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威寧縣馬鈴薯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

        2017-04-10 23:49:55李順雨張素杰吳學大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7年4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高產(chǎn)

        李順雨 張素杰 吳學大

        摘要 總結威寧縣馬鈴薯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包括地塊選擇、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與儲藏等方面內(nèi)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貴州威寧

        中圖分類號 S53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71-0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otato in Weining County,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land mass,variety selection,seed treatment,sowing,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harvest and storag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potato;high quality;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iques;Weining Guizhou

        馬鈴薯又名土豆、山藥蛋,屬一年生草本植物[1]。野生馬鈴薯原產(chǎn)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17世紀馬鈴薯傳播到中國,在我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于其營養(yǎng)豐富、生育期短、產(chǎn)量高、經(jīng)濟效益大,全國各地均有種植,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糧菜兼用作物。近年來,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技支撐下,我國馬鈴薯產(chǎn)業(yè)迅猛發(fā)展。尤其是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威寧縣,馬鈴薯產(chǎn)業(yè)在農(nóng)業(yè)和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更有“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xiāng)”的美譽。全縣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11萬hm2、鮮薯產(chǎn)量近300萬t、產(chǎn)值40億元,位居全縣各類農(nóng)作物種植面積之首,是全縣第一大產(chǎn)業(yè),同時也是全國以縣為單位種植面積最大的縣。隨著“開發(fā)扶貧、生態(tài)建設”戰(zhàn)略的不斷深入,國家級省、市相關部門對威寧縣馬鈴薯的生產(chǎn)越來越重視,種植面積穩(wěn)步遞增,單產(chǎn)增幅明顯。但由于當?shù)剞r(nóng)戶在生產(chǎn)過程中品種單一、搭配和布局不合理、管理粗放、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等,嚴重影響了馬鈴薯商品價值的提高、降低了經(jīng)濟效益。為了助推當?shù)伛R鈴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提高商品薯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筆者結合當?shù)貧夂驐l件對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進行闡述,旨在為優(yōu)質(zhì)馬鈴薯的生產(chǎn)提供科學的技術指導。

        1 地塊選擇

        馬鈴薯不宜連作,不宜與茄科(辣椒、茄子等)、十字花科(白菜、油菜等)作物輪作,應選擇地勢高、耕層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微酸性的砂壤土地塊為宜。

        2 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

        2.1 品種選擇

        目前,威寧縣種植的馬鈴薯商品薯品種主要有威芋3 號、威芋5號、費烏瑞它、宣薯2號;另外,少數(shù)地方還有合作88、會-2、宣薯3號、中薯3號、米拉、壩薯10號、鄂薯3號、昭綠23號等品種[1]。但農(nóng)民主要習慣種植威芋3號和威芋5號,品種單一易造成晚疫病的大面積發(fā)生。而且當前馬鈴薯商品薯生產(chǎn)的這些品種多為高淀粉品種,一般作為菜用和飼用,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布局和搭配上不合理,缺乏加工型品種和淀粉原料用等專用型品種。因此,為了取得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效的馬鈴薯生產(chǎn),既要選擇優(yōu)良脫毒馬鈴薯品種,又要兼顧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耐貯運等綜合性狀好的優(yōu)良品種。結合威寧縣海拔不一、溫差不一的特點,高海拔區(qū)域宜選擇中晚熟、加工型品種如威芋5號、威芋3號、威芋4號、會-2等作為主栽品種;中高海拔區(qū)域宜選擇加工型、中熟菜用型品種如宣薯3號、宣薯2號、昭綠4號等作為主栽品種;低海拔區(qū)域宜選擇早熟、菜用型品種如費烏瑞它、中薯4號、鄂薯3號等作為主栽品種。

        2.2 種薯處理

        2.2.1 催芽。播種前10~15 d對尚未打破休眠的種薯進行催芽處理。生產(chǎn)上一般采用5~10 mg/kg赤霉素對薯塊浸種5~10 min,撈出后攤晾4~8 h。但如果濃度把握不當,易造成徒長苗。也可將未發(fā)芽的薯塊用1~2 mg/kg赤霉素浸種10 min,撈起埋入濕潤的沙床中,一層濕潤河沙一層種薯,然后覆蓋稻草或薄膜進行催芽,保持水分,經(jīng)7~10 d即可發(fā)芽,當芽長至1 cm時,取出煉苗1~2 d,然后播種[3]。另外,也可將種薯在陽光下平攤2~3層,曬3~5 d,薯塊變軟后再堆起來悶。然后再曬再堆悶,如此反復3~4次,薯塊變軟,薯皮變青,芽眼現(xiàn)白點或長出綠色短而壯的芽時即可播種。

