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興 史磊 靳清太
摘 要:通過對河北省館陶縣設施蔬菜施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并針對施肥不科學帶來的問題、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肥料施用效率低,導致農民種植投入高、效益低、產(chǎn)品質量差等實際情況提出了解決措施,結合多年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工作經(jīng)驗,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施肥方案,通過跟蹤指導,根據(jù)不同蔬菜需肥規(guī)律和生長時期調整追肥種類和數(shù)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農民投資,提高種植效益,對有效解決設施蔬菜施肥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農民種植效益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并在生產(chǎn)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平原區(qū);設施蔬菜 ;施肥;問題 ;措施;平衡配方
中圖分類號:S14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39
冀南平原邯鄲地區(qū)中東部,屬華北太行山山前平原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潮褐土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館陶縣亦屬黑龍崗流域,是典型的高產(chǎn)集約型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兼有輔助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的大農業(yè)、高產(chǎn)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1]。隨著農業(yè)種植結構的調整,棚室蔬菜的種植面積也在逐年擴大,不僅豐富了城鄉(xiāng)“菜籃子”,而且有利于農民增收。但是由于棚室蔬菜生產(chǎn)具有高投入、高產(chǎn)出、高科技含量的特點,生產(chǎn)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重茬導致土傳病害嚴重,盲目施肥、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病害加重,有害氣體和低溫危害,蔬菜品種差異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棚室蔬菜生產(chǎn)和發(fā)展,使蔬菜的產(chǎn)量和品質受到較大影響,生產(chǎn)潛力得不到正常發(fā)揮,經(jīng)濟效益低下,嚴重影響了種植者的收益。據(jù)在館陶縣40余個設施蔬菜生產(chǎn)重點村或專業(yè)村,測土化驗及入戶走訪和調查,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問題最大。
有關設施蔬菜科學施肥、高效栽培等方面的試驗、研究,有不少同行在不同區(qū)域、不同環(huán)節(jié),用不同方法,做了大量工作:高瑞杰、梁志剛、崔江就山東省蔬菜生產(chǎn)上存在的過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等問題[2];程季珍、程伯瑛、郭素英就山西省日光溫室蔬菜種類偏少、盲目增施化肥、農藥用量突出[3];陳全安就選擇適合于設施蔬菜高產(chǎn)高效的土壤處理技術、有機栽培技術、生物控制技術及其它配套技術,進行綜合組裝的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4];鄭茂啟、張萍、汪賦菊等就日光溫室高效栽培模式[5];郭文忠、楊冬艷、曲繼松等就寧夏農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中設施蔬菜生產(chǎn)存在科技含量比較低、效益差等問題[6];張麗娟、尹麗紅就日光溫室蔬菜管理中施肥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合理施肥方法[7];郭俊偉、郭文龍就咸陽市日光溫室施肥現(xiàn)狀及不同種植年限日光溫室有機質、速效氮磷鉀、鹽分及pH值變化等進行了檢測研究[8];王冬梅、張寶光就阻礙蔬菜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品種老化、技術滯后、溫濕度調控不合理等,提出了解決措施[9]。
本文主要是從冀南邯鄲地區(qū)及館陶縣設施蔬菜生產(chǎn)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作者長期在生產(chǎn)和技術服務實踐中積累的技術成果,呈現(xiàn)大家共享。
1 設施蔬菜生產(chǎn)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不少菜農沿襲露地蔬菜、糧棉油作物栽培的老經(jīng)驗,盲目施肥的做法很不科學。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對無機肥和有機肥需肥量把握不準
