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海珠區(qū)逸景第一小學 劉玉霞
體驗式德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環(huán)保習慣
——以“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為例
文/廣州市海珠區(qū)逸景第一小學 劉玉霞
“體驗”是指建立在以實踐訓練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的內在體驗和感受為中心,以行為形成為目標的教育模式。下面將以“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活動為例,來說說是如何通過體驗式活動,來養(yǎng)成“重復使用多次利用”良好的節(jié)能行為習慣。
學校立刻組成專門的活動團隊,由德育組、大隊部、中隊輔導員、志愿工作人員共同組成。首先由德育組和大隊部制作具體方案,向學生發(fā)出邀請信,并介紹活動相關事宜。招募以教師和隊干部為主的志愿工作人員,并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
確定回收什么樣的物品,使用物品回收發(fā)放代幣的方法進行交換,并對物品進行整理,例如將同年級書籍、同類書刊按照一定標準歸類整理;另外,設定“秩序維護組”維護回收物品、交換物品時的秩序。物品交換階段時,設計好“交換超市”,各物品擺放的攤位,以“迴轉式”分設攤位,采用“梅花間竹”的形式,擺放好所有待交換物品。隊員憑代幣排隊進入“交換超市”,每次20-30人,每輪3分鐘,按照路線單向前行選擇物品,挑選后交由“物品交換組”(類似超市收銀員角色),根據隊員所選物品數量回收隊員的代幣。
首屆“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只是組織了每個班2名學生參加活動,活動后我們進行了活動的小結,初步確定回收的物品,以家庭較多又最受學生喜歡的課外書、學習同步輔導書籍、玩具為主,明確回收物品的新舊程度等。第二屆“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把各班參與的人數增加為10名學生……到了第四屆“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我們擴大了活動的范圍,向全校學生發(fā)出邀請信,邀請全校學生一齊參與“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并分南北校區(qū)同時進行活動;到了第五屆“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我們在原來的基礎還增加了“變廢為寶——親子創(chuàng)意小制作”活動。學生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家庭生活垃圾調查活動后,通過了解自己家庭每周產生的家庭垃圾的主要類別和數量,學會思考如何節(jié)約使用以減少垃圾的產生。他們會詫異于自己家庭的生活垃圾的產生數量,積極與其他學生商討減少家庭生活垃圾的方法:如用部分廚余垃圾自制肥料、把單面廢紙和舊練習本紙裝訂成草稿本、把準備丟棄的玻璃瓶巧變?yōu)閮ξ锲鞯龋瑢W校設立不同的主題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利用不同的廢舊材料創(chuàng)作一件藝術作品。到了第六屆“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我們不僅增加了“圖書漂流”活動,還首次引入了家長志愿者擔任工作人員的角色,我們把“物盡其用、循環(huán)再用”的環(huán)保理念從學校擴展到家庭中,使家庭環(huán)保教育與家庭環(huán)保教育更好地有機結合。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廢舊變廢為寶的親子制作比賽活動、綠色明星家庭評比等提高家長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以及參與的積極性,家長更是身體力行支持學生的環(huán)保行為,一水多用,廢物利用,循環(huán)再用,閑置物品交換等家長越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越有效果。
1.“閑置物品交換節(jié)”
每年在開學初期,鼓勵學生把家中、手上的極少使用或已經不再使用而又不愿就此棄掉的物品,通過以物換物的市場交換形式為它們找到新的主人,再一次發(fā)揮其作用,讓物品能重復使用、多次利用,體現環(huán)保生活新主張。
2.“圖書漂流”活動
鼓勵學生把家中閑置的書籍帶回學校的進行“漂流”活動,讓小伙伴們“交換閱讀”“共享知識”;還可結合“書香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讀后感交流活動”“讀后論壇”“征文比賽”等活動,本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節(jié)約資源、重復使用的環(huán)保習慣,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和語文學習生活完美結合。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