        2.2.2 切刀處理。切塊時,切刀要進行消毒,可防止因切塊而引起的細菌傳播??捎?0%高錳酸鉀280~300倍液(或開水加鹽)或75%酒精浸刀20 min,切刀要隨切隨消毒,以避免病菌的交叉感染。

        2.2.3 種薯切塊。種薯切塊最好在催芽前1~2 d進行,這樣可使傷口充分愈合。切塊時應從頂部按芽眼排列順序縱切或斜切,每塊留1~2個芽,單個切塊重量不少于25 g。

        2.2.4 種薯消毒。切好的種薯應用0.5%福爾馬林溶液浸泡20~30 min,撈出堆放一起,并用塑料薄膜覆蓋6~8 h,能有效防止種薯攜帶晚疫病、環(huán)腐病、青枯病、黑痣病等病菌。消毒后攤晾1~2 d,再進行播種。

        3 播種

        3.1 播前施肥

        馬鈴薯的養(yǎng)分需求量大,由于生育期較短,前、中期的需肥量占全生育期總需肥量的75%。因此,應重施底肥,底肥占總施肥量的3/4,可施腐熟農(nóng)家肥22.5~30.0 t/hm2,再與一定量的氮、磷、鉀肥混合施用,最好用馬鈴薯專用復合肥750 kg/hm2左右,施后隨即覆土。肥料均勻施在薯旁5~8 cm處,以防燒薯、爛薯。

        3.2 播種時間

        一般當氣溫穩(wěn)定為10 ℃或10 cm處地溫穩(wěn)定通過7 ℃時為最佳播期。由于近年來畢節(jié)地區(qū)的倒春寒現(xiàn)象、立體農(nóng)業(yè)氣候特征較為顯著,針對不同的海拔高度或氣候帶選擇適宜的播期,具體為東部及中部低海拔區(qū)域宜早,可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播種;西部寒冷地帶及中高海拔區(qū)域,應集中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期間播種結束。

        3.3 播種方法及密度

        馬鈴薯的種植方法主要有壟作、畦作、平作3種,南方多采用高畦雙行栽培。在品種的布局上,宜采用早熟品種和中晚熟品種搭配,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nèi)應堅持早熟品種宜密、中晚熟品種宜稀的原則。種植方式應結合當?shù)鼐唧w的土壤條件而定,對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地塊平坦的壩子地、緩坡地宜采用馬鈴薯與玉米“雙套雙”模式(2行馬鈴薯,2行玉米間作套種),2行馬鈴薯的小行距為40~45 cm,株距為25~33 cm,種植密度為3.30萬~4.35萬株/hm2,預留2行種植2行玉米,其種植密度為44 250~55 500株/hm2,對土壤肥力中下等的地塊宜采用馬鈴薯與玉米的“雙套單”或“單套雙”模式。“雙套單”種植,2行馬鈴薯的小行距為40~45 cm,株距30~40 cm,種植密度為3.30萬~4.35萬株/hm2,預留行種植1行玉米,株距為16.5~20.0 cm,種植密度為3.30萬~4.05萬株/hm2;“單套雙”種植,開一條寬35~40 cm、深10~15 cm的播種溝,按20 cm的水平距離錯窩播種馬鈴薯,種植密度為3.0萬~3.3萬株/hm2,預留行種2行玉米,種植密度為4.5萬~4.8萬株/hm2。凈作馬鈴薯時,宜采用雙行起壟種植,株距為35~40 cm,種植密度為5.40萬~6.15萬株/hm2。

        4 田間管理

        4.1 中耕培土

        馬鈴薯是中耕性很強的作物,中耕培土是提高單產(chǎn)的重要管理措施。中耕培土使結薯層土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生長、匍匐莖的伸長、塊莖的膨大等。生產(chǎn)上一般要培土2~3次,且要分次進行,當苗高5~10 cm進行第1次中耕培土,以除草和暄土為主;現(xiàn)蕾前進行第2次中耕培土,由于馬鈴薯是淺根性作物,此次培土要大量向苗根壅土,既要寬又要厚,培土高度達到6 cm以上;現(xiàn)蕾時進行第3次中耕培土,高度以不埋沒主莖的功能葉為宜,以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zhì)。

