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興, 袁藝標, 劉力嘉, 楊海源, 沈歷宗, 夏添松, 秦 超, 葉 俊, 王 水
(南京醫(yī)科大學 a.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b.基礎醫(yī)學院, 南京 210029)
E-learning網(wǎng)絡平臺的構建及應用效果分析
黃華興a, 袁藝標b, 劉力嘉a, 楊海源a, 沈歷宗a, 夏添松a, 秦 超a, 葉 俊a, 王 水a
(南京醫(yī)科大學 a.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b.基礎醫(yī)學院, 南京 210029)
目的:傳統(tǒng)課程以面對面授課為主,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需要。E-learning是在線學習新方式,通過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或手機無線網(wǎng)絡進行網(wǎng)絡授課、答疑和論壇交流。方法:通過E-learning網(wǎng)絡平臺的構建及應用,對比分析網(wǎng)絡平臺應用前后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師生交流的密切程度,實驗組與對照組醫(yī)學生的實驗考核、理論考試成績輸入Excel 2007,并用Stata 19.0統(tǒng)計分析。結果:常規(guī)課堂教學以外開發(fā)E-learning平臺并強化利用,確能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師生互動,不失為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有益補充。結論:課堂教學為主,E-learning學習為輔的教學模式符合當前信息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醫(yī)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臨床技能水平的提高。但E-learning平臺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長遠規(guī)劃,循序漸進,逐步完善,方能發(fā)揮更大效能。
外科學基礎; E-Learning平臺; 醫(yī)學院; 教學模式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倡議為所有人提供新的數(shù)字化學習(E-learning)機會,使知識社會的全體公民“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生存”(learning to be)、“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1]。
E-learning即在線學習,是通過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或手機無線網(wǎng)絡在一個虛擬教室進行網(wǎng)絡授課、學習的方式。E-learning是伴隨著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技術發(fā)展起來的、全新的學習方式,它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傳統(tǒng)課程的結構形式仍是以學習內容的呈現(xiàn)、學習資源的累積為主[3],教學模式也以面對面的課堂授課為主,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其中傳道授業(yè)均可在課堂上進行,但學生對于未知領域比較陌生,尚未消化吸收理解形成自己的概念,無法在課堂上與教師思維碰撞、知識激蕩,故而提不出深層次的實質問題;只有通過課后復習、討論、融會貫通才有自己的見解,而此時教師不在身邊,無法及時解惑。李?;╗4]也提到課堂時間緊張,學生尚未消化吸收授課內容,抑或學生害羞內向不敢當面提問,因此傳統(tǒng)課堂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缺失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E-learning應運而生,在線學習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廣泛的參與性、交流的互動性[5]。魏紹蓉[6]提出將E-1earning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也能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潛力,發(fā)揮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智能手機的迅速更迭及移動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也大力促進了在線學習的日新月異,我們現(xiàn)在能更方便地直接通過手機、PAD等掌上工具在線學習,而且是“5A”式(Anytime,Anywhere,Anyone,Anymedia,Anyway)學習,并且這種學習更加開放、互動、有效,因為E-learning能滿足碎片時間學習,鼓勵學生提問并引發(fā)討論,注重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促進新鮮知識由臨時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李干[7]把國際E-learning的研究可分為3個階段:1968~1993年,研究文獻較少,定性研究方法為主,以概念探討為主;1994~2003年,研究文獻較多,研究方法偏向于定量,并逐漸出現(xiàn)主題分化和主題融合;2004年~至今研究主題不斷細化,研究深度進一步增強,從單一強調“學習者”或“教學者”的自我導向學習研究到強調“教學者” 和“學習者”互相協(xié)作學習研究。
