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紅
(南京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從雅各布斯之城看城市規(guī)劃中的女性視角
劉亞紅
(南京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雅各布斯之城指的是雅各布斯所向往的功能多樣化、各類人的各種需求都能得到妥貼安頓的回歸日常生活的有活力的大城市。這樣的城市出自于雅各布斯的女性視角,她的視角彌補了男性視角的缺陷,但也存在一些盲點??傊?,人是目的應該是現代城市的終極關懷,包括性別視角在內的多視域的融合則是城市規(guī)劃的大趨勢,對中國當前茫然無措的城市規(guī)劃界來說更是如此。
雅各布斯之城;性別視角;城市規(guī)劃;女性視角;視域融合
簡·雅各布斯(1916-2006)和她1961年問世的名著《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作為20世紀美國城市規(guī)劃界的一記驚雷,震蕩了由白人男性主導的美國城市規(guī)劃界,促成了美國城市規(guī)劃的轉向,也對世界范圍內的城市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說“我所進行的抨擊不是對重建改造方法的一些不痛不癢的批評,或對城市設計形式的吹毛求疵。恰恰相反,我要抨擊的是那些統治現代城市規(guī)劃和重建改造正統理論的原則和目的?!盵1]正統規(guī)劃思想的基石是機械主義和物質空間決定論,這與韋伯所說的作為“現代性的牢籠”的工具理性的擴張一脈相承。此外,最早的城市規(guī)劃師大多是建筑師,他們看不到城市生活本身的樣子卻崇尚清晰整潔地畫圖紙的視覺主義傾向也與物質空間決定論的產生密切相關。
在正統規(guī)劃思想產生之前,城市已經出現了5000多年。正統規(guī)劃思想也不能說一無是處,它的功能分區(qū)思想也曾一度緩解了工業(yè)化前期城市無序擴張導致的嚴重的交通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不過城市是連續(xù)發(fā)展且沒有終極狀態(tài)的,城市規(guī)劃也就不可能是一步到位、一錘定音的。當城市變得越來越龐大和復雜,功能分區(qū)的思路已經無力招架新的情況了。
雅各布斯不是書桌理論家,她是記者,“把腳放在街道上”,[2]甩開所有的權威理論,自己去發(fā)現一個有活力的大城市應該是怎樣的——這就是雅各布斯之城。不管雅各布斯是不是一個自覺的女性主義者,她無懼學科界和行政當局的權力壓制,以基于平民視角的日常生活經驗來重新配置城市空間,這些與爭取平權的女性主義認識論是頗為契合的。被雅各布斯抨擊的男性規(guī)劃師大多心有不甘,芒福德忍了一年氣終于在《紐約客》(1962)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雅各布斯大媽治療城市絕癥的家庭藥方》的文章,譏諷其專業(yè)水準欠奉,同時“大媽”、“家庭”等字眼的貶抑歧視色彩一目了然。
總體來說,雅各布斯之城所界定的城市是生動、復雜而積極的生活本身,它以城市居民的生活為核心,滿足不同人(年齡、種族、階層、職業(yè)、性別等差別)的多樣、復雜甚至細微需求(如存放鑰匙)的功能多樣的城市,因此“光明田園美化”導向的規(guī)劃大師提出的設計理念在雅各布斯眼里都是反人性的、脫離日常生活的機械化的“理性”設計。具體來看,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提倡建設城鄉(xiāng)元素兼?zhèn)涞某鞘幸?guī)模、人口密度、綠化帶、布局結構標準化配置的小城市,雅各布斯批評其為“家長式”;城市美化運動提倡建設標志性建筑眾多、功能分區(qū)嚴格、貧民窟絕跡、道路寬闊、汽車飛馳、行人稀少的大城市,雅各布斯批評其“大而無用”;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提倡建設朝高空發(fā)展的高樓、立交橋、綠地等標配的大城市,雅各布斯批評其“呆板無個性”??傮w來看,這些主流規(guī)劃理念有著以空間美學的形式去限制實際功能的傾向,大拆大建、切割重組之后帶來的卻是生活不便利、環(huán)境不宜居,這種現象在當時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比比皆是,而當今的中國則與之如出一轍。這種規(guī)劃理念體現出一種剛硬的、冰冷的理性,也可以比擬成一種男性文化意義上的理性。