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珍龍
內(nèi)容摘要:本文結合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際,闡述了高中英語語法課高中教學設計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間和導入,充分利用教材。通過經(jīng)典句式幫助學生認知掌握句子結構,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寓教于樂,講練結合,發(fā)展學生語用能力。從而使枯燥的語法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富有成效。
關鍵字: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設計
G633.41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根據(jù)高中生的學習特征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做出了新的詮釋。重點強調(diào)學生通過語法課堂,能夠?qū)⒄Z言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交際情景當中。近幾年來,交際教學法的不斷推廣和新課改的全面實施,特別是新高考卷取消了單項選項題型,取而代之的是更側重語言實際運用的語法填空題。這些要求的變化體現(xiàn)學生學習語法不僅是簡單的記住語法規(guī)則,而且要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語法知識是構成語言交際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習語法知識是學生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英語課程的新理念提倡 “語法是中國基礎英語教學的必不可少內(nèi)容”。對于英語是母語的英美學生而言,他們擁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但是仍然堅持語法學習,因為語法學習有益于提高讀寫能力。然而對于英語是外語的中國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英語課堂所提供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無法讓中國學生如英美學生一般自然形成語感或習得語言。而基礎語法的學習恰好填補了這方面的缺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束定芳和莊智象說“語法在整個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已經(jīng)不是語法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這折射出了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因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語法教學課設計各種策略。
二、高中英語語法課教學設計策略
在各種教學課型中,語法教學課相對特殊,完美的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準備。生動活躍、富有活力的語法課堂要求教師在語法教學中不斷總結語法特點,分析學生學習特點,完善語法教學設計。
1. 認真研究教學內(nèi)容,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突出重點和難點。
教師應在仔細研究教學內(nèi)容之后,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和難點。一味的追求面面俱到,教學目標將難以達到。眾所周知,衡量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學生真正學到的有多少而不是老師在課堂上教了多少。教學內(nèi)容安排過多,教師只能如蜻蜓點水似的一點而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難以吸收所授課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突出重難點,使學生掌握所學內(nèi)容。以非謂語動詞的教學為例,非謂語動詞包括分詞、動名詞、動詞不定式三大類,而分詞又包含了現(xiàn)在分詞和過去分詞。各種形式的用法和表示意義都有所差別,教師難以在一兩節(jié)課內(nèi)把這些語法項目講授完全并且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教學設計時,可以把這幾個語法項目分開,逐個講解,通過分散教學重點和難點,逐漸擊破教學各項內(nèi)容。
2. 設計生動有趣的導入引出教學內(nèi)容
成功的導入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尤其對主要以學習規(guī)則、結構為主的語法教學課堂更為重要。新教材將每一個模塊設置為一個話題,并以此呈現(xiàn)不同的語法任務。所以,在形式上,教師可以選擇貼近日常生活或者生動活潑的視頻、歌曲和故事材料設計課堂導入;在內(nèi)容上,教師應該選擇那些含有本節(jié)課目標語言的素材,適當?shù)淖寣W生完成與目標語言相關的任務,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標結構上。以虛擬語氣語法專題的講解為例,經(jīng)典英文歌 If I Could Turn Back Time(《如果時間可以倒流》),If I Could (如果我可以)等這些英文歌可以作為導入的素材,自然的引出學習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輕松進入虛擬語氣的學習狀態(tài)。筆者在講解虛擬語氣時,通過復述電影《泰坦尼克號》,引出虛擬語氣的句子"If I worked hard, I might have money now.";"If I had a lot of money, I could buy a ticket.";"if I bought a ticket,I should sail for America."讓學生在導入過程對虛擬語氣的基本結構形成認識。
3.充分利用教材,在模塊閱讀課文中呈現(xiàn)語法結構
人教版的教材在設計時,把模塊要學習的語法內(nèi)容滲透到精讀的課文中。而語法部分則是設置在閱讀文章之后,因此,教師在閱讀課的授課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觀察并找出語法目標結構,進而總結出規(guī)律。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5的過去分詞做狀語和定語的語法內(nèi)容時,筆者通過提問導入新課,復習課文,引出課文中含有該語法項目的句子Worried about the journey, I was unsettled for the first few days(對于這次的旅行充滿憂慮,我在頭幾天坐立不安);Arriving home, he showed me into a large bright, clean room (回到家后,他帶我進入到了一個非常大而又干凈的房間);由于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已經(jīng)接觸到這個語法,因此很快能回憶并發(fā)現(xiàn)這個語法現(xiàn)象,為感知體驗做好鋪墊。
4. 選擇經(jīng)典句式幫助學生認識語法結構
有了精彩的導入,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標語法項目之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選擇源于生活,具有真實性的經(jīng)典句子等這些能夠?qū)①x予語言生命例子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結構。例如,在學習V-ing做主語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名人名言、諺語等,引導其發(fā)現(xiàn)目標語言結構,同時完成情感教育目標。如 Talking mends no holes (空談無濟于事);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見為實);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該語法結構時,筆者先讓學生大聲朗讀這些句子,然后請他們譯成漢語,這樣既展示了目標語言,也讓學生自然習得V-ing充當主語的知識點。