復旦大學[8]、上海對外貿易學院[9]等推出虛擬校園網(wǎng)絡課程學習平臺,在全國較早地實現(xiàn)了課程網(wǎng)絡化輔助教學,教師、助教和學生可以在虛擬校園平臺上開展課件瀏覽、提交作業(yè)、答疑、資料共享、論壇留言等教學活動。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等職業(yè)技術學院也比較推崇E-learning平臺,認為是一種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知識獲取與實踐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10]。
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制定了《豐富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戰(zhàn)略》[4],確定了E-learning發(fā)展的兩個層次戰(zhàn)略目標。第1層次屬于強制層次, 重在教學基本信息告知,這些信息包括:課程名稱及簡介、課程內容及基本概念、學習效果、評價及反饋、課程通知等。第2層次屬于鼓勵層次,重在資源共享和學習交流,強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交流,鼓勵信息技術與課程的進一步整合。
E-Learning平臺是一個學習管理系統(tǒng),是教師現(xiàn)場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之一,用于管理、跟蹤、收集基于課堂環(huán)境的聯(lián)機培訓信息,應具備教學管理、課程管理、資源管理、學習園地及系統(tǒng)管理等功能,主要采用基于瀏覽器/服務器結構的3層應用模型[11]。高珺等[12]認為現(xiàn)有的商業(yè)軟件價格高昂,使用方難以針對自身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fā),使得網(wǎng)絡教學的推廣受限,必須引進與開發(fā)有效結合。
南京醫(yī)科大學E-learning課程建設時間略晚,引入卓越電子公司E-learning網(wǎng)絡課程,結合自身需要及醫(yī)學特色進行針對性開發(fā),要求每門課程至少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師簡介、教學日歷、教學資料和互動欄目等6個基本欄目,每個欄目中內容齊全,并適時更新。2012年課程中心網(wǎng)站正式上線。截止到2015年9月14日已開設416門課程(含必修課和選修課),一級欄目2 332個,二級欄目3 038個,頁面6 043個,課程資料6 825個,習題65 107題,點擊量超過30萬次。國家級預防醫(y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較早建立了E-Learning平臺,學生可通過網(wǎng)絡收看教師授課;教師也能遠程遙控和管理,加強師生間互動,教學相長[13]。
《外科學基礎》E-Learning平臺除了上述6個基本欄目,還有實踐教學、教學錄像、虛擬平臺和質量監(jiān)控等4個特色欄目(見圖1)。開設一級欄目8個,二級欄目76個,頁面80個,課程資料76個,習題2 308題,點擊量超過3萬次。
圖1 《外科學基礎》E-Learning平臺網(wǎng)站架構
實踐教學包括實踐教學目標、教材、大綱、教學內容、考核過程、教學環(huán)境與設備以及開放實驗室等。外科實踐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手段,以臨床為目的,分為“基礎型實驗”“綜合型實驗”“提高型實驗”及“創(chuàng)新型實驗”4種,按照“操作講授、演示、培訓及過關測試”的步驟進行授課,注重課堂授課與課后開放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以培養(yǎng)具有較強“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臨床操作能力和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 的醫(yī)學生。
教學錄像為高清外科操作規(guī)范視頻,目前有《無菌術》《切開、縫合、打結》《無瘤技術在惡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等,中英文版本,優(yōu)質的教學視頻是E-learning教學的重要素材之一。
虛擬平臺包括《虛擬闌尾切除術》《乳腺癌的診療》《虛擬無菌術》《3D虛擬手術室漫游系統(tǒng)》等虛擬軟件,獲得衛(wèi)生部遠程醫(yī)學教育優(yōu)秀課件一等獎、江蘇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虛擬外科手術平臺具備虛擬環(huán)境的場景感,互動性強,操作簡便,增強感性認識。相比于傳統(tǒng)手術教學,不受時間及場地限制,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外科實踐的教學效果。
質量監(jiān)控平臺通過網(wǎng)絡信息化途徑加強對實踐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監(jiān)控,形成學生、教師、教學督導三者之間針對實踐教學的互動的教學評價反饋,形成醫(yī)學生培養(yǎng)全過程的實踐技能評價反饋體系,包括實習前技能考核、畢業(yè)前技能考核以及工作后用人單位技能考核3個階段的評價反饋。