理性應該是性別中立的,可現代性帶來的理性是工業(yè)化的、資本化的、工具化的、男性化的,是忽略了女性的性別體驗的。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男性城市研究專家都只有冰冷的理性,比如芒福德作為美國著名的城市理論家、社會哲學家還是有人文關懷的,他認為城市應當是一個愛的器官,城市最好的經濟模式應該是關懷人和陶冶人,不過他的人文關懷所關注的人只是抽象意義上的人,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有差別的個人及其生命體驗。城市規(guī)劃界的正統知識給現實生活帶來的困境使得雅各布斯“非專業(yè)”的思想、角度和方法被大眾和規(guī)劃界逐漸接受,于是挽救了很多瀕死的大城市,她的書也進入了大學規(guī)劃專業(yè)的必讀書單。規(guī)劃界的“男性的理性”被雅各布斯的“女性的感性”撼動了,所以女性視角對男性視角的糾正或者補充會帶來整個社會的觀念進步和現實改良。
理性有很多種,如公共理性、制度理性等,而城市規(guī)劃中的理性應該是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融合。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復雜和精妙不是只靠理性就能駕馭,城市規(guī)劃中的理性還需要和感性、溫情相融合,這樣才能造就活力無限的大城市。說到底,所有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都需要整合理性與感性去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因為人性和人的生活本身都不是單向度的。
詹姆士·斯科特對雅各布斯的城市規(guī)劃思想大為贊賞,認為“婦女的眼光”是激發(fā)雅各布斯觀點的關鍵,很難想象一個男人使用同樣的方法能夠得出她的結論。一個男人怎么會像雅各布斯一樣去觀察孩子玩耍、大人購物、情侶散步、朋友聊天、有沒有可以看到街面的窗戶這些日常生活的瑣細方面(殊不知“日?!辈攀巧畹谋举|)?
從雅各布斯身上我們看到了女性視角對于城市發(fā)展的不可或缺,而女性的眼光在前現代是完全被忽視的。性別視角指的是基于性別體驗和性別特質去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眼光。女性視角成為一個話題是現代社會才有的事,因為之前人的視角僅被男性占據。雖然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各種生理或社會層面的差異,但性別區(qū)分是人類這一種屬下的最基本的劃分,且是其余各種人類區(qū)分的背景和底色。結構主義人類學認為陰陽、乾坤、二元對立等結構性思維都是源于男女性別之分。不難發(fā)現現實生活中男女兩性在生理、心理、撫育、情感、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著的顯著差別,因而男性和女性注意到的方面肯定是有差別的,當然也不會完全不同,因為男人和女人首先都是人,其次才是某個性別的人。所謂女性視角是指從女性的角度看待問題、體察世界,相對于男性視角看重經濟、權利、規(guī)則,女性視角更關注需要、愿望、聯系,從而顯得更為細膩和感性。
城市規(guī)劃中的女性視角更具平等主義和平民主義色彩,切實考慮普通人群尤其是女性、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的需求與利益,也就是更為關注公共利益,不過這里的公共利益既包括所有人都普遍享有的利益也包括不同人群享有的特定利益?;诓町惢投鄻踊钠胀ㄈ说男枨罂紤],城市規(guī)劃應該離宏大設計遠一點,離具體的生活近一點,因此交叉便捷的交通路線、功能混合緊湊的街區(qū)比整齊美觀的概念化城市更對蕓蕓眾生的口味。不過,雅各布斯沒有刻意要去挑戰(zhàn)男性標準的意思,她只是順著自己的自然本心去觀察置身其間的20世紀中葉的美國大城市,然后在城市生活的種種瑣細之中發(fā)現了原有的規(guī)劃理念是怎樣背離了人的生活本身——用工業(yè)主義的機器邏輯去分割城市的功能區(qū)位,用理論假設去做目標規(guī)劃且不容改變,以精英式的家長主義去安排市民的空間結構,用類似物理學的模型、原理去自以為是地解決其實很復雜的城市問題……也許雅各布斯本人也沒有明確意識到她從生活出發(fā)組織城市資源、自下而上地影響規(guī)劃界的規(guī)劃理念與正統規(guī)劃理念的區(qū)別居然自然體現出性別視角的差異??梢娦詣e差異是自然產生的,且廣泛存在于不同性別的人群之間。
