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輝
【摘 要】思想品德課是初中學習課程中的重要內容,要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關鍵在于如何開發(fā)體驗資源以便讓學生能夠自覺踐行思想品德課程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多樣的教學方法方面、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社會實踐活動方面、時事播報方面、聯(lián)系生活實際方面、提高公民意識培養(yǎng)方面等積極探索開發(fā)體驗資源,增強學生的參與性,融入情感教育,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這些體驗資源為品德課實效性增光添彩。
【關鍵詞】開發(fā)體驗資源 增強實效性 策略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指出:“能否積極有效地開發(f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關系到本課程性質、目標的實現(xiàn),制約著課程實施的質量。有效地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標志和促進教師自身成長的重要途徑。”這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
一、開發(fā)體驗多樣化教學方法的資源
(一)討論合作式教學法
1、組織小組。課堂討論一般采用小組形式,可以是同桌互議、前后左右4人或8人小組,還可以根據(jù)學生水平的差異分成若干同質小組或異質小組或讓學生自由組合。
2、提出要求。首先,在分組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內部分工(記錄員,發(fā)言人等);其次,要求所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熱情、耐心地傾聽他人的觀點,敢于并善于批駁他人的觀點。
3、討論進程的調控。討論是一種開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動。
第一,學會“傾聽”。教師只有在不斷地巡回中學會傾聽學生的觀點,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中的閃光點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收集信息,生成有效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討論進行調控。
第二,善用“提示”。學生討論的閘門一旦打開,往往就會出現(xiàn)一發(fā)而不可收之勢,即使教師預先作過時間的規(guī)定。這時教師要予以適當?shù)臅r間提示,如數(shù)倒計時等。
第三,適時“提問”。有時討論會出現(xiàn)冷場,這時教師就要適時提問,或引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或把討論通過提問推向又一高潮。但要注意:學生暫時的沉默不一定是冷場,可能是學生在思考,這時教師千萬不能為了調動氣氛而急于提問,打斷學生的思維。
第四,恰當“回應”。教師恰當?shù)脑u價,能夠活躍討論氣氛,提高學生參與率,增強交流者的信心。
(二)情景式教學法
1、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有方向性
一個好的情景創(chuàng)設,應該有明確的意圖,學生應該能夠從情景創(chuàng)設中明確地感覺到一種意境,這種意境可以把學生從紛繁的思緒中帶入課堂需要的情景中來,使學生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讓情景創(chuàng)設為教學服務。
2、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有生活性
情景創(chuàng)設的生活性原則第一就是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
3、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具有形象性
情景創(chuàng)設的目的就是要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枯燥的事情有趣化,我們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
4、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具有問題性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后若沒有問題的提出,這樣的教學情景肯定是失敗的。有價值的教學情景一定是有內涵問題的情景,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三)自主學習式教學法
1、課前提問、回顧舊知
每節(jié)新課之前,提問上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以便掌握學生課下有沒有自覺地去學習和復習,也是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檢測。
2、預習新課,理清脈絡
上課前,要求學生預習教材。用知識樹的形式自己概括總結。
3、分析目標,有的放矢
通過檢查預習的提要,讓學生分析重點難點,并說明理由。弄清基礎知識點和重難點的區(qū)別。
4、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全開放,交流預習教材中設計的問題該怎樣回答,答不出來的可以交流。如果實在有困難再舉手,師生共同解決。
5、聯(lián)系實際,理性升華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關注身邊的生活,關愛社會、為國分憂的責任感,用教材的知識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生命價值。
二、開發(fā)體驗信息技術應用的資源
(一)、信息技術應用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能把思想品德課課本中抽象的理論和原理用直觀的視頻、音頻、圖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知識的實際情境,通過聲、形、色、畫刺激學生的感官,誘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熱情。
(二)、信息技術應用要化解教學難點
從思想品德課的特點來看,基本概念、原理和觀點較多,內容抽象,理論性強。而利用多媒體處理信息方便快捷,教師精心選擇好、設計好流程,合理解釋和演示,變成具體的、形象的東西,使學生易于理解,便于記憶,同時能牢牢掌握,在教學中也就容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信息技術應用要活化教學內容
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結合教材內容,輔之以鮮活、生動、真實、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像、動畫、文字等融為一體,利用其直觀、形象的作用,將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遠為近,超越時空界限,使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奧原理形象化。
三、開發(fā)體驗社會實踐活動的資源
(一)、讓他們走進自然或進行戶外活動:組織學生踏青春游、南寺山瞻仰英雄紀念碑和革命英雄事跡及遺留物品 、紫云書院參觀學習、參觀毛主席紀念堂、參觀科技館等,并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的各種比賽、小游戲等。無形之中,培養(yǎng)同學們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等。
(二)、讓他們融入社會:如組織他們到敬老院、特殊學校、社區(qū)服務,進行“法律知識”宣傳活動和其他志愿者活動。培養(yǎng)同學們學會關愛他人和 “真善美”的良好道德品質。
(三)、讓他們認識自我,回饋社會。
四、開發(fā)體驗時事播報的資源
(一)把握好時事播報的方向與內容
內容是時事播報的主體,在內容方面,一定要與新課標下的思想品德教材相貼切。內容一定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與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體的時事播報內容主要包括國內外體育、教育、科技、文化、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內容,而不可把垃圾時事、娛樂八卦等內容都引進來。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明確的方向。另外,在學生沒有進行播報之前,一定要對其所搜集的內容進行審核,以做調整修改。
(二)全面審核、控制時事播報的形式
制定一個嚴格的時事播報形式,且教師要建立一個評分體系,對給每一位播報的同學進行評分,并將此分數(shù)納入期末總評中。
(三)豐富時事播報結構
這是時事播報的關鍵點,時事播報不只是走形式,讓學生完成播報任務,而是必須有思考作支撐。而能讓學生進行思考的方式就是,討論、互動,把主體地位交給學生。當學生播報完新聞之后,在教師引導下對每一則時事新聞都要進行討論,讓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師做相關點評,總結他們觀點中的正確與不足,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摒棄上面講、下面聽的模式。
五、開發(fā)體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資源
(一)、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確價值觀
青年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善惡、美丑觀念,對于他們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與學生的具體生活、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體現(xiàn)愛國行為。
(三)、進行感恩教育和關愛教育
我們的教育不僅要教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樣學會感恩。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與人和諧相處。
把豐富多彩的體驗資源引入每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讓學生在自然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只有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各種體驗資源,努力實現(xiàn)體驗資源的發(fā)掘和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才能使思想品德課堂成為具有深刻內涵、充滿活力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梁志軍.情景教學在初中思品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xiàn)代閱讀,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