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很微妙,一旦處理不好,容易產生一些“過結”。
規(guī)矩是不得長期實習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于嚴格、殘酷的時間管理十分反感。一位央視主持人說過一個“B氏理論”:“ 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等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因為一個走上坡路的單位,人人不待揚鞭自奮蹄?!钡珜嶋H要達到這種工作狀態(tài)是很困難的。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進入實驗室或課題組,還得有一些規(guī)章制度。比如,我實驗室有一條規(guī)定,為了保證畢業(yè)論文的質量,研究生不得長期去公司實習。規(guī)定是規(guī)定,學生事先也都知道,但正式成為實驗室一員后,還是會有人去違背。
桂子本科期間曾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很強,本科畢業(yè)設計在我的指導下完成,后來被推免到我實驗室攻讀碩士研究生。第一年修完學分后,他找到我說家里經濟條件不好,需要去公司實習。據我所知,目前公司或企業(yè)接納實習生,所做的工作大部分是一些測試或流水線操作類的事務性內容,這些工作并不能形成學位論文。如此一來,他的答辯很難過關,畢業(yè)就會成問題。我多次開導他,家里的經濟困難是暫時的,但他堅持要去。雖然我能理解他的難處,但按規(guī)定他必須轉導師,我只能忍痛割愛。畢業(yè)時,桂子只能利用本科畢設時做的一點東西,略微深化匆匆完成碩士論文。相比同屆的另一位推免女生阿沐,讀研期間踏實認真,表現(xiàn)不俗,科研能力已遠勝桂子一籌。
這件事過去了好幾年,我也慢慢淡忘了。直到2016屆實驗室畢業(yè)生找工作時,因為傾向去高薪的互聯(lián)網公司,好幾個同學都要求提前去公司實習。有桂子的模板在先,如今我處理起來就好辦多了。我告訴他們,按規(guī)定,長期不來實驗室超過1個月以上者,必須放棄實驗室位置,為愿意留實驗室工作的學生留出空間。盡管還是有少數(shù)人為了實習而放棄科研,但因有約定在先,還是形成了在實驗室里靜心做科研的風氣,約束了絕大多數(shù)同學去公司實習的想法。
楓子就是其中的一例,其實楓子從事的課題在他開始找工作前就已結題,這期間還發(fā)表了1篇SCI論文,申請了一項發(fā)明專利。落實就業(yè)單位后,他是最有理由去公司實習的。而他卻一直安安心心地呆在實驗室里,認真完成他最后的畢業(yè)論文。答辯中,不論從論文規(guī)范性、還是成果方面,楓子都是那屆畢業(yè)生中最好的一個。
被“沖”了
木子同學,本科期間成績優(yōu)異,后來考入我的門下。交流后,我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有想法的同學,也有讀博的打算。研二選定課題后,可能所選方向較新、難度較大,加上可參考的文獻也比較少,他的課題進展相對緩慢。一次技術交流中,木子冒出一句:“老師,您要我繼續(xù)堅持這樣做下去,除非讓我作假,這研究思路是有問題的?!甭犃诉@句話,我氣得直冒火,撂下一句話:“既然這樣,那隨你吧?!敝钡疆厴I(yè),我都沒怎么管他了。
那些日子里,同在一個房間辦公,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我明顯感覺到了木子內心的不安和尷尬。還好,木子最后還是順利畢業(yè)了。五年后的一天,木子突然給我打電話問候。閑聊中,他主動說起了在校期間發(fā)生的這件事情。他說當時太年輕了,一些做法和說法方式確實不對,一直覺得欠我一個道歉。
其實,我何嘗又不是在反思自己的做法呢。當時的我認為,提出和建議的這個思路是沒有問題的,而學生遲遲沒有進展,一定是他的方法和能力問題。后來細想,在學生當時的知識水平、有限的文獻信息以及實驗室現(xiàn)有積累等條件下,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學生說話有點“沖”,也可能是一時情急之下脫口而出的。如果不是因為當時彼此太激動,而是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討論和平等交流,就不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
阿星,本科期間參加過一些科創(chuàng)競賽活動,動手能力很強??紤]到他有前期基礎,研一修完學分后,我希望他能做一些比較緊迫的工程課題,卻遭到他的拒絕。因有以往的教訓,我想他不愿做肯定有理由,于是放下導師的架子與阿星交流,問他做這個課題有什么難處,我們可以共同解決。同時也幫他認真分析,參與這個課題的優(yōu)勢所在,如可以提升跨平臺程序設計能力,熟悉大型應用軟件系統(tǒng)的開發(fā)、系統(tǒng)集成等核心技術等等。最后,他欣然接納了這項任務,并順利完成了工作,得到了合作方的充分肯定。期間,阿星大部分時間在合作方,進行代碼編寫和系統(tǒng)聯(lián)調工作。我要求他每周回來都要給我匯報工作進展、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如何實施等情況。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國內企業(yè)用花了七八年時間攻關才能達到的技術水平,阿星所在的課題組僅用2年時間就達到了同等水平。
