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澈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北京,100007)
法國相互健康保險:行業(yè)團結的實現路徑及啟示
——以MGEN為例
沈 澈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北京,100007)
法國多層次保障體系行業(yè)特征明顯,造成社會保險碎片化嚴重,卻有利于第二層次中相互制健康險的發(fā)展。MGEN是法國最具影響力的相互制健康險機構,通過一系列措施增進了行業(yè)團結,在第二支柱補充醫(yī)療保險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既滿足會員的共同利益、又關注個性化需求;既堅持傳統(tǒng)的會員共同治理,又引入了市場化的現代管理方式;既保持高再分配水平,又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既培育團結互濟的社會文化,又受到專門立法的引導與制約。當下中國的相互保險機構剛剛落地,借鑒MGEN的成功經驗,包括培養(yǎng)互助文化、立法先行、遵從成員利益等,對中國相互保險的健康發(fā)展具有現實意義。
相互保險;行業(yè)團結;法國;MGEN;社會認同
法國在風起云涌的革命斗爭中,工會力量日益強大,以工人自發(fā)、行業(yè)互助為特征的法團主義深入人心。法國互助組織的萌芽出現在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政府曾以自由主義為借口,遏制工會和互助組織發(fā)展,這反而引起強烈反抗,最后以政府讓步告終?;ブM織及工會維護了本行業(yè)成員的共同利益,同時為相互保險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在1947年法國建立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之前,諸多行業(yè)工會已經倡導建立了內部的疾病保險互助團體。法國的基本醫(yī)療保險體系和補充醫(yī)療保險體系同樣呈現出明顯的行業(yè)化特征。在法國的基本醫(yī)療保險體系中,“全國領薪者疾病保險”最為龐大,主要為工薪階層提供社會醫(yī)療保障;“法國工商業(yè)自由職業(yè)者疾病保險”為工商業(yè)者、自由職業(yè)者設立,“法國軍人疾病保險”為軍人提供基本醫(yī)療。[1]以上醫(yī)療保險又包括若干子系統(tǒng),分別以本行業(yè)為統(tǒng)籌單位并高度自治,形成了行業(yè)分割的碎片化模式。這種“條塊分割”的行業(yè)自治模式損害了社會醫(yī)療保險的統(tǒng)一性和公平性,但卻為“第二層次”的補充醫(yī)療保險提供了互助主義的廣闊空間。
法國互助保險發(fā)達,從補充醫(yī)療保險建立之初就處于市場領導者地位,甚至在“去相互化”的浪潮中仍然為中堅力量。20世紀以來,商業(yè)保險公司大量取代相互保險機構,并且歐盟提高了對相互保險的監(jiān)管標準,大多數相互保險公司已經退出歐盟市場,法國的相互保險機構也從1898年“巔峰”時的11355家持續(xù)下降到2006年的1996家。2008年,法國健康保險領域的專業(yè)互助保險公司不到1000家,[2]到2014年僅存400余家。但法國的互助保險持續(xù)繁榮,2016年互助保險機構在法國的補充醫(yī)療保險市場上仍然占據50%強的市場份額。[3]其中,MGEN(即法國教育系統(tǒng)相互保險聯(lián)盟,Mutuelle Général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是法國最大的健康保險互助機構,于1946年12月在全國教師工會倡議下,由130余個分散的小學教師互助救濟社團自發(fā)建立而成,與法國基本醫(yī)療保險幾乎同時誕生,[4]后發(fā)展成為國家級互助保險公司,為教育系統(tǒng)和其他行業(yè)提供醫(yī)療保險、長期照護等補充險項目。截至2015年,MGEN匯集了280萬會員,340萬擔保人,并在當年為成員支出12.3億歐元健康和生育津貼。MGEN規(guī)模大、會員眾多,而且以認同感高、團結性強著稱,在維持成員良好的互信關系上成果頗豐。2015年調查結果顯示,96%的會員對MGEN“充滿信任”。[5]MGEN的退保率一直維持在1%,而在法國相互健康保險市場上,平均退保率超過15%。[6]MGEN的發(fā)展路徑是法國互助保險行業(yè)內自助、協(xié)同、包容、凝聚的典型體現。在社會保險“碎片化”嚴重的大背景下,法國互助保險實現了行業(yè)內部的普惠性,使得補充保險市場呈現出“大碎片下的行業(yè)團結”。