雅各布斯的注重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孩子的人性養(yǎng)育、生命財產的安全、衣食住行上的生活方便、貧民就業(yè)和小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便利等視角充滿了對具體事物、具體需求的細節(jié)化關注,此外還有對弱勢群體的關懷、關系型思維、平等待人、重視多元等特點,這些特點更多地體現在女性身上。當然,這里的性別特質沒有本質主義的意味,不是指所有的女性個個都是這樣,也不是指男性就不可以有某種程度的這樣,而是從總體上看,從普遍性上看,女性比男性更多地體現出這些特點。至于為什么會產生性別差異,那是因為自然差異(先天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客觀存在,再加上基于自然差異的社會分工(如養(yǎng)育孩子、張羅家務)的存在以及被男權文化塑造的社會性別(gender)差異。現代社會對體能要求的淡化有利于女性通過現代教育、腦力勞動而重獲人之為人的尊嚴,但性別差異并不會消除,不過當下女性的性別特質受到自然性別、現代文化、傳統文化的多重影響,其內涵發(fā)生著嬗變,但與過去時代相比還是有著不少共性?,F在人們觀念中既有的性別印象,比如男性傾向于理性、自主、客觀,女性傾向于感性、責任、主觀,就是混合了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的性別印象。
性別視角尤其是女性視角的發(fā)現可以說的上是人類認識論上的一大進步,不僅有利于文化的革新,也有利于人性的完善,因為受到彼性別視角的影響會促進此性別的人自身的改進。不過,性別視角不應該包含性別歧視,應該同等對待男性視角和女性視角對世界的意義。
雅各布斯女性視角的關注點其實就是關懷。美國女權主義者、倫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卡羅爾·吉利根在她針對“受到良好教育的北美青少年與成年人”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男性傾向于把自我看成是獨立和自主的存在,以公正作為解決道德問題的核心價值,女性則傾向于把自我看成一種相互關系中的存在,以關懷和責任作為解決道德問題的核心價值?;谂缘年P懷視角產生了關懷倫理學這一強調利他、情感和關系的倫理學學派,該學派的發(fā)展目標就是把女性對家人和朋友的關懷轉化成關懷大眾的公共政治學。雖然倫理學史上早就有注重仁慈與利他的情感主義學派,但關懷倫理學是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去積極地辨認傷害、痛苦和需要并有效地做出回應,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扶持,而不是如情感主義學派那樣耽于抽象的人道主義情懷的抒發(fā)。
女性特質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關懷,關懷只有在關系中才存在,因此很多倫理學家認為關懷不是人們自身的美德,而是關系中的美德。古今女性都有關懷特質,只是關懷的內涵有古今之別。古代女性的關懷是無我地、一味地為家庭付出,現代女性既關懷有親密關系的人,也關懷需要幫助的大眾,還要協調他人的需求和自己的利益,還要追求自我的獨立自主且不放棄對權利和公正的政治吁求,這樣才能充分實現現代社會中的女性價值。
雅各布斯的關懷主要體現在提倡城市功能的多樣性,這樣才能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同時才能維持城市空間的活力。城市的肌理和社區(qū)的結構要能制造出錯綜復雜且相互補充的功能,而要在操作層面達成功能的多樣性,需要從經濟角度和社會角度著手。雅各布斯走遍紐約、芝加哥的所有角落,在對大城市結構的基本元素及其結合方式和發(fā)揮功能的方式的深入探究的基礎上,倡導大城市反對小城市,因為大城市才是多樣性的發(fā)動機,是各種新思想和新企業(yè)的孵化器;認為地區(qū)內的基本用途必須混合,這樣人們才能共用很多設施,才能吸納人流;認為一條街道或一個社區(qū)必須包含若干基本功能,街道要短,街區(qū)要小,路網要密,這樣才夠安全和利于交往;認為不同年代、環(huán)境和用途的建筑物都要有;認為要有一定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在多樣性思維的指引下,城市規(guī)劃應該讓各領域的公眾參與決策過程,因為受到決策影響的人本應有影響決策的權利,這樣的參與式民主才能建構社會生活內在的正當性;城市規(guī)劃必須引入綜合視角,結合專家知識和普通人的知識,努力從多方面考慮達到功能混融……這些實踐性思想的深遠影響延續(xù)至今,我國的城市建設和改造應該從中多汲取營養(yǎng)而不應陷入純技術統治的大拆大建的狂熱中。
