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亞青 楊麗霞
《操場上》是“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識字課文。該文短小精悍,有6個介紹體育活動的短語和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其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生動地反映了在校生活場景?!安烤幈尽苯滩陌堰@篇課文由一年級上冊調(diào)整到了一年級下冊,基于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層次不同,這篇課文的語用功能自然也有了相應的變化,需要教師準確解讀、合理開發(fā)。接下來圍繞這節(jié)課的磨課過程,談談如何基于新教材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
一、磨準“方法”
(一)教學定位
抓住生字特點識記,以微課的形式,講解部首演變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教學片段
師:觀察板書,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第一組詞(打球、拔河、拍皮球)都是手上動作,第二組詞(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腳上運動。我們來看看電腦老師給我們的介紹吧!
(生觀察微課中偏旁的演變,書空偏旁)
師:漢字可真奇妙??!通過偏旁來認識漢字,這樣的方法叫作“同偏旁識字法”。我們能用這個方法認識好多漢字呢!現(xiàn)在你能用這個方法認識一下“口字旁”的字嗎?
(三)教學反思
1.微課引進,教學的內(nèi)容有所突破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積極使用,能幫助我們提高效率,它不僅手段新穎,而且能使內(nèi)容富有層次感。用微課的形式,系統(tǒng)地講授“提手旁”和“足字旁”,對這兩個偏旁的演變過程進行展示與探究,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顯著增加,教學的內(nèi)容也更生動,更成體系。但是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仍然處于孤立狀態(tài),缺少語境。
2.視頻講授,課堂的活躍度仍不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微課只能讓其保持一段時間的專注。而且學生對于動畫的興趣大于對字理的興趣,有點本末倒置的傾向。
3.設計固定,課堂的生成性尚欠缺
教學步步預設,學生難以突破教師設定好的框架,教學仍然停留在“師說生做”的層面。特別是關于偏旁的規(guī)律、同偏旁的識認,一直處于一種“給”的狀態(tài),很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磨出“動感”
第二次磨課,我們著重考慮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給一年級的課堂更多的活力,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快樂。
我們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遵循一年級學生好動好奇的特點,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動靜結合,在游戲中初識生字,在課間操中復現(xiàn)生字,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一個又一個的語境中鞏固生字詞。比如,我們設計了將漢字拆成部件進行拼一拼的環(huán)節(jié),用游戲的方式識字,特地安排了“排一排”“編一編”“動一動”這幾個活動。
(一)教學定位
改變學習方式,在活動中識字,在情境中學習,在游戲中鞏固。
(二)教學片段
1.排一排
(黑板上貼詞: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師:請仔細觀察板書,如果要把這些體育活動分成兩類,可以怎么分?
生:“打、拔、拍”都是手上運動,有“提手旁”;“跳、跑、踢”都是腳上運動,有“足字旁”。
(播放微課,總結“同偏旁識字法”,拓展延伸“口字旁”的字)
回家作業(yè):搜集“口字旁”的字,認一認。
2.編一編
師:小朋友們這么棒,做完了游戲,你們想不想跟著老師來讀讀跳跳玩玩呢?
師:現(xiàn)在你能用我們新認識的“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編一編兒歌嗎?
(出示兒歌:
拉拉拉,拉小手。提提提,提籃子。捉捉捉,捉迷藏??缈缈?,跨步子。
踩踩踩,踩影子。躍躍躍,躍過去。坐坐坐,快坐好。靜靜靜,靜悄悄。)
3.動一動
(讓學生動動手、動動腦,課外拓展認識“提手旁”“足字旁”的字)
師:請以同桌為單位,打開信封(事先放在學生抽屜中),一起動手拼一拼“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并一起認一認。
(生拼湊“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漢字,并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三)教學反思
1.聯(lián)系舊知,生成新知
新舊教材更替,需要考慮知識背景的不同。在新教材一年級上冊中,學生就已經(jīng)學習過“提手旁”,因此當《操場上》這篇課文放在一年級下冊進行教學時,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與目標就需要進行調(diào)整。筆者將調(diào)整后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利用已經(jīng)認識的部首發(fā)現(xiàn)造字的規(guī)律,進而認識更多帶有相同偏旁的字。在具體的語境中,拓展新知,從課內(nèi)認識的“提手旁”“足字旁”的生字,拓展到課外的“口字旁”的生字。根據(jù)“同偏旁識字法”,利用已學偏旁,課外拓展識字,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內(nèi)容,更體現(xiàn)了課堂的深度與廣度,這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是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
2.關注學情,體現(xiàn)生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應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也成為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不長,因此在研究一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遵循他們的課堂注意力特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很多既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又與教材內(nèi)容相輔相成的活動。在字詞教學過程中貫穿活動的理念,在活動中識記漢字,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激發(fā)與升華,增加了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對語文字詞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3.習得方法,升華思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墩n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教給識字方法。這節(jié)課教學的識字方法中,同偏旁識字法、兒歌識字法、小組合作探究識字法等都是學生在“排一排”“編一編”“動一動”的活動過程中,在自己的探索中,潛移默化地收獲的。這也是學習方法的一種發(fā)現(xiàn)與習得。
經(jīng)多次磨課、修改,《操場上》這堂課把課文放在了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聯(lián)系中,把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放在了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背景中,把教學手段的選擇放在了學生的興趣點與教師的教學觀念轉(zhuǎn)變中。作為磨課者的筆者,在不斷的“頭腦風暴”式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的熏陶下,也收獲良多。
(浙江省杭州市文新小學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