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青
營改增后建筑服務業(yè)務的稅負籌劃
付永青
《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規(guī)定》中規(guī)定,一般納稅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一般納稅人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一般納稅人為建筑工程老項目提供的建筑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那么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是否比一般計稅方法低呢?下面采用舉例說明的方式進行分析說明,工程總額全部按照100萬元計算,計算的其他稅費包括城建稅7%,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三項合計12%。
第一,甲方是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有如下4種情況。
全部取得乙方開具的3%稅率專用發(fā)票,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為100÷(1+3%)×3%=2.91(萬元),因抵扣進項稅額減少繳納其他稅費2.91×12%=0.35(萬元),該項工程實際成本是100-2.91-0.35=96.74(萬元)。
甲供材金額按照工程額30%計算,取得專用發(fā)票稅率都按照17%計算;工程其余70%金額取得乙方開具的3%稅率專用發(fā)票,則甲方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是30÷(1+17%)×17%+ 70÷(1+3%)×3%=6.40(萬元),因抵扣進行稅額減少繳納的其他稅費6.4×12%=0.77(萬元),則工程實際成本是100-6.4-0.77=92.83(萬元)。
經(jīng)測算,在取得乙方開具3%專用發(fā)票時,甲供材金額需要到達工程總額的60.24%,并且取得專用發(fā)票稅率是17%才可以等于乙方全部提供稅率11%專用發(fā)票時的工程成本。甲供材金額按照工程額60.24%取得17%稅率專用發(fā)票,工程其余39.76%部分取得乙方開具的3%稅率專用發(fā)票,甲方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60.24÷(1+17%)×17%+39.76÷(1+3%)×3%=9.91(萬元),因抵扣進行稅額減少繳納的其他稅費9.91×12%=1.19(萬元),則工程實際成本是100-9.91-1.19=88.9(萬元),和乙方全部提供11%稅率專用發(fā)票時的工程成本相等。從上面計算可以看出,甲供材越多甲方稅收抵扣收益越大工程成本越低。
全部取得乙方開具的稅率11%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是100÷(1+11%)× 11%=9.91(萬元),因抵扣進項稅額減少繳納其他稅費9.91×12%=1.19(萬元),則工程實際成本是100-9.91-1.19=88.9(萬元)。
甲供材金額按照工程額30%計算,取得專用發(fā)票稅率都按照17%計算;工程其余70%取得乙方開具的稅率11%專用發(fā)票,則甲方抵扣的進項稅額就是30÷(1+17%)×17%+70÷(1+ 11%)×11%=11.30(萬元),因抵扣進項稅額減少繳納的其他稅費11.3×12%=1.36(萬元),則工程實際成本是100-11.3-1.36=87.34(萬元)。
甲供材金額按照工程額70%計算,取得專用發(fā)票稅率都按照17%計算;工程其余30%取得乙方開具的稅率11%專用發(fā)票,則甲方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就是70÷(1+17%)×17%+30÷(1+11%)×11%=13.14(萬元),因抵扣進項稅額減少繳納的其他稅費13.14×12%=1.58(萬元),則工程實際成本是100-13.14-1.58=85.28(萬元)。從上面計算同樣可以看出甲供材越多甲方獲得的稅收抵扣收益越大,工程成本越低;甲供材越少甲方獲得的稅收抵扣收益越小,工程成本越高。
通過以上計算分析可以看出,同樣是100萬元工程,因取得專用發(fā)票金額不同和甲供材占工程金額的比例不同,對于甲方來說工程的實際成本就不一樣。其中工程成本最高是第一種全部取得稅率3%專用發(fā)票,其次是第三種全部取得稅率11%專用發(fā)票,再次是第二種采用甲供材同時取得部分稅率3%專用發(fā)票,但是甲方需要拿出總價超過工程總額60.24%的甲供材并且還要都能取得稅率17%的專用發(fā)票,否則工程成本會高于前者,工程成本最低是第四種采用部分甲供材同時取得稅率11%專用發(fā)票。