        4.2 追肥

        追肥方法可采用溝施、穴施、根外追肥等,施肥后及時覆土。施肥應掌握“前期促、中期控、后期?!钡脑瓌t,前期盡可能使馬鈴薯早生、快發(fā)、多分枝,搭好豐產(chǎn)架勢,施肥應以氮、磷為主;中期控制莖葉生長,促使其轉入地下塊莖的形成與膨大;后期謹防早衰,保持葉片光合速率,制造養(yǎng)分供塊莖的膨大,中后期的追肥應以鉀肥為主。追肥宜在苗期早追為好,出苗后結合中耕及時追肥,此時氮肥占總施氮量的30%、鉀肥占總施鉀量的20%;現(xiàn)蕾時進行第2次追肥,此時氮肥占總施氮量的20%、鉀肥占總施鉀量的40%。開花后若出現(xiàn)徒長,及時噴灑適量的多效唑或矮壯素等控制莖葉生長?,F(xiàn)蕾期及時摘除花蕾,可適量噴施銅、硼、鋅等微量元素肥料。

        4.3 合理灌溉

        澆水應掌握前期蹲、中期灌、后期控的原則。播種時如果墑情較好,則無需澆水;如遭遇嚴重春旱,應先灌水再播種。出苗至團棵要進行蹲苗,一般不需要澆水,特別干旱時才澆小水。團棵至發(fā)棵需水量較大,要根據(jù)天氣及土壤水分含量情況灌1~2次水,保證土壤見干見濕?,F(xiàn)蕾期原則上不灌水。結薯期是塊莖形成和迅速膨大期,此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50%以上,要保證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即提起成團、離地1 m落地散開為宜;結薯后期,即收獲前7~10 d,要停止灌溉,以利于收獲。

        5 病蟲害防治

        危害馬鈴薯生產(chǎn)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環(huán)腐病、軟腐病、瘡痂?。幌x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蟲、薊馬、跳甲、葉螨、小象甲、芫青甲、蠐螬、金針蟲、黃螞蟻[4]。在防治措施上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5.1 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又稱疫病、馬鈴薯瘟,是一種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毀滅性病害。晚疫病主要侵染馬鈴薯的莖、葉和塊莖。葉片發(fā)生病變多從葉緣或葉尖開始,最初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褐色小斑點。當空氣濕度較大時,病斑迅速呈水浸狀蔓延,葉背面的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交界處有一層褪綠圈,且有絨毛狀的白色霉輪。莖部發(fā)病后,最初呈稍凹陷的褐色條斑,氣候潮濕時,表面也會產(chǎn)生白霉。塊莖受害后,發(fā)病初期產(chǎn)生小的褐色或帶紫色的病斑,稍凹陷,在表皮下呈紅褐色,與健康薯肉沒有明顯的界限。

        在抓好田間管理的基礎上,采用化學防治。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時,及時噴灑25%瑞毒霉(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以上藥劑可選1~2種混合、交替使用,每隔3~5 d噴施1次,連噴5~7次[5]。

        5.2 青枯病

        馬鈴薯青枯病又稱細菌性枯萎病,是馬鈴薯病害中僅次于晚疫病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發(fā)病后植株稍矮縮,葉片淺綠或蒼綠,病初葉片白天萎蔫,傍晚可以恢復,后期葉片不再恢復,但仍保持著青綠色,葉片不凋落。塊莖染病后,輕的不明顯,重的臍部呈灰褐色水浸狀,切開薯塊,維管束圈變褐,擠壓時溢出白色黏液,但皮肉不從維管束處分離,嚴重時外皮龜裂,髓部潰爛如泥。

        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2%農(nóng)抗120水劑150~200倍液、53.8%可殺得懸浮劑1 000倍液葉面噴霧,或用25%青枯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3%絡氨銅水劑250~300倍液等灌根,灌藥液0.25~0.50 kg/株,每隔7~10 d灌1次,連續(xù)防治2~3次,注意交替輪換用藥[6]。