隨著國際上再次掀起“相互化”的浪潮,國內對相互保險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學界普遍認為中國存在適合相互保險發(fā)展的土壤,但從外部看應盡快建立監(jiān)管體系,[7]從內部看應完善治理結構,合理配置權力,激勵參保人主動參與公司治理。[8]有學者通過國際比較認為中國相互保險市場份額偏低,應借鑒國際經驗并遵從中國的市場經濟規(guī)律來發(fā)展相互保險。[9]但有學者對中國相互保險市場份額的未來趨勢持樂觀態(tài)度,認為到2020年將達到10%。[10]目前,學者較少專門關注法國相互保險,也較少研究相互保險對行業(yè)團結的促進及影響。
根據國際合作與相互保險聯(lián)合會(ICMIF)的定義,相互保險是一切由會員或保單持有人擁有、管理和運營保險實體的組織形式,包括以自然人為基礎的有限公司、兄弟會、友誼社、伊斯蘭保險、互助保險等類型。[11]相互保險是最古老的保險形式,其萌芽甚至可追溯到4500年前古埃及石匠中的喪葬互助組織。[12]不同于商業(yè)保險公司,互助保險有著獨到的價值理念:非營利性、聯(lián)盟和共同責任,這些價值理念都在彰顯行業(yè)團結。
首先,相互保險機構具有非營利性,它的目標是成員間互助共濟、共同抵御健康風險。相互保險不存在商業(yè)性質的股東,不追求經濟利益,通常不進行多樣化的投資組合資產配置,絕大多數保費收入都用于成員間的再分配。同時,會員考慮到自身利益,通常厭惡投資風險,所以相互保險機構無法向資本市場完全開放,不進行長期投資,穩(wěn)定的保費是互助保險基金的重要來源和“生命線”。
其次,相互保險只能在特定人群中實現“大數法則”,需要建立更廣泛、更穩(wěn)固的行業(yè)內聯(lián)盟。相互保險根植于行業(yè)互助的法團主義,只面向特定人群,不面向全體公眾。團體內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成員的一致認同并積極參保,是相互保險獲取保費的唯一途徑。相互保險通常不建立建立營銷團隊,無法通過大幅度增加保單數量實現規(guī)模效應,只有增強特定群體的認可程度和參保熱情才能實現“大數法則”。
再次,相互保險成員間的信息更透明,需要會員承擔共同責任。相互保險不同于股份制商業(yè)保險公司,它的投保人就是公司所有者、受益人和決策者。機構的目標就是實現參保人的利益最大化,通過成員互助有效控制健康風險。公司成員自我決定保障項目、捐助和收益水平。管理者由成員選出,并代表成員的利益。機構管理者與會員之間激勵相容,相互保險機構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委托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大大降低。在信息對稱的環(huán)境下,機構管理者和參保人都主動降低道德風險,逆向選擇風險更可控,相互保險機構更注重提升服務質量、確?;鸪溆?,以提升參保人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相互保險是本行業(yè)內部共同利益的體現,會員間的關系、會員與機構的關系并非基于保險合同中的權利與義務,而是基于對相互保險機構的長期信任、基于成員間的熟悉與互信。相互保險增加資本的途徑僅限于新成員加入和老成員持續(xù)繳納保險費。行業(yè)團結不僅是相互保險與生俱來的特征,也是其核心經營理念。在法國健康保險領域,相互保險機構行業(yè)團結的實現途徑是均等化、集體性的保險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在相互保險內部流程中體現為從吸保到理賠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中,會員之間利益一致、激勵相容、代際包容。在機構外部,均等化解決方案依靠法律的制約與保護,也受益于全社會互助文化的認同和普及。
良性運轉的相互保險機構應該是一個多維度的成員間共同體,通過實現共同利益來密切成員聯(lián)系。從MGEN運營的成功經驗看,內部凝聚力與社會公信力是實現團結的兩條途徑。提升內部凝聚力的方式是在參保、管理和理賠環(huán)節(jié)都樹立共責、互信的認同感;增強社會公信力是MGEN積極承擔社會經濟責任,遵從專門法律規(guī)定,以此提升全社會的認可度,也為自己培育潛在的團結因素。
(一)參保:普惠式團結VS個性化團結
普惠式團結即滿足成員的共同需求,發(fā)展傳統(tǒng)的保障項目,如補充醫(yī)療保險等。但隨著會員職業(yè)多樣化與年輕化,MGEN也充分意識到普適性項目也等同于“非普適性”,開發(fā)適用于小群體的項目并做好會員間的教育與溝通,更能增益團結。
