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強
一堂數學新授課,如果學生的活動落實,體驗充分,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良好數學素養(yǎng),猶如在數學的沃土上“栽活了一棵樹”。而一堂好的復習課則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進一步建構數學知識體系,能幫助學生 “育好一片林”。如何上出一堂讓學生喜歡有收獲的小學數學復習課,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收到了較好效果。
一、 學生在回憶知識點中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這樣回憶知識的過程,學生會在腦海中搜尋學過的知識,學生搜尋學過的知識,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且進一步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學生更能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整理知識會更主動。有了內在動力,學生的學習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也能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復習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一) 利用“學習任務單”促使學生回憶出學過的知識
教師將復習內容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進行梳理,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回憶所學知識,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能更快將學過的知識形成知識體系,使復習效果更明顯。
如我在教學復習長度、面積、體積、容積之間的進率時。我為學生準備了三個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內容如下:
學習任務單1:“按一定順序寫出你知道的長度單位: 。”
學習任務單2:“按一定順序寫出你知道的面積單位: ?!?/p>
學習任務單3:“按一定順序寫出你知道的體積(或容積)單位: ?!睂W生有了回憶后,再由學生合作完成整理出長度、面積、體積、容積之間的進率,達到了較好的復習效果。
(二)提出復習核心內容,引導學生回憶出學過知識
為了了解學生關于要復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讓提出的問題更具開放性,只出現將要復習的核心內容,引導學生對即將復習知識進行回憶。再讓學生在回憶知識后,說出圍繞核心內容所知道的知識。這時教師也可加入學生中,作為的大朋友,和學生一起回憶出學過的全部知識點。然后,教師可以將師生共同回憶的相關零碎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整理,在整理后形成知識體系。
例如在復習數學的整除的相關概念時,教師可以板書標題“復習數的整除”后,教師可以問:“關于數的整除,同學們知道些什么?”這個比較開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回憶完知識點后,教師再和學生一起合作將知識點整理,形成如下數的整除的知識體系。
二、學生在自主整理中復習,提升學生能力,提高復習效率
小學數學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已學數學知識,建構起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教師要從關注學生發(fā)展角度出發(fā),交給學生梳理知識、建構知識體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梳理知識、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學生只有在經歷了收集信息、自主梳理、主動建構知識體系這些過程才能有更深的體會,才能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意識和能力。
如:在教學復習課“平面圖形的面積”時,首先讓學生回憶學習平面圖形面積時依次學習的順序,學生在回憶出了:我們在學習面積時出現的順序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后,讓學生自主梳理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之間的聯系,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的面積之間的聯系,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之間的聯系,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之間的聯系。在自主整理出聯系過程中,梳理出公式的推導過程,總結出割補法、剪拼法等方法,然后讓學生找知識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并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知識歸納成體系。
三、學生在練習、檢測中復習,有效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復習課要收到實效,要讓學生將知識記于心,離不開必要的練習。適當的練習,能讓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標,能有效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精心設計的練習,能將學生復習掌握的知識進一步鞏固,能將學生形成的知識體系進一步內化,成為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能。精心設計的練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切實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練習、檢測要注重基礎性,讓大多數學生有收獲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睌祵W課面向全體學生,要求練習必需注重基礎性,只有這樣大多數學生才能體會成功,增強自信。以復習的基礎知識為內容,或在基礎知識上難度略為提升,精心設計成以基礎知識為主的練習題,既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讓學生有所收獲,又能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讓復習收到實效。
(二)練習、檢測要有生活性,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復習的實用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fā)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yè),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復習課的練習設計盡量尋找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將數學復習課的知識與生活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運用所復習的知識去解決生活情景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復習的實效性。如在復習完克和千克的內容后,我把相關內容設計成了商店情景,給了學生一幅主題圖,展示了各種商品和商品的單位重量的價格,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這樣的設計學生體會到數學源自生活,體會到學到的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問題。
(三)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讓不同的人在復習時得到不同的數學能力提升
在復習階段,分層次的練習題的設計應把握知識的連接點,做到一道練習題擊中多個知識點,通過題型或問題情景變化,促進學生獲得熟練解決問題技能。同時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利用學生間的互相提問、小組中成員的合作等多種學生喜愛的活動,讓學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獲得發(fā)展。還可以圍繞一些故事情景設計幾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或者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學習競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數學復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傳統(tǒng)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去“回憶”,要讓學生去“自主整理”,要讓學生去“練習體驗”。教師只有把復習的機會還給學生,通過多種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復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去經歷回憶、整理、溝通、歸納、應用的過程,學生才能體驗成功,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真正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