        5.3 早疫病

        早疫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上,也可侵染塊莖。葉片感病后,呈圓形或近圓形同心輪紋的黑褐色病斑,大小3~4 mm,發(fā)病嚴重的葉片干枯脫落。塊莖染病產(chǎn)生暗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分明,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干腐。

        發(fā)現(xiàn)田間病株立即噴施治療性殺菌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等,每隔7 d噴灑1 次,共噴3次,防效較好。

        5.4 瘡痂病

        馬鈴薯瘡痂病分布較為廣泛,尤其是堿性土壤中發(fā)病幾率更高。主要危害馬鈴薯塊莖,塊莖感病后,表面先產(chǎn)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圓形或不定性木栓化褐色或棕褐色病斑或斑塊,后期病斑呈凸出狀或凹陷狀的凸起瘡痂或凹陷瘡痂。通常病斑雖然僅限于皮層,但被害薯塊質(zhì)量急劇降低,病薯外觀不雅,商品品級大為下降。

        通常采用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進行防治,播種前用硫磺粉45~60 kg/hm2撒施并翻入土中,或用50%五氯硝基苯30~45 kg/hm2,拌細土750~1 500 kg/hm2配制成毒土,用來溝施,防效更好。

        5.5 蚜蟲

        蚜蟲常群集在馬鈴薯葉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葉片皺縮、變形,使頂部幼芽和分枝受到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蚜蟲也是馬鈴薯等植物病毒病的重要傳播媒介之一,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蚜蟲傳播病毒,致使馬鈴薯產(chǎn)量下降、品質(zhì)變劣、品種退化等問題。

        蚜蟲的防治不容忽視,在加強田間管理的同時,做好化控技術。在蚜蟲發(fā)生期,可用乙酰甲胺磷2 000倍液、50%滅蚜威乳油1 500倍液、25%功夫乳油1 500倍液、40%樂果乳劑1 000~2 0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倍液等進行噴霧,或者根據(jù)蚜蟲的趨黃性,用黃油板粘蚜誘殺。

        5.6 葉蟬

        葉蟬為一類為害禾谷類、蔬菜、果樹和林木等的昆蟲,靠吸食植物汁液為生,葉片被害初期出現(xiàn)黃白色斑點漸擴成片,嚴重時葉片變褐色、卷曲;堵塞木質(zhì)部和韌皮部管道,從而影響營養(yǎng)的傳送。

        在加強田間管理的同時,兼用化學藥劑防治,各代若蟲孵化盛期及時噴灑20%葉蟬散(滅撲威)乳油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90%敵百蟲原液8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也可利用葉蟬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等[4]。

        5.7 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土蠶、地蠶、切根蟲,以幼蟲為害馬鈴薯等作物。地老虎是雜食性害蟲,1~2齡幼蟲為害幼葉嫩芽,3齡后轉入地下為害根、莖,5~6齡為害最重,從地面咬斷幼苗,造成缺苗斷壟,嚴重影響產(chǎn)量。

        要針對不同的蟲齡采取相應的防治方法,1~2齡幼蟲常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48%地蛆靈乳油1 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或48%天達毒死蜱2 000倍液、10%溴·馬乳油2 000倍液等地表噴霧;對3齡后的幼蟲常用灌根方法,用40%辛硫磷1 500~2 000倍液在苗期灌根,用量50~100 mL/株;或用豆餅、油渣、青草等誘餌誘殺。毒餌配制方法如下:①豆餅(麥麩)毒餌。豆餅(麥麩)20~25 kg,壓碎、過篩成粉狀,炒香后均勻拌入40%辛硫磷乳油0.5 kg,農(nóng)藥可用清水稀釋后噴入攪拌,以豆餅(麥麩)粉濕潤為好,然后按60~75 kg/hm2的用量撒到地表。②油渣誘餌。油渣炒香后用90%敵百蟲拌勻,撒在幼苗周圍可以誘殺地老虎、螻蛄等多種地下害蟲。③青草毒餌。青草切碎,每50 kg加入農(nóng)藥0.3~0.5 kg,拌勻后成小堆狀撒在幼苗周圍,毒草用量300 kg/hm2。

        5.8 蠐螬

        蠐螬是金龜甲的幼蟲,又稱核桃蟲、白土蠶。植食性蠐螬食性廣泛,危害多種農(nóng)作物、經(jīng)濟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剛播種的種子、根、塊莖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蟲。在馬鈴薯上的危害表現(xiàn)為吃掉大半幼嫩莖、將根部咬食成亂麻狀、塊莖咬食成孔洞。