1.普惠式團結:去差異化的準入門檻
相互保險是特定群體內的準公共物品,需要更強烈的普惠性和代際間團結。相互保險在吸保時具有非排他性,不會以健康狀況不佳或年齡偏大為理由而將行業(yè)內人員排除在保障范圍之外。MGEN就倡導對行業(yè)人員提供平等的健康保險,通過集體保險合同消除個體之間的偏見。MGEN不設定參保的年齡和健康標準,保費也低于商業(yè)保險,只要符合特定身份,即可付出較低的經濟成本參加MGEN的相互健康保險。這可能提高MGEN的賠付率,但也促進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健康狀況會員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強化了團結性。
2.個性化團結:多元化選擇與代際融合
相互保險機構的運營范圍越廣,保險項目越多,個體成員在其中就越容易享受到適合自身的服務,保險機構也越有利于樹立成員間的共識,這是“以個性求共性”的團結路徑。MGEN從經營互助性補充醫(yī)療保險起步,但并不局限于這一險種,而是致力于打造“大健康”、“大保障”、“大醫(yī)療”的綜合性相互保險概念,其保障項目覆蓋參保會員的整個生命周期,適應個人生命進程中不同階段的需求。除了日常醫(y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失能服務等項目以外,MGEN于2010年開發(fā)了長期護理保險,如今這一保險在法國同類市場中已經占有相當比例的市場份額。MGEN甚至突破健康保險領域,涉足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如收入保險、身故保險、住房抵押養(yǎng)老、借貸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等。在服務方面,MGEN更與其他殯葬機構長期合作,向會員推出價格公平的葬禮服務。
個性化團結會在行業(yè)共同體內再形成若干個“次生群體”,不可避免地帶來代際沖突。MGEN將長期護理保險納入成年會員的補充醫(yī)療保險體系當中,設立之初得到退休會員的普遍認同,但年輕會員認為這一險種增加了保費負擔,但卻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毫無關聯(lián)。MGEN與年輕會員深入互動,加強宣傳教育,使會員普遍意識到長期護理保險與每位成員的老齡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從而接受這一服務項目。長期護理保險的推進過程也成為MGEN不同年齡層次會員的相互融合過程。多元化保險項目代表更多個體能在MGEN中找到歸屬感,也意味著MGEN在會員中更容易發(fā)掘并培育共同點,開拓出利益相容、增進團結的途徑,最終使MGEN凝結為會員間的利益共同體。
(二)管理:傳統(tǒng)共治責任VS現代管理方式
相互保險的會員就是機構所有人,也是決策參與者,共同治理是相互保險機構必須秉承的準則。但越來越的相互保險公司引入現代管理方式,以增強競爭力。
1.堅持相互保險的共同治理責任
相互保險機構的會員既是保單持有人,也是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他們對公司的重大事件如保險項目、賠付標準、投資策略等都享有決策權和監(jiān)督權。相互保險的管理過程就是通過共享與自治來彰顯共同責任的過程。MGEN從建立之初,就遵循自治原則,其早期工作人員均來自教師群體或國家教育部,薪酬由教育部支付。[13]如今,MGEN實現共同責任的渠道包括暢通的利益表達和高度的會員參與。首先,MGEN的會員每年有9個月時間調查會員需求并征求意見,各地方機構將本地區(qū)的信息向MGEN總部匯總,總部的專家團隊根據這些需求研究新的健康保險方案,對保費、賠付比例、保險項目等做出適當調整,使得健康保險的制度參數更加符合會員的實際需求。調整后的方案是否通過,則由MGEN的500名代表在一年一度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做出最終決策;其次,MGEN通過會員代表大會來實現“自治化的團結”。 會員代表大會是MGEN的最高決策機構,代表必須表達會員的訴求。MGEN的地方委員會每兩年由地方的會員及第三方選舉產生,總部董事會是MGEN的執(zhí)行機關,每兩年由第三方選舉大會產生。董事會再選舉產生統(tǒng)計局,它根據董事會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策制定MGEN的政策規(guī)章及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負責籌備董事會及會員代表大會,并開展日常管理。MGEN的決策過程和參與過程將會員的個人利益與機構利益更緊密地“綁定”在一起,培育了合伙人意識,增強了互助保險的凝聚力。[14]