其實,多樣性思維正是一種女性思維,而專門性思維則可以說是一種男性思維。多樣性思維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母親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做飯,還要養(yǎng)雞鴨,還要驅趕來犯的野獸……這種思維的形成有環(huán)境逼迫的因素,但一旦形成就通過文化傳承機制傳給一代代的女性。現代女性同樣繼承了這種思維,這種思維還被繁雜的家務甚至家庭事業(yè)一起抓的生存處境所強化。
女性的多樣性思維源于其母性,而母性是女性思維甚至女性道德的基底部分。女人在分娩中體驗的痛苦使她更能體察別人的痛苦,面對弱小無助的嬰兒和需要幫助的弱者,她的關懷意識產生了,與關懷相關的關系型思維也產生了;面對不會說話的嬰兒,母性也發(fā)展了女性細膩的感知他人需要的能力;因為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也就更珍惜生命,對人的安全問題特別在意;因為要把孩子養(yǎng)育成人,對有利于人性養(yǎng)育的環(huán)境條件也就非??粗?;因為要協調好家庭成員的關系,也就注重人際交往和融洽關系的培養(yǎng);因為要打理一家人的生活,也就特別看重飲食起居的便利……母性雖然始于對自己孩子的愛,卻成就了一種泛愛眾的利他精神,從而把關懷撒向更廣泛的范圍——“這種悲憫、仁慈、利他的外傾心理使她們關注自我以外的世界,這種關注純凈而絕無功利,滲透了她們對大眾蒼生命運的憂懼與期盼?!盵3]
在母性思維光芒的照耀下,我們感受到了雅各布斯所提出的“街道眼”對人身和財產安全以及公共生活的守護,“街道芭蕾”對孩子人性養(yǎng)育和人們愉悅交往的意義,各類雜貨店鋪和住宅的毗鄰給生活帶來的便利,租金便宜的老建筑更有利于小企業(yè)的存活,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更有利于窮人謀生,貧民窟不是毒瘤而是可以和大城市相倚相生,當然也注意到偏僻的公園綠地和城市開放空間對人身安全的威脅。雅各布斯的母性關懷對城市的社區(qū)居民來說是體貼的、溫暖的、精神物質的各類需求無不照拂的,這不僅成就了個體的美好生活也促成了一個社區(qū)情感共同體的建成,讓人的存在呈現出個體性與集體性兼具的豐富性。此外,雅各布斯的母性關懷也有利于衰敗的大城市中心的復興,比如只有8小時工作日才有人光顧的商業(yè)區(qū)附近可以造一些博物館、電影院和歌劇院,這樣周末和夜晚也就有了人流量??偠灾哂卸喙δ艿母鱾€城市區(qū)位,無論對城市中的個人還是機構都是有利無害的,中國很多城區(qū)到夜晚就變成空城、鬼城,就是鮮活的反面例證。
可見,關懷作為女性視角的核心,是一種道德情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有理性的考量并達成了保持城市的活力這樣功利的理性結果。雅各布斯呼喚科學、理性、人文并重的城市規(guī)劃方向,而她的關懷視角則兼具了人文和理性的內涵。
雅各布斯的觀點得到廣泛接納說明了女性視角對于城市發(fā)展的重大意義,不過男性視角也有合理的方面,只是這兩種視角需要互補才能讓城市的功能發(fā)揮得更好。具體來說,男性視角更側重關注外在的、客觀的、統一的城市構造,女性視角則側重關注內在的、主觀的、局部的城市生活。成元一認為規(guī)劃的男性原則側重于功能分離、明確的空間結構、郊區(qū)開發(fā)、空間組織的技術指向、交通私人化、居住空間的私密性,公共設施的專業(yè)性和集中布局,與此相對應,規(guī)劃的女性原則側重于功能混合、模糊的空間結構,內城開發(fā)、空間組織的行為指向,交通公共化、居住空間的開放性、公共設施的綜合性和分散布局。[4]舉例來說,男性原則側重道路的寬闊以使私家車暢行(私人交通),女性原則側重街邊步道的窄短連續(xù)來保證行人和自行車不受汽車的排擠(公共交通)。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規(guī)劃中的男性原則和女性原則并不是互斥的,而是互補的,一個城市需要做的是如何巧妙融合男性原則和女性原則。對北京市民來說,熱鬧溫暖便利的胡同生活與寬闊的車道、恰當配置的人行天橋、宏偉氣派的標志性建筑都是需要的,端看城市規(guī)劃怎么做到“內外兼修”了。所以,在雅各布斯以排山倒海之勢否定了流行的所有規(guī)劃思想的時候,也就注定了她的片面性的存在,女性原則并不能包打天下。