        由于蠐螬是典型的地下害蟲,應采用施毒土和灌根法進行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3.00~3.75 kg/hm2,加水10倍噴于細土375~450 kg/hm2,拌勻制成毒土,或用2%甲基異柳磷粉30~45 kg/hm2拌細土375~450 kg/hm2制成毒土,或用1%敵百蟲粉劑45~60 kg/hm2,加細土150 kg/hm2拌勻制成毒土,將毒土撒于地面并隨即耕翻;在苗期用40%辛硫磷1 500~2 000倍液進行灌根,用量為50~100 mL/株;或用炒熟的麥麩、玉米均勻拌入4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做成毒餌,于傍晚撒于田間誘殺。

        6 收獲與儲藏

        6.1 適時收獲

        馬鈴薯在生理成熟期收獲產(chǎn)量最高,其標志是葉色由綠逐漸變黃轉枯,塊莖與著生的匍匐莖易脫離,輕輕一拉便可分開。但馬鈴薯并非要到生理成熟才收獲,可根據(jù)栽培目的、經(jīng)濟效益或塊莖需要等于商品成熟期擇期收獲,即馬鈴薯接近生理成熟,但塊莖可以上市,具有商品性。另外,也可把大塊莖提早上市,而后施肥、培土、澆水,但不要傷及根系,植株仍可正常生長,剩下的小塊莖依然有較高產(chǎn)量。

        6.2 儲藏

        一般采用窖內(nèi)儲藏,其用途不同儲藏條件也不盡相同。食用薯應盡量避光,以減少水分損失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耗;加工薯(淀粉加工、食用加工)應防止淀粉轉化成糖;留種用可見散射光,以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力。初期薯塊剛入窖,溫度可能會高,但一般不可超過20 ℃,20 d后窖溫下降。作為種薯一般要在較低溫度下儲藏,以保證其品質(zhì),初期的10—11月溫度應控制為4 ℃左右、中期的12月至翌年2月應控制為1~3 ℃、后期的3—4月溫度應控制為4 ℃左右。

        濕度一般保持為85%~90%,以保塊莖失水不多也不腐爛,或觀察窖頂有輕微一層小水珠即是較好的條件。

        7 參考文獻

        [1] 趙喜旺.高寒山區(qū)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地膜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J].吉林農(nóng)業(yè),2011(5):176

        [2] 張?zhí)?關于發(fā)展貴州馬鈴薯產(chǎn)業(yè)的幾點思考[J].耕作與栽培,2007(6):1-3.

        [3] 林麗艷.脫毒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J].育種與栽培,2011,22(9):26-27.

        [4] 何永福,何慶才,胡輝,等.畢節(jié)地區(qū)馬鈴薯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3,31(3):54-55.

        [5] 紀巧英.山區(qū)春馬鈴薯促成早熟栽培技術[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3,31(6):1093.

        [6] 蘭玉萍,任文燕.臨夏州干旱山區(qū)馬鈴薯標準化栽培技術[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16(28):87.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高產(chǎn)
        小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探討
        秋茬蔬菜高產(chǎn)有妙招
        洋蔥高產(chǎn)栽培技術
        玉米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綜述
        對龍眼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探討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chǎn)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xiàn)及豐產(chǎn)栽培技術
        蘋果元蔥高產(chǎn)栽培技術
        超級雜交稻廣兩優(yōu)1128高產(chǎn)栽培技術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0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一二区女厕偷拍图| 女人被男人爽到呻吟的视频|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亚洲中文|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一性一交一口添一摸视频| 精品 无码 国产观看| 亚洲第一女人天堂av| 久久精品色福利熟妇丰满人妻91| 黑人上司粗大拔不出来电影|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蜜臀| 穿着白丝啪啪的av网站|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11p| 杨幂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久亚洲熟妇熟女av|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情侣视频| 亚洲高清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激情国产片| 人妻激情偷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aaaa视频一区| 大屁股流白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制服bt |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 少妇的丰满3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蜜臀| 综合国产婷婷精品久久99之一|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日本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无码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女同视频网站一区二区| 少妇无码av无码专线区大牛影院|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