2.及時引入現代管理方式
相互保險這一最“古老”的保險模式與股份制商業(yè)保險公司競爭市場份額,需要更高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同時,隨著覆蓋群體、經營項目的擴展,相互保險的風險管控難度增大。在這一發(fā)展趨勢下,借鑒商業(yè)保險公司的市場化管理模式不僅不會沖淡互助保險的團結性,反而有助于提升機構運轉效率,增強成員的認同感。MGEN等大型保險機構已經覆蓋全行業(yè),擁有幾百萬會員和9000余名員工。龐大的機構造成會員間的信息對稱性下降,道德風險提升,機構的管理趨于復雜化、現代化。MGEN適時引入質量管理、風險管理、大數據等現代方式與技術,推行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例如,在心血管疾病預防項目中,MGEN通過大數據技術統(tǒng)計出總體參保人群和具有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參保人群,分析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總局和聯(lián)盟的報銷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根據不同標準(生活方式、風險因素、病理)設計出3種追蹤陪伴服務計劃和14種不同路徑來管理參保人的健康行為。[15]現代化的管理方式首先改善了MGEN的工作效率,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92.9%的會員可以在10天之內辦結入會資格認證,90.9%的護理服務能夠在48小時以內完成報銷;同時,現代管理方式增加了MGEN的風險防控能力,實現了成本預控。2015年,CNAMTS審計表明,MGEN95%的費用總體可控。[16]
(三)利益分配:高賠付率VS投資
在相互保險公司資產總額一定的前提下,會員賠付投入與投資呈負相關,此消彼長。如何處理二者關系,事關會員短期利益與機構長遠發(fā)展之間的平衡。
1.通過高賠付率實現再分配
利益共濟、風險分擔是相互保險的初衷,相互保險的保費主要用于會員間的再分配,其保費再分配比例遠遠高于商業(yè)保險。2003年,MGEN的賠付率達到“峰值”110%左右,此后雖然逐年下降,但2011年之前一直高于90%。[17]MGEN的會員繳納的近95%的保險費用來報銷參保人員當年度的健康醫(yī)療費用,資金分配比是全法所有相互健康保險機構中最高的。高比例的賠付率是會員滿意度、認同感和凝聚力的最直接保障,87.1%的會員對MGEN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96%的MGEN成員聲稱他們相互信任。[18]
2.以投資收益確保會員利益的可持續(xù)
通常而言,相互保險公司沒有股東,不追求商業(yè)利益,不投資于資本市場。但MGEN突破了這一傳統(tǒng)思維,積極在資本市場中尋求收益。在確保會員再分配比例的前提下,MGEN成立了專門的金融投資部門,將經濟發(fā)展較好時積累的結余資金建立成儲備基金,投資于資本市場,并取得良好收益。MGEN已經擁有100億歐元金融資產,準備金總額達到12億歐元。MGEN曾出現保險理賠的“逆差”, MGEN的機構管理費用(包括工資、信息系統(tǒng)建設維護等)相當于保費收入的13%,其中5%來自成員繳納的保險費,余下的8%“差額”就來自儲備資金投資金融產品的盈利。[19]相互保險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一大優(yōu)勢是不受制于股東利益,沒有短期收益壓力,可以追求更穩(wěn)健的長期利益。因此,投資行為并未改變MGEN的互助保險初衷,反而以豐富的儲備基金保障了成員的切身利益,增強了會員的歸屬感。
(四)外部:文化培養(yǎng)VS監(jiān)管約束
相互保險倡導團結互助,對社會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具有正外部性。但相互保險也有著特殊的商事主體定位,社會也應采取專門的監(jiān)管方式,以外部力量約束其健康發(fā)展。
1.通過健康教育提升會員乃至全社會的認同感[20]
