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茂名市向陽小學 符金丹
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
文/茂名市向陽小學 符金丹
小學教育課堂中的基礎與核心課程就是小學語文,這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怎樣教好小學語文,是擺在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關鍵問題,而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則是取得優(yōu)異教學質(zhì)量的必由之路。
1.教學理念落后
當前,有不少小學語文教師仍然把自己當成課堂里的權威,認為學生只要乖乖地聽課就行。這種不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與特點的教學理念,是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的。
2.教學目標解讀不全面
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會偏離新課改的要求,制定的目標偏重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但卻很少關注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過程等,更不要說對價值、情感等內(nèi)容的涉及。
3.教學反思不足
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不足,將反思理解為對自己教學活動的一種回歸,而沒有真正意識到教學反思的價值與意義在于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及時的改正,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4.教學組織方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45分鐘的課堂真正能靜下心來聽講的不過25分鐘左右。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合理地安排這45分鐘,就顯得特別重要。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再運用 “填鴨”式的灌輸法,而是更多的采取合作探究法。但不少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沒有真正學會這些方法的運用,使得課堂的合作互動環(huán)節(jié)無法真正發(fā)揮作用。
5.教學條件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相對較少,大多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講授仍然是通過板書和口頭講述兩種方式。無論是板書還是口頭講述,都缺少一定的情境性,較難將小學生們引入課文的情境。
(一)從教師入手
1.培養(yǎng)先進的教學理念
小學生具有可塑性、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極強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jù)小學生的這些特點,關注小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尊重不同個體的特點與差異,與小學生成為朋友,而不是成為他們的權威,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不應當只在教室,課后也應當更多的了解與關愛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與幫助。
2.完善課堂教學目標意識
上好一堂課首先就要制定良好的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并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同樣要明確 “為什么教” “教完后學生能學會什么”等問題,始終不忘小學語文的核心教學目標是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語言運用及創(chuàng)新思維等能力,從而真正做到以新課標為要求設計并制定教學目標。
3.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一節(jié)課上完后,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其一,這堂課是否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如果沒有達到,是什么原因;其二,這堂課的優(yōu)點在哪里?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其三,這堂課的不足有哪些,應當如何去修正?其四,這堂課上哪個學生的什么表現(xiàn)令教師印象最深?對教學有什么影響?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幫助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地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教學優(yōu)點、改正教學缺點,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從學生入手
教師應當尊重每一個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創(chuàng)設一些能夠吸引小學生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與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讓學生真正培養(yǎng)出 “我要學”的意識,從而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保證學生 “跳進來”就能摘到 “答案的果子”,并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將鼓勵、表揚傳遞給他們,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從教學組織方式及教學條件入手
1.創(chuàng)新教學組織方式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觀察式教學等方法,并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在課堂提問時可以采取小組管理的方法,明確每個學生的任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本小組的討論之中,并在學期內(nèi)輪流代表自己的小組在課堂上發(fā)言。當然,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減少因“灌輸”式教學帶來的枯燥感。
2.加強學校教學條件建設
學校也應當為小學生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更多使用多媒體的機會,在講授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如果能有多媒體的配合,就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秋天的意境,秋天的音樂、秋天的畫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的內(nèi)容與意境。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