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婷 宋仲琤
地方志編纂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綿延了2500年之久。1978年后,隨著改革開放國策的逐步得到實施,中國國力逐年增強,綜合協(xié)調(diào)能力進一步提高,對國際事務的參與愿望急速提升。我國開始申辦、舉辦一系列重大國際賽事(games)和綜合性事件(event),1999年的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2007年的世界特殊奧利匹克運動會、2008年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2010年的(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2010年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2010年的第16屆廣州亞運會等等。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三個月,四川汶川發(fā)生強烈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發(fā)生地震。因為重大事件頻頻發(fā)生,重大題材志的編修便提上議事日程。對廣大地方志工作者來說,修志記載這些重大事件責無旁貸,但一個業(yè)務(或者說是技術)問題隨之產(chǎn)生,即有學者認為:將奧運會、世博會和汶川地震等稱為“重大事件”不是很確切,尤其是奧運會和世博會,更不應該稱為重大事件,而應該稱其為重大活動。依我拙見,“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動”都有抓住一點、不及其余之嫌,還是稱其為“重大題材”更確切,因為世博會本身就包含了許多重大活動,且不說其幾乎每天舉行的國家館日或國際組織榮譽日,光演藝活動就近2萬場/次,還有一場高峰論壇和六場主題論壇(某種意義上說,論壇也是活動)。以“活動”涵蓋活動,不是很妥當,邏輯上也說不通,而稱其為“重大題材”就順理成章。尤其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稱其為“活動”尤其詞不達意,而且有道義上欠缺的嫌疑,而稱其為“重大題材”再妥貼不過了。定位為重大題材的理由有四:
一是組織層次(即主辦方)高,諸如奧運會、世博會此類的重大事件,即使不是國家層面也起碼是省、直轄市或自治區(qū)政府出面申辦、籌辦或舉辦。尤其在中國,雖說奧運會是北京市出面申請和舉辦,但幾乎是舉全國之力。世博會也是如此①新華網(wǎng)北京7月15日《辦好世博盛會,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胡錦濤在參觀“走進世博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暨世博會歷史回顧展覽”時的講話。。而汶川地震志等的編纂組織方是國務院,層級也很高,符合“重大”這一特征;
二是參與范圍廣,諸如奧運會、特奧會、昆明世博會等,其參與范圍之廣,登峰造極。如,上海世博會就有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即使是廣州亞運會,也是整個亞洲各國參與,覆蓋范圍也很廣;
三是參與方層次高。諸如都江堰援建參與方、上海世博會各參與方、北京奧運會各參與方等,其層級極高,最低也是省部級,也符合重大題材這一特征。
四是參與人次多。之所以稱其為巨大國際事件,其標志之一就是參與人次之多,盛況空前。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次達7080余萬,10月3日一天的參觀人次就達103萬,總?cè)舜魏蛦稳諈⒂^人次都創(chuàng)世博會歷史新高。綜上所述,稱其為“重大題材”更貼切。
綜觀近些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一是重大災難類,譬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地震、2010年8月7日的甘肅舟曲泥石流等;二是重大體育賽事類,譬如2008年8月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2010年11月的第16屆廣州亞運會、2007年10月的上海特殊奧利匹克運動會、2011年7月第14屆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等;三是重大綜合性事件類,譬如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等。
