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美術中學 許見勇 李 雯
特色高中工作室管理『一體化』 模式研究
文/廣州市美術中學 許見勇 李 雯
廣州市美術中學的育人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美術見長的學生,向美術類高等學校輸送合格的美術人才。如何使學生經過三年培養(yǎng),提高美術與文化基礎,順利考上美術類大學,是學校重要任務。為此,我校深入總結教改經驗,針對特色辦學要求和學校生源情況,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即特色高中工作室管理 “一體化”模式。
近年來,我校在美術教學承包制的基礎上試行美術教學分科制的試驗,進行了 “分科教學、分層施教、動態(tài)管理、科學評價”改革。同時,在級組管理的基礎上試行學生教育導師制,由美術老師擔任導師。同時試行 “小班化管理與教學”模式,以精細化的管理提高工作的實效。以上雖在某一局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處。
一是分科教學混亂。盡管目前高中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是美術教育工作依舊沒有系統(tǒng)化管理,美術科目沒有明確劃分,分科教學混亂。二是沒有注重分層教學。每個學生的美術基礎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開展統(tǒng)一性教學時難免會產生不公平的現象。三是忽視動態(tài)管理的過程。學生美術能力的提升是循次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還需要在學生的動態(tài)管理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四是沒有形成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我校計劃以高一年級為試點,按學生的文化與美術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特點分成6個班,同時根據各班的特點分成3個工作室,分別是雙優(yōu)工作室、文優(yōu)工作室和專優(yōu)工作室。每個工作室設置一名負責人,工作室內部實施教育教學管理承包制。
1.安排專門的工作室負責人
安排專門的工作室負責人,對整個高中美術的教學工作進行調整,對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進行安排,保證每堂課的教學都能夠按照一定的計劃來進行。
2.注重教師的搭配管理
合理搭配文化課教師和美術課教師,一些文化課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與文化課教學能力較弱但是專業(yè)課教學能力較強的的教師進行搭配,實現教師、學科互補,讓學生接觸到更全面的美術教育。
3.形成良性競爭作風
工作室管理過程中還需要形成良好的競爭作風,讓每個教師滿懷責任感地備課和教學,豐富課堂內容,轉變教學方式,將美術知識以更靈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師也要引導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的學風,對一些不懂的問題相互進行討論,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4.注重每個的工作室成員的合作
在工作室工作開展中,也需要合作,需要讓整個工作室的成員針對某一個問題來進行討論。比如在每年春季安排學生進行寫生,具體方案需要教師集體討論,從時間、地點、形式、安全等角度進行考慮,保證寫生活動順利完成。
根據學生情況,我校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生涯成長規(guī)劃,并進行有效跟蹤和階段性評價,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同時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實施因材施教。
1.做好美術生涯規(guī)劃
教師要給學生做出整體的美術學習規(guī)劃,安排每一階段的美術學習,使之有條不紊地進行美術學習。比如高一教學以基礎的美術筆法為主,素描、油畫、國畫都要有所涉及。高二教學則要求學生具備美術實踐的能力,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寫生實踐。高三教學要求學生具備美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根據某一主題來進行創(chuàng)作。
2.進行學習跟蹤評價
教師給每位學生制定評價手冊,每周或每月對學生進行跟蹤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態(tài)度進行評價,使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讓學生了解自己在美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3.加強教學目標管理
在不同的美術學習階段,其目標也是不同的,教師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來加強目標管理。教師需要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合理的目標驅使下,將每節(jié)課不懂的問題解決,避免因問題積累而難以補救。
注:本文為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 《特色高中工作室管理 “一體化”模式研究》 (課題編號:1201431604)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