部分菜農認為化肥施用簡單、省事、見效快,有機肥施用麻煩、臟、見效慢,因而施肥主要以化肥為主,有機肥施用量較少。殊不知有機肥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能改良土壤結構,不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發(fā)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時,不少菜農施用有機肥數(shù)量也有過量的,尤其是雞糞施用過量,如壽山寺鄉(xiāng)淺口村,全村有日光溫室320棟,平均667m2施用雞糞10m3左右,最多的一個700m2的日光溫室,施用雞糞達到20m3 ,郭辛莊一個養(yǎng)雞戶種植日光溫室黃瓜,認為自己有雞糞,施用量20m3/667m2以上,造成鹽分增加,土壤鹽漬化加劇,根系生長受到嚴重影響,黃瓜整株發(fā)黃,葉片老化,減產(chǎn)40%以上。
1.2 過量施氮磷肥導致氮、磷、鉀比例失調
菜農們?yōu)榱双@得高產(chǎn)高效,秉承著老習慣的“舍不得投入哪來高產(chǎn)”的思路施肥,施大肥,特別是速效化肥的施用量遠遠超出理論施肥量。造成肥料浪費,污染環(huán)境,使棚內土壤鹽漬化越來越嚴重,土壤的理化性狀惡化,阻礙蔬菜正常的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也常常影響到作物對某些元素的吸收。氮肥過剩,產(chǎn)生的NH4+過多,影響K+、Ca2+和Mg2+的吸收,造成養(yǎng)分吸收不均衡,作物生長受到危害。容易引起生理性病害的發(fā)生和蔬菜硝酸鹽含量超標,影響棚室蔬菜的可持續(xù)生產(chǎn)。
一些菜農過于迷信氮磷肥的增產(chǎn)作用,盲目過量施用,而對鉀肥又誤認為土壤里富含鉀或者說施用有機肥(秸稈)多,鉀肥就多,據(jù)在馬店、陳范莊、趙官寨、車疃、中馬固、前姚莊、趙莊等蔬菜專業(yè)村調查128戶, 65%的農戶底肥施用復合肥加二銨,且施用量偏大,結果造成土壤里氮磷肥過量而鉀肥短缺的現(xiàn)象。作物平衡吸收受阻,降低了作物對病害和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力,有63%的溫室出現(xiàn)氮過剩癥、25%的溫室出現(xiàn)磷過剩癥,造成蔬菜減產(chǎn)、品質和口感變差、不耐貯運。
1.3 忽視微肥施用
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一樣,對蔬菜的健康生長同等重要。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種植戶對補充微量元素的忽視,造成土壤中因鈣、鎂、硫、硼、鉬等中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的臍腐病、葉片黃化、瓜打頂、畸形果、莖裂、花而不實等生理病害呈多發(fā)趨重態(tài)勢。2016年春天,安雷寨、車疃等村15%的溫室番茄因缺硼造成生長點壞死或出現(xiàn)雙頭等缺硼典型癥狀,翟莊、陳范莊、西董固、武范莊、淺口等村65%的溫室黃瓜因缺鈣導致瓜打頂,嚴重影響黃瓜產(chǎn)量和質量。
1.4 施肥嚴重不均衡
館陶縣對全縣不同種植年限的日光溫室土壤進行化驗,結果有效肥分差距相當懸殊[10],讓人們在施肥上造成了難以拿出按常規(guī)施肥,提高蔬菜產(chǎn)量和質量的管理方案。40個土樣化驗數(shù)據(jù)結果是: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19.4g/kg,明顯高于河北省全省平均值12.2g/kg,同時變化幅度大到9.1~40.7g/kg,最高者是最低者的4.47倍;土壤全氮含量0.641~3.155g/kg,高者是低的4.92倍;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145.06mg/kg,變化幅度更大,達20.2~495mg/kg,高者是最低的達24.5倍之多;土壤速效鉀平均253.06mg/kg,變化幅度66~563mg/kg,高者是低的8.53倍;土壤有效硫平均75.32mg/kg.變化幅度11.30~247.61mg/kg,高者是低的達21.91倍之多;土壤有效硅平均302.99mg/kg,變化幅度177.85~470.68mg/kg;交換性鈣平均31.34mg/kg,變化幅度22.98~42.39mg/kg;交換性鎂平均含量4.23cmol/kg,變化幅度2.57~6.17cmol/kg;有效鋅含量平均1.47mg/kg,變化幅度0.2~4.35mg/kg,蔬菜有效鋅臨界值是0.5mg/kg;有效鐵含量平均17.77mg/kg,變化幅度8.6~27.46mg/kg,蔬菜缺鐵臨界值4.5mg/kg;有效錳含量平均11.83mg/kg,變化幅度7.9~13.2mg/kg,蔬菜缺錳臨界值7.0mg/kg;有效銅含量平均1.79mg/kg,變化幅度0.74~6.45mg/kg,蔬菜缺銅臨界值0.2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1.092mg/kg,變化幅度0.62~2.42mg/kg,蔬菜缺硼臨界值0.5mg/kg;有效鉬含量平均0.092mg/kg,變化幅度0.02~0.19mg/kg,蔬菜缺鉬臨界值0.15mg/kg;全鹽含量平均0.1679%,但最高的達到0.423%。
2 設施蔬菜施肥科學措施
肥料是蔬菜生長的糧食,蔬菜和其他作物一樣,對作物所需的16種營養(yǎng)元素都需要,但蔬菜作物總的需肥規(guī)律是喜鉀、嗜鈣、含硼高,據(jù)日本有關資料記載,23種蔬菜作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量平均與小麥吸收量相比,吸收氮高0.4倍,吸收磷高0.2倍,吸收鉀高1.92倍,吸收鈣高4.3倍,吸收鎂高0.54倍。這些元素在蔬菜作物體內含量有多有少,但各自的作用彼此不能替代。
施肥是設施蔬菜栽培中投資最大,與蔬菜產(chǎn)量、質量關系最為密切的環(huán)節(jié)。