阿星在畢業(yè)論文致謝里寫到:“特別感謝我的導師,從大四進入實驗室到研三的這四年中,他給了我無私的幫助和指導。不僅在科研上給予啟迪,教會我如何撰寫合格的學術論文,還教導我選擇什么工作并啟發(fā)人生努力的方向。在研二期間,老師讓我進公司做課題,這期間我受益匪淺,極大豐富了人生閱歷。老師也以自身的實際經歷告訴我們,年輕就要不怕折騰,這對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碑厴I(yè)后,阿星和我還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亦師亦友,微信群里談笑風生。
科研中遇到不服從安排、或進展不順的學生,不能粗暴訓斥或放棄不管,而應采取及時溝通、平等交流等方式。師生共同分析問題癥結所在,提出科學、合理的研究思路,才能做成好的成績。
導師必導“思”
導師必導“思”,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除了專業(yè)指導和科研訓練,我平時也會不經意地從個人經歷、思想上去引導學生。然而,時代差異、年齡差異、性格差異、成長環(huán)境等的不一致,導致師生意識形態(tài)分歧依然時有發(fā)生。
目前,90后研究生已成主流,代溝的深度也正在加劇。敢想敢做,渴求存在感,適應能力強等,是90后學生的優(yōu)點。但他們也容易沖動,有時缺乏全局觀念。作為導師,我曾想極力“灌輸”自己的想法給學生,比如女生最好做點算法和仿真,以后盡量去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研究所或國企??涩F(xiàn)實是,很多女生會去嘗試做軟件開發(fā)、甚至系統(tǒng)設計,找工作也愿意進具有挑戰(zhàn)性的企業(yè)。因此,復制思想和人生軌跡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導師既要注重正面引導,也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阿勇,一個數(shù)理基礎很好、綜合能力很強的學生。本科畢業(yè)設計他就開始跟著我做一個有關地震信號處理的課題,從最初的文獻閱讀,模型設計到算法實現(xiàn),短短半年內,他就把流程跑完了,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后來,這個課題得到企業(yè)的資助,正式立項。組織課題組成員時,我第一個想到了阿勇,找他談了好幾次,盡管沒有直接拒絕我,但我看得出,他內心不太愿意做這個課題,而是想從事當前熱門的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我知道他的想法,機器視覺屬于當今熱門領域,容易找工作。針對科研與找工作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多次跟他解釋,研究生期間參與課題僅僅是訓練和提升科研能力,科研過程很重要,找工作與具體做什么課題關系不大。但是這些開導和說教并沒有改變他內心的固有想法。
作為90后的男生,阿勇想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現(xiàn)狀,科研上追求興趣和熱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于是,研一結束課程學習后,我就開始讓他接觸關于機器視覺的課題,前前后后他參與了多個,包括2個紅外圖像處理方向的、2個工件表面裂紋檢測及1個電力儀表的自動讀數(shù)算法設計及模塊研制。每個課題他都盡心盡力,認真鉆研,特別是電力儀表智能讀數(shù),他與實驗室另一位女生密切配合,課題做得非常成功。每次的實驗室匯報,從提出問題到一步步解決關鍵問題,阿勇每次都會以一種啟發(fā)、討論式的網絡展開他的匯報,這種獨到的講解方式,令在座的老師和同學聽了都有收獲。從最開始不愿意接納老師的課題安排,到研三成為實驗室2個“科研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之一,這是我尊重學生科研興趣、個性發(fā)展的成功例子之一。
責任編輯:曹曉晨
彭真明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圖像處理及應用相關的科研和教學工作。2016年,獲得電子科技大學第三屆“我最喜愛的老師”稱號
通過多年的研究生培養(yǎng)實踐,實驗室逐漸摸索和形成了因材施教、求同存異的良好科研訓練氛圍和培養(yǎng)模式。實驗室每年還會舉辦年終總結會,隆重表揚和獎勵一批工程能力強、論文寫得好、PPT演講水平高、刻苦鉆研精神、熱心公益的優(yōu)秀學生。只有允許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發(fā)展,才能讓他們在不同方向取得各種好的成績。
前程
作為HR,每年都要帶在公司實習的大學生。
與他們相處久了,我學會了判斷值得委以重任的大學生,
其中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能把小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