第二,甲方是非企業(yè)性單位或者是企業(yè)性單位但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等原因不抵扣進項稅額的話,則是否采用甲供材和取得發(fā)票稅率的多少對甲方來說工程成本都是一樣的,但是可以通過稅收籌劃影響乙方的稅負,進而降低工程成本。
乙方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或者乙方是一般納稅人但選擇簡易計稅方法,采用3%稅率,開具發(fā)票金額100萬元,需要交納的增值稅是100÷(1+3%)×3%=2.91(萬元),交納的其他稅費是2.91×12%=0.35(萬元),合計稅負3.26萬元。
乙方選擇簡易計稅方法,采用3%稅率。甲供材金額占工程總額30%,乙方開具發(fā)票70萬元,應該繳納增值稅70÷(1+3%)×3%=2.04(萬元),繳納其他稅費2.04×12%=0.24(萬元),合計稅負是2.28萬元。
如果甲供材金額占工程總額的60.24%,乙方開具發(fā)票39.76萬元,則乙方應該繳納增值稅39.76÷(1+3%)×3%=1.16(萬元),繳納其他稅費2.04×12%=0.14(萬元),合計稅負成本1.3萬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甲供材越多,乙方稅負越低,但這種稅負降低是以乙方工程總額減少為代價的,乙方經(jīng)濟效益是否同步提高需要結合具體工程項目進行分析。
乙方選擇一般計稅方法,采用11%稅率,開具發(fā)票100萬元,無抵扣進項發(fā)票,則乙方應繳納增值稅100÷(1+11%)× 11%=9.91(萬元),繳納其他稅費9.91×12%=1.19(萬元),合計稅負成本11.10萬元。
乙方開具發(fā)票100萬元,乙方取得稅率17%進項專用發(fā)票金額占工程總額的30%,則乙方應該繳納增值稅100÷(1+ 11%)×11%-30÷(1+17%)×17%=5.55(萬元),繳納其他稅費5.55×12%=0.67(萬元),合計稅負是6.22萬元。
經(jīng)測算,乙方開具專用發(fā)票100萬元,且取得占工程總額48.16%稅率17%進項專用發(fā)票時的稅負成本,等于乙方采用簡易計稅方法稅率3%計稅的稅負成本,計算如下:繳納的增值稅是100÷(1+11%)×11%-48.16÷(1+17%)×17%=2.91(萬元),繳納其他稅費2.91×12%=0.35(萬元),合計稅負是3.26萬元。
從上述計算分析看出,乙方取得進項專用發(fā)票越多稅負成本越低,如果取得進項專用發(fā)票金額超過工程總額的48.16%稅負成本則低于采用簡易計稅方法時的稅負成本。
乙方選擇一般計稅方法,采用11%稅率。甲供材金額30萬元,乙方開具70萬元專用發(fā)票,則乙方繳納增值稅70÷(1+ 11%)×11%=6.94(萬元),繳納其他稅費6.94×12%=0.83(萬元),合計稅負7.77萬元。
甲供材金額30萬元,乙方開具70萬元專用發(fā)票,取得稅率17%進項專用發(fā)票40萬元,則乙方繳納增值稅70÷(1+ 11%)×11%-40÷(1+17%)×17%=1.12(萬元),繳納其他稅費1.12×12%=0.14(萬元),合計稅負1.26萬元。
乙方開具30萬元專用發(fā)票,甲供材金額70萬元,則乙方繳納增值稅30÷(1+11%)×11%=2.97(萬元),繳納其他稅費2.97×12%=0.36(萬元),合計稅負3.33萬元。
通過以上計算分析可以看出,同樣是100萬元工程,因開具專用發(fā)票金額和稅率不同、甲供材金額不同及取得進項發(fā)票金額不同,對于乙方來說工程稅負成本就不一樣。稅負成本最高是第三種情況,無抵扣進項,全部開具稅率11%專票,但隨著抵扣進項的增加稅負成本會逐漸減少。其次是第一種情況,全部開具稅率3%專票;再次是第四種情況,但如果乙方取得進項稅額稅負就會減少。稅負成本最低是第二種情況,但存在稅負成本和經(jīng)濟效益的選擇,上述幾種情況也存在這樣的選擇,理想的選擇是經(jīng)濟效益最大時,稅負成本最低。
營改增政策規(guī)定允許企業(yè)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是保證營改增后建筑企業(yè)稅負穩(wěn)定不增加的一個兜底政策,建筑企業(yè)要降低稅負還需要采用一般計稅方法。營改增政策為為降低建筑企業(yè)稅負成本提供了政策依據(jù),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甲乙雙方進行密切的稅收籌劃,根據(jù)建筑業(yè)務的具體情況和甲乙雙方情況進行詳細分析計算,來降低雙方的各自稅負成本和總體成本,進而取得雙方總體的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