與事后理賠相比,MGEN更加重視教育成員如何抵御疾病。2015年,MGEN共參與868項與健康管理或疾病預防相關的社會活動。這不僅豐富了會員的服務內容,也增強了全社會的參與率與影響力,塑造健康生活的普世價值,為MGEN培育了“潛在會員”及“潛在認同感”。 MGEN的疾病預防及健康教育特征如下:第一,以學校為中心,重視青少年教育。MGEN創(chuàng)立健康預防協(xié)會,致力于少年兒童的亞健康預防;第二,致力于科學研究。MGEN積極向其他科研機構提供資金、技術甚至研究對象等全方位的支持。20多年來,MGEN動員了10萬女性會員(這幾乎是MGEN全部的女性會員)參與E3N的女性突發(fā)癌癥風險因素識別研究。MGEN長期向Inserm、Fondation de l’Avenir和Institut Pasteur直接提供財政支持;第三,MGEN將體育鍛煉與身體素質提升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MGEN是環(huán)法鐵人三項主要的合作機構,這項活動每年在40多個城市舉行;第四,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養(yǎng)成。MGEN向會員及社會公眾發(fā)布健康常識,普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年MGEN都參與“睡眠日”活動,以降低相關疾病的發(fā)生風險,間接控制理賠金額,促進財務良性運轉。MGEN的上述舉措提升了社會影響力和會員滿意度,創(chuàng)造了正外部性。
2.專門立法的監(jiān)督與保護
法律的定位、授權與約束既是MGEN行業(yè)團結的護航者,又是限定者。相互保險機構是完全不同于商業(yè)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兩者性質不同,立法也不相同。法國相互保險公司的創(chuàng)建、運營受《互助保險法》的制約,民間互濟會由《社會保障法》約束,而商業(yè)保險公司的法律準則是《保險法》。專門立法更有針對性,更符合相互保險去商業(yè)化、去營利化的特性。相互保險機構由利益相關群體自發(fā)結合而構成,如果沒有嚴格的監(jiān)管體系,其道德風險,特別是管理者的道德風險發(fā)生概率將可能高于有著嚴格市場規(guī)則的商業(yè)保險公司。專門立法對于約束相互保險公司行為、保護其合法利益、增益行業(yè)團結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社會責任在各行業(yè)、各部門中都趨于邊緣化。而MGEN等相互保險公司成為增強行業(yè)內凝聚力和協(xié)調力的媒介,在塑造行業(yè)內價值同一性、提升內部團結乃至社會經濟安全度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內部人的團結是否可轉變?yōu)椤翱缧袠I(yè)團結”
相互保險需要特定團體的緊密團結,但這也加劇了“內部人”與“外部人”的利益分裂,容易深化法國社會保障固有的群體分化與碎片化。對此,MGEN已經嘗試做出“跨行業(yè)”團結。在參保群體上,MGEN突破了絕對的行業(yè)界限,更加追求相關行業(yè)間的參與和融合。MGEN的初期參保人都來自教育系統(tǒng)。經過近70年的發(fā)展,成員已突破了中小學教師群體,加入了大學教師、科研人員、青年組織工作者,體育文化工作者、環(huán)保從業(yè)者、海洋從業(yè)者等??缧袠I(yè)發(fā)展會員能更好地保障相互保險的覆蓋率與認同程度。在保障項目上,MGEN與MUTAC共同推出葬禮服務,構建共享型服務網絡。在公益互動上,MGEN與Eco-Ecole項目合作倡導環(huán)境與大氣保護教育。ICMIF提出了關于相互保險跨行業(yè)合作的重要見解,即與充分具有影響力的外部機構合作。法國的大多數相互保險機構都根植于某一特定群體而誕生,但如何打破行業(yè)邊界,構建更廣泛的利益共同體,是世界相互保險發(fā)展的趨勢,也是法國改變社會保障碎片化、促進社會團結的一個契機。
(二)是否進一步市場化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相互保險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市場化是全世界面臨的議題,而且部分相互保險組織已經開始變革。例如,日本生命人壽已經建立5萬名左右的銷售代表團隊。不可否認,建立營銷團隊、進行市場化推廣、引入職業(yè)經理人等市場化運作更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競爭力。但過多地引入“外部人”參與管理一定會形成委托代理合同,這是否會影響相互保險機構的信息透明度,是否會由互助共濟性轉變?yōu)橼吚?,是否會破壞行業(yè)團結,是否有違相互保險互助共濟的初衷。上述博弈點是所有相互保險機構都必須慎重考慮并妥善解決的問題。