雅各布斯認為城市像一個生物有機體,城市的復雜性屬于有序復雜性,也就是多樣性和有機性的統一。其實城市和社會一樣,是否可以比作生物有機體還只是一種假設,雖然城市的一些元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但是不是有機聯系還無法驗證?,F實生活中不乏臟亂差的城市環(huán)境使得城市瀕于死亡,這時體現出來的應該不是有序復雜性,而是無序復雜性了。雅各布斯喜歡親密溫馨不那么齊整(模糊的空間結構)的街道生活,人們可以各取所需,可是亂糟糟有沒有限度從而接近有序復雜性遠離無序復雜性?這時候精于計算的男性視角是不是可以進行彌補?這里體現出雅各布斯女性視角的某種缺憾。
雅各布斯女性視角還有一個盲點是忽略了女性自身的需要,徐志摩曾說過——“這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擔下來,最后卻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親?!笔聦嵣铣鞘幸?guī)劃中的女性視角是需要關注女性的獨特需求的,而雅各布斯的女性視角則把女性自己丟掉了。現在有些城市在城市規(guī)劃中已經融入了女性視角,它基于女性身體體驗的需要,呼吁讓女廁所有更多蹲位且育兒和化妝設施更完備,讓地下通道照明充足,公共場所角落及轉角的監(jiān)視性要好,可配備鏡子加以改善,讓假山、樹葉不阻礙視線,讓道路更平整卡不到高跟鞋,設置更多的坡形地帶以方便母親推著嬰兒車通過……即使是女性自身的需要,很多時候還是割離不了其母親身份。當年雅各布斯沒有考慮到的關懷女性自身的城市設置現在被一些城市如東京、首爾注意到了,散發(fā)出一絲精致、細膩、輕盈、柔軟的女性味道的城市慢慢在當代場景中展露出來。
雅各布斯的思想也有其他一些缺憾,比如較注重大城市內部的有機性,忽視了大城市與周邊環(huán)境的聯系,孤立地看待大城市。總體來說她比較重人文輕自然、重城市輕鄉(xiāng)村。雅各布斯對田園城市的譏諷說明她的城市多樣性元素缺乏鄉(xiāng)村和自然的存在。不過女性視角是比男性視角更加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以至于產生了生態(tài)女性主義這一理論和行動派別,這說明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著完整的女性視角。女性對自然的關注源于兩者都是生命的孕育者和守護者,“地母”作為女性的隱喻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女性為了讓幼小的生命健康成長,對環(huán)境因素高度敏感,對環(huán)保也更為熱衷。在繁華都市和自然風光之間來回逡巡的現代人讓我們理解了“原始荒野是文明生活的靠山”這句話,從而對芒福德人文觀和自然觀并重的規(guī)劃思想深表敬佩。芒福德認為城市環(huán)境需要有自然的氣息,顯山露水有綠帶,這樣才能更好地安頓心靈、適于居住,這是雅各布斯沒有認識到的,也說明男性視角與每一個男人、女性視角與每一個女人并不是完全對應的。
可見,男性規(guī)劃學者也不都是清一色的工具理性至上、經濟至上,不可多得的女性規(guī)劃學者在彌補了男性學者的某些不足的同時,也可能會有自己未曾意識到的盲點??梢姡瑳]有哪個人的思想是完美的,應該讓不同的思想自由競爭、相互借鑒,看什么樣的思想對現狀的改良作用更顯著。
城市規(guī)劃不能只要技術理性,“福利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學科已經充分論證了,城市規(guī)劃要發(fā)揮作用就需要從社會的公正、正義、公平等方面出發(fā),而這也是弗里德曼所說的‘社會理性’的核心內容,只有以這些內容為準則才有可能更好地來解決市場追求效率所帶來的問題。”[5]城市規(guī)劃中的科學和理性不是僅僅設計一個標準化模型,而是恰到好處的功能整合,雅各布斯的高明就體現在這里。如何整合則是“一個建立在對城市的理解基礎上的系統的調控過程,是城市中復雜關系和不同人群利益的協調過程,更多的是一個政治過程,絕不是一個純技術的過程,是一個多解的過程和一個不斷根據系統的反饋進行調整的動態(tài)的城市管治過程?!盵6]