5. 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發(fā)展學生語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教育部 2003)提出,教師是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而開發(fā)利用各種資源,使英語課堂更加豐富有趣,同時使學生能夠更有效學習。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的途徑是多樣的,筆者認為,利用與社會熱點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材料以及發(fā)生在身邊的人和事都是寶貴的資源,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教師來說,非常重要的任務是為學生提供交際語境,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的過程中提高語用能力。筆者在講到人教版必修5 第4單元的新聞寫作時,在結尾給學生實戰(zhàn)訓練時,以當時的熱點新聞為素材,設計了以下的寫作內(nèi)容:
Write your own news
If you were a journalist of the school English newspaper, you would write a brief news report.
2015年10月19日,在南京市的一個路口,一位老人因被車撞到,受傷流血不止。放學路過的三名中學生上前救助,用紙巾幫老人按壓止血,并借助路人手機撥打120。直到老人被救護車帶走他們才離開。
Chinese Heroic Teenagers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They didnt leave until ????
該寫作材料源于當時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一方面,寫作材料新穎,新聞主角為與學生同齡的高中生,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在情感方面,新聞內(nèi)容有關于樂于助人,充滿正能量,為學生樹立了榜樣。
6.傾注情感,寓教于樂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1984)說:“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想方設法讓學生產(chǎn)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如果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為了使學生學習情趣高昂,學習更加有趣,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設置一些與目標語言相關的游戲。例如在學習虛擬語氣在If條件句中的使用之后,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使用if you were a fish/bird …, what would you do? 句型完成句子接龍游戲。每人造一個句子,要求一個學生造一個句子,下一個學生用前一個學生造出句子的后部分內(nèi)容,繼續(xù)造句。 給出參考例子:If I were a fish, I would swim in the sea. If I swam in the sea, I would meet other fish. If I met other fish, 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I made friends with them, I would be very happy.
7. 講練結合,鞏固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語言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jù)已有知識,主動地、有選擇性地感知外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學生英語知識系統(tǒng)的形成不是單單靠老師教出來的,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自己在情境中不斷反復的鞏固練習構建而成的。所以,富有意義成效的課堂不是憑教師一味地滿堂灌,而是講解和練習相互結合。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是為學生營造語言使用的語境,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生語用能力。例如,在講到動詞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時,筆者設計了下面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When a plane from London arrived at Sydney airport, workers ______
(begin)to unload a number of wooden boxes _____ (contain) clothing. No one could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one of the boxes was extremely heavy. It suddenly (occur) to one of the workers to open up the box. He (astonish) at what he found. A man (lie) in the box on top of a pile of woolen goods. He was so surprised at (discover) that he didnt even try to run away. After he (arrest), the man admitted (hide) in the box before the plan left London. He had had a long and uncomfortable trip, for he (confined) to the wooden box for over eighteen hours. The man was ordered (pay) $3,500 for the cost of the trip. The normal price of a ticket is $2,000.
三、結束語
語法教學雖然相對枯燥,但是只要教師能夠不斷歸納反思,深入研究語法課的特點,也可以使之變成生動有趣、富有活力、富有成效的課堂,并且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成功的語法教學設計主要取決于授課教師能否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在教學設計時能否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思考、發(fā)現(xiàn),在實踐中掌握、運用知識并體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李保榮. 2014. 提升中學生英語語法知識運用能力的實踐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5):1-5.
[2]呂娟娟.2015.高中英語語法課教學過程設計與策略[J].基礎英語教育(4).
[3]束定芳,莊智象. 1996. 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蘇霍姆林斯基. 1984.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