互動欄目是E-learning平臺的核心部分[4],如果沒有了互動交流、討論答疑,在線教學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就變成了“僵尸網(wǎng)站”[14]。學校要求能及時更新教學班學生名單,并進行互動教學管理;通過互動欄目給教學班學生布置、批改作業(yè),答疑或自測考試;通過論壇定期或不定期和學生交流互動、解惑答疑、討論問題。主講教師、督導、教學團隊成員能積極參與論壇交流。交流討論是讓學生明白其認識局限性從而產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但是網(wǎng)上討論常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帖災、跑題、不當言論等,教師和助教應當密切關注論壇的討論情況,以保證大家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下分享,要把“跑題”的討論引回來,把過分的言論刪除,優(yōu)秀帖子置頂?shù)?;或者比如學生由于畏懼“權威”而不敢或不愿發(fā)表不同觀點,教師和助教不要過分卷入學生的討論,以免阻礙了學生觀點的交流。對于共性的問題,可以采用視頻集中回應;或者比如在論壇不太活躍的時候,教師可以拋出一些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營造討論氛圍,提升討論質量和討論深度;鼓勵學生相互認識了解,形成自我感覺安全和愿意分享的學習共同體。通過答疑討論,不僅能夠糾正過時或錯誤的題庫,還能激發(fā)師生間的思維碰撞,促進知識的掌握和延伸。
(1)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級、2012級五年制和民辦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五年制2011級、2012級學生數(shù)分別是375人、283人,民辦學院2011級、2012級學生數(shù)分別是101人、114人,分別以五年制、民辦學院的兩個年級對照研究,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以及既往成績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2011級學生按照既往平時上課、期末實驗+理論考試的程序進行,2012級學生平時上課后追加E-learning網(wǎng)絡作業(yè),學生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每次題量50題左右,共10次,以選擇題為主,少量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等,期末同樣參加實驗+理論。
(3) 考核方法。實驗考核采取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形式[15],設置八站:機械刷手站、穿無菌衣站、戴無菌手套站、消毒站、鋪單站、器械辨認站、打結技術站、心肺復蘇站;理論考試題型有選擇題、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等4種。實驗、理論成績均以百分計。
(4) 統(tǒng)計學方法。五年制、民辦學院的2011級、2012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實驗考核、理論考試成績輸入Excel 2007,并用Stata 19.0統(tǒng)計分析。
(5) 成績。五年制、民辦學院的2011、2012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實驗、理論成績如表1所示。
表1 五年制、民辦學院的2011級、2012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實驗、理論成績
(6) 成績分析。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2012級學生實驗、理論與總成績均比2011級高4~5分,經(jīng)t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0.001),說明經(jīng)過平時E-learning平臺的作業(yè)強化練習,確實能提高成績;而民辦學院2011級3項成績均比2012級高,估計與學生依從性不高有關,民辦學院學生入學成績原本就差很多,而且學習依從性比不上五年制學生,要么不做作業(yè),要么抄襲答案應付作業(yè),平時網(wǎng)絡作業(yè)完成率也明顯反映這一推測,五年制學生網(wǎng)絡作業(yè)完成率達95.60%,而民辦學院完成率只有67.84%。
除了作業(yè)和測試,論壇也是師生互動交流的一個窗口,通過增加論壇議題、加強作業(yè)答疑等手段,網(wǎng)絡點擊量漲幅迅猛,而且通過與學生互動,能夠淘汰一些錯誤的題目,更新一些過時的題目,糾正一些不嚴謹?shù)念}目,逐漸完善題庫系統(tǒng)。另外通過與學生互動,能夠及時指導學生學習,解除學業(yè)困惑,和諧師生關系,提高學習效率。
學校教務部門每學期對網(wǎng)絡課程建設情況進行驗收、評優(yōu),評委有專家和學生,學生為主要評委,評價指標有一級指標4個:完整性(定性)、規(guī)范性(30分)、技術性(10分)和互動性(60分);二級指標有欄目和內容(合格或不合格)、課程說明(5分)、教學團隊(5分)、教學資源(20分)、課程設計(5分)、界面美觀(5分)、學習管理(10分)、互動欄目(20分)、論壇交流(10分)及訪問點擊量(20分)等10個,還有特色項目可得附加分?!锻饪茖W基礎》E-learning平臺因結構完整、資源豐富、技術先進以及互動積極,連續(xù)三學期被評為優(yōu)秀網(wǎng)絡課程。
E-learning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4],不是教師個人單打獨斗建設網(wǎng)絡課程就能完成的,需要有完整的團隊,既要有專業(yè)教師,也要有技術支持;既要有專職教師追蹤網(wǎng)站,也需要學生的密切配合。專業(yè)教師從教學資源等著手提供豐富的視頻、圖片、文字等素材;技術人員從課程設計、界面等方面提供支持,構建界面友好、取用方便的網(wǎng)站;實驗師專職教學,做好與學生的互動,布置批改作業(yè),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學生也可在做題的過程中與教師探討專業(yè)問題、網(wǎng)站問題,從使用者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多點創(chuàng)意,搞出特色,共同完善教學平臺,促進在線學習的不斷進步,而且學生的網(wǎng)絡學習行為具有可信任性。
[1] 張國霖.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從《學會生存》到《教育——財富蘊藏其中》[J].當代教育科學,2003(12):11-13.