為什么要編纂重大題材志。理由至少有三:一是鏡鑒之功。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的持續(xù)演進,我國的綜合國力會進一步增強,通過承辦諸如奧運會、世博會、特奧會及亞運會等大型國際事件,是表述國際參與、展示綜合國力和國家形象、加強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徑。因此,編纂奧運會志、世博會志等是為以后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和事件提供絕好的書面指導和借鑒,意義不可小覷。二是特殊國情?!岸冀咴ㄖ尽薄笆啦尽薄皧W運會志”等跟傳統(tǒng)志書不一樣,因為它們所記述的不是在某個行政區(qū)發(fā)生的事件,如《上海世博會志》,是世博會的申辦、籌辦和舉辦,而不僅僅是修志本身,它有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還有城市最佳實踐區(qū)的案例和展館②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mào)易促進委員會編:《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最終報告》?!,F(xiàn)在的修志機構(gòu)基本是官方的,所修的也基本是官志。因此,不大可能由某一個行政區(qū)承擔修志任務。以《上海世博會志》為例,其修志人員就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當代上海研究所、上海通志館及原世博局官員四方面抽調(diào)(聘用)組成。三是體制優(yōu)勢。我國歷史悠久、史籍豐富,宋元以降,歷代保存下來的地方志就達9000余種(10多萬卷)。上海市二輪修志,僅市志就有148部之多,這可以說是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在數(shù)量上的標志,地方志作為文化事業(yè)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與時俱進、乘勢而上,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何權(quán)威、全面、客觀記載這些重大題材,使之切實發(fā)揮存史、資治、育人的功能,是史志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重大題材志在編纂方法上與一般志書有什么區(qū)別呢?本文以《上海世博會志》為例,通過回顧它的編纂過程,總結(jié)重大題材志的編纂方法、改進與創(chuàng)新。
“成功、精彩、難忘”的上海世博會讓全國人民、世界人民記憶猶新。《上海世博會志》的編纂,成了回顧、反思和總結(jié)世博會歷史遺產(chǎn)的寶貴契機?!渡虾J啦尽返挠浭龅赜?,以上海世博園區(qū)為范圍核心,以主辦城市上海為范圍中心,同時記述上海世博會輻射關聯(lián)的相關國際國內(nèi)的重大活動與影響。記述的時限從1999年5月上海市政府正式作出申辦決定開始,到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閉幕,重點是上海世博會的舉辦。
成立強大的編纂機構(gòu)。2011年6月,經(jīng)市委、市政府批準,《上海世博會志》編纂委員會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俞正聲,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擔任編纂委員會名譽主任,市委副書記殷一璀擔任編纂委員會主任。參與世博志各承編單位的主要領導擔任編纂委員。8月15日,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全體委員(擴大)會議暨《上海世博會志》編纂工作會議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標志著《上海世博會志》編纂工作全面啟動。8月17日,上海世博會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世博志辦)成立,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抽調(diào)當代上海研究所全部人員、市方志辦部分骨干與上海通志館部分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世博志辦主要負責人由市方志辦分管領導和原世博局分管領導擔任,日常工作由市方志辦承擔。