2.1 根據(jù)季節(jié)確定有機肥發(fā)酵程度
很多菜農在使用豬糞、雞糞等有機肥時,都是習慣在春季購買后,提前發(fā)酵腐熟,然后再結合夏季高溫悶棚將其施用到土壤當中,補充土壤有機質。這種使用方法雖好,但是這僅僅補充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并不能快速改良土壤,因為有機肥的發(fā)酵腐熟過程也是改良土壤的過程,如果要快速促進土壤改良,在使用糞肥時應根據(jù)使用季節(jié),確定有機肥的發(fā)酵程度。
像利用夏季空棚期高溫悶棚時,如果空棚期時間超過一個半月,這時就建議菜農直接將未經(jīng)發(fā)酵腐熟的鮮糞施入大棚,并進行翻地,然后在棚內澆水后進行高溫悶棚;如果空棚時間達到1個月,則建議菜農使用半腐熟狀態(tài)的糞肥。將糞肥施入棚中后,有機肥會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食物,從而促進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的增加及活性提高,促進土壤養(yǎng)分的轉化和循環(huán),提高各種元素的有效性,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促進糞肥發(fā)酵腐熟時,還能將糞肥中的有機物轉化為腐殖酸、黃腐酸等土壤活性有機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快速形成,從而增加土壤對水肥的緩沖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2 確定合理的糞肥使用量
研究表明,當土壤使用的純有機質用量達到500kg/
667m2時,才能保證第二年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不減。因此,要想快速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使用到土壤中的純有機質含量就得超過500kg/667m2,由于不同糞肥的有機質含量不同,所以使用的量也不同。
菜農在使用優(yōu)質鮮雞糞時,它的有機質含量在25%左右,也就是說鮮雞糞的667m2用量必須大于2000kg才能保證有機質含量不降低;鮮豬糞的有機質含量在15%左右,667m2用量應該達到3150kg以上,才能保證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不降低。如果要想促進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菜農應將鮮雞糞或鴨糞的用量增加到4000kg以上,鮮豬糞的用量增加到5000kg以上為宜,且使用量越大,對于提高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的作用越明顯。但是也要提醒菜農,沙土地土壤的透氣性好,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高,對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快,土壤有機質的消耗也大,所以要注意增加糞肥的用量,才能確保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穩(wěn)步提高。
而對于使用玉米秸稈作為有機肥的,因為干玉米秸稈中有機物的含量達到了83.2%左右,所以使用后也能迅速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研究表明,如果按照每667m2年秸稈使用量1000~1500kg計算,可以讓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0.03%~0.05%。不過,干玉米秸稈的分解腐熟速度較慢,菜農可以通過使用玉米秸稈生物反應堆的方法,以促進玉米秸稈的腐熟分解,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2.3 有機肥與微生物肥料配合使用
使用有機肥后,如果土壤中的微生物較少,有機肥不能得到快速的分解及轉化,也就起不到改良土壤及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的作用。建議菜農在使用有機肥時,應該與微生物肥料配合使用。
菜農可以先將未發(fā)酵腐熟的糞肥撒施到大棚中,再將微生物肥料撒施在糞肥的表面,并且保證將微生物菌肥與糞肥混合均勻,以促進土壤中糞肥快速發(fā)酵腐熟。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肥料均為活體,對日光中的紫外線敏感,要注意及時翻耕,避免活體微生物被大量殺滅,降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效果。尤其是沙質土有機質含量低,土壤中的微生物數(shù)量少,應適當增加微生物肥料的使用量,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從而起到快速改良土壤的作用。而在黏土地上使用糞肥時,在施入一定數(shù)量的有機肥和微生物肥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土壤深翻,以提高土壤透氣性,保證土壤中所含的氧氣能滿足微生物需要,從而加快有機肥的分解腐熟,提高利用率,并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同時注意在使用微生物肥料時,不能向土壤中施入殺菌劑,以防將土壤中的微生物殺死,影響使用效果。施用有機肥以后,可以從多個方面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有利于有機養(yǎng)分的增加和有機、無機養(yǎng)分的利用。