村落是自然產生的,基于自然條件和人的生存本能的契合;城市則是來自刻意的人為的創(chuàng)建,因此,“化力為形,化權能為文化,化朽物為活靈靈的藝術造型,化生物繁衍為社會創(chuàng)造”[7]的城市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打造。不同的動機和力量決定城市的不同類型和走向,在現代性思想的燭照之下,城市在整體功能上的終極關懷終于落在以人為本上,或者說人的社會生活本身就是目的。韋伯始終認為“人就是目的本身,而不是被其他人隨意利用的手段,也不是所謂歷史規(guī)律的玩偶和工具?!盵8]人是目的不僅僅是抽象意義上的反對宗教束縛和封建等級,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而是切切實實滿足不同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差異化需求,做到真正的“人性化”。
雅各布斯思想的卓越源于其女性視角,是她不迷信男性模式、獨立思考的結果,有女性主義覺醒的意味。雅各布斯和張愛玲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她們都看到了大城市之美,庸俗之美、日常之美,窮富美丑貴賤都得到安頓的包容之美。雅各布斯對當今中國城市規(guī)劃的意義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正在重復美國當年的錯誤,更是因為我們的規(guī)劃理念也缺乏性別視角而顯得混沌錯亂。大城市的一個個復雜的問題就在那里,生動鮮活的日常生活就在那里,只要本著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哪些理論能更好地服務于這個目的,就是站得住腳的好理論。大城市是一個巨大的復雜系統,任何單一目標的理性方法都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方法論意義上的融合必定是趨勢,不同性別視角的融合,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城市與鄉(xiāng)村的融合,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融合。只是如何融合,如何達到城市生活質量的最優(yōu)化、以人為本實現程度的最大化,是一個探索永無止境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1]簡·雅各布斯,金衡山.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M].北京:譯林出版社2005.1.
[2]王軍.讀城市的路徑與記者的角色——從一位美國同行的著作說起[J].中國記者,2005(9).
[3]劉亞紅.現代女性精神的超越性與和諧社會的建設[J].傳承,2010(7).
[4]成元一.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女性比例與專業(yè)發(fā)展趨勢的關聯[A].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8.
[5]孫施文.城市規(guī)劃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規(guī)劃的價值觀之辨[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06(1).
[6]俞孔堅.高懸在城市上空的明鏡——再讀《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6(3).
[7]劉易斯·芒福德,倪文彥,宋俊嶺.城市發(fā)展史:起源、演變與場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582.
[8]閻克文.韋伯的城市社會學:理解現代性的途徑之一[A].都市文化研究(第7輯)城市科學與城市學[C].上海三聯書店,2012.69.
TU984;C91
A
1002-3240(2017)04-0055-05
2017-01-20
劉亞紅(1977-),女,江蘇鎮(zhèn)江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江蘇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城市社會學、鄉(xiāng)村社會學。
[責任編校:黃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