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與桂樹
楚霸王自幼愛樹。相傳有一次,他在一個村莊里看到一個老人持斧要砍桂樹。楚霸王忙問其緣由,老人說:“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嗎?”楚霸王聽后,靈機一動回答道:“照你這么說,院中倒樹留人,便成‘囚字,如此看來,豈不更不吉利?”老人聽后覺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便放棄了砍樹的念頭。
諸葛亮與桑樹
為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諸葛亮,在病危時曾給后主劉禪的遺書上這樣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種的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費的來源,為子女生活作長久安排。一代名相,兩袖清風,死后留給子孫的唯有自己栽種的桑樹,令人不勝感慨。
董奉與杏林
三國時,東吳名醫(yī)董奉醫(yī)術非常高明,人也樂善好施。隱居廬山期間,董奉為貧苦百姓看病,從來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輕重,在他住所的前后種上杏樹即可,重病者栽五株,輕病者栽一株。幾年光陰下來,他的房前屋后竟有了十萬余株杏樹。每當杏子成熟時,董奉就用來換谷米來救濟貧民。因此,人們都稱這片杏林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譽滿杏林”“杏林春滿”稱頌醫(yī)生醫(yī)術的高明和醫(yī)德高尚。
白居易與花木
眾所周知,唐代詩人白居易愛樹如寶,尤其最愛竹樹,一生留有許多栽竹植樹和歌詠樹木的詩文。他被貶任忠州刺史時,年年都會在自己居住的環(huán)境中種植花木,并賦詩詠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彼凇洞狠菪戮印吩娭杏终f:“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滿后院,種柳蔭前墀?!?/p>
(趙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