(一)應把握黃金時期發(fā)展相互制健康保險
2017年2月,中國首家相互保險社已經正式獲批開始營業(yè),中國正面臨相互保險發(fā)展的黃金窗口期。第一,從大環(huán)境看,國家鼓勵相互保險。2009 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明確了我國保險公司多元化的格局,將相互保險作為一種法定的組織形式,與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fā)展。2014年的保險業(yè)“新國十條”明確要將商業(yè)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這些都為相互制健康險的發(fā)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是重大利好;第二,長期護理保險、補充醫(yī)療保險等項目的特征是期限長、盈利低,長尾風險較大。在上述領域,商業(yè)保險缺少驅動力、基本醫(yī)療保險負擔過重,相互保險的作用就不可替代。中國應把握歷史機遇期,進一步完善政策建設、配套措施,鼓勵更多的相互保險社落地生根,并維持良性發(fā)展,并通過相互保險這一組織形式,“反推”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體系的發(fā)展。
(二)健全的法律體系是相互保險行業(yè)團結的外部保障
法國的相互保險機構有專門適用立法,這不僅明確了機構的權利與義務,更是明確了主體地位、設立流程、準入門檻和稅優(yōu)政策,從而約束、支撐并引導相互保險健康發(fā)展。而中國相互保險起步較晚,缺少專門立法,現行的《保險法》《社會保險法》都不適用于相互保險。中國相互保險社的商事主體地位尚不明確,納稅流程、稅優(yōu)政策更是缺失。2015年,中國發(fā)布《相互保險組織監(jiān)管試行辦法》,保險監(jiān)督管理機構是相互保險的批準、業(yè)務指導及監(jiān)管部門,這依然將相互保險等同于商業(yè)保險。中國應盡快出臺相互保險的專門立法,在市場準入、業(yè)務經營和監(jiān)督管理等方面都體現相互保險利益共濟、責任共擔的特征,進而讓其享受相應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相互保險健康發(fā)展,增益成員間的長期信任關系。
(三)注重互助文化的養(yǎng)成
相互保險可以提升某個行業(yè)乃至全社會團結程度,同時也需要一個倡導互助與信任的大環(huán)境。中國相互保險機構不僅應幫助會員應對健康風險、維護會員利益,更應學習MGEN的先進經驗,積極尋求與其他組織合作,參與到健康類和公益性社會活動當中,承擔起健康習慣培養(yǎng)、保險教育、互助文化養(yǎng)成等社會責任,并倡導團結、協(xié)作、認同之社會理念,參與主流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構建。
(四)再分配與延展性服務相結合
滿足會員利益、提升會員滿意度使相互保險的首要任務,也是其生存基礎。中國的相互保險機構應保證較高的保費再分配比例,確保會員間風險共擔,維護相互信任關系。除再分配以外,中國相互保險機構應重視延展性服務,包括對貧困會員的“二次分配”、會員救濟、健康管理、醫(yī)療綠色通道等,通過“再分配+延展性服務”來滿足會員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更有效地增強凝聚力。
[1]李國鴻、范桂高:《法國衛(wèi)生保健與改革》,載《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經濟分冊》,1998(1)。
[2]達維:《論互助保險公司在法國醫(yī)療保險制度中的作用》,載《社會保障研究》,2010(5)。
[3][19]衛(wèi)然:《相互保險機構和互濟機構:社會保險的支持與補充——MGEN實例》,中法補充醫(yī)療保險高層論壇發(fā)言,2016年10月。
[4][13]Charlotte Siney-Lange:Le 《patron》MGEN:un Exemple de Gestion Salariale Syndicalo-mutualiste(1946-1991),Le mouvement social,Number 232,juillet-septembre 2010:75-90.
