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歌德以詩教子
歌德有個兒子,受他的影響,也十分喜歡詩歌。有一次,在客廳里,歌德看到兒子捧著一本紀(jì)念冊在陶醉地念著,就走過去問:“有什么好詩?能和爸爸分享嗎?”兒子歪頭想了一下,沒有拒絕。歌德一看,原來是兒子不知從哪兒摘抄了別人寫的一段詩:
人生在這里有兩分半鐘的時間,
一分鐘微笑,
一分鐘嘆息,
半分鐘戀愛,
因?yàn)樵趷鄣倪@分鐘中間他死去了。
歌德看完后,眉頭不覺一緊。年輕人啊,為什么會這樣玩世不恭地對待人生呢?整首詩彌漫的是一種頹廢、迷惘的思想情緒。正想著,兒子得意地問道:“爸爸,怎么樣?說得很有道理吧?而且,您看這用詞,多簡練、多精確啊!好詩!好詩!”歌德聽罷,說道:“我拿回房間好好琢磨琢磨好嗎?”兒子以為爸爸深深喜歡上了這首詩,就手-揮,爽快地說:“沒問題!”
回到房間后,歌德不禁憂心忡忡,兒子受這種人生觀的影響,長久下去,豈不是要墮落?不行!自己也要寫一首詩奉勸兒子!他思索了一會,攤開兒子的紀(jì)念冊,提筆寫道:
一分鐘有六十秒鐘,
一天就超過了一千。
小兒子,要知道這個道理,
人生能有多少貢獻(xiàn)。
歌德又來到客廳,把自己的詩拿給兒子看,他跟兒子低聲講解:“這兩首詩,是兩種計(jì)算時間的標(biāo)準(zhǔn),反映了兩個人對時間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把一生只當(dāng)作兩分半鐘的人,實(shí)際上是游戲人生,只能一輩子碌碌無為,浪費(fèi)寶貴的時光,等到老去的時候,除了徒然后悔,還能擁有什么呢?而用每一秒鐘的時間來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踏踏實(shí)實(shí)地去學(xué)習(xí)、去思考、去工作,將會擁有豐富的時間,比那些用年月日來計(jì)算時間的人,能做出更多有實(shí)際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