世博志辦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對應市委條線、市府條線和(原)世博局條線的承編、參編單位。世博志辦的同志,除獨立承擔8個專篇的編纂任務外,還全面承擔世博志的組織、聯(lián)絡、協(xié)調(diào)、培訓等任務。從世博志辦工作人員的年齡結(jié)構(gòu)看,30多歲的青年至70歲的老同志都有,老中青結(jié)合;從領導人員看,世博會專家與方志專家結(jié)合。隨后,各承編、參編單位也陸續(xù)組建工作班子,確定編纂人員。至2011年底,大多數(shù)參編單位成立了編纂工作機構(gòu),實現(xiàn)了“一成立二落實”,即成立指導小組或工作小組、落實編纂人員和落實編纂經(jīng)費。到2012年9月,世博會志參編單位達到83家,專兼職編纂人員200人左右,隊伍基本成形。
從機構(gòu)設置看,志書的編纂一般有編纂委員會、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委員會顧問。重大事件志的編纂更需要有強大的組織機構(gòu)和穩(wěn)定的編纂隊伍?!渡虾J啦尽返木幾胛瘑T會主任是上海市委書記、市長、副市長、宣傳部長等,其中編纂委員會主任楊雄當時是副市長,也是原上海世博會執(zhí)委會委員、常務副主任;執(zhí)行主任洪浩是原世博局局長。編纂過程一些重要的會議,楊雄、洪浩出席并講話,鼓勵各承編參編單位努力把世博會志修成傳世佳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汪均益、季路德、宋仲琤都是原世博局的申辦元老,他們在組織協(xié)調(diào)原世博局的同志提供原始資料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總之,重大事件都充滿政府色彩,這是中國特色,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體現(xiàn)。編纂重大事件志應借助體制之力、發(fā)揮體制優(yōu)勢,給編纂工作提供組織保障。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組織精干人員編纂,借力用力,加快節(jié)奏,力爭盡快成書。在具體實施中,各卷或?qū)F仨氂梢患覡款^單位為承編單位,一家或者數(shù)家內(nèi)容涉及到的相關單位為參編單位。如世博會志的參加單位參考了上海世博會的管理體系,即根據(jù)世博會執(zhí)行委員會的架構(gòu)設置,如“工程建設”篇由上海市建設交通委擔任牽頭,市規(guī)土局、市房管局、浦東新區(qū)、黃浦區(qū)等為參編單位。“宣傳推介”篇由上海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文廣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新聞辦、市文明辦參編。
篇目論證。《上海世博會志》編纂分為組織建設、培訓編纂人員、擬定篇目、收集資料、編輯資料長編、撰寫初稿、分纂總纂、評審驗收志稿、組織出版等階段。啟動會議召開后,世博志辦先擬定《〈上海世博會志〉篇目及編纂分工方案》,然后交給各承編、參編單位討論。到2011年底,《上海世博會志》各篇篇目細化方案匯集到世博志辦。2012年初,世博志辦全體人員集中兩天,按照地方志書編纂的規(guī)范和要求,深入研討世博會志各篇篇目,多次修改,嚴格把關,并認真聽取各承編單位的意見,反復協(xié)商,反復溝通,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上海世博會志>篇目及編纂分工方案》。為了使篇目更加全面、系統(tǒng)、科學、客觀、真實、權(quán)威地反映上海世博會的全貌,又接連四次召開原申博辦、原世博局工作人員、世博會志顧問組和本市方志界專家參加的《上海世博會志》篇目論證會,認真聽取各方的意見。專家們總體上對《上海世博會志》篇目予以肯定,并就如何以國際化視角編纂世博會志,如何在全面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如何突出世博會的展示、活動和論壇三大主體,如何圖文并茂、使文圖相得益彰,要凸顯神采,不要只記形忽視“神”等專題各抒己見。此后,世博志辦吸納專家們的意見,再次對世博志篇目作了修改,形成最終的《〈上海世博會志〉篇目及編纂分工方案》。該方案的實施,標志著上海世博會志編纂工作進入實質(zhì)性的啟動階段。
