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蓉
大學里的象牙塔曾是多少高考學子夢寐以求的希望天堂,它是一個比較溫暖的小社會,在這里我們從一個懵懂的高中生變成了可以應付老板交給我們的工作者,我們在這個環(huán)境中改變、沉淀、磨練、成長。一路磕磕絆絆的走來肯定少不了別人的幫助:老師、同學、學長、學姐……當然還有最關愛我們的家人。求學在外,與我們相處時間最久的應該就是同學了。大學生時代能交到幾個真心朋友真是我們這輩子最大的福分。然而,現(xiàn)在的大學環(huán)境已不是以前的澄澈、透明,其中參雜了許多雜質,我們在交友的時候需要擦亮眼睛,用心感受,以防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傻傻地利用了。
【關鍵詞】大學生;交友;朋友
古人云:“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大學生對于交真心朋友這件事真的是喜出望外。我們渴望在大學這個小社會中遇見待我們親如一家人的朋友,是他們讓我們求學在外一顆漂泊的心感受到了溫暖,從此愿意放下心中的戒備,感受這份友誼帶給人舒服的感覺。是這份友誼讓我們溫暖著彼此,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給予關懷,出門在外是這些大學認識的知心人陪我們療傷,度過傷心的低谷期。但是俗話說:“人心隔肚皮”。我們并不知道被人是否也是如此真心地對待我們。所以,我們剛開始接觸一個新朋友不要滿心熱忱,應該適度地保留自己的情感。為了不讓更多的同學走進交友的誤區(qū),下面的幾點建議希望同學們能夠慎重的考慮:
1 交志同道合之人
我們滿心虔誠的待人,當然不希望我們的一顆真心被辜負,不希望最后的結果是留下傷心的我們獨自黯然落淚。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fā)生,我們首先在擇友的問題上就應該慎重,應該堅持自己的交友原則。我們要交往一些志同道合之人,注重他們的品行道德,而不是注重你們共同的玩樂愛好。如果交往的朋友不是正人君子,那么我們會為這種交友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會付出代價的。如果只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交往了,但最后了解到他們的德行并不怎么高,日后倘若你們之間還有聯(lián)系,如果只是一起玩某項娛樂項目還可以,碰到一些比較可疑的事情,請慎重的伸出你的友愛之手,這時候切勿不敢心軟,以免為自己帶來某些傷害,既然他不仁在先,就不能怪你不義了。唯有品行高尚之人,才能為我們帶來良好的人際關系,為我們的良性交友觀上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 “愿得一人心”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贝髮W的環(huán)境很復雜,有本科生,有研究生。能進入這所學校只能說他們的學術成績不錯,但不能保證他們的個人素養(yǎng)很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這個稍微有些魚龍混雜的小社會我們在交友方面一定要謹慎、細心。我們交友的目的不是所謂的“后宮佳麗三千”,而是”愿得一人心”。不是追求其數(shù)量,而是質量。如果空有那么多的酒肉朋友,在關鍵時刻卻沒有一個肯為你兩肋插刀的真心朋友,到那時,你對他們會是多么的失望,只聽見心碎的聲音和不停地在滴答的對人生無望的眼淚。相反,盡管我們只交到了一個真心朋友,他也會火速趕到你身邊,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陪伴著你,給你力量,幫助你度過難關。盡管沒有那么多的朋友圍繞在你身旁,但是身邊的這一個真心待你的朋友散發(fā)出的光芒足以照耀你,讓你安心、溫暖。
3 交淳樸之友
在大學這個小社會中,不同經(jīng)濟層次的人都存在。他們的經(jīng)濟條件是他們父輩所給予的,這個是無法改變的。盡管他們平時為人處事顯得特別低調,但是也會免不了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發(fā)現(xiàn)。從此,那些低調的富二代身邊就多了一為攀附者。你也許與他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并沒有發(fā)現(xiàn),或者只記得當初他們在某些不經(jīng)意的瞬間帶給你的幫助,時常惦念著他們對你的好,卻不曾想起或者看見為了某些殷勤的背后他們做的那些小動作。也不能太怪他們,畢竟攀龍附鳳的頑固的觀念已經(jīng)植入他們的腦海中,這種思想對他們的影響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如果你不幸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他們心中的秘密,但是他們并沒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容忍的話,請不要揭穿他們,因為大家都是有自尊心的人。可以的話,日后在相處的過程中適時提點他們,讓他們在沒有動機的陽光下自由呼吸。
4 總結
朋友是我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能得一真心知己,死而無憾也。知心朋友雖然很難得,但是我們也不要對交友這件事抱有心灰意冷的態(tài)度。更不應該覺得人生尋覓一知己好難,就放棄或者改變自己的交友原則,這是最不明智的。俗話說:“患難見真情”,這才足以體現(xiàn)出這份感情的真切?;蛟S在平時我們可能覺得朋友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所謂的陪讀書童,但是當我們真正的需要他們的時候會覺得他們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天使。在日積月累的相處過程中,我們會慢慢地發(fā)現(xiàn)彼此的好,會變得離不開對方,對朋友有了依賴。正是因為這份友情來的好不容易,所以才顯示出真心友情的珍貴,才會讓我們在以后的相處過程中好好珍惜。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交友觀,它會指引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發(fā)展道路。
參考文獻
[1]趙志毅.論大學生友情教育——兼議大學生正確人際交往觀的形成[M].南京師范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76-80.
[2]鄭華.青春的六大追求[J].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
[3]李巖.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心理障礙分析[M].理論指導,2006(11):94-96.
[4]何維林,李哲,白淑敏,潘少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08):719-720.
[5]章梅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分析及改善途徑[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01):28-30.
[6]張慶成,余嵐.論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偏差與調試[M].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21):289-291.
[7]孫琦,李慶華.論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自我調適[J].世紀橋,2015(05):126-127.
作者單位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系 陜西省咸陽市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