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遠古的時候,有一種飛禽,它的名字叫“吉”。它羽毛美麗,很得玉帝青睞,玉帝派它專門負責給人間降吉祥。后來,“吉”私自降福于曲阜,因其觸犯了天條,被罰下凡界?!凹本驮谇芬粠淞藨?,當?shù)氐娜税选凹笨醋骷榈南笳鳎⑷ 凹钡闹C音,稱它為“雞”。
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guān)系密切,古時更是如此。早在商代,就已經(jīng)有人將捕獵的活野雞用繩子拴住馴養(yǎng),使其變?yōu)榧仪莸囊环N?!半u”,繁體作“鷄”,是形聲字;在古文中,“雞”還有象形字。
甲骨文中,“雞”有好多種寫法,其中一種為象形字,完全就是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雞的形象;另一種為形聲字,左邊為“奚”,是用繩子系住或套住的意思,同時,“奚”表“雞”的音。右邊為“鳥”,表示雞屬于鳥類,整個字的意思是用繩子套住鳥來進行馴養(yǎng)。金文中,“雞”字極少見。到了小篆,“雞”的字形與繁體的“鸚”字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與甲骨文相比,唯一不同的是將其中的“鳥”換成了“隹”,“隹”也指鳥?!墩f文解字·隹部》中對“鷄”的解釋是:“知時畜也。從隹,奚聲?!毙∽?,“雞”字再無多大的變化,一直發(fā)展到后來的繁體與楷書中的“雞”字。
“雞”原義是能報曉的家禽。古代農(nóng)耕社會,尋常人家沒有計時器,只能根據(jù)生活中的某些“生物鐘”來確定大致時間,雞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它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guān),在語言中形成了許多含“雞”這一語素的詞語。如“雞肋”,字面意思是雞的肋骨,在實際使用中,往往用來比喻沒有多大價值但又不忍舍棄的東西;“雞鳴狗盜”比喻小才小技;“雞蟲得失”比喻細微的、無關(guān)緊要的得失。
(選自《字解人生:漢字中的生命智慧》,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版,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