各承編參編單位積極修志。經(jīng)費、人員、辦公場所到位,是順利開展編纂工作的必要條件。自2011年8月15日編纂工作啟動以后,各承編、參編單位積極行動,設立機構(gòu)、確定專人,根據(jù)其所承擔的任務編寫內(nèi)容。8月26日,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公室在大沽路100號召開“國內(nèi)參展”篇編纂工作啟動及動員會議,閔行區(qū)副區(qū)長莫負春(原世博局黨委副書記、中國館副館長)、市合作交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林湘、市合作交流辦公室副主任周賢行(原世博局國內(nèi)參展部部長)、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兼世博會志辦主任朱敏彥等出席。“世博會志·國內(nèi)參展”篇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編纂工作正式啟動,這是第一家啟動編纂工作的世博會志承編單位。由于國內(nèi)參展的大部分檔案資料散落在各省市各個部門以及個人手中,資料征集相當困難。市合作交流辦從本辦及已調(diào)整到各個新的工作崗位的原世博局工作人員中組建工作班子,于2012年3月26—27日、3月29—30日,分別在三亞、承德兩地召開《上海世博會志·國內(nèi)參展》篇全國編纂工作座談會,26個省區(qū)市相關領導共70余人分別出席相關會議。2012年初,市政府辦公廳發(fā)文成立編纂機構(gòu)、任命編纂機構(gòu)負責人后,有關人員及時到位,積極主動開展組織協(xié)調(diào)工作。3月5日,市政府辦公廳召開《上海世博會志·運行管理》篇編纂工作會議。4月13日,市政府辦公廳與世博志辦聯(lián)合召開《運行管理》篇內(nèi)容要點研討會。8月份,由他們承編的“運行管理”篇完成初稿寫作。世博會志辦副主任梅森深有感觸地說:“(《運行管理》篇,因為市政府)辦公廳行政得力,我們這兒業(yè)務跟得上,因此進展順利?!?/p>
編纂進程。為落實編纂篇目及分工方案,2012年2月27日,世博志辦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世博會志編纂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標志著世博會志編纂工作實質(zhì)性啟動。這次會議后,編纂工作進入第二階段,即志書初稿編纂的攻堅階段,工作重點轉(zhuǎn)向查閱檔案、編纂資料長編、編纂初稿等。經(jīng)過一年的艱辛努力,至2013年2月底,總計完成330萬字的世博會志初稿(部門合成稿)、1260萬字的資料及資料長編、10萬字的大事記,精挑細選出8800余幅圖照。根據(jù)當初市領導的指示要求,基本按時完成初稿的編纂任務。但初稿總體質(zhì)量不夠成熟,只是各單位各部門上交稿件的匯集產(chǎn)品,只能稱之為“部門合成稿”。合成稿在聽取各方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年的修改后,2014年5月開始,進入全志分纂階段。這一階段工作從先前的以各承編、參編單位為主,轉(zhuǎn)向以世博志辦為主,即組織召開各篇評議會,主要征求原上海世博局分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的意見,修改完成第三稿即全志分纂稿。匯總?cè)啦┲巨k力量集中時間審稿(分析和討論)。2015年1月,世博志進入總纂階段,由世博志辦主任朱敏彥擔任執(zhí)行總纂??傋氲娜蝿粘税盐召Y料,勾勒大事;規(guī)范文體,統(tǒng)一文風;控制篇幅,增刪適度之外,還需要核要素、核事物、核人物、核圖表、核時空、核全貌等。志書修改后給原世博局領導閱看,請他們提意見,拾遺補缺;在各方面意見基礎上再次修改,形成世博志第四稿(全志總纂稿,也即市地方志辦公室“評議稿”),印制后召開四個評審會:世博志編委會領導會議、原上海世博局領導會議、世博志顧問組專家會議、世博志承編單位負責人會議。會議后,根據(jù)各方的意見再做修改。修改稿最后交給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的方志界專家評議。最后在根據(jù)評議稿的意見修改后按照“定清齊”的要求交給出版社。
后期審查階段。世博志圖照承編單位為市政府新聞辦,世博志辦負責審定,上海人民出版社負責美術設計。市新聞辦除向各參編單位(解放日報社、文匯報社、新民晚報社、新華社上海分社)征集圖照資料外,還面向全球媒體,重點征集世博會運行期間的照片,收集了20萬張照片,從中選出2萬余張后,根據(jù)各篇需要,遴選出6000張。
回首《上海世博會志》5年編纂過程,既有經(jīng)驗,也有教訓,這些經(jīng)驗教訓對于以后的重大題材志頗有可茲借鑒之處。