[2] 張俊玲.E-learning環(huán)境下高校精品課程有效性建設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0):84-86.
[3] 白曉晶. 淺析E-learning課程結構的模式構建[J]. 中國遠程教育,2012(10):53-56.
[4] 李海花. 香港中文大學E-learning促進大學教學改革的發(fā)展特色及啟示[J]. 高教探索,2010(5):30-36.
[5] 李亞婉. 歐洲遠程教育與電子學習的發(fā)展趨勢[J]. 中國遠程教育,2006(8):72-75.
[6] 魏紹蓉,王曉英,劉志強,等.基于E-learning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20-22.
[7] 李 干,袁勤儉,舒小昀,等. 國際E-Learning研究熱點演化及趨勢探測[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4):41-52,103.
[8] 閆 華. 復旦大學網(wǎng)絡課程建設與發(fā)展[J]. 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1(7):23.
[9] 鄭維勇.大學英語網(wǎng)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6):141-144.
[10] 俞秀金,張 耀,呂 俊,等.基于E-learning平臺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5):186-187,191.
[11] 況麗霞,陳金兒.一個E-Learning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7):19-21.
[12] 高 珺,宓 詠. 基于開源軟件的高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建設與推廣[J].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S1):271-276.
[13] 曹松玉,楊 葉,陸曉梅,等.預防醫(y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8):243-245.
[14] 紀玉春. CNCERT發(fā)布2009年11月網(wǎng)絡安全公告求職網(wǎng)站成掛馬重點[J]. 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0(1):40.
[15] 黃華興,凌立君,沈歷宗,等. 外科實踐教學“三位一體”網(wǎng)絡化質量管理的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8):148-151.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E-learning Network Platform and Its Analysis in Medical College
HUANGHuaxinga,YUANYibiaob,LIULijiaa,YANGHaiyuana,SHENLizonga,XIATiansonga,QINChaoa,YEJuna,WANGShuia
(a.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b.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cannot complet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aching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face-to-face teaching method. E-learning is a new way of online learning that can teach, answer question and exchange views through the computer with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wireless network.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level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the degre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fter finish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learning network platform. It is found that the E-learning platform can improve students’ performance,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But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and must have a long-term planning, a step-by-step developing, and a gradual improving.
basic surgery; E-learning network platform;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method
2016-03-03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5YJCZH061);2016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6SJB880017);2016年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教育分會醫(yī)學教育研究課題(2016A-KC003、2016B-KY010、2016B-JJ066/67、2016B-FF060、2016B-LC021/22/25/26/27)
黃華興(1978-),男,江蘇丹陽人,碩士,副教授,外科學總論教研室秘書,研究方向為外科教學方法與理論。
Tel.:13851983214;E-mail:huanghuaxing@njmu.edu.cn
袁藝標(1981-),男,江蘇鹽城人,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醫(yī)學教育技術。Tel.:13813380760;E-mail:9634629@qq.com
G 642
A
1006-7167(2017)02-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