2.4 化學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在設施蔬菜栽培中化學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是必須施用的,但是,目前許多棚室施肥量明顯過量且極不合理,據(jù)館陶縣對40個溫室土樣化驗結果統(tǒng)計,大量元素含量均高,中微量元素大部分不高,許多樣本中微量元素含量在臨界值以下。
以館陶種植最多的溫室黃瓜為例,黃瓜的需肥規(guī)律是每生產(chǎn)1000kg黃瓜,需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量分別是:N 4085g、P2O5 1360g、K2O 5675g、Ca 3630g、Mg 910g、S 725g、B 6.3g、Fe 23.8g、Zn 8.3g、Mn 19.3g、Cu 2.5g[11]。在底肥施用時要遵循土壤供肥能力是基礎,作物的需肥規(guī)律是依據(jù),所選擇的肥料效應是關鍵的原則,黃瓜底肥對于肥力較低的溫室,應以NPK平衡型的硫基復合肥為主,配合中微量肥料,對于高磷溫室應以高氮高鉀型復合肥為主,配合中微量肥料,其用量應根據(jù)種植茬口和計劃產(chǎn)量確定。
2.5 平衡施肥的做法和效果
筆者經(jīng)過20多年配方施肥工作的實踐,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產(chǎn)率15%以上,高的達到20%以上。就是根據(jù)種植戶前幾年施肥習慣、蔬菜種植種類、蔬菜上季長勢情況、種植茬口和產(chǎn)量目標,制定施肥基本方案,該多用的多用,該少用的少用,以改變不良施肥習慣帶來的后果,而后,根據(jù)蔬菜長勢情況調配追肥種類和用量,來保證蔬菜生長所需營養(yǎng)元素的供應。這種施肥方法應該叫綜合分析平衡配方施肥法,施肥時既要考慮肥料的利用率,蔬菜的需肥量、還要考慮土壤的供肥能力,盡量使各種肥料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提高種植效益,同時減輕化學肥料對環(huán)境的污染。館陶縣陳范莊村陳占勇、淺口村閆林祥、馮繼廣、趙官寨村趙和義、李思興、夏良海、前姚莊村史躍海連續(xù)多年運用這種施肥方法,種植溫室黃瓜,增產(chǎn)率都在15%以上,667m2增收5000元以上。
3 討論和建議
3.1 檢測配方是基礎
建議廣大菜農每2a左右對棚室土壤進行一次全面檢測化驗,并請有資質、有經(jīng)驗的專家、技術人員開出施肥配方,為科學施肥打好基礎。
3.2 科學施肥是重點
本著促增產(chǎn)、提質量、增效益的要求,應該缺什么元素補什么元素,缺多少補多少,做到既能滿足蔬菜作物需要,又不造成肥料浪費,更不能造成肥害等負作用。
3.3 因地制宜是關鍵
要根據(jù)地力基礎、蔬菜種植種類、品種、茬口安排等具體情況,做到科學施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達到肥料要素不短板、需肥數(shù)量用的準,蔬菜產(chǎn)量最大化,質量達到最優(yōu)化,效益取得高效化。
參考文獻
[1]顏金龍,史磊,陳全興.冀南平原季風氣候區(qū)植被演替與害蟲及天敵消長動態(tài)初步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4):
63-68.
[2]高瑞杰,梁志剛,崔江.日光溫室蔬菜合理施肥技術探討[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5(2):52-53.
[3]程季珍,程伯瑛,郭素英.山西省日光溫室蔬菜栽培新技術及其經(jīng)濟效益分析[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5(9):26-27.
[4]陳全安.大棚蔬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2):35-36.
[5]鄭茂啟,張萍,汪賦菊,等.日光溫室蔬菜多層覆蓋與高效栽培模式技術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7(1):61-62.
[6]郭文忠,楊冬艷,曲繼松,等.日光溫室蔬菜高效模式化栽培及環(huán)境綜合調控技術研究與示范[J].中國科技成果,2009,10(8):56-57.
[7]張麗娟,尹麗紅.日光溫室蔬菜施肥技術初探[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10(24):34-35.
[8]郭俊偉,郭文龍.蔬菜日光溫室施肥與土壤養(yǎng)分狀況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3):243-246.
[9]王冬梅,張寶光.原陽縣蔬菜高產(chǎn)高效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J].河南農業(yè),2012(13):46-47.
[10]褚天鐸.簡明施肥技術手冊[M].金盾出版社,2003.1.
[11]李永昕,王書軍.館陶縣耕地資源評價與利用[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7).
作者簡介:陳全興(1960-),男,山東冠縣人,館陶縣農牧局蔬菜辦公室,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蔬菜、園藝高效栽培等方面工作;顏金龍(1958-),男,河北館陶人,農業(yè)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業(yè)、蔬菜栽培、植保及天敵利用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