首先,方志機構(gòu)盡早介入。在題材發(fā)軔階段而不是題材全部結(jié)束后介入,這樣可以全面收集資料,充分展開調(diào)研,擬訂初始篇目,以利展開工作。與此同時,隨著篇目的推開,承編和參編單位還可根據(jù)篇目加以調(diào)整。《上海世博會志》就有這樣一個過程,其承編(參編)單位由最初的50余家,經(jīng)過兩次調(diào)整,增加到83家。盡早介入的最大好處是收集資料后,早點編寫資料長編。地方志書編纂的常規(guī)順序是第一步收集資料;第二步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編寫資料長編;第三步才是在資料長編的基礎上編纂正文。由于《世博會志》編纂時間緊、介入晚,在資料長編尚未全部完成的情況下就開始編纂,最后在定稿后,不得不重新補充資料長編,特別是有的部門未做資料長編,最后只能由世博志辦分纂人員補寫。
其次,發(fā)揮口述史的作用。志書的質(zhì)量取決于資料,資料翔實是志書的基本優(yōu)勢和重要特點。因此,志書的資料一般都注重以檔案資料、文獻資料為權(quán)威性資料。雖然口碑資料也是重大題材志的來源之一,但這方面還是不夠重視。寫世博會志時,注意了口述資料的作用,如寫申辦篇,采用座談方式,請當時參與申博的人員暢談申博情況及感受,因時間久遠,集體座談可令當事人之間相互啟發(fā)、共同回憶當時情形?!镀髽I(yè)參與》篇因資料較少,采訪原市場開發(fā)部部長、工作人員等,當事人提供了鮮活生動和已有的材料里不曾提及活材料。本來規(guī)劃中,擬采訪世博會100個親歷者后編輯一本世博會口述史。但因種種原因未果,殊為遺憾。以后的重大題材志,應該運用現(xiàn)代口述史的理論和方法,有計劃、大范圍、廣角度地征集和積累史料,一是擴充重大題材的信息來源,二是以文獻檔案和口述史料為雙重證據(jù),相互參照、核對、印證,更保證資料的準確性。
最后,建立激勵機制,大力開展學術研討,不斷推進重大題材志的編纂工作。重大題材志編修,單靠方志部門一家的力量無法完成,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吸引和鼓勵專家學者及社會力量參與編纂。2013年,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和當代上海研究所聯(lián)合舉辦“《上海世博會志》暨重大事件志編纂研討會”,就是推進上海世博會志編纂、探索重大事件志編纂的一個很好嘗試。此外,方志辦還可根據(jù)重大題材內(nèi)容,梳理課題,通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各高校、各研究所和地方志網(wǎng)站等平臺對外發(fā)布,吸引專家學者和社會力量參與志書編修。根據(jù)世博會志編纂材料及補充實證等的需要,世博志辦曾設計以下課題進一步展開或深入:世博會法制建設研究、重大慶典和活動特點研究、城市最佳實踐區(qū)展館先進理念研究、世博園區(qū)黨建研究、溝通推介及媒體服務特點研究、世博會高峰論壇組織及其特點研究、世博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專題研究等13個課題,但最后只完成了世博會法制建設研究、重大慶典和活動特點研究、世博園區(qū)黨建研究、世博會遺產(chǎn)的繼承和弘揚研究。
要編纂合格、出色的重大題材志,必須在遵守傳統(tǒng)志書規(guī)范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比如文字要靈活。上海世博會的成功、精彩、難忘,舉世公認。世博會志的文字在堅持地方志書嚴謹、簡樸、流暢要求的文體的同時,必須盡最大努力,體現(xiàn)和反映世博會的精彩。揭示世博會展館、展品所蘊含的理念和價值;在世博會志的編纂過程中,一是突出說明世界各國展館的文化內(nèi)涵,說明城市最佳實踐區(qū)中各國參展展館中體現(xiàn)的價值理念和科技含量及人文理念、發(fā)展方向,從而將世博會的精華留存于世,為世人從世界各國的發(fā)展經(jīng)驗和理念中吸取經(jīng)驗留下寶貴的文獻資料。二要整理、反映世博會申辦、籌辦、舉辦各個階段決策、組織、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案例。通過這一系列案例,反映世博會建設者、組織者的努力,反映上海人民、全國人民在21世紀初的組織和協(xié)調(diào)能力、管理水平;客觀反映中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的制度優(yōu)勢和具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以,重大事件志不僅要存史、資治,更要教育鼓舞大眾,體現(xiàn)精氣神,讓我們的志書有靈魂有靈氣,就需要文字生動。志書不能像報告文學那樣大量鋪墊、大肆渲染,但也要注意有精煉的故事、有細節(jié)。在強調(diào)客觀記述史實的同時,也通過引述一些評價、加上適當?shù)拿枋觥⑸鷦拥膱鼍懊鑼?,以達到宣傳烘托的目的。