[5]MGEN官方網站:https://www.mgen.fr/le-groupe-mgen/qui-sommes-nous/le-groupe-mgen-en-bref/
[6][15][17]讓-路易·達維、楊曉燕:《法國教育系統(tǒng)相互健康保險特點與啟示》,載《中國醫(yī)療保險》,2016(5)。
[7]汪洋:《相互保險的發(fā)展模式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8]方國春:《我國相互制保險公司治理主體權利與配置研究》,載《保險研究》,2016(8)。
[9]陸彥婷:《全球相互保險市場分析及對我國相互保險市場的展望》,載《中國保險報海外版》,2016-05-27。
[10]宋占軍、宋蒙蒙:《中國相互保險市場份額預測分析》,載《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4)。
[11]張楠楠:《相互保險:經濟學角度的再觀察》,載《中國保險》,2015(12)。
[12]姚慶海、宋占軍:《相互保險的歷史與借鑒》,載《中國金融》,2016(24)。
[14][16][18][20]MGEN官方網站:https://www.mgen.fr/le-groupe-mgen/qui-sommes-nous/。
(責任編輯:H)
French Mutual Health Insurance:the Path andEnlightenment of Industry Solidarity—With the Example of MGEN
SHEN Ch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nce's multi-level security system are obvious,resulting in serious social insurance fragmentation,bu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 health insurance at the second level.The group MGEN,one of France's most influential mutual health insurance institutions,has promoted industry solidarity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cond pillar supplementary health insurance.It can meet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members,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needs.It can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common governance of memberships,and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modern market.It not only maintains a high level of redistribution,but also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the capital market investment.It fosters the culture of unity and mutual aid,and is by the guide of special legislation.At present,China's first mutual insurance institution has just landed.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GEN,including training mutual culture,legislation in advance,complying with the interests of members and so on.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utual insurance in china.
mutual insurance,industry solidarity,France,the group MGEN,social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