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為
目前,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呈現(xiàn)的是“淺閱讀 ”。如何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在課外閱讀中逐漸由“淺”入“深”,就成了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重點關(guān)注的話題,筆者也就此談幾點粗淺的思考。
一、邁開“深閱讀 ”的第一步——被動閱讀
1.與孩子達成認識上的統(tǒng)一
孩子的課外閱讀,要是沒有老師或者家長的硬性要求,大多數(shù)也會挑選一些讀起來輕松快樂、故事性比較強的書籍。如要讀一些厚重一點、思想性強的文字,讀一些可以積累的文字,就必須下點兒工夫去讀,就必須作一些硬性要求。為此,老師或者家長就要從孩子全面發(fā)展的角度跟孩子面對面地分析,與孩子就他該讀什么樣的課外書達成認識上的統(tǒng)一。
2.與孩子約定課外閱讀的時間、任務
在與孩子取得思想上的統(tǒng)一之后,教師或者家長還要與孩子形成契約:什么時候進行 “深 度閱讀 ”?每周、每月、每學期應該用多少時間進行“深度閱讀 ”?值得“深度閱讀 ”的書目有哪些等。
二、老師和家長合力下的“深閱讀”——主動閱讀
1.老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
(1)好書推介。老師的推薦和介紹對孩子課外閱讀什么樣的書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那么,老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和介紹怎樣的書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推介由教科書的選文拓展開去的經(jīng)典作品,二是推介中國古典名著。三是推介一些著名的外國文學作品。推薦介紹時,可以從人物故事入手,可以從語言風格入手,也可以從書籍影響入手,還可以從片段欣賞入手。
(2)讀法指導。有效的“深閱讀 ”需要老師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組織班級讀書會向?qū)W生建議一些閱讀的方法,比如可以采用“邊讀邊劃好詞句 ”“邊讀邊寫一寫注釋”“先看再回讀品味”“讀一讀,背一背 ”等方法,也可以采用“與同學共讀一本書”“與老師共讀一本書”“與家長一起閱讀”等形式。同時,還可以進行閱讀成果展示和讀書競賽活動。
2.家長應積極配合
(1)與老師溝通。在引導孩子進行“深 閱讀 ”的過程中,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也非常重要。家長應該掌握孩子在閱讀什么,老師對課外閱讀的安排,這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引領(lǐng)孩子進行“深閱讀”。
(2)親子閱讀。孩子對于比較厚重的書籍一般會有所畏懼,很大程度上不敢拿起這樣的書讀,而一旦開始讀下去,并且進入了故事的情境,應該會有大多數(shù)的孩子喜歡讀下去。為此,作為家長可以做的工作是與孩子共同閱讀,并交流讀書心得。一旦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自己看下去了,就讓他開始自己閱讀。
三、追求自身發(fā)展的“深閱讀”——自由閱讀
1.進行勵志教育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懈怠的時候,“深閱讀 ”也是一樣。在孩子的“深閱讀”進入一個懈怠期的時候,老師應該采取辦法繼續(xù)燃起孩子的信心,激勵孩子繼續(xù)有效地閱讀。比如講一講有關(guān)“堅持 ”的故事: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yè)上的巨大成功。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明白:成功在于堅持,這是個并不神秘的秘訣。
2.辦個“好書交流會 ”
一段時間的“深閱讀 ”之后,老師可以辦個 “好書交流會 ”。既然是 “好書交流會 ”,就必定是自己主動閱讀、自由閱讀之后并且有了一定心得的書。在交流前,學生們需要更認真、更深入地閱讀,才能說得出一些交流的心得。在交流中,孩子們又必須很認真地總結(jié),很詳細地闡述,這又是對書籍的一次總體思考。同時,不同人的交流又讓大家看到、聽到了更多的好書,可以供自己在以后挑選閱讀。
3.營造一個好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班級、家里的布置等都影響著孩子的閱讀。為此,老師可以在班級精心布置一個讀書角,家長也可以在家里的書架上、沙發(fā)邊等放一些適合孩子近階段看的書籍,書中有意識地夾上一支筆。這一些看是不經(jīng)意的行為其實都會悄悄地影響著孩子的閱讀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