用權(quán)威報紙材料。志書資料的來源一般有著作、文書、檔案、報刊、網(wǎng)絡、口碑資料。重大事件志多是記敘當代發(fā)生的事,發(fā)生后,新聞記者迅即參與,到現(xiàn)場實地觀察感受,他們也是親歷親聞者。所以在世博會志中,我們用了網(wǎng)絡材料,如新華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等資料。比如世博會主要表現(xiàn)方式有展示、論壇、活動,其中展示是最重要的,因為大多數(shù)人談到世博會,就是匆匆忙忙排隊參觀各個場館,他們的觀博感受如何呢?7000萬人次參觀,在志書中如何體現(xiàn)參觀者,也是我們思考的路徑。如寫中國館時,就寫到觀眾評價:從海內(nèi)外來賓評價、國家領導人評價、名人評價、海外華人評價、民眾評價來反映。對中國館的外觀各種褒貶不一,有人說像斗拱,又有人說像糧倉,甚至還有人說它像火鍋、麻將桌,但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一言以蔽之:“讓人遠遠一看,就知道這個建筑一定是中國的,這是最欣慰之處。中國館建成開放以來,游客的解讀各式各樣,不管怎么比喻,每個人都說這是中國的,這正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①《中國新聞網(wǎng)》:總設計師現(xiàn)身中國館日:“東方之冠”交滿意答卷,2010年10月01日。通過引用網(wǎng)絡材料,我們可以看到鮮活的生命力,讓志書也更有可讀性?!渡虾J啦尽吩诟戒浿惺占擞^博藝文類資料,增加了志書的生動性。我們認為,可信(存史的需要)、可讀(教化的需要)和可用(資治的需要)是可以兼容,并行不悖的。我們以往編修的志書就是因為過分注重其可信而失卻了可讀,才一直束之高閣,乏人問津,從而失卻了資治的作用,這是不可不吸取的教訓。但是,志書是資料性文獻,畢竟不是文學作品,其可讀性和嚴謹性之間如何把握?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增強學術性。志書最重要的價值就在于它的史料性、真實性、客觀性、權(quán)威性。作為重大題材志,還應有學術性。世博會志初定19篇,最后一篇為《世博效應篇》。最初時,該篇是否設置,或者是寫成《世博遺產(chǎn)篇》爭論極大。最后認為,延續(xù)與放大世博效應是上海在后世博時期(特別是“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也將是國際社會最終衡量上海世博會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把握世博契機,拓展世博效應,謀劃好世博后大文章,這關系到上海城市轉(zhuǎn)型和未來發(fā)展方向,意義深遠。如本篇寫得好,將是本志書的亮點與特色,對全市的二輪修志工作可以起引領和示范作用。該篇由上海市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牽頭,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圖書館、國際問題研究院等專家參與編纂。該篇著重從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管理、國際效應四個方面分析世博會的后續(xù)效應。
人物寫法。當代重大事件涉及的人物一般健在,按照“生不立傳”的原則不能以“人物傳”形式記錄。但是,重大題材中體現(xiàn)出來的時代主題、精神面貌多以個人的事跡為代表、個人的精神風貌來體現(xiàn)。《上海世博會志》采用兩種方法記述人:一是“以事系人,人隨事出”。通過案例的表述,說明各類人物的具體貢獻。不僅全面記錄事件,而且有意識地在事件中記錄親歷親為者。二是以中央組織部表彰的519名全國先進個人為基礎,編列“人物簡介”。若非如此,便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參與者的精神風貌、時代精神。
總之,重大題材志除遵循一般志書的規(guī)律和規(guī)范外,要全面系統(tǒng)客觀記述事件,體例上科學規(guī)范,篇目設計科學合理,記述方法得體,嚴格遵守國家民族、宗教、外事、保密有關方面的有關政策外,編纂工作要早啟動,事件發(fā)生時就要介入,邊收集資料邊整理,邊寫資料長編邊撰寫初稿,邊修訂邊定稿。重大題材志教化、育人作用明顯,其形式要在遵循志書傳統(tǒng)體例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文字要生動,要加強口述史的作用。建立激勵機制,大力開展學術研討,不斷推進重大題材志的編纂工作。除堅持史料性、真實性、客觀性、權(quán)威性外,作為重大題材志,還可以有學術性。重大題材志編纂要突出事件中產(chǎn)生的精神理念,要總結(jié)出經(jīng)驗教訓,為將來發(fā)生類似事件有重大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