這一點,蘋果已經不是在收“費”了,而是在收“稅”!我們只能用兩個字來評價這種行為:丑惡!
如果我們一定要為這個行為作出文明標示,蘋果的這一行為是一種“無國界抽稅”,而且其額度居然高達30%,哪個政府竟敢如此霸氣?
打賞是用戶對內容貢獻者的饋贈,是他們的一種高尚表達,是百分之百的自愿,并不是內容的消費或者購買。打賞過程中,蘋果并未提供任何特殊服務,這與應用內購截然不同。
中國有打賞功能的APP太多了,微信、新浪微博、分答、豆瓣……,數(shù)不勝數(shù)?,F(xiàn)在,蘋果都要對他們開征“蘋果稅”。如此霸道的掠奪,“蘋果”,這是要折壽的!
為了讓中國人熟悉“蘋果”支付,“蘋果”發(fā)狠招了:“蘋果”手機要打賞,就必須通過蘋果支付渠道來實現(xiàn)。
蘋果的內心自私而卑鄙,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賺錢,一是狙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進而掌握更多用戶的消費數(shù)據、支付數(shù)據、金融數(shù)據。
消息發(fā)布后,蘋果公司股價大跌3.88%,創(chuàng)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蘋果公司市值一日之內縮水了400億美元!
現(xiàn)在,iPhone全球市場份額持續(xù)下降至14.4%。而在中國,蘋果的業(yè)績更是慘不忍睹,今年第一季度,市場占用率僅剩9%。
諾基亞死了,雅虎死了,下一個死難者將是蘋果!
而作為主要輿情涉事方之一,原本以強勢聞名的騰訊團隊在這場戰(zhàn)爭中卻扮演了弱者的角色。不得不說,在經歷了當年的3Q大戰(zhàn)之后,騰訊在公關方面顯得更為理性,不再怒發(fā)沖冠。其向數(shù)億的月活躍用戶表明:因為蘋果不同意,所以只能關閉打賞功能,還被迫關閉了兩次,但安卓版微信依然支持這個功能。
“寶寶心里苦,但寶寶不說”,讓輿論繼續(xù)發(fā)酵,讓用戶自己去感受蘋果和安卓對待用戶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式。
雖然蘋果的回應表明了“這個鍋我不背”:微信公眾號贊賞功能并非是蘋果逼停的。但在關于此事的新聞跟帖及微博評論中,蘋果顯然還是成了一個“惹了眾怒的壞蛋”。
其次,輿情事件中網絡受眾的“圍觀心態(tài)”。其實打賞功能只是微信中的一個功能,但仍有很多用戶,包括安卓用戶在內,以高漲的熱情參與到事件的討論中,有一條頗具挑釁意味的評論,也許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我就想看看蘋果到底敢不敢下架微信!”
這是在挑戰(zhàn)他敢不敢從30樓上往下跳,量他沒有這個膽!
甚至有不少網民“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地表示:“騰訊作為中國網絡公司的幾大巨頭之一,必須要拿出當年死磕360的氣勢來!”
梳理網民觀點,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對打賞之爭的討論外,還有一系列以往遇到的蘋果手機問題集中爆發(fā)在公眾視野,比如:售價奇昂的蘋果產品創(chuàng)新不足,蘋果的用戶們看不出賣的這么貴的蘋果好在哪里,用戶失望大于期望;對待“果粉”們態(tài)度欠佳,對中國消費者態(tài)度高冷蔑視;在大陸實行“三級定價”;價格歧視,產品維修困難,售后服務欠缺等。
建起一座大樓很難,也許要一年,而想讓一座大樓垮掉很容易,一包炸藥就夠了,一秒鐘就夠了。
2016年中國成為蘋果的最大市場,收入超過美國市場。根據移動市場分析機構App Annie Ltd。的數(shù)據,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消費者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消費額達到20億美元,創(chuàng)下歷年來單個市場的消費額之最。
根據蘋果最新財報顯示,蘋果中國區(qū)營收已經連續(xù)5個季度下滑。不僅如此,國際數(shù)據公司(IDC)的數(shù)據表明了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也在日漸下滑,今年一季度,蘋果手機在中國整體銷量大跌了四分之一,市場份額跌破了10%。
洶涌的輿情背后是民意。巨頭公司之間的博弈和制衡屢見不鮮,這是商業(yè)發(fā)展到一定形態(tài)之后的必然。但無論規(guī)則怎樣制定,誰敢率先以犧牲用戶體驗來換取商業(yè)利益,誰就會先被用戶拋棄。
而在殘酷理性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下,中國日益崛起的本土手機品牌,留給蘋果的用戶空間已經不多了。
“諾基亞”死了,“雅虎”死了,下一個死掉的會是開征“跨國蘋果稅”的“蘋果”嗎?
這似乎已經不是一個疑問句了。
張凡,時評作家,